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国际贸易教案.doc

    • 资源ID:3826670       资源大小:896.50KB        全文页数:7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国际贸易教案.doc

    国际贸易教案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国际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结构框架贸易基础贸易理论 贸易利益分配政策措施国际贸易(微观)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的福利影响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资本的国际流动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国际经济学 外汇和外汇市场国际金融基础知识国际收支国际金融(宏观)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理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体系 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新兴科,其研究对象,即各国之间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主权国家之间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国际经济关系,也就是指一国同其它国家的经济联系,是世界范围内超越国家界线的国家间的诸经多济关系的总和。国际经济关系不仅涉及各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深深影响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与经济福利,健全而稳定的国际经济关系,也有助于维护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事实上,国际经济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早已开始,例如:国际贸易资料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英国1355年就有外贸统计资料了。到了15世纪,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对国际贸易问题开始感兴趣,对国际经济的初期理论研究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所以,人们从事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历史悠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大约是从20世纪40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开始的,至今,国际经济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统一的体系,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已大致形成,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已基本明确。随着国际经济实践的发展,其理论内容会不断充实和扩大。但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经济学科,专家们对其研究对象的表达尚不统一。在各类国外的教科书中,有的称之为“对外贸易论”(如日本学者小岛清,著作为对外贸易论)。有的称之为“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有的称之为“世界贸易与收支”。比较规范的提法仍然是“国际经济学”,这种差异主要是各位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在内容上的差异是问题取舍上的不同。但是他们的研究都没有离开这样两个基本问题:即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研究国际间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前者体现了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即世界范围的问题,后者则是具体的载体或内容。所以,国际经济学的概念可以定义为: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分配,分析经济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及其产生的效应,以及约束这种流动的国内政策和这些政策对国家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三、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现在需要进一步回答的问题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国内经济学或一般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何区别,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将国际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分析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 1、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联系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方面,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学的进一步引申。一般经济学主要是以国内经济学的研究为基础的,而国际经济学则反映了一般经济学原理在世界范围内,这一特殊领域的发挥和运用。另一方面,对开放条件下的国内经济的考察,又必须考虑到国际经济的影响,开放的国内经济本身就是国际经济,因此,对国际经济的研究,又构成了一般经济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看到,在许多方面,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有着明显的类似和密切的联系。就国际经济的内容而言,经济活动的主要方式是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劳务提供以及其他形式的资金转移等等。国内经济活动也包含这些内容,只不过活动范围由国际的变成区际的或部门间的而已。就经济运行过程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而言,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在一国经济中,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否合理决定了一国经济的效率;而在国际经济中,资源的替代和转换的合理性同样影响到一国或世界经济整体的效率。又如,在一国经济中,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过程影响到地区与地区、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福利和平等;而在国际经济中,贸易、投资等经济活动会在国家间经济关系中造成同样的问题。再如,在一国经济中,经济的增长是一个伴随着解决发展速度、均衡、稳定等一系列问题的过程,而同样的问题在国际经济中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奥地利血统的美籍经济学家哈泊勒曾这样写道:“严格说来,要在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之间划出一道鸿沟,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一旦我们考察所谓对外贸易的特质,就会发现,我们所论及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非本质上的、能造成严格的理论分界的基本差别”。正是在这个意义上,S.J. 威尔斯(Sidney J.Wells)也这样说到:“对一般经济理论与国际经济学这一特殊学科之间的联系,发现得越多,对后者的理解就越好”。2、国际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的区别国际经济学与国内经济学在研究对象上又有着明显的区别。虽然说国际经济学是国内经济的引申,但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引申,即在国际经济领域内,国内经济的一般原理得到了特殊的表现,并从而形成了国际经济运动的一些特有规律。研究并揭示这些规律,对各国在实践中所采取的国际经济政策加以分析、估计和评价,正是国际经济学的基本任务。古典经济学家在阐述他们的国际贸易理论时,有一个最基本的假定,那就是:生产要素在国内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劳动力可以自由迁徙,资本可以自由转移,土地可以自由选择使用;相反,生产要素在国家间是不能流动的。