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

    • 资源ID:3820774       资源大小:86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Chengde County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nd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Study摘要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承德县地处冀北山区,是典型的山区城镇,受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对我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北省委、省政府将实施城镇化战略列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四大主体战略之一,明确提出了加快城乡建设,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战略任务。小城镇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努力付出的各层面还有很多很多。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县域经济发展,城镇化发展AbstractThe small town is the road of urba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way for China's urbanization, major strategic initiatives to address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 related to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not only by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provid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the well-off in rural area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building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rural areas, to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us promoting the full realization of the rural well-off. Chengde County is located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northern Hebei Province, is a typical mountain towns, subject to the constraints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our county is in a period of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The small town is the level the lowest in the urban system, the largest number of groups, it is the tail of the city, first in rural areas, play the role of connecting urban and rural economies bridge. It not only can reduce the agricultural population, increasing urban population effectively address the im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two major industries of the workers and peasants, can also expand the spatial extent of the agricultural market, to improve the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come levels of farmers. Therefore,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in rural areas of the county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Hebei provincial government will implement the urbanization strategy as one of the four subjects of the province's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clearly accelerate urban construction, to spu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promote urban and rur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 strategic task. Construction of small towns a long way to go, at all levels need to work to pay a lot.Key words: Small towns, and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目 录摘要IAbstractII1 前言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2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3 2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3 2.1 承德县概况3 2.2 承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4 3 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5 3.1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农村工业发展5 3.2 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6 3.3 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6 4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6 4.1 户籍制度限制6 4.2 社会保障制度落后6 4.3 投融资制度不完善7 4.4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7 5 发展承德县小城镇建设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7 5.1 实施多种管理制度7 5.2 健全政府管理体制8 5.2.1 简政放权8 5.2.2 加强乡镇政权建设8 参考文献10 致谢11 1 前言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目的:随着我国建设步伐的加快,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村镇生产生活环境,使农村经济发展和加快乡村城镇化进程按照国家既定方针进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县的小城镇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小城镇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它处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起到连接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桥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的方式有效地解决工农两大产业间的利益失衡问题,还可以扩大农产品市场的空间范围,提高农民的相对和绝对收入水平。意义:加快发展农村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县城镇化进程未来城市的城市化发展道路,可能的选择方案将是走总体城市化与农村城市化共同推进的道路,即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推行农村城市化,重点建设好一批县城镇和中心镇,使其逐步具有城市功能,成为总体城市化的组成部分。显而易见,没有农村城市化,整体城市化将难以实现。因此,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既是整体城市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其重要推动力量。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我县工业化的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乡镇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大部分分布在农村,不仅难以管理,而且无法实现相应的聚集效益。通过小城镇的发展,使目前分散的部分工业企业积聚到小城镇,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最佳配置,促进乡镇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同时,企业转变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发展农村经济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发展小城镇可以加强对资源利用的规划管理,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规模经营,有利于转变乡镇企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有效地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县农业现代化进程目前农业剩余劳动力等待转移,而且数量还在增加。客观实践已经证明依靠大中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有限。