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oc

    • 资源ID:3823869       资源大小:153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oc

    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马成文 张 敏(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安徽蚌埠,233041) 摘要:本文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两方面实证分析了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并认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优化了产业结构。 关键词:信息产业 经济发展 协整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建设规模过大、投资需求膨胀、煤电油运紧张、物价水平上涨、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过大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资源约束矛盾愈加突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的重难点。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由于具有知识密集性、高渗透性、高增值高效益性、高创新性等特征,其在拉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拟采用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两方面实证研究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以期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一、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分析理论研究和国外发达国家实践表明,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具有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一方面,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逐步提高,其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直接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极强的渗透力,与其他产业之间存在很强的前向和后向关联性,能够促进其他产业的改造、升级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动和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进而可以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信息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效应。在具体实证分析之前,先界定信息产业的范围和数据处理方法。关于信息产业的定义,目前在表述上国内外还没有统一,但其包括的范围,基本取得共识,即信息产业是有信息设备制造产业和信息服务业两部分所构成。信息设备制造产业主要是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具体包括计算机制造业、通讯制造业、雷达制造业、广播设备制造业、电子器件和元件制造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等行业。信息服务业传统信息服务业和电子信息服务业组成,具体由邮电通讯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广播电视业、文献信息业、信息产品批发业、经纪代理业等行业组成。目前我国发布的信息产业统计数据很不完整,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则将前述信息产业分类调整和合并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产品销售业和广播电视业等五部分,并依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信息年鉴以及信息产业部等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尝试先对信息产业增加值进行近似测算,所有的测算均按当年价格,具体测算结果略。 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分析本文采用GDP来反映经济增长的情况,用信息产业增加值反映信息产业发展状况。选取1992-200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信息产业增加值(XC)作为样本数据,两变量的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为了使各变量趋于平稳,首先将原始数据进行对数变换,并分别记为LGDP、LXC。1.平稳性检验使用Eviews软件对LXC和LGDP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1。表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变量检验形式(C,T,P)ADF统计量5%临界值LXC(C,N,2)-0.3082-3.1801LXC(C,N,2)-3.5491-3.2195LGDP(C,N,1)-0.2556-3.1483LGDP(C,N,1)-5.026-3.1801注:检验形式(C,T,P)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括此项。序列LXC和LGDP的ADF统计量检验值分别为-0.3082、-0.2556均大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因此,可以认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不能拒绝原假设,序列LXC和LGDP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一阶差分后序列LGDP和LXC的ADF统计量检验值分别为-5.026、-3.5491均小于显著性水平为5%的临界值,因此认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拒绝原假设,序列LXC和LGDP是平稳的。序列LXC和LGDP都存在单位根,且都是1阶单整序列,可以在此基础上验证两变量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2.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当选择滞后期p=2时,所得到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XC与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原假设obsF统计量相伴概率p结论LGDP不是LXC的格兰杰原因120.50970.6214不能拒绝原假设LXC不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123.61330.0836拒绝原假设从检验结果看,对原假设“LGDP不是LXC的格兰杰原因”的相伴概率为0.6214,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认为不能拒绝原假设,而对原假设“LXC不是LGDP的格兰杰原因”的相伴概率为0.0836,认为可以拒绝原假设。据此可以认为,从LGDP到LXC之间不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而从LXC到LGDP则存在单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说明信息产业的发展对GDP的增长起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GDP对信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由于序列LXC和LGDP都是1阶单整的,现利用EG检验法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应用OLS法估计,得到方程: (34.3363) F=1178.982 D.W=1.8203上述估计方程的F、t统计量均满足显著性水平为5%的统计检验。现对上述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根据AIC最小的原则,选择滞后期p=1时的单位根检验形式,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残差的平稳性检验变量检验形式(C,T,P)ADF统计量5%临界值(N,N,1)-2.7939-1.9725注:检验形式(C,T,P)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中包括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和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括此项。表3显示,残差平稳性检验的ADF统计量值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协整方程不是伪回归的结果,序列LGDP和LXC线性关系显著,信息产业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可以研究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要得到各变量在短期波动中偏离它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就必须借助于误差修正模型。根据前述协整方程,运用Eviews软件得到LGDP受LXC影响的短期波动误差修正模型为:从误差修正模型反映的短期调整系数来看,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对GDP的变动有正向促进作用,其短期调整系数为0.4839,这说明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变化1%,GDP随之同向变化0.4839%。