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doc
论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摘 要:目前我国市场经济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审计作为市场经济控制机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也就自然而然的需要一个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相适应的审计文化体系。关键词: 市场经济;审计职能;审计作用;监督;经济宏观调控;审计作为市场经济的自我约束机制,已成为现代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市场经济下的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是审计理论和实务必须认识正确定位的问题,是审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环节,是部门和单位健全内部控制、严肃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审计也正在经历着蓬勃发展的过程,随着各部门、单位对审计的认识和要求的逐渐提高,关于审计的职能也有了多种观点,随之对其在市场经济下的作用也有了多种见解。 一、审计的职能 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是指审计本身固有的,体现审计本质属性的内在功能。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审计具有经济监督职能,经济鉴证职能,经济评价职能,经济管理职能。 (一)经济监督职能 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是由审计的性质所决定的。 (二)经济鉴证职能 经济鉴证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定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切的信息,以取信于社会公众。 (三)经济评价职能 经济评价职能是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准对所查明的事实做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 二、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指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审计的效果是由审计职能所决定的,而审计作用的发挥又受着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一)审计的制约作用 审计通过揭露和制止、处罚等手段,来制约经济活动中各种消极因素,有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1、揭露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营行为 2、揭露经济资料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 3、揭露经济生活中的各种不正之风 4、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 (二)审计的促进作用 审计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微观经济管理,以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和绩效的提高。 1、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2、促进内控制度建设和完善 3、促进社会经济制度的健康运行 4、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 (三)审计的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宏观经济调控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两大部分:调节和监督。执行调节职能的主要是计划、金融、税务和财政。他们在调节的同时,还通过其业务履行监督的职能。目前,对市场经济运行进行监督的部门主要有:工商、财税、物价、统计以及各专业管理部门,以上多数是属于专业性监督。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审计进行再监督。审计监督以其特有的方式在宏观调控体系中居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审计监督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审计在协调管理关系中的作用 建立并大力发展审计,标志着市场建设走向正规化。审计在市场经济中将起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是促进市场体系的发育和健康成长;二是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媒介;三是增强各种经济实体的市场经济意识;四是为经济组织之间相互信任提供保证。 (五)审计在市场经济契约性关系中的作用 现代审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的加细,“两权”分离的扩大,经济契约性关系的普及,形成各经济组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拥有不同的权力,又承担不同的义务与责任。这种契约性关系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形成会计信息用户的社会化,无形中也提高了审计在社会经济监督中的地位。 1、管理审计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基础管理方面的作用 现代企业管理已普遍需要企业结合各自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企业内部控制是通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岗位职责以及根据企业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并分别制定的各个作业单位的具体目标来实现控制的。 2、审计作用在企业中的发挥 首先,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后,要善于发现和指出企业在内部控制基础管理中的三方面问题:一是运作中有没有遵循制度规定的数量情况和影响程度;二是应该建立制度规定的控制环节是否建立制度规定;三是现行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不适当之处。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就可以使企业的各层次管理在健全、有效、规范的控制下健康运行,企业组织的各项既定目标才有稳步实现的保障。审计的这种作用是建设性的。 其次,审计在防范企业风险方面的作用。在实践中,企业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 审计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增加价值作用。但不应当鼓励审计人员为追求表面量化的增加价值而开展管理审计,要使审计人员为企业增加价值的观念贯穿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在审计实践中履行审计职能所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审计作为政府经济监督体系之一,肩负着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重要职责。所以是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构建健康向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审计文化。三、内部审计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所存在的缺陷的现状分析(一)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面临的尴尬和错位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在加强组织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共同目标等方面,具有外部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企业管理和运行的第一道防护墙,内部审计本应发挥应有的作用,但由于面临的尴尬定位,许多问题往往由充当外部审计角色的社会审计或国家审计才发现了问题。究其原因分析,主要归结于在现实企业运行管理中,内部审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企业地位,仅作为企业摆设或应付上级检查的部门,以致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实非常普及,不能确保审计范围的广泛性,审计行为受到限制,即使提出了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也难以得到落实,以及审计建议的适当采纳。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生命,内部审计没有了独立性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另外,企业管理层的不够重视,按照规定本应设立独立审计机构的却没有设立,或者仅作为财务部门的附属机构的错误做法,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许多审计事项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也有可能会引起这部分掌握企业实权人的抵触情绪,特别是部份企业经营管理者由于对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与定位不明确,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现象。内部审计角色面临的尴尬定位有可能造成本该列入内部审计职能范围的事项被忽略,产生“抓小放大”或走过场等难以作为的现象,所以说内部审计角色存在的尴尬定位势必造成内部审计的错位,丧失了本来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的单一性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往往仅仅定位于查错和发现问题方面,把内部审计仅作为一种被动任务,甚至是敷衍了事,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单一性影响了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往往是事后审计的“马后炮”,不能做到事前监督、事中审计。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方案、如何提高企业运营效益,规避经营风险、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等有关审计服务意识方面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当今经济全球一体化、经济信息化的形势下,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单一性势必不能跟上现代企业管理和创新的发展要求,不能做到科学审计。