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doc

    • 资源ID:3820977       资源大小:19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doc

    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 摘 要: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在变革过程当中,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了也越来越大,从而给整个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它俩之间的差异协调已成为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本文先从理论基础方面分析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再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对会计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用实证分析论证了差异存在的客观性,阐述了过度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处理会计与所得税差异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方法。关键词:会计准则;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Reasonable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Abstract: With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trengthening our accounting and tax reform are deepening.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amo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ax law also growing up, so that the entir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has brought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counting and tax law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to deal wit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start accounting and tax differences, and then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from the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of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and by empirical analysis demonstrates differences objectivity, describes the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excessive differences and made a general idea and specific approach to accounting and tax differences.Keywords: accounting standards; corporate income tax law; difference; coordination第一部分 引言从古至今,会计与税收一直都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始终紧扣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从统一到彼此分开,再到两者的联合发展,然后到今天为止的根据两者本身规则发展完善的过程。企业是市场的主要驱动力,以会计准则为基础,针对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囊括管理层、投资人等提供确保准确完整可信,可供决策的财务报告;此外,企业还应按照税法的规定来承担缴纳税负的责任。在日常的企业活动中,企业不仅要依照会计法来处理交易,还要按照税法的规定担负起纳税义务。近年来,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市场化在日趋增强,中国已经逐渐加快会计和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我们的会计和税收体系正逐步慢慢地与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国际税收标准惯例接轨。从07年1月1日起,财政部06年公布的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及相关应用指南的企业会计准则体制最先在国内上市公司实行,其中具体准则在2014年又发布了3个,所以一共41个侯立新.所得税会计及其与税法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07年公布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从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张煜鑫.企业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协调性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3.。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加强税收征管部门和会计政策制定机关之间的沟通交流,完善了在会计核算和税收等方面的规定。新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影响了公司的投资策略并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让社会资源分配结构更加完美,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并让它呈现稳步快速增长的状态。然而,由于企业和国家奉行目标之间的本质差异,导致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差异。面对变化莫测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企业而言要求会计制度体现它的敏捷灵巧性,但是税法具有强制性,政府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纳税的义务,它要体现出一致性。两者之间的差别,使会计和所得税法也有所互异,为了我国经济的和谐发展协调两者就显得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下文将结合我国的具体国家环境,对两者的差异和合理接轨,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索。第二部分 研究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的定义会计准则是规范会计账目核算、会计报告的一套文件,它的目的在于把会计处理建立在公允、合理的基础之上,并使不同时期、不同主体之间的会计结果的比较成为可能百度百科搜索。会计准则在会计实务中运用。会计准则的主要目标便是利用一整套的会计体系方法, 向管理者和投资人等提供企业的财务报告,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及时了解企业单位有关的财务运营状况和企业经营利润成果等情况。