误差修正项ECM(-1)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偏离它们长期均衡关系的程度及短期调整方向,其系数为负数,表明由于GDP与信息产业增加值长期均衡使得短期内GDP的非均衡状态逐渐向长期均衡状态趋近。 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分析1992年至2005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6.23%(按当年价计算,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年均增长11.74%,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7.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7.25%;而信息产业增加值则年均增长31.17%。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均显著高于GDP、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分别高14.94、19.48、13.98、13.92个百分点。分阶段来看,19931997年信息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为43.59%,分别比GDP、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高19.23、23.3、16.84、19.79个百分点;19982005年信息产业的年均增长速度为23.41%,分别比GDP、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高12.27、17.01、12.2、10.25个百分点。信息产业的快速增长,不仅扩大了国民经济总量,而且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和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将越来越大。我国三次产业及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如表4所示。各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等于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的比率,反映在GDP增量中各产业增加值增量所占的比重。各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拉动率等于各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乘以GDP增长率,反映各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程度。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越大,产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拉动率也就越大。表4 我国三次产业及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和拉动率 单位:%年份贡献率拉动率YCGXLECGXLSCGXLXCGXLYCLDLECLDLSCLDLXCLDL199312.9356.5430.544.134.0417.669.541.29199420.0946.5733.343.587.3116.9612.141.30199520.2349.4930.274.615.2912.937.911.20199617.9749.6532.382.733.078.485.530.4719974.8647.5647.588.920.535.215.210.9819986.5126.9166.5818.740.451.854.581.291999-1.3338.4762.8512.61-0.082.43.930.7920001.7647.4250.8212.070.195.045.411.2820017.6637.8954.447.030.813.995.730.7420026.7741.0652.179.710.664.05.080.9520035.3655.1339.5111.560.697.15.091.49200416.1647.6736.178.312.868.446.411.4720059.1156.6334.2616.731.328.224.972.43199320059.8546.2343.929.292.097.876.271.21注:YCGXL、ECGXL、SCGXL、XCGXL分别代表第一产业贡献率、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信息产业贡献率;YCLDL、ECLDL、SCLDL、XCLDL分别代表第一产业拉动率、第二产业拉动率、第三产业拉动率、信息产业拉动率。表4显示,由于信息产业增加值的迅速增长,使得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已由1993年的4.13%,上升到2005年的16.73%。19932005年信息产业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9.29%,已接近于第一产业9.85%的水平。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是在波动中上升的,并且1998年以后上升比较明显:1997年比1993年上升4.79个百分点,而1998年以来除个别年份外,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均以两位数快速增长,正是由于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中国经济在1997年之后尽管面临通货紧缩的严峻形势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信息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使得信息产业对GDP的拉动率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已由1993年的1.29%,上升到2005年的2.43%。二、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影响效应分析信息产业由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两部分所组成, 信息设备制造业属于第二产业, 信息服务业则属于第三产业,因此,信息产业自身的发展可以直接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优化产业结构。同时,由于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产业,具有强扩散性和高带动性,通过信息的扩散和反馈,可以带动传统产业的调整升级,同时,信息产业发展还可以催生和带动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总之,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分析现利用投入产出法分析我国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性。为便于分析,将将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从传统第二、三产业中抽取出来合并为信息产业,利用我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整理出包含4大产业42部门新的投入产出表(略),产业和部门的划分如表5所示。其中新第一产业为原第一产业,新第二产业为剔除信息设备制造业后的原第二产业,、新第三产业为剔除信息服务业后的原第三产业。表5 产业和和部门的划分4大产业42部门新第一产业农业(部门1)新第二产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部门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部门3);金属矿采选业(部门4);非金属矿采选业(部门5);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部门6);纺织业(部门7);服装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部门8);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部门9);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部门10);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部门11);化学工业(部门1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部门13);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14);金属制品业(部门15);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部门1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部门17);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部门1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部门20);其他制造业(部门21);废品废料(部门22);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部门23);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部门2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部门25);建筑业(部门26)。