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2.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
2010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班 级:工商管理班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0年4月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学生姓名: 学 号: 班 级: 08级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0年 4月 目 录1绪论51.1 选题背景和目的51.2 文章思路与方法52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现状62.1 资金62.2技术72.3先进的管理83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93.1资源转移方面93.2 外汇收支方面103.3 技术进步方面103.4 结构升级方面124政策建议134.1加强人才培养134.2 制定合理的科技战略144.3 进一步开放市场145结论156参考文献16跨国公司的进入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摘 要在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今天,跨国公司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日渐成为人们思考和关注的焦点.从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对中国的经济实力,资金供给与资金外流、技术进步与技术限制、产业抑制与结构升级、人才培养与人才流失和加速企业改革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并对我们应树立何种正确的态度进行了讨论.关键词:跨国公司,中国经济,宏观影响,投资1绪论1.1选题背景和目的 从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跨国公司开始在我国大规模的投资。到2002年,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突破500亿美元,这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大国”。据统计,2002年全国新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4171家,同比增长30.72;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7.68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7.4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1。它结束了近几年来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负增长和低增长的局面,预示了今后几年中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新一轮高增长的开端。截至2002年12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利用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根据调查,世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来华投资。目前,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开始成为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主流。跨国公司大规模的进入对我国紧急的发展影响很大,有喜有忧,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应该如何来寻找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1 跨国公司的大规模进入,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加强我过企业现代划进程无疑有积极作用。但它对我国民族工业和品牌,也形成较大冲击。因此,树立品牌意识,处理好利用内资和利用外资的关系,加强对民族工业的保护,对后进地区利用外资实行优惠政策,都是当前急切要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在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今天,跨国公司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日渐成为人们思考和关注的焦点,中国国民经济如何持续高速发展,都是当前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方法:1.首先全面概括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现状 2.从各个方面用论述和举例来综合了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分析了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政策建议2 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丰富的资源,巨大的消费能力和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已经吸引众多跨国公司来华投资。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加上中国的市场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市场,这就吸引了大批的跨国公司纷纷进驻中国。同时,跨国公司在华投资还出现了主体增多,项目攀升,领域扩大,方式多样和地域拓宽的显著特点。 跨国公司的进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尽管由于跨国公司所导致的经济对外依赖度提高,增大了经济的脆弱性和外部经济风险的传递,降低了经济自主的能力和政府政策的效应,但从宏观层面看,跨国公司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以可口可乐为例,可口可乐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之一,根据美国南卡罗来那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所作的调查,到1999年在吸纳就业方面,中国的41.1万个就业机会同可口可乐的生产与销售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在经济总产值方面,可口可乐公司直接注入资金80亿元人民币,间接创造了200亿元人民币的增加值,每年通过乘数效应使中国经济增加300亿人民币的产值;在税收方面,1999年可口可乐生产、经营和销售直接和间接提供了17亿元人民币的利税。42.1 资金 资金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我国的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恰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难题,虽然这种资金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发展经济的需要,而且随着跨国公司在中国生产经营业务的成熟,必然会产生资金外流的现象,也就是资金流出量大于资金流入量,但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跨国公司的投资仍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2.1.1 直接投资 外国直接投资作为“一揽子资源”,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通过直接的资本效应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通过产业连锁效应和示范与牵动效应间接增加我国国内资本而影响经济发展。同时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具有外部效应,它会引起产业结构变动,技术外溢效应和制度变迁,使得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另一渠道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2.2 技术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技术缺口。