所得税会计是反映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整套会计原理、程序和方法,是税务会计的一个分支百度百科搜索税收法规是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无偿取得财政收入所依据的准则和规范的总称刘洁.我国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所得税会计差异及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6-6 。企业所得税法是指由政府来规范征缴企业所得税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刘洁.我国会计规范与税收法规的所得税会计差异及协调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5,6-6。2.2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关系2.2.1会计与税收的基本关系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在企业,会计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状况,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 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3。从宏观和微观层次来看,会计是属于微观层面上的管理工作,它为税收征收管理提供信息支撑,是税收的微观基础。税收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艾华,王敏.税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税收是政府依据政治权力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社会结余产品资源进行合理分派。作为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会计和税收二者之间的关系既彼此作用又相互孤立。相比之下,会计是基于对宏观范畴影响的微观经济主体,而税收是基于宏观层面影响微观范畴经营领域,会计对整个社会的经济运转是非常重要的,与之有很明显的联系;而税收对企业实行征收管理是立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需求。税收是根据企业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计算来进行征收的,同时税法影响作用于会计准则的制定。总之,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是: 税收从法令制度层次影响会计的进展,会计是税收微观领域的根基。具体关系见下图2-1:图2-1会计与税收规范的关系图戴德明,张妍,何玉润.我国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协作研究基于税会关系模式与二者的差异的分析.会计研究,2005,(l):51-5 2.2.2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由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确定,两者不仅有差别,而且有紧密的关联。区别具体见表2-1表2-1 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区别会计准则与税法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是由会计规范确保的,税法目标的基础是会计规范。而税法在计量尺度标准以及应该计量的数量方面均作了严格规范标准,另外,在会计计量核算时必须遵照税法的安排。2.3税会关系模式类型由于世界各国历史发展渊源不同,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以及社会环境是肯定存在差别的,所以,每个国家的会计与税法关系模式也会有所区别,纵观国内外众多的专家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以及各国对税会关系模式的实践,两者的关系模式主要表现为三类模式:一是两者共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统一模式,一是二者分离且各自自行发展的税会模式即税会分离模式,三是二者尽量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即税会混合模式。英、美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采用税会分离模式,因为他们实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政府较少干涉经济的发展,资本市场最为发达,大部分企业进行股权性融资,银行仅作为债权人行使职能。会计准则的制定由民间社会组织决定的,强调会计政策的多样灵活性。财务报表编制的目标是以决策有用观为主,要求能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状况及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 更多的是为企业投资者以及管理层提供会计信息,因而在处理会计事项时不受税法原则的管制。平时按会计规定处理,当期末涉及有关税的计算及纳税的时候,再按照税法规定进行调整纳税。在法国、德国等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程度略低于英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国家有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国有经济占据有利地位,企业债权性融资比例高且银行发挥的职能较多,所以一般会采用税会统一模式。会计准则一般由政府制定,并强调会计证据的合法性。编制财务报告以受托责任观为主,以遵循税法的要求为向导,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税会统一模式强调财务报告要和税法的要求相符,在会计事项的处理上,企业要严格依照税法制度执行,与税法要相一致。在该模式下,会计彻底服从于税法,确定会计制度亦然是为缴税服务的,企业会计以保障国家征税利益为目的,企业要提供相关的核算会计资料,税法对会计有显著的影响。税会混合模式,代表国家是日本。两者不是完全分离,也不是完全统一的,而是两种模式的混合型。其中某些制度是由政府制定的,日本的公司一般都是家族企业,银行持股比例较大,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相类似。另外日本的证券市场比较发达,但是股票一般不对外交易,基本都是内部交易。税务核算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准,跟我们国家的模式较为接近,但也不完全一样。三种模式最终各自产生不同的作用。税会分离模式能够提高资源分配效率、完善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准确公正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等;税会统一模式能公平的解决税负的问题,同时能有效地降低会计核算和税收成本,并且对于企业财务诈骗、偷税逃税等行为有一定的防范作用;税会混合模式能够满足多方面的需要,是上述两种模式效用的结合。2.4我国会计制度与所得税法模式的发展历程我国的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关系模式的发展历程曾经经历过完全一致的阶段,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两者的目标逐步发生偏离,因此形成了差异,并进入了会计和税法渐渐分离的阶段。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将我国税会关系模式的发展归纳为两个阶段, 即税会统一阶段和税会分离阶段。(1)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会统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实行的是税会统一模式,强调会计系统应该完全服从于税法,会计制度中的某些核算方式要跟税收的计算方法一致,会计制度的确定是为缴纳税收服务的。