新第三产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部门27);邮政业(部门28);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部门30);住宿和餐饮业(部门31);金融保险业(部门32);房地产业(部门3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部门34);旅游业(部门35);科学研究事业(部门36);综合技术服务业(部门37);其他社会服务业(部门38);教育事业(部门39);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部门4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部门41);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42)。信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部门19,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部门29,信息服务业)。1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依存度分析依存度分析是利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矩阵来分析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一种数量经济分析方法。其中,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反映部门之间的直接依存关系;完全消耗系数矩阵反映部门之间直接和间接依存关系。直接消耗系数是指生产某种单位产品对另外一种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完全消耗系数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对另一种产品的完全消耗量。经过计算,信息产业和其它产业的直接和完全消耗系数如表6所示。其中信息制1表示直接消耗矩阵中信息设备制造业列向量,信息制2表示直接消耗矩阵中信息设备制造业行向量,信息服1表示直接消耗矩阵中信息服务业列向量,信息服2表示直接消耗矩阵中信息服务业行向量,信息制3表示完全消耗矩阵中信息设备制造业列向量,信息制4表示完全消耗矩阵中信息设备制造业行向量,信息服3表示完全消耗矩阵中信息服务业列向量,信息服4表示完全消耗矩阵中信息服务业行向量。表6 有关信息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信息制1信息制2信息服1信息服2信息制3信息制4信息服3信息服410.00020.00040.00020.00150.03110.01610.02060.010220.00030.00280.00120.00980.02600.03310.01710.022230.00000.00380.00000.00620.03220.03040.01610.014740.00020.00300.00000.00350.02010.03630.01040.018350.00020.00250.00000.02790.00950.04020.00360.044060.00000.00070.00050.00430.01350.02830.01010.016570.00160.00210.00140.00550.01590.03580.01110.022780.00070.00210.00090.01190.00760.04610.00510.031390.00130.00160.00060.00940.01090.03850.00700.0284100.00830.01010.03010.00400.05350.05490.06220.0204110.00220.00260.00070.00400.04600.03760.02350.0195120.05650.00310.00540.00720.26370.04460.10110.0264130.02520.00400.00020.00910.06360.04510.01590.0292140.01820.00130.00010.00630.16470.03550.08590.0246150.01990.00240.00960.02230.06670.04480.03350.0444160.01250.02030.01480.01250.07310.08580.05220.0345170.00290.00600.02250.01110.03620.06220.05010.0347180.06660.03250.06830.01630.15930.11160.10980.0392190.45320.45320.10850.00650.88040.88040.24120.0321200.00250.19220.02350.01080.01220.41920.03080.0341210.00210.00460.00190.01300.00940.04570.00590.0321220.00050.00000.00000.00000.00900.00000.00490.0000230.00880.00450.02270.00440.06650.04010.05260.0184240.00030.00270.00050.01530.00170.04480.00130.0355250.00070.00480.00240.02300.00400.04100.00440.0374260.00020.00280.00970.03970.00630.05650.01390.0617270.01770.00310.00930.00850.09420.03500.04970.0237280.00040.01160.00060.02880.00200.06210.00160.0485290.00650.10850.01970.01970.03210.24120.03420.0342300.04000.01750.03240.02140.13150.06920.07830.0357310.00280.00070.00680.00810.02180.02880.01800.0209320.01310.01110.00820.04390.06050.05540.03310.0563330.00210.00070.00950.00570.01240.02790.01560.0170340.01640.16890.00840.01390.05140.35320.02550.0334350.00010.00040.00040.01340.00050.02310.00060.0255360.00080.12560.00300.01130.00240.27810.00380.0279370.00110.02090.00070.01580.00560.07090.00330.0300380.00190.01600.00680.00890.01420.06530.01400.0245390.00040.00700.00100.01420.00290.04020.00250.0264400.00040.00200.00020.00770.00230.03300.00130.0223410.00100.00790.00670.03780.00530.05350.00930.0530420.00000.00410.00000.03200.00000.03780.00000.0458注:根据中国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得到。表6第1列反映其它部门对信息设备制造业的直接依存度。对信息设备制造业的直接依存度最高的是本部门(0.4532),处于第二位的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666),化学工业(0.0565)位列第三,批发和零售贸易业(0.0400)位列第四。说明发展信息设备制造业对本部门的拉动作用最大,对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工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的拉动作用也较为明显。表6第2列反映信息设备制造业对其它部门的直接依存程度。信息设备制造业对其它部门依赖程度最高的是本部门(0.4532),其次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19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0.1689)处于第三位,科学研究事业(0.1256)位于第四位。这四个部门的发展将会促进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发展。表6的第3列反映其它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直接依存度。对信息服务业的依存度最高的是信息设备制造业(0.1085),其次是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0683),批发和零售贸易业(0.0324)、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0.0301)分别位于第三位和第四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将会直接拉动信息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造纸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业的发展。表6第4列反映信息服务业对其它部门的直接依存程度。信息服务业对以下四个部门的依赖程度较高,它们分别是金融保险业(0.0439)、建筑业(0.03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378)、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320)。信息服务业依赖程度较高的大部分是服务业部门。金融保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这些部门的发展将会对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形成直接的拉动作用。表6第5、6、7、8列反映了信息产业和其它产业的完全依存关系。其中,第5列反映其它部门对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完全依存度,第6列为信息设备制造业对其它部门的完全依存度,第7列反映其它部门对信息服务业的完全依存度,第8列反映信息服务业对其它部门的完全依存度。直接依存可能为0,由于存在间接依存,完全依存都大于0。信息产业与其它产业直接依存和完全依存的排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信息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力分析下面本文将利用信息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分析来说明信息产业与整个经济系统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Leontief逆阵的列和来测度产业之间的后向关联及利用Leontief逆阵的行和来测度产业之间的前向关联(计算公式略),计算结果如表7所示。