并可以克服科研资金不足的弊端,节约成本,减少投入,缩短时间,减少风险,促进我国的技术进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使我国资产科学技术构成提高,使原有的生产要素在科学技术的乘积效应中得到发挥,推进了产业升级,增强了我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后劲,一批具有相当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企业在与跨国公司合作中成长起来,国内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资模仿并掌握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的技术水平。经济的快速发展跟高新的技术离不开关系。3 2.2.1 先进的技术带来的有利因素 首先,大型跨国公司都是具有垄断优势的集团,它们处于技术革命的前沿,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子公司建立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设备、新产品和新工艺。这在中国如医疗设备、微波炉、录象机芯生产技术等高技术部门尤为突出。在适用技术的引进方面,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加快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企业的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如康佳彩电集团就是在引进先进技术并加以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次,跨国公司总体对科研开发的投资量十分庞大,通常情况下为了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必定要在国内建立一些开发机构用以试制产品,并根据国内对产品和技术的需求调整技术,以保证产品质量,从而可以直接带动我国国内的科研开发活动,这与政府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期望恰好吻合。第三,跨国公司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在中国建立起自己的培训机构,加快了熟练劳动技能的转移,提高了我国的就业质量。最后,具有优势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结构,引起了围绕新技术展开的竞争,加速了新技术的扩散,刺激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2.2.2 先进的技术带来的不利因素 首先,跨国公司转移的技术不可能是最先进的,同时也不是一定适合东道国技术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费农(Vemon)的产品周期理论,只有产品到了成熟阶段以后,跨国公司才会向发展国家转移生产,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了很多的企业,但同时有向中国出口大量产品,如松下,菲利浦,三星在中国建立了几家彩电合资企业,但仍然向中国出口了大量的技术更为先进的电视机。汽车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其次,在技术转移中,往往附加一些限制性条款,采取各种措施防止技术在中国的扩散,并禁止把该技术转让给第三者,限定从指定的企业购买原材料,配件和设备等。再次,就是高价转让。因为跨国公司转让技术往往处于有利的地位,竞争性不强,故可漫天要价,损害我国的利益。2.3 先进的管理 跨国公司的投资带来了崭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高水准的管理,这无疑会大大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跨国公司在长期的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经营理念和一体化的管理体制。从子公司建立以后的实际情况看,母公司对于子公司的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开发、市场营销技巧的使用以及专利技术的保护都完全按照公司总体的策划进行,中方管理人员通过亲身参与管理,提高了自己的管理水平,进而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种极好的示范。从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地区性控股公司的管理看,它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地区系统化管理方面,侧重于协调而不是直接参与企业经营活动,这对于中国的部门管理和行业管理也是一个极好的促进。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管理上看,集权与分权的度把握得的较好,使国内企业可以直接借鉴它们的先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跨国公司所引起的管理要素的转移,对于我国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93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资源转移、外汇收支、技术进步、结构升级四个方面。3.1 资源转移方面 跨国公司是以控制海外企业经营管理权实现其全球战略的,公司的目标不可能与我们引进外资的最终目标完全一致,在资源转移方面,这种矛盾也必定发生。相关问题主要是:3.1.1 合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较低,使弥补“双缺口”的效应大打折扣。在1985年,全国实际利用外资额和协议外资额之间的比例为13,1992年为15,1993年为14,在个别地区和行业这一比例可能更低。如果再加上有些外资是专门用于购买投资国设备或专利技术,实际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更少。另一方面,对于如何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我们也缺乏经验,相关的国内配套资金也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这也降低了这一要素的转移效应。63.1.2由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策略上的中短期行为,使技术转让的实际效果与我们的期望值差距较大。从合资企业的部门分布来看,多数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组装产业,这类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较低,关键零部件也主要是进口,没有发生或少有发生技术扩散。从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的投资看,核心技术的转移也不明显,外商对此保密度高,致使在这些行业中我国企业对母公司的依赖程度较高。适用技术的转让存在着转让价格偏高,总体成本大的问题。3.1.3由于子公司的控制权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的母公司手中,子公司的总经理一般都是外籍人员担任,中方经理的地位和权限受到一定的约束,处于配合工作的状态下,使管理这一资源要素的转移受到阻碍。有些中方经理人员形同虚设,处于“挂名”的境地。这一问题除了涉及控制权以外,也与我方人员的素质低有关。3.2 外汇收支方面 发展中国家在本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难题就是资金短缺。在中国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外汇不足一直是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充分利用本国资金以外,吸引外来投资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引进外资包括两个方面,对外借款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前者的规模受国内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能力的限制,如若不慎会引发债务危机。而利用外资则不会出现这类问题。因此1992年以来,大量的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极大地刺激了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促进了国内经济发展。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占的比重,80年代平均为2.8%,1991年为4.5%,1992年略高于8%,1993年达到13% 从1979年到1992年我国利用外资占整个社会使用资金的比重为5%。5 从外汇收支方面来分析。