从这一点出发,古典经济学家阐述了国际贸易的特殊过程和特有规律。在现代经济学者们看来,古典经济学家们的上述假设未免有些过于极端了。事实上,生产要素在国家间并不是完全不可流动的,劳动力的国际迁徙、资本的国际流动、各国间的相互投资等等,都是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移动的表现。另外,生产要素在一国之内的流动性也不是绝对的,由于种种原因,要素的流动也会受到某种限制。尽管如此,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差别依然存在。因为,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国际经济与国内经济的运行范围和条件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就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言,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要比国内生产要素的流动面临更严重的障碍,无论从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和社会各方面看都是如此。例如,商品的国际流动要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劳动力的国际迁徙要受到各国间工资差别及语言、文化、社会习俗等等的影响;资本的流动则要受到各国利率政策、外汇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环境的约束。可见,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即使不象古典经济学家们假定的那样不可能,但也比它们在国内流动要困难并且有限得多。就经济运行环境和条件而言,国际经济与一国之内的区域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没有一个统一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因而也没有总的计划、总的预算和总的经济协调、调节手段,与此同时,各国的经济条件和运行状况以及由此而提出的经济政策要求也不同。这就使得国际经济关系比国内经济关系更为复杂化了。总体看,国家间经济的均衡、稳定、协调和传递方式及其过程都与国内经济有很大的不同。就世界货币制度而言,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不同的货币金融体系,这就给国际经济交流带来许多复杂的问题。例如,货币的兑换、汇率的调整、国际收支的平衡、失衡及其补偿,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国内经济所不会遇到的。总之,国际经济学是从一般经济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分支学科。作为一门系统的独立的理论,它的出现大约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虽然国际经济学在西方形成的历史不长,但其理论渊源却相当久远,它所论及的许多问题早就引起了各派经济学家的注意和研究。几十年来,有关国际经济学的著作大量出版,所研究的内容和问题不断得到扩充和加深。至今,国际经济学已形成一个较完整统一的体系,其基本的理论框架已大致形成,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也已基本明确。随着国际经济实践的发展,它的理论内容也会不断地充实和扩大。四、国际经济学的发展1、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重商主义(The Mercantilism)时代。重商主义者以其错误的财富观为基础,推论出“奖出限入”的贸易政策。1766年,亚当。斯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其划时代著作国富论中系统阐述了分工和自由经济的观点,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和贸易观,提出了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和论证了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确立了之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方向。关于比较优势的决定因素,李嘉图强调的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重要性,认为各国之间只要相对劳动生产率水平不一致,就存在比较利益和相互贸易的动机。其后的一些学者,如穆勒、马歇尔和艾奇沃思等,集中研究了贸易条件的决定问题。在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时期,关于比较优势的研究出现了重大进展。1919年,赫克歇尔在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首先提出了要素禀赋差异,是决定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基础的观点。其后,他的学生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一书中,进一步阐述和发挥了赫克歇尔的要素禀赋理论。因而后来人们又称要素禀赋理论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1936年,哈伯勒在国际贸易理论一书中,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在贸易理论模型化方面作出了实质性的贡献。哈伯勒、勒纳、里昂惕夫、米德等人,把一般均衡分析的新古典模型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融为一体,最终形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标准模型。在20世纪相当长的时期内,以新古典模型为表达形式的要素禀赋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虽然这期间曾出现著名的里昂惕夫之迷,和围绕解破此迷的研究而提出了不同于比较优势的新的贸易理论,但要素禀赋理论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挑战。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才真正出现了一次重大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了所谓“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认为,除了要素禀赋差异外,规模经济,也是国际贸易的原因和贸易利益的另一个独立决定因素。即使在没有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情况下,规模经济也能引导各国开展专业化分工和贸易。新贸易理论引入规模经济的假设,打破了新古典贸易理论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假设,使得关于贸易理论研究的重心,由国家间的差异转向市场结构和厂商行为方面,使研究更加深入。新贸易理论的出现有两方面的历史背景。首先,随着时间的发展,传统的贸易理论,已不能解释许多重要的贸易现象。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贸易绝大部分是在偏好、技术和要素禀赋都比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进行?为什么国际贸易流量中,产业内贸易,也就是发生在同一产业类别中的双向贸易,已成为主流?实践要求发展一种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其次,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为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 世纪40年代兴起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考察对象,分析市场结构、厂商行为和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产业组织理论出现了一次大的突破,特别是博弈论方法被引入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之后,对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主要是寡头市场)厂商行为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功,大大丰富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978年,克鲁格曼在其博士论文收益递增、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中,首次把差异产品和(内部)规模经济考虑在内的垄断竞争模型(又称“新张伯论模型”),推广到开放经济条件下,从模型上首次证明了,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另一起因,以及差异性产品决定了贸易形态为产业内贸易。由于不完全竞争理论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分析模式,所以新贸易理论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模式。