而乡镇企业由于正在发生增长方式的转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可以促进乡镇企业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小城镇通过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土地相对集中,这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前提条件。另外,农村非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为农业采用先进的、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小城镇建设还为科技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这将有利于农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加快发展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我县小康的早日实现衡量小康社会的指标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生活质量、社会分配结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内容。小城镇建设可以集中相当多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和服务事业。这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农村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通过促进工业化、商品化而为农村实现小康提供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从而推动农村小康的全面实现。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从古至今,县域始终是我国政治经济体系和社会系统中最基础的层次和最基本的单元。“县积而郡,郡积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民为邦之本,县乃国之基。安邦之难,难在固本;治国之难,难在强基。” 县域是我国城市和农村的结合点,是城乡联动的关节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载体。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是国家政策最主要最直接的操作平台。因此,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不但是扩大内需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客观要求,而且对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妥善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扶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销售,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壮大县域经济。”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特色经济为主导、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县城经济为主角的优势产业,突出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和与大中城市、工业园区配套衔接的产业,搞好产业分工协作。”不难看出,县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国在城镇建设中始终将改善农村生活和居住环境、完善农村设施放在首位,十分注重改善小城镇的交通、通讯、公共服务等条件,为私人投资建设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环境。处于农业地带的小城镇则以吸引和促进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运业的发展作为发展重点。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十六大提出繁荣农村经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目标中,小城镇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建设和发展小城镇,不仅是我国城市化道路的重要途径,更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一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根本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小镇建设,都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当前,许多地区都在加大力度,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但是,在对发展小城镇的认识和实践上,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和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认为建设小城镇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圈地、搞市政建设;也有的理解为发展小城镇就是"县改市","县改区"、"乡改镇"。有的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一哄而上,乱铺摊子,结果市场建起来了,却"有场无市",造成资源浪费、空亏财力;有的忽视调查研究,不重民意,不按经济规律办事,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结果决策失误,搞成"烂尾"工程;有的仅靠动员行政力量,搞小城镇经济建设,忽视了市场机制的运作,结果成效不大;有的光顾眼前利益,单纯算经济帐,忽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不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长远利益,对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隐患,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小城镇的发展就要走弯路,经济建设就要遭受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精神,理清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现状2.1 承德县概况承德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总面积3648平方公里,辖6镇、17乡、1个街道办和378个行政村,人口42万,县政府驻地下板城。县境东、南、北三面环抱以避暑山庄著称的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市市区,县城距承德市区35公里;东北、西南分别与内蒙古宁城和北京市密云接壤,处在连接京、津、冀、辽、蒙的枢纽位置,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境内拥有京承、锦承、承隆3条铁路和101、112、承秦、承栗等国省干道;承德市建设的“一环八射”等重大基础设施,县内就有四条高速、两条铁路和一个飞机场,承唐、承朝高速已经通车,承秦高速、承赤高速、承德机场和张唐铁路正在建设,京沈高铁即将开工,全部建成后,县城距京、津、唐、秦等大中城市车程均在2.5小时以内。县境资源丰富,物种多样。已探明铁、金、银、铜、铅、锌和煤、石灰石、大理石等金属、非金属矿46种,钒钛铁、花岗岩、石灰石储量分别为20亿吨、28亿立方米和15亿吨,“承德绿”花岗岩为国内独有品种。野生动物有狸、山鸡等近百种,野生植物有山杏、蘑菇、黄芩、玉术、党参等200多种。境内有滦河、老牛河等8条主要河流,总量达4.4亿立方米。2.2 承德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富民、以城带乡、科学发展”的思路,围绕建设经济强县、中等城市两大目标,按照“一核两城五大功能区”的布局,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着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文化活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0.8亿元,年均增长14.2%;全部财政收入8.8亿元,是2005年的2.75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3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倍。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第62位,比2005年前移了33位。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工业上初步形成了新型矿业、食品饮料业、建材业、服装业、以机械电子为主的先进制造业等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下板城工业聚集区、承德市装备制造及钛产品深加工产业聚集区和板城食品工业园、大杖子创新创业工业园、孟家院机械装备工业园、甲山建材工业园、北部钒钛工业园、服装工业园等“两区六园”已聚集企业250多家,下板城工业聚集区被列为首批省级工业聚集区。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22.2亿元,年均增长13.8%,乡村旅游经营收入1亿多元。节能减排和环境建设力度加大,截至2010年底,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污染物排放量比2005年分别削减15%和16.8%;连续4年,县城空气质量好于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以上的天数超过310天;环评审批把关率和“三同时”执行率均为100。被列为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农业农村快速发展,肉鸡、蔬菜、果品三大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0%提高到61%,产业化经营率由34.4%提高到64%。城镇面貌呈现新变化,县城规划控制区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5.9平方公里扩展到6.7平方公里;城市新区开发建设进程加快。