发展中国家外汇短缺,出口创汇能力差,国际收支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从而对本国经济增长起到阻碍作用。即使有了资金,如果它们不能及时转化成外汇,也同样无法购买国外投资品。跨国公司的进入直接增加了政府的外汇收入,如果子公司是一个出口基地,则直接扩大了我国的出口创汇能力,1995年我国三资企业完成的进出口总值达1098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值的39.1%,其中完成出口总值469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值31.5%。 引进跨国公司投资有助于分担项目投资风险,保证了一些国内重大项目的投资和效益,促进了我国规模经济的实现。1994年全国外资企业平均规模为138万美元,而同期跨国公司投资的单项规模都超过了1000万美元。合资企业规模的扩大有效地防范了市场风险,合作双方也因此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另外,根据我国知名学者王志乐对跨国公司所做的调查,与跨国公司合资的企业一旦资金困难,容易得到国内和国外银行的贷款,并且无需担保,这能有效地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和投产。随着我国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跨国公司的相对市场力量对于合资企业带来的种种好处会更加明显。83.3 技术进步方面 跨国公司的投资带来了一大批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提高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水平,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技术进步方面主要表现在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3.3.1 积极作用 跨国公司作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既是先进技术的主要生产者与拥有者者,也是国际技术市场上的主要传播者,是国际技术转移的最主要载体。它对中国整体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促进作用。3.3.1.1 直接作用。 东道国直接从跨国公司购买先进技术,买进的技术产品(包括成套设备和技术品)尽管与发达国家最先进技术有一定差距,是处于成熟阶段的产品居多,但是对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无疑仍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新的技术产品与技术引进促进了我国特定产业生产率的提高,如我国电子工业初期引进成套设备较多,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己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能力,建立了比较好的产业结构,与国外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日益缩小。由此可见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带来的先进技术对于我国技术升级换代、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3.3.1.2 间接作用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间接影响。这里的技术溢出效应是指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对国内同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国内整体技术水平的积极影响,它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外部效应。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扩散与适度的技术转让,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企业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提供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与中国企业设立合资企业,使国内企业通过学习、模仿从而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产业的前后关联,提高了中国配套企业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在华雇佣中方员工,使得中国技术人员有可能通过“干中学”而掌握先进的技术。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引进,依靠国内企业的消化、吸收,从而掌握该项技术,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3.3.2 消极作用 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最重要的优势,因而当代国际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技术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跨国公司就不可能将所拥有的一流技术以技术转让或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转移出去。根据弗农的生命周期理论,只有产品到了成熟阶段之后,跨国公司才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这就在整体上决定了其在华投资企业不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事实上,跨国公司总是保持其母公司与海外的子公司的技术优势,向中国转移在其母国已经比较落后和过时的技术,延长了对先进技术的垄断时间。因而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有一定的局限性。103.3.2.1 人才流失。 随着跨国公司在华创新活动的增多,其与中国企业争夺人才资源的竞争也日益增多,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资源、人才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技术创新体系中,转而又成为其与国内企业竞争的基础。跨国公司以优厚的条件网罗了大量的优秀科技人才,造成大量科技人才的流失,阻碍了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人员流动使得一些企业内部的商业机密外泄,甚至一些正在进行中的技术研究项目也随之流入跨国公司。据统计,在IT行业,大型跨国公司像IBM、HP、Microsoft等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关村的人才流失达一半以上,绝大部分去了这些跨国公司。人力资源已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我国企业同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在资金、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大量的人才流失会使国内企业的研发后劲明显不足,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抑制企业的技术进步,加速了我国产业技术依赖程度和产业空洞化的倾向,不利于我国高新的技术产业的良性发展。3.3.2.2 易出现技术垄断 近年来,我国一些行业结构出现了外资企业在该行业取得市场垄断地位的现象。像中国移动通讯设备市场,被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几家跨国公司瓜分,呈现寡头竞争的市场结构,其中摩托罗拉占了30%的市场份额。程控交换设备市场在1995年以前就被贝尔、西门子,北方电讯在国内的合资企业所瓜分。轿车市场更为严重,国内产量几乎全部由大众、雪铁龙、本田、通用等几家跨国公司的投资企业的产量组成。这种市场结构使得国内市场竞争变成跨国公司之间的直接竞争。其出于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加大对技术转移的控制力度。11 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为了保证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大力加强研发并抢先注册专利,给国内企业设立了一些技术垄断和壁垒。有统计显示,国外企业累计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已经达到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总量的半数,以实现局部市场垄断。