当时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政府对经济直接进行干预,企业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地位和利益,企业获得的利润要上缴归国家所有,税收核算结果是根据会计核算结果为依据的。所以那时的税法和会计制度维持高度一致性,会计与税法在各项内容的规定及标准上基本是一致的,会计和税法都服务于保障国家财政税收这一目标。计划经济体制下,税会统一模式满足了当时的需求,发挥了国家经营管理的职能,这种模式既给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了便利,又有利于国家的税收管理,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制度上给督促企业税收的缴纳给予了担保和方便;也有利于制订和实施统一的会计制度。但是这种模式桎梏了企业的自主权和活力,不利于企业积极性的施展,会计准则中某些条款非常僵硬,使企业的会计不能适应繁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从而束缚了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的革新。(2)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税会分离阶段20世纪90年代之后,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也在如火如荼的地展开,为了满足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税收与会计制度也在不断的调整。1992年我们国家颁布了第一个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公认会计准则接轨。进入21世纪后,在不断发展的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中,所以会计也越来越国际化,我国06年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2007年的会计准则与2008年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标志着我们国家税会分离模式的确定。由于会计和税务在市场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扮演的角色不同,另外它们两个按照自身发展规律形成了各自的理论,导致会计和税法的目标不同,其内容和会计原则是与也不一样的。新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条例,反映了税收和会计的相对孤立的原则,因此形成了我国现有的税会分离模式。第三部分 我国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及原因分析3.1我国企业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3.1.1资产类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的定义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3。相应地,税法对于资产的处理,囊括了资产的分类、扣除方法和处置等等不同的方面。1 固定资产计量方面的差异(1)、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借款费用符合资本化条件时计入存货成本。当房地产企业借款开发房地产时,允许将借款费用予以资本化。差异分析:企业借款购置存货形成固定资产时,会计与税法对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不同。 (2)、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差异。折旧范围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它的范围包括所有固定资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的土地除外。税法规定不得税前扣建筑物以外没有投入使用的以及与经营活动无关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差异分析:会计上的折旧着重实际价值量,税法上强调与收入的配比。折旧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企业应该按照固定资产的情况,合理确定其使用寿命。税法对这方面规定了最低年限;由于技术的进步,确实需要加速折旧的,可以缩短折旧年限。差异分析:会计依据经验来确定折旧年限,而税法规定了最低折旧年限和能够缩短折旧年限的情况。折旧方法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企业选取折旧方法上有一定的自主权。准予扣除按直线法计提的折旧。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确需加速折旧的,可以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差异分析:对于折旧方法的选取,会计上给了企业较大的自主选择权,而税法上限定容许加速折旧的范畴。2、无形资产摊销方面的差异(1)、摊销范围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该摊销,使用寿命不确定的不应摊销。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准予扣除。差异分析: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税法可以按10年摊销扣除(2)、摊销年限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未明确规定无形资产的最低摊销年度。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一般不得少于10年。投资或受让的无形资产,规定使用年限的,可使用年限分期计算摊销。差异分析:会计摊销年限为经济使用寿命,而税法摊销年限为法定使用寿命(3)、摊销方法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摊销方法应当反映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按照直线法摊销时,准予扣除。差异分析:会计上的摊销方法包含直线法以及加速折旧法,而税法只能选用直线法。3.1.2收入类差异会计准则中收人的概念是: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014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3。而税法对收人是这样界定的: 企业以货币和非货币方式从各类来源获得的收入,作为收入总额。1、收入确认方面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在收入确认时主要遵循实质大于形式的原则,其强调相关经济利益的流入以及风险报酬的转移。所得税法对收入的确认主要遵循相关法律依据和事实。差异分析:对于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行为的收入的确认时点是在取得相关销售凭证时。3.1.2成本类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费用的规定是: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刘尚林.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在税法中,成本是企业在进行各种经济活动过程当中务必付出的成本支出;费用是企业每一年发生的三种期间费用,对已计入成本的有关费用是不包含的。1、成本费用扣除方面的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在进行成本费用扣除时,会计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和谨慎原则,容许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负债和成本进行估计和扣除。