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措施,要从单纯的查错防弊到以经营运行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审计内容,要求树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审计理念。很显然,内部审计职能定位的单一性,并不能为企业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和管理科学化发挥更大的、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内部审计职能和作用的对策针对上述内部审计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所存在的缺陷的现状分析,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显得非常必要,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应对:(一) 内部审计职能的对策 1、实现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前提条件 要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首先要摆正“位”的角色,是指要正确树立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独立性既然是内部审计的生命,内部审计没有了独立性就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强调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针对内部审计角色面临的尴尬定位和错位,以及存在于企业内部审计角色缺失或可有可无的现象,那么作为现代企业应在企业制度建设中,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企业地位,只有明确摆正内部审计角色定位的“位”,内部审计机构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也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拓展的先决条件,从而为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真正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例如,在企业里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应由企业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对其负责和报告工作,内部审计内部经理的任免、薪酬等应由董事会决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保持相对的独立性。2、制定工作激励机制,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制度保证在明确了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企业地位,摆正了内部审计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人是最关键的要素,如何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是做好审计工作的决定因素。审计机构除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企业相关制度的规定完成审计程序和任务外,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激励机制,与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挂钩,特别是要对审计机构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起到了规避风险或提高经营管理和效益作用的审计人员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另外,也要对审计工作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而流于形式,没有起到监督和防范风险作用或对企业造成损失的予以惩罚。通过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与审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评价挂钩,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并树立审计的风险意识,制定内部审计的激励机制,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拓展的制度保证。 3、积极拓展“为”的外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拓展“为”的外延,是指要积极开拓内部审计的职能,改变单一的职能定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积极拓展内部审计“为”的外延,提供更多可行的审计服务作为,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只要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水平,防范人为风险的发生和舞弊的行为,它的功能作用完全可以进一步扩展和发挥,努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应该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具体措施为: (1)积极发挥内部审计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监督职能。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是企业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条件,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功能,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在工作过程中树立主动审计的意识,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加强和完善监督职能应当是内部审计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例如:在审计工作过程中严格对本企业按照国家政策、法规、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审计,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规避违法风险,对本企业的经营和运作情况依照政策、规章、制度、计划来监督和检查执行的情况和执行效果。改变以往的被动审计工作方式为主动参与审计的工作方式,可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参与企业制度建设,设计好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除了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单位内部日常审计工作外,在企业的实际管理工作中更要参与企业的内部制度建设,为设计好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更专业的建议,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堵塞制度漏洞,防范经济风险和管理风险。例如:审计部门可通过参与某些项目建设、招投标工程的有关规章制度、计划方案的制订,提供相关的审计建议和控制制度。(3)提供更优质的多样化的审计服务功能。改变传统的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往往仅仅定位于查错和发现问题的工作局限性和单一性,强化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积极拓展“为”的外延,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的重要途径,也是现代企业广泛认同的管理理念。例如:内部审计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调查、了解、评价、分析、判断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出谋划策,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效益的参考功能;内部审计还可利用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多个职能部门之间配合的机会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各部门工作的理解和配合,促进工作更易协同完成。(二)内部审计作用的对策 1、改革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明确隶属关系,增强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在工作内容上,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理顺资金运行管理机制。 2、建立健全政府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体系内部审计机构将从行政设置转变为单位根据自身需要主动设置,逐步推行内部审计人员政府委派制。 (1)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体制,与时俱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2)端正认识,厉行企业内部常规审计,减少违纪违规问题。 (3)建立并实行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改变内部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实行风险审计与计算机审计。 (4)开展外委工程予结算审计,减少企业资金流失。 (5)开展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业绩界定责任,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6)搞好联营企业及二级企业审计,规范经营行为,维护企业利益。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和作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正在发展中的中国审计而言,在增加价值防范风险、加强内控、实现内控等方面实现了内在的统一。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新趋势下,企业运营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改变传统的内部审计的工作缺陷,正确定位内部审计的角色和积极拓展内部审计的作为,为企业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李金华. 中国审计报2 马西牛. 审计学原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3 肖小飞. 审计基础与实务.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4 秦荣生. 审计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