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库兹涅茨模型的西部经济发展阶段测度分析.doc
基于库兹涅茨模型的西部经济发展阶段测度分析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摘要】本文根据库兹涅茨的统计分析模型,从人均收进水平、产业结构演变、劳动力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四个方面,选取数据对照模型标准进行测度,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研究得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已经处于库兹涅茨统计意义上的“产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二阶段。 【关键词】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阶段 受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对西部建设投资力度加大的影响,出现了中东部产业西进、人才西流现象,这将促使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产业升级再次加速。西部地区开始借调控契机,利用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上风,展现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巨大潜力,经济发展由此进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理论界对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和测度方法做出了大量研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库兹涅茨的经济增长统计模型以及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一、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及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1、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在其代表作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研究了现代经济增长题目,根据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全过程深进细致的研究,分析了国民生产总值、生产效率、产业结构、人均收进水同等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总结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条件、方式、内容、趋势和规律,见表1。 2、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理论 20世纪6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对经济增长与结构演变进行了深进而广泛的研究。其中,美国经济学家霍利斯·钱纳里(Hollis Chenery)的“标准结构”最具影响。钱纳里利用101个国家19501970年间的统计资料进行回纳分析,构造了“世界发展模型”,并以此模型求出一个经济发展的“标准结构”,即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具有的经济结构的标准数值。从而为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组合提供了参照规范,同时也为不同国家或地区根据经济发展目标制定产业结构转换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见表2。 二、研究区概况 按照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方法,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四川、贵州、云南、西躲、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重庆等共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面积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71.5%,人口36298.0 万(2007年底),占全国的27.9%(如图1)。 西部地区各省近年来经济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003年,实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22954.7 亿元,占全国的16.9%,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6306元;到2007年底,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为47864.1亿元,占全国的 17.4%,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13212元。5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约108.5%,而人均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109.5%,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如图2)。 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统计测度 本文将利用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框架,并结合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具体分析西部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具体数据资料参考了中国统计年鉴2008。 1、人均收进水平 西部地广人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差距较大。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在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以人均GDP排名计算,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内蒙古、新疆和重庆,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贵州、甘肃和云南(见表3)。 西部人均GDP按当年人民币汇率计算为1738.42美元,低于全国均匀水平的2490.01美元。根据表1中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中的标准,对照分析可知西部地区的经济处于产业化后的稳定增长阶段,显然这并不符合西部地区的现实。这是由于库兹涅茨统计分析模型中的人均收进的数据是1985年的标准,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但根据钱纳里的统计标准,西部经济发展处于产业化第二阶段的初期发展阶段。因此,综合分析,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库兹涅茨模型中的产业化前的预备阶段,进进了产业化的初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