实际上,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能代替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首先,从解释现象上看,两种理论分别解释不同的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主要解释产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而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主要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 其次,从理论基础上看,新贸易理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结构和竞争性差异;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则一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强调国家间在要素禀赋上的差异性。因此两种观点不仅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相反是互补性的,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2、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国际金融理论的核心是“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问题。早在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之前,历史上就已经产生了关于外部调节的问题。1752年,大卫。休谟在论贸易差额一书中,论证了著名的“物价-铸币-流动机制”,他从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出发,认为在金币本位制条件下,可以通过货币贵金属的输出、输入来完全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也就是国际收支的不平衡,可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恢复平衡,而不需要外部的人为干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休谟的理论一直主导着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时期的事件,使得国际金融理论,明显避开了对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关注,而把重心转移到国际收支平衡和国内经济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对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也在国际金融理论的发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凯恩斯的乘数理论,说明了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收入对国际收支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在其一系列论文中,更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传统观点。在蒙代尔模型中,货币政策被放到了国际收支调整的首要位置,国际资本流动占据了国际收支的重要地位。他提出,当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目标发生冲突时,由于资本流动性的存在,使得在固定汇率制条件下,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引起资本流出,而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引起资本流入,这样,借助于针对外部平衡的货币政策和针对内部平衡的财政政策这两个独立的政策工具,就能同时达到内外平衡的目标,从而解决了固定汇率条件下政策选择的两难问题。这种把货币政策分配给外部平衡,而把财政政策分配给内部平衡的观点,被称为“蒙代尔分配法则”。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著名的“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的存在,使得金币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一大批经济学家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其基本论点是浮动汇率可以使政府免受国际收支的限制,并允许政府不需要运用货币政策去被动地稳定汇率,从而获得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的主动权;同时浮动汇率也像一堵防火墙,把国内经济与外界隔离开,使国内经济免受外界因素的冲击。20世纪70年代,货币主义的兴起,产生了一些极具价值的开放经济动态模型。其中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方法,强调实际平衡效果和长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则阐明了货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财富积累中资产的存量和流量之间的区别,并吸收了理性预期理论的一些基本思想。20 世纪80年代,借助储蓄和投资理论中的跨时分析方法,对开放经济动态变化过程的分析已变得日益普遍。除了上述关于外部平衡这一核心问题外,国际金融理论在汇率决定理论和汇率制度研究方面,也有极为丰富的理论进展。 第二节 学习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一、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意义1、学习国际经济学,是为了掌握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运行的一般理论和政策,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服务。(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前我们是计划经济,和外界的交流极少。改革开放后,我们开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加强同世界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际经济运行的理论和政策进行了解,以便我们制定经济政策,建立在经济学理论基础上的国际经济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地方。案例一甚至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也不全是美国生产的【案例适用】国际经济间的相互依赖性【案例内容】市场销售的IBM公司个人电脑,许多零部件其实是国外生产的,表1表明:生产成本总计860美元,其中625美元用于海外生产零部件的成本(其中230美元花费在美国自己在海外开设的工厂上)。如果所有的海外生产都在国内进行,可能会花费更多的成本从而提高个人电脑价格。实际上,IBM公司1992年的新型PS55laptop完全是在日本生产的。表1 IBM公司个人电脑生产成本在美国及国外的分配 (单位:美元)总生产成本:860电源(日本)60海外生产成本625图形打印机(日本)160美国自己工厂部分230软驱(新加坡)165外国工厂部分395驱动器组装(美国)25键盘(日本)50单色显示器(韩国)85外壳及最后组装(美国)105半导体(日本)105总生产成本860(美国)105【案例评析】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隔绝的状态下生存。一国经济的各个方面,诸如工业、服务部门、收入和就业水平等等,都与其贸易伙伴的经济紧密相连。国家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IBM的个人电脑是美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各个国家进行国际分工的产物,在美国国内只能完成构成其最终产品的一部分,在总成本860美元中,美国自己工厂所占的部分仅为230美元。因此,其不仅是属于美国的,更确切的说,应是属于世界的。这仅仅是一个例子。这种国际分工合作的产品在当今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已经没有多少产品可以只依靠国内资源来获取生产的竞争优势。当然,这也仅是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一种简单表现。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复杂问题,在不同国家之间以及一个特定国家中的不同部门之间,经常会产生强烈而不均衡的影响。同时,国家间相互依赖,也表现为一国的经济事件和经济政策将对其他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反过来也是如此)。