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0109.doc

    • 资源ID:3824494       资源大小:27.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0109.doc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全球气候变暖,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的居住环境,因此,备受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浙江提出建设低碳浙江的发展战略,杭州作为省会城市,打造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无疑具有示范效应。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国内外研究1.国外研究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自此以后,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诠释。目前“低碳经济”已成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经济前沿理念,但至少还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梅森纳(2007)认为,人类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也不是经济上的,实际是政治和体制上的。2.国内研究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相对较晚。我国著名低碳经济学家张坤民(2008)教授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高能耗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革命。华能技术经济研究院谢进(2007)认为,低碳经济是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为核心,以市场机制、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为先导,以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为标志,以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相互和谐为目标的新型发展模式。何建坤(2009)认为,低碳经济的本质要求,是提高碳的生产力-每排放单位二氧化碳,要产生更多的GDP。高广生(2009)认为,低碳经济就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构建一个经济发展的体系,或者说是在可持续发展下一个低碳发展的模式。国合会(2009):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潘家华等(2009年):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合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共同愿景。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分析,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指在政府领导下,以不影响经济发展为前提,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1.必要性和现实意义孟德凯(2007)指出我国尚未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也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但减少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气候变化,符合我国当前和长远利益。宋德勇等人(2009)指出:(1)、发展低碳经济,是作为负责的大国、实现和平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顺乎世界潮流、合乎中国国情;(2)、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也应看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3)、继续走高碳工业化的道路,我国极有可能被“锁定”或“固化”在高碳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之中,成为发达国家转移高碳产业的基地。金乐琴(2009)在谈到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现实中指出中国的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有着一定潜在优势:(1)、减排空间大,(2)、减排成本低,(3)、技术合作潜力大。黄栋等人(2009)指出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有其内在的动力:首先,当前中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伴随工业增长所带来的能源和资源消费会大幅度增加;其次,从国际政治角度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也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最后,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是一个潜力无穷的朝阳产业。2.指导思想和原则国内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分析。付允、汪云林、李丁(2008)等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孟德凯(2007)认为低碳经济模式在实施中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一是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相结合;二是自主创新与对外合作相结合;三是近期需求与长远目标相结合。金乐琴等人(2009)则强调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一要坚持国家利益;二要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重视低碳经济的发展,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发展与减排的良性循环;同时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积极构建促进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大力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3.特征林诠(2009)认为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集能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其实质在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推行区域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2009)研究认为低碳经济应有一下特征:(1)、经济性,(2)、技术性,(3)、目标性。杜飞轮(2009)通过研究认为低碳经济应该表现为:(1)、低碳的生产方式,(2)、低碳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3)、低碳的生活方式。章宁(2007)则通过对丹麦的能源模式进行研究归纳出低碳经济具有如下特征:(1)、低碳经济内涵源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2)、低碳经济代表了部分工业化国家的未来期望,(3)、低碳经济的技术基础是绿色能源和环保技术。4.技术支撑王文军(2009)研究指出当前的低碳经济技术开发有:废旧产品与废弃物的回收、循环利用、再生利用以及无害化技术开发,资源效率最大化的技术开发,替代高碳能源的技术开发,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物质循环减量化技术开发、环保产业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IPCC)(2001)认为低碳或无碳技术的研发规模和速度将决定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减少的规模。任奔(2008)综合研究了国际上低碳技术发展,指出当前低碳经济技术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节约能源技术,二是低碳能源技术,三是碳捕获和埋存技术。付允等人(2008)对碳中和技术进行了归纳,主要包括三类:一是温室气体的捕集技术,二是温室气体的埋存技术,三是低碳或零碳新能源技术。姬振海(2009)通过研究指出低碳经济的技术创新主要包括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部门的节能技术及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等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5.评价指标体系刘传江等人(2009)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来论证低碳经济发展的合理性;运用脱钩发展理论来分析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关系,并论证低碳经济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对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说明经济发展对环境程度的影响,来论证低碳经济的发展态势。到目前为止,学者对于低碳经济的衡量和评价,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评价理论,更多集中于对碳排放影响因素、碳排放限制等的研究。6.发展战略与对策对于如何发展中国低碳经济,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战略和对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的丁丁(2009)强调应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潘家华(2009)则强调通过提高消费者的节能意识来加速低碳经济建设进程至关重要,并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皇栋等人(2009)进一步提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必须综合利用法律、经济、金融等各种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加大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的宣传力度,倡导低碳文化,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尽管国内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但仍然不够系统,大多停留在介绍国外低碳经济政策措施的阶段,没有形成有效地针对中国自身状况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三)研究评述1.取得的成功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低碳经济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理论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他们对低碳经济的界定和原则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探讨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层次结构。