税法上规定只有在实际发生损失的情况下才能税前扣除,会计准则中计提的资产减值在税法上不允许当成成本费用类扣除。差异分析:对于可能发生的负债和资产减值等方面存在差异。2、工会经费等扣除方面等差异会计准则税 法关于企业依照规定计提的教育和工会经费支出、职工福利费,会计上允许全额扣除。税法上只允许扣除不超过工资总额的2%、2.5%和14%的部分。差异分析:职工福利费、工会和教育经费等扣除金额不同。3、新技术开发方面等差异为增加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税法中关于企业开发新产品以及新技术发生的的研发费用,没有形成无形资产的可以加计50%作为费用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可按照成本的150%进行摊销。3.2 差异产生的外部因素国家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是否有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差异,并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将对它们俩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计划经济下,国有经济是主要的经济成分,企业经营利润要上交给国家。当时,财务核算体系是完全按照税法的规定,税法和会计制度制定的目标要求保持高度统一,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两者没有什么区别。伴随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已经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就会有偏差,由于利益目标的不同表现在制度制定上,于是会计与所得税法便产生了差异。3.3 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分析二者属于不同的经济范畴,导致二者遵循不同的会计核算原则。本文从目标,遵循原则,职能和主体方面分析探讨会计与税收法规两者为何会产生差异。3.3.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不同造成两者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会计准则和所得税法的目标存在区别。会计准则目标是及时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所得税法的目标是为了保证财政收入, 规范税收秩序,筹集资金以及调节经济活动运行。由于会计和税法的不同目的,两者对同样的经济活动或事项有不同的规定,如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超过当年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企业因购买国债所得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等:而会计上则需要据实计算损益。目的有差别使两者产生了差异。3.3.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遵循的原则和计算基础不同会计计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现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要求。对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确认保持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和低估负债或费用。税法综合运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历史成本原则等各种原则。税法对各种费用的扣除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收入的确认偏重业务经济价值的实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而税法要求保证国家税收收入。由此,会计和税法的计算基础也就不同。这些原则的运用也大不相同,因而使了所得税法与会计准则孕育了差别。3.3.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职能不同会计记录和反映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功能是反映和监督。税收是国家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重要手段,具备筹集收入,调节经济,调整分配的功能,它还监督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由会计记录监督)。3.2.4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主体不同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刘尚林.财务会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企业是会计主体。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该对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为会计人员正确判断日常的会计交易和事项提供参考,为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正确选择提供了依据。纳税主体,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依法履行纳税义务,进行税款缴纳行为的一方当事人 百度百科搜索。纳税主体和会计主体不大相同,纳税主体是要履行纳税义务的有关主体。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之间的主体不同,导致了两者之间产生差异。第四部分 差异接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之间的确存在不少的差异。对于企业来讲, 差异变化的趋势呈现何种状态?总体差异有多少大?针对这些问题,本章节阐述了两者差异协调的必要性以及对两者进行可行性分析。4.1我国上市公司税会差异的实证分析研究会税差异,首先要进行公式设定,然后抽取一定的样本数量,再利用统计方法来对变量进行分析,才会得出税会差异的变化趋势。4.1.1“会税”差异的公式设定本文通过以下公式对上市公司的“会税”差异进行测算:1、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适用税率2、税会差异=利润总额一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费用为本期母公司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不要求企业公布纳税申报表,因此不能直接得到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只能间接利用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进行推算,估算应纳税所得额。4.1.2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本文选取2009年-2013年上市公司披露的母公司财务报表数据为研究样本,税率采用的是母公司适用税率。为减少误差,防止数据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客观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按以下几点进行选择样本企业:(1)筛选样本基本包含所有行业(金融业除外)和全国地区;(2)除去每年被ST的企业;(3)去除2009-2013年间出现损失或免税的企业。研究所使用的样本和数据源均来自锐思金融数据库。