表7 信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部 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力系数信息设备制造业1.39541.9131信息服务业0.90370.8944信息产业1.16300.7262表中显示,信息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都大于1。影响力系数大于1,这说明了我国信息设备制造业拉动作用高于各部门的平均水平;感应力系数大于1,表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信息设备制造业拉动作用较强。信息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都小于1,表明我国信息服务业还不够发达,未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较弱,将来是应大力发展的方向。就总体而言,信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大于1,而感应力系数小于1,与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程度大体一致。3.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由于信息产业自身快速发展以及对其他产业具有很强的拉动和推动作用,必然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产生影响。1992-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2年的21.54%下降到2005年的12.60%;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3.45%上升到47.5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5%上升到39.8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82%上升到8.27%。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现出稳步上升趋势,信息产业增加值比重快速提高,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信息产业中的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分别包含于传统第二、三产业中,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将直接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现以信息设备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和信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来衡量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影响。有关计算结果如表8所示。表8 信息产业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表 单位:%年份信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比重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长贡献率信息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信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19932.874.143.04 5.8619943.244.243.514.8319953.705.364.076.4619963.301.064.466.8119973.9910.335.018.4319985.0632.516.1815.0019995.6817.696.489.2220006.4112.917.1311.7020016.396.297.318.5420026.7911.347.579.6820037.5412.248.0712.1920047.396.618.9014.2620058.6215.5210.4523.17由表8可以看出,在1993-2005年间,信息制造业占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稳步上升,由1993年的2.87%上升到2005年的8.62%,与此同时,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由4.14%上升到15.52%;信息服务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也由1993年的3.04%上升到2005年的10.45%,信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由5.86%上升到23.17%。信息制造业对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及信息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均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表明信息产业中信息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对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从而说明信息产业的发展使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表明,存在着从信息产业到GDP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由协整分析可知,信息产业与GDP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且信息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则会带来GDP0.544%的增长;从误差修正模型来看,信息产业增加值的变动对GDP的变动有正向促进作用。信息制造业为中间投入型制造业,其主导产业地位特征很明显;信息服务业为最终需求型基础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信息产业中包含于传统第二、三产业之中,信息产业的发展必将导致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将对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将信息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提高信息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这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信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和推动作用日益明显,但还应清醒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息产业基础薄弱、规模小、附加值低,信息产业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还比较缓慢,为此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快其发展。一是加快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信息产业附加值。大力提升信息产业关键技术的开发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制造业与设计业;加快发展网络技术、数字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以及信息服务和信息安全技术,为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信息产业带动度。加强我国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开发各种信息资源,尤其是开发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并加强开发力度和投资力度,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三是,加快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对信息产业支持力度。参考文献:1 卢艳秋,迟艺欣.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作用的机理分析J情报科学,1998(7)2 秦海,李红升.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J经济发展与战略研究,2000(10)3 章奇,马勇.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J中国技术经济科学,1998(1)4 金笙,杨冬林从带动系数看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3)5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课题组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1(12)6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8)7 吴先华,郭际.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6(4)8 陶长琦.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4)9 张颖丽,许正良.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度量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0)

    注意事项

    本文(信息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