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具备一些国际经济学的知识,以正确看待和了解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各类事件。2、学习国际经济学有助于我们把握国际经济现象。二战后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的国际经济现象,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传统理论的新的思考。国际贸易的迅速扩大。德国经济学家松巴特提出一个观点,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接近,各国对对外贸易的依赖会递减。但这只是一种直观看法,实际是根据资料统计,二战后,伴随着各国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它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经济的增长速度。跨国公司也迅速发展,当今跨国公司的产值已经占到世界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其子公司遍布全世界。传统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近年的统计资料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远远超过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传统的贸易理论告诉我们,自由贸易政策,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所采取的贸易政策,而实力较弱的国家则倾向于采取保护贸易政策。但是近年来,一直主张自由贸易的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保护本国市场,同时要求别国开放市场。相反,发展中国家相继采取了自由贸易政策。过去的理论一直认为,伴随着一国经济的开放,其金融市场也应该开放,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其波及面和波及程度是许多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所没有料到的。从而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市场化、贸易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关系的重新思考。以上是二战后出现的主要的国际经济新现象,学好国际经济学,有助于我们对这些新现象有更深刻的理解。3、学习国际经济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企业和国家制定的经营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以便知己知彼,在国际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经济生活国际化程度的加深,由于其他国家持有资产而变得更加复杂。很多国家越来越多的公式部分或全部为他国人拥有。现在,很多国家投资者购买了大量的美国政府债券和公司股票,这些资金部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股市的繁荣。到处充斥着的外国产品、外国厂商和由外国人拥有的资产,引起很多人质疑进行国际交换带来的影响,并考虑是否需要这种交易。各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都是以本国的经济利益为出发点的,我们学习国际经济学就是要以此为线索,更好地理解各国制定的对外经济政策,抓住问题的实质,从而也使我们自己的政策有的放矢。最近几年,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持续递增,因为各国都在寻求产品、劳务和生产要素的国际交易带来的好处。国际贸易重要性的相对提高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弄明白促成商品和服务在国际间成功交换的基本因素是什么。各种影响国际贸易的政策措施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无论在单个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微观层面,还是在政府预算赤字、货币、汇率、利率以及对外资的各种管制等宏观层面,都需要了解。二、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1.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国际经济的初期理论研究,是古典经济学中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古典经济学者关于比较利益的思想,成为现代国际经济分析的起点。古典经济学之后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以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劳动价值论,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际经济分析提供了基础。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国际经济理论的基本着眼点是价格、交换、均衡、效益和福利,因而还只是局限在微观分析范围内。国际经济学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臻于完成,其原因除国际经济实践发展的需要外,还直接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出现有关。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凯恩斯建立了一套系统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正是在这一理论之上,关于国际收支均衡的各种宏观调整机制的分析才得以完成。关于国际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1)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主要分析一种商品或一种要素市场上供求变动或政府政策对本产品价格、产量以及直接涉及到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则要考虑到所有各个市场、所有各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一般均衡分析有助于把握任何一种行为和政策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学中经常采用的最简单的一般均衡模型是假定只有两种商品存在的市场模型。(2)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国际经济学中的微观分析主要考察的是国际市场的交易行为,研究国际市场的价格、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效率和福利等问题;宏观分析主要研究的则是国际收支的均衡过程、国际收支的调整机制以及它们同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等。(3)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静态分析是指在研究某一因素对过程的影响时,假定其他变量固定不变的一种分析方法。动态分析则要求对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及变动中的各个变量对过程的影响加以分析。大多数国际经济学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是介于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之间的比较静态分析方法,它既不假定影响研究对象的诸条件是稳定不变的,也不对变量与过程的变动和调整本身加以研究,而是对变化的不同阶段的一些既定结果加以比较分析。(4)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侧重于对数量关系的变化进行考察,需要运用数学原理与公式,形成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说明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所有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定性分析则旨在揭示事物和过程的质的、结构性的联系,强调用逻辑推理方法阐述事物性质与发展趋势。在国际经济分析中,学者们常常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5) 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是用假说、定义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解释,其特点是要研究和说明经济过程本身,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因而也叫做“客观的”研究。而规范研究则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分析处理社会经济现象的标准,并研究怎样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偏重于“纯理论”研究,而规范研究则有很强的政策倾向性。