学者们从各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了许多先进的低碳发展技术,并将其用于指导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践。2.存在的不足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不足:第一、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大多是学者结合自己所研究的领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定义;第二、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纳入发展经济学的坚实理论基础;第三、政府的政策、实证研究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等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第四、对促进低碳经济的各种措施和政策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支撑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第五、对不同发展模式(如碳交易)的研究仅停留在其应用方式和形式上,而对其内在机理、适用条件和应用模式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充分。3.今后的研究方向结合上述理论分析,今后对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研究方向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碳经济的内涵。需要对低碳经济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理论反洗,真正理解和把握低碳经济的科学内涵。(2)、低碳与杭州经济增长。虽然低碳与经济脱钩在理论上被证明是可行的,但如何实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论证。(3)、杭州发展低碳经济技术及技术转让。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碳处理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目前关于碳处理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4)、国家政策及措施。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如“碳汇”等)具体实施的可能性、执行方法和效果还需做进一步研究。(5)、杭州低碳经济的运行机制。加强对杭州低碳经济发展最本质内容的理论研究和系统分析。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研究方法、研究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旨在基于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研究杭州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具体将从一下几个层面加以研究:首先,通过相关资料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对传统现有理论进行分析,并了解近几年来杭州碳排放的总体现状。其次,借鉴前人成果,以杭州经济和环境发展中碳排放数据为样本,对其存在的不足作具体分析。最后,对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得出符合杭州实际情况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和政策,并作简要分析。(二)研究方法1.文献检索:本文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网、EBSCO全文数据库、Springer Link 电子期刊等为数据来源,检索查询了国内外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大量文献,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及实践发展状况进行整理分析。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美国、南非、英国、德国等不同地区的低碳城市发展措施,比较得出对杭州发展地图城市的启示。3.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案例及措施,总结出对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4.归纳推理法。将各国的发展低碳经济措施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比较,并通过规范分析法得出结论。(三)研究难点由于资料过于零碎,尤其是梳理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和措施,是最大的难点。分析杭州碳排放现状时,由于数据很难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不足,导致对杭州碳排放现状很难界定。由于在低碳方面才开始重视,相关的专门性的措施不多,这为本文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措施和碳排放的分析与总结增加了难度。(四)预期目标本课题通过国内外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组织体系、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过程的比较,对当前杭州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的基础上,得出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对杭州的借鉴。四、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和安排(一)2010年11月上旬至中旬根据自己确定的题目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看专著,查年鉴,浏览,检索等方法查找大量文献,学习其他学者的论文写作方法及思路,大致确定文献纲要。(二)2010年12月开始撰写任务书、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等过程材料,2010年12月末完成。在此阶段,对收集好与问题有关的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新动态、新趋势、新原理,新技术等,撰写成文献综述,同时完成开题报告。(三)2011年1月下旬到3月中旬调查收集杭州碳排放的相关文献和数据资料,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以此完成论文初稿。(四)2011年3月下旬至5月下旬进一步收集资料并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直到论文定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 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7.2 谢进.发展低碳电力是减少碳排放、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N.人民日报,2008-07-07(15).3 孟德凯.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的若干思考J.综合管理,2007(9):125-126.4 普雷斯科特:低碳经济遏制全球变暖英国在行动J,环境保护,2007年第11期.5 付允,汪云林,李丁.低碳城市的发展路径研究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02期.6 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J.经济问题探索,2009(1):84-87.7 林诠.建材产业结构调整的根本方向 J.中国建材,2009(9):24-29.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应对气候变化课题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 J,中国发展观察,2009(8):13-15.9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10 章宁.从丹麦“能源模式”看低碳经济特征 J.科技经济透视,2007(12):50-56.11 丁丁,周囧.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J.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2008(3):4-5.12 林宏.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情况及对我省的建议 J.政策瞭望,2009(8):42-44.13 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C,2009.14 任奔,凌芳.国际低碳经济发展经验与启示 J.上海节能,2009(4):10-14.15 刘志林,戴亦欣等.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 J.城市发展研究,2009,第16卷.16 姬振海.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 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8(2):1-4.17 卢珊.经济危机背景下低碳经济的法制建设 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18 刘传江,冯碧梅.低碳经济对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启示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5):16-21.19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会议概要 Z.内部材料,2007(5).20 陈柳钦.低碳经济:全球经济发展新趋势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0,01期.21 宋德勇,卢忠宝.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创新 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9,23(3):85-91.22 黄栋,李怀霞.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府政策 J.中国行政管理,2009(5):48-49.23 王文军.低碳经济发展的技术经济范式与路径思考 J.云南社会科学,2009(4):114-117.24 周树勋,沈海萍,浙江省低碳经济建设思路 J.环境经济,2009(9):47-49.25 Nicholas SternStern 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UK,200626 David GOckwell,Jim Watson,Gordon MacKerronKey policy considerations for facilitating low carbon technology transfer to developing countriesJEnergy Policy,2008,36(11):4104-4115

    注意事项

    本文(杭州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开题报告]0109.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