不利于发展中的国内企业的良性发展与技术进步。 而在一些跨国公司对我国知识产权并购项目中,没有一个完善的价格评估体系,跨国公司往往能以极低的价格购得国内企业的技术产权,从而控制市场并形成技术垄断。3.4结构升级方面结构升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企业制度改革升级;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3.4.1 企业制度改革升级 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来了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加快了我国企业行为方式与国际接轨。众多的跨国公司投资企业入驻中国不仅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国际化经营技巧,促使我国企业行为更加适应于世界经济变化的要求,而且带进了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引入了先进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品牌意识,风险意识,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导致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其经营行为的示范作用,典型作用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催发了我国企业的制度变革和创新。随着跨国公司逐步参与市场竞争,是否进行改革创新成为了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以创新精神闻名于世的海尔集团,在其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名牌战略”思想的指引下,经过17年改革创新和艰苦奋斗,以每年递增78%的发展速度,从一个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由此可见,跨国公司的进入掀起了企业改革创新的新高潮。73.4.2 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扩大了我国经济国际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跨国公司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企业组织形式设立,按照市场经济通行的办法进行管理,实行国际化经营,一方面加速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融合,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育,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而且还推进了宏观管理体制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改革,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 政策建议 跨国公司进驻中国,对中国既带来了机遇有带来了挑战,面对跨国公司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中国应抓住已经加入世贸这个好时机发展壮大自己,将劣势转化为优势。4.1 加强人才的培养 重视人力资本的积累。我国对教育、培训的投入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数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仅为6.7%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5.5%。国民受教育的程度平均只有初中水平,大学生的入学率只有7%,低于发展中国家9%的平均水平。教育落后,人力资本素质低下,对经济乃至国际贸易产生严重的影响。这种状况与知识经济对人口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是很不适应的,国际贸易作为一个涉及面广的行业,不仅要求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精通外语和电脑使用,以便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世界里掌握充分的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一方面,政府要增加教育的投入,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投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满足高要求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跨国公司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给员工提供多方面的培训。一适应知识的不段更新。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能力。4.2 制定合理的科技战略 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大量转让技术,但对于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如军事、航空、核能等环境。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跨国公司是不会向中国转让的。因此,对于核心的关键技术,中国政府决不能依赖跨国公司,必须集中力量自主开发。有效的办法是减少引进一般性的技术,将有限的财力集中在少数关键技术上。此外,还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鼓励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各级政府应尽可能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更多的优惠。同时,还应加大力量改善投资。94.3 进一步开放市场 对于大量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如机械制造、纺织应实行充分的竞争策略,将这些行业的市场完全开放。对于内资企业应加快改革,投入市场。通过股份制和股权出售等方式变现这些固有资产。对于一些有实力的内资企业,国家应该为其创造一定的条件,鼓励其对新技术的开发。进一步向外商开展这些竞争性行业,可以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的投资,特别应鼓励跨国公司转让高心技术。由于中国全面开放了这些市场,跨国公司之间的残酷竞争,迫使跨国公司必须投入各自最新的技术,否则,就将失去在中国的市场。结 论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培育和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需要及资本逐利性的目的,跨国公司对华技术外溢效应不太明显,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作用。所以我国要用先进的策略来进行防制。让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参考文献1 李德荣.跨国公司的中国之路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2.10214.2 任佩瑜.国际企业管理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30235. 3 江小娟.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利用外资:成就!存在问题与前景展望J.中国经济研究,2001(3)4 王志乐.著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M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6年版5 斯蒂芬·扬 尼尔胡德.跨国企业经济学M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6 陈梅. 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J 计划与市场 2002.097 王念祖. 跨国公司与中国的开发政策M 南开大学出版社8 张汉林. 跨国公司“跨国”新动向M 9 胡景岩.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战略 J 国际经济合作 2002.0410 陆伟华. 略论跨国并购的经济增长效应 J 企业经济 2003.1211 崔凤阁. 跨国公司并购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J 经济观察 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