普遍认为,马歇尔以前的国际贸易理论是一种“纯理论”,因而具有实证研究的特色。而在当代西方国际经济学者中,许多人致力于“政策探讨”,偏重于政策分析和评价,似乎具有较强的规范研究特色。但在国际经济的实际研究中,这两者往往是无法分清的。这是因为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往往既要说明某些事物是怎样,也要说明应该怎样。前者说明某种理论,后者又是用已叙述的理论来为其提出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比如国际贸易中“比较成本优势”问题。李嘉图用实证分析法提出了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比较成本优势和用“两优取重,两劣取轻”严则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理论,就是为其鼓吹的自由贸易政策主张提供理论依据的。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既可以说是在客观地阐述国际贸易的基础和过程,当属于实证研究之列,也可以说是在论证自由贸易的好处,为当时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又有规范研究的色彩。2、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首先,学好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西方经济学基础。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其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西和宏观经济学。要很好地理解国际经济学,必须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其次,学习国际经济学除了要理解各种原理,还要对各原理的说明方法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说明问题,国际经济学中要使用一些图形、公式或数学的推导。即把理论量化,有一些模型我们在微观经济中当中也是接触过的。第三,学习国际经济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种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理论与实证相结合。一种理论观点从抽象推理方面看是合理的,但是可能与现实相矛盾。因此需要用现实的材料去证明理论的适应性。另一种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当我们学习了理论后,要养成结合现实加以思考的习惯。学会用理论去分析、解决现实中发生的经济问题。避免形而上学的、空洞的、脱离实际的方法。第四,学习国际经济学要吸收与评价相结合。国际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西经的普遍特点,如对于生产关系并不愿意进行研究,没有从根本上揭示出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从而引发了激进经济学派的批判。国际经济学中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调节国际经济关系的政策手段,国际经济运行机制等方面。故学习国际经济学一定要评价与吸收相结合。第一编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础学习要点: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阶段,熟悉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国际贸易相关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涵义及基本特点一、国际贸易的涵义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自独立的国家(地区)或政府之间进行的商品、服务和技术等交换活动的总和。如果从一国或一个地区的角度来看,一国与世界其他各国进行的交换活动,就称为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如果从国际范围看,世界各国(地区)对外贸易的总和,就构成了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又称世界贸易(world trade)。若从国际贸易包含的领域和范围来看,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国际贸易是指各国之间所进行的商品交易,而广义的国际贸易则包括了各国在商品、劳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的交易活动及跨国界的经济活动。提起国际贸易的含义,人们容易按照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若是从国际贸易这个词的最初起源来看,这样的理解也是符合其本意的。但是,随着人们对国际贸易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觉在国际贸易研究中涉及到的理论、政策措施等问题,并不是只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而且也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因此,有的经济学家从广义的或一般的角度研究国际贸易理论问题时,是把国际贸易和地区间贸易是联系起来的。不过,在这样做的时候,不能忽视通常的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存在的区别。我们知道,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之所以有别于通常的国内贸易,是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独立的关税制度和贸易措施,并通过这种关税制度和贸易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利益。而通常的国内贸易是指在同一个关税制度下的一国国内的贸易,贸易伙伴之间的交易活动并不涉及关税等措施的影响。从国家行政管理的角度,并不使用关税等措施对交易的一方给予特别的限制或优惠。我们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要是由于某种原因,一个国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关税区,从而这些不同的关税区有着自己独特的贸易利益的时候,尽管它们是属于同一个国家,但这些不同的独立关税区之间的贸易行为和一般意义上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是相同的。从理论上或政策上研究这种不同关税区之间的贸易就与我们研究一般的国际贸易无异。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从经济学意义上是把国际贸易理解为,具有独立关税制度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或服务的交换活动。如果我们的研究角度不同的话,对这种具有独立关税制度的国家或地区之间的贸易活动的叫法也会有所不同。比如,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角度,该国家或地区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就叫做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从全球或世界的角度,则把所有独立关税区之间的贸易称为国际贸易或世界贸易。由于不同关税区之间的贸易利益通过关税制度和其他各种贸易措施反映出来,因此,国际贸易活动就带有不同于国内贸易的许多特点。比如,它们之间的法律体系会有差异,有些地方甚至是有很大的差异;法规或商业惯例也会有不同,这就要求贸易双方对这些方面有很好的了解,以免在贸易中由于这些方面的原因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或引起不必要的纠纷。通常情况下不同关税区的货币制度、度量衡制也会不同,交易双方在选择结算货币、支付工具与支付方式等方式也比国内贸易复杂。由于不同关税区的关境分割,使得市场呈现出不统一性,因此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这些特点。因此,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信用风险、价格风险、外汇风险、政治风险等都会比国内贸易大。如果贸易双方发生纠纷,通过调解、诉讼或仲裁来解决也比国内贸易类似纠纷的解决来得复杂和困难。正是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具有如此之多的区别,就使人把国际贸易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对象。要是不同国家之间通过结成关税同盟使它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关税区,那么,这些国家之间的贸易和一般的国际贸易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如果这些国家如同当今的欧盟那样,统一货币,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甚至使它们之间的法律体系;财政政策等各种经济政策,法规都统一起来,那么,这些国家尽管彼此之间还没有最终统一起来,但它们之间的贸易已和国际贸易学所谈的国际贸易已很少有共同点了,倒是更像一般意义上的国内贸易了。