4.1.3数据结果分析分析所筛选的样本数据,有关统计资料如下:表4-1 会计与税法差异变动统计表 单位:万元项目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样本量348348348348348平均数11,761.08 14,862.97 20,195.55 21,561.41 28,332.49 最大值264,397.40 266,404.81 340,954.57 401,101.90 532,891.29 最小值54.25 28.24 184.77 325.16 344.38 中位数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24,140.93 5,930.55 6,864.24 7,760.94 10,149.70 偏度6.10 5.38 4.59 4.98 5.16 峰度43.50 34.62 24.45 30.62 32.80 标准差29,112.19 30,522.07 41,429.48 43,697.96 58,603.72 从表4-1中可以明显看出,以2009年会税差异的平均数11,761.08万元为基数,2010年差异增长了26.37%,2011年差异增长了71.72%,与2010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2012年的税会差异虽然与2010年相比增长幅度不大,但与2009相比年依然增长了83.32%,2013年增长了140.9%,增长幅度非常大。此外,从标准差这点来看,各年样本分布的离散度较高。从偏度和峰度的角度来看,各年样本公司的相关数据相对平均值呈右偏分布和尖峰状态,这说明从样本整体来看,各年“会税”差异小于均值并且相对于平均值离散程度较大的企业很多。 图4-1:会税差异均值和中位数分布图图4-1是根据表4-1差异的平均值和中位数所做的差异分布图,图4-2是会税差异的变化趋势图。根据以上的数据和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会税差异在2009年至2013年间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也说明了差异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从侧面表明,自从2008年以来,执行新准则和新税法使会税差异在不断增加,两者之间的分离进一步拉大。这从实证分析方面阐明了研究二者的协调性非常必要。4.2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必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会计准则正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近年来本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较快,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变化。现行税法中己经开始进行相关差异的协调工作,但是上一节的数据显示差异还呈现扩大的状况,本节将对过度的差异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详细分析,来论证协调的必要性。4.2.1差异过大会导致税收的损失我国现行会计制度与税法在会计处理方面有不同的规定,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个体, 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首先会考虑自身的利益,必然会在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之间寻求规避纳税的机会,这就会直接造成纳税收入流失。在制度层面,会计法规与所得税法没有进行有效果的协调,因此两者协调性比较差;又由于税法不免存在少许纰漏,给纳税人缴款增添了难度,同时提供了避、偷税的理由与途径。4.2.2差异过大会增加财务核算成本和纳税成本,使纳税效率降低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属于同一经济范畴,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两者的分离太甚难免会造成效力损失。这种损失具体表现在纳税人和税收当局两方面:会计与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使纳税人对同一经济业务,既要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又要按照所得税规定依法纳税,可能会使会计核算和纳税成本增加。根据由许善达等人在05年针对税务从业人员进行的一项调查,51.72%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税会差异“较明显”,10.34%的受访者认为差异“很明显”,有将80%的受访者认为“很有必要”对现行税法与会计制度进行调整,以减少两者差异。差异形成的工作难度的加大是很明显的,因而也会加大财务核算和纳税成本。”对税收征管部门来说,税务人员不仅要在理解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会计准则制度。面对大量的纳税调整项目,税务机关要花很多时间来核对、检查纳税申报调整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种双重的计算管理工作,不仅加大税务机关对会计信息专业性的要求,而且增加了信息检查的时间和难度,另外还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4.2.3差异过大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导致财务虚假信息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各个财务指标成了投资者衡量企业业绩的重要依据。当管理层业绩不能尽如人意时,企业可能会采取弄虚作假的方式虚增利润以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上市公司调节利润,做虚假财务报告的例子有很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在会计与税法不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虚增的收入必然要多缴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为调节利润的行为以及保证了财务信息质量。"税法对于会计信息质量有牵制和庇护的功能。”反之,两者之间出现过度分离时,两者间的牵制保护作用就会被削弱。4.2.4差异过大会增加纳税人的涉税风险,使征、纳税双方起争执在结合国情,参考公认会计准则基础上,我国会计准则对经济业务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操作程序。然而税法没有做出与之配合的改革,按会计制度核算时,得出的结果是正确的。会税差异过大会导致会计人员与税务部门对相关涉税业务的认定出现差异。由于所得税法的对此的规定不够明确,现行的纳税申报表的填报程序复杂,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免出现疏忽,如果与税务部门不一致,就容易被税务部门认定为违法行为,做出相应的处罚,导致纳税人涉税风险的增加。这种结果往往会引起征、纳税双方之间的争议,尤其是税法未规定的事,很难进行仲裁,同样也会增加涉税风险4.2.5差异过大会影响政府的权威性。从两者的性质看,税收规范是法律,具有强制的特征。同样,会计制度也具备法律的性质。两者过分互异会败坏了法的威严。例如,计提减值和加速折旧从会计利润的角度看是合法的,但是税法不承认。4.3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可行性4.3.1制定机构的相对一致性我们国家的企业所得税法和会计准则都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两项制度处于一级层次的法律由全国人大制定,较低层次的制度分别由财政部和国税局制定,这两个部门都隶属于国务院,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可以进行合作和讨论,制定主体的相对一致性可以减轻阻力,保证协调工作的顺利进行。4.3.2服务对象的内在一致性会计与税收服务的对象从表象上看是有差异的,税法的直接目的是保证政府财政收入, 会计服务于公众,而财政收入服务于公共利益,用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最终目的是为整个社会服务,企业本身及其相关的投资者等利益也必然包含在内,使社会资源合理分配。而会计准则同时要满足公共需要和社会公众不同需要,使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状况有所了解,使整个社会保持信息畅通,资源分配趋于合理。总之,两者最终都使经济得以平稳和高效运行。4.3.3观念上的相通性由于两者最终服务对象上的内在一致性,导致两者所运用的基本观念是相通的。会计要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也是税务机关进行征税的基础。会计遵从资本保全制度,而税法同样基于涵养税源目的,调节和平衡不同周期企业的税收负担。从整体来看,二者的差异有多大,本质上的观念是相同的。无论二者双方谁向谁贴近都只是选择性的问题,由于二者真正的内在是相通的,使两者有了可协调的理论基础。第五部分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差异的协调方法本文第四部分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为基础表明了我国税会差异已经扩大,并论证了我国税会差异协调的可行性,这种差异协调不能看作是一种简单的调和。首先,不是把税会差异看成一种“弊端”加以消除,刻意让它一致。总的来说,会计和税法的协调要坚持相互借鉴的原则,促使两者自身更加完善,从而实现会计与税收的共赢5.1 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协调的基本原则 5.1.1 合理性原则 由于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理论基础、制定目标、服务对象、核算原则以及规范形式的不同,二者必然存在不一致。如果强求二者一致,必然违背两者的初衷。因此,协调二者差异,要从实际和整体出发, 科学分析二者的不相适应之处,在充分考虑整个制度层面的基础上,寻求可协作的方面。总之,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协调必须尊重事实,考虑合理性原则,降低差异造成的负面影响。5.1.2 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在协作时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就是由信息产生的效益,应超过信息产生的成本。然而,效益和成本的评价,实质上是一种判断过程。” 两者的差异协调是针对两个体系的一个博弈过程。协调付出的成本,既包括相关制度修改后实行的成本,也包括协调后放弃的效用。在调整过程中, 如果付出的成本大于协调后的收益,这样的协调就没有经济意义。唯有付出的成本低于协调收益时,协调才是有意义的。5.1.3 实用性原则 尽管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二者的协作性是一个有关理论的问题,但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也涉及到具体的实务操作。在讨论二者协作问题时,要根据我国的经济、法律和政治文化环境等方面出发,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寻求二者协作的最好方式。俗语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理论是指导实践的,但也要用实践来验证,也只有经过实践验证的理论才能得到提升。所以,探讨二者协作的问题时,实用性也是要加以酌量的。5.1.4严谨性原则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具有稳定和权威的性质,制定过程是一项严肃和严谨的工作,不能随便进行修改。关于两者的协作,会计制度或企业所得税法在修改时,一定要秉着审慎和严密的态度,经过缜密剖析和论证,等到时机成熟时,再修改,来保证两者的权威、稳定性和严谨性。5.2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差异协调的整体建议5.2.1.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制定部门应加强合作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规的制订分属于财政部和国税局,由于它俩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不同,因此各自制订的政策出现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它们的根本目标是相同的,所以在制定的过程中,加强两个部门的沟通和配合是很有必要的,这也会减轻实施难度,同时也减少少许效率损耗,提高两者协作的有效性5.2.2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会计准则应该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以便使会计信息得到充分、全面、准确的揭示。在企业的会计处理不能充分反映问题,通过会计信息披露,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是需要的信息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也容易提高税务机关审核速率。在某些己经有的准则中增加披露有关税务信息的条款,尤其是对关联方交易的涉税信息披露,来降低税务信息获取的成本,提高征管效率,这对税收征管很有帮助,同样对企业发展而言很有必要。5.2.3适当放宽对企业会计方法选择的束缚会计准则中给了折旧年限和方法更多的挑选。对于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实物与无形磨损都在增加,主要是因为愈来愈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所以企业一般会选择缩短折旧年限和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资本保全。为防止企业运用会计政策多项选择性来达到偷漏税等目的,所以税法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上加以限制。但是,限制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5.2.4.建议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进一步协调两者的差异财政部和国税局进一步协调两者的差异,不仅要吸取国外优秀的做法,研究税法向会计制度靠拢的具体协调方法和效果。也要在会计准则修改的基础上,适当考虑税法的要求,采取相互协调方式尽可能减少差异。第一,完善会计准则,主动与税收法规靠拢。会计准则虽然经过不断的修改,但其本身仍存在不足的地方,因此首先要加强其制度本身的建设。缺失的地方,在符合理论发展和实务工作的前提下,事先与税务机关相互沟通,尽量与税法进行协作,防止以后形成没有必要的差异,造成效率损失和资源浪费。第二,完善所得税法,主动与会计准则协作。税法应加强自身发展建设。一般而言, 会计准则较为先行,其理论较为完善,利用所得税法处理事项时,可以参考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无法实现的税收目的,遵循差异最小原则。在不断的对税法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会计准则的内容,以求两者的差异逐渐缩小。第三, 在实务中,两者的协作可以因事而异,根据不同的差异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关于频繁性收入等差异,会计上比较标准,税法应主动与之进行协调,对税法进行优化。税收法规处理比较频繁的业务,会计处理应与之靠拢,对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对新兴和不确定的业务,在未制定前,有关部门应进行协作,尽可能减少差异。5.2.5参考国外的经验,降低隐藏收入参考外国的经验,将附加福利计入个人收入中,来降低隐藏的收入,这个方法可以约束管理层职位消费需求,使税收适当有效的增加,完善税收和公司的管理体系,这样既完善了企业环境结构又减少了调整项目。5.2.6在制定过程中市场主体应该多方参与、反复博弈以达到均衡目前在二者的制定过程中,一直以政府为主导,聘请的专家一般都是领域内的杰

    注意事项

    本文(浅析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的合理接轨本科生毕业设计.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