事实上,现在不少国家或国际经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特点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比,有一定的相同性,如二者都是指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主要都是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价格的决定基础也是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利润或经济利益等,但二者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国际贸易属于开放经济的范畴。其次,国际贸易受不同国家利益关系的制约。第三,国际贸易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较国内贸易更难以进行。第四,国际贸易比较复杂。因为牵涉到国家之间的利益平衡,各国的贸易经常会发生纠纷,比方倾销、反倾销,各种非关税壁垒,都会带来各种贸易摩擦,各国的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也常常是处于一种博弈的状态。第五,国际贸易的风险较大。了解国际贸易的特点,认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对于创造有利的外贸经营条件具有重要意义。第二节 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概括地说,国际贸易学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交换理论、交换活动、交换条件及交易组织等的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这里所说的商品,不仅包括用于国际交换的有形商品,也包括服务、技术等无形商品。具体来说,国际贸易学科的研究是围绕以下几个主要方向展开的:(一)对不同历史阶段国际商品流通一般规律的研究这一内容包括原始社会末期对外贸易产生的条件,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对外贸易的发展和真正意义的国际贸易的形成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新趋势。重点研究和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其规律性。由于生产力、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研究各个历史阶段国际贸易发展的特点时必须分析当时社会生产力、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二)对各种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的研究 这一内容包括西方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与探讨。 国际贸易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曾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作用还在继续。因此,西方经济学家非常关注对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研究对外贸易如何带来财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探讨了国际分工形成的原因和分工的依据,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利益。20世纪以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和俄林(Bertil G. Ohlin,1899-1979)提出了按照生产要素进行国际分工的学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把比较成本理论动态化,而发展经济学则探讨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模式。由于历史的和发展论的局限,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的论述往往掩盖了其中的矛盾、摩擦、不平衡性及剥削的实质。(三)对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的研究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基本上有两种类型,即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外贸易政策也在不断变化。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出现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自由贸易政策占据主导地位;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出现了超保护贸易政策。研究国际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制度。理论:(1)国际贸易为什么会发生“国际贸易纯理论”;(2)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以及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价格、生产和消费;(3)国际贸易中产生的利益如何分配;(4)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的地位和作用。政策:(1)分析各国及国际社会过去和现在的贸易政策;(2)探讨这些政策的理论依据,研究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制度基础(3)对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判断贸易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制度:有关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框架,这一框架包括成文和不成文的各种规则和惯例。集中对世界贸易组织(WTO)进行研究。(四)对国际贸易组织和区域性经济一体化集团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签订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是调整缔约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关系方面的相互权利、义务的国际多边贸易协定。40多年时间里,关贸总协定在维护国际贸易秩序、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其法律地位、职权范围和管辖内容方面的局限性,使其作用难以进一步扩大。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取代了原来的关贸总协定(GATT)。二、国际贸易理论的学科地位国际贸易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从理论上看,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从学科课程设置的角度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等应用型课程打下理论基础。因此国际贸易学这一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等专业的核心课程。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分类和有关概念在对国际贸易的研究中,人们经常会用到一些与国际贸易分类等方面有关的概念,这引起概念对于了解国际贸易的情况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我们对有关国际贸易问题进一步分析研究的基础。一、按交易标的物的特征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有形贸易又称物品贸易。这种贸易的标的物是物质产品,如粮食、原材料、机器、车辆、船舶、飞机等等。它们具有可触摸、可看见的、外在的物理特性。(用英文可表示为Visible trade 或tangible trade)传统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就是指这类。海关对进出口的监管和征税措施也是针对这类贸易的。现在报刊上发布某国对外贸易增长多少或下降多少,如果没有其他特别的说明,通常就是指这类有形贸易而言的。无形贸易,又称服务贸易。是指服务这类产品的交易。这种贸易标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服务,如运输、保险、银行服务、旅游、租赁、技术等。它们不具有可

    注意事项

    本文(国际贸易教案.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