2006年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使用;城镇人均住宅面积达到34.91平米,住房困难家庭住房得到有效保障;县城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63万平方米,集中供水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7%和90%,县城绿化率达39%,被评为国家级优美小城镇。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建成了23家省级新民居示范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全县通车里程2333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实现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数字电视网络全面覆盖,全县最大用电负荷达到13.6万千瓦。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就业岗位不断增强,年劳务输出达到7万人次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保供养中心被评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开发式扶贫深入推进,饮水安全问题有效解决。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区建设卓有成效;学前教育、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加快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考核验收,获得了“河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称号。医疗卫生更加惠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基层乡镇卫生机构全部实现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城乡医保标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投资近亿元的新县医院投入使用,正向着由二级甲等升级到三级乙等医院的目标迈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获得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并多次荣获省、市人口和计生工作先进县称号。 3 小城镇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1 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和农村工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指以农业增收、农业增效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为纽带,打造一体化组织,对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实施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供、产、销一条龙,农、工、贸、科一体化经营。小城镇建设对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作用体现在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以前我们主要依靠大中城市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中城市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由外延式向内涵式改变,城市就业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现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有限容量使得大中城市难以承受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压力。小城镇的发展缓解了这个压力。小城镇具有的连接大中城市和辐射农村的功能,可以促进各种市场中介组织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国际经验表明,小城镇为“一乡一品”式的农副产品结构调整,种植业调整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服务基地在小城镇。如美国直接务农劳动力仅3,但居住在小城镇为农业服务的人口为16。乡镇工业是我国农村工业化的主体。农村改革的推行使农民释放了长久受压抑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迅速上升。由于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以及农民传统的求安求稳保守思想的存在,“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就地发展非农产业”,兴办乡镇工业就成为农民进入非农产业主要的甚至唯一选择。乡镇工业向小城镇集中,推动了分工协作,可以减少道路、管道、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方便信息交流,商品流通和技术传播,使企业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获得了规模经济和聚集经济的好处,促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3.2 促进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城镇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和环保及公共物品等投资需求增加,将会带动建筑、装饰,运输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乡镇工业向小城镇的聚集也会带动其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以及为其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某类产业在区域内所占比重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由消费需求所决定的市场需求。农民迁居到小城镇居住和进入第二、三产业就业,收入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小城镇的生活方式又会改变农民的消费偏好,从而促进了县域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江苏省的调查表明:城镇人口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可以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1.5个百分点。 3.3 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环境保护城镇化的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居住密度,节约土地资源。推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降低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密度,有利于保护资源和防止环境退化。另外。乡镇企业集聚有利于改变20世纪80年代初“乡乡办厂、村村冒烟”的分散工业化模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对河流和空气的污染,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城镇有集中便利的医疗、文化、教育、科技博览等设施,以及便利的交通和信息设施,可以促进科技的普及和县域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 4 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4.1 户籍制度限制长期以来,我国以户籍区分城镇和农村人口,实行两种不同的制度,人为造成城乡分割,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我国目前有近亿农村流动劳务人口成为亦工亦农又非工非农的两栖人口,他们虽然在职业上发生了变化,但并未完全实现空间上的转移,阻碍了小城镇的发展。4.2 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目前,承德县的就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并且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不同类型的企业职工都分别享受国家和企业承担的保障待遇,而城镇的其他劳动者包括已进入城镇并且有稳定的住所和职业的农民都与社会保障无缘,这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直接影响了城镇化进程。4.3 投融资制度不完善小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在现行财政体制下。镇政府并不是一级完整的预决算财政,各种费用由县级政府各部门直接收取,一般不返还给镇财政。镇政府作为城镇建设的投入主体,只能从土地拍卖所得和高额城镇建设配套费来取得投入资金。在部分地方,道路建设被转嫁给了村委会,教育、水、电都依靠群体集资,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企业和农民得进镇成本。4.4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实施城镇管理职能的相应权限大部分集中于县级管理部门,造成镇政府难以有效组织实施适合各自城镇特点的城镇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且镇政府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一级财政预算,它只是作为县级财政的一个支出单位。县直各部门伸向乡镇的站、所派出机构基本没有决策权,乡镇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经过很多关卡审批,短则需要半月,长则半年一年。5 发展承德县小城镇建设及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5.1 实施多种管理制度户籍管理制度:进行户籍管理制度创新,就是要逐步取消户口所具有的身份、待遇和等级差别等特殊功能,淡化城镇户口与其所连带的物质福利关系,逐步实行以居民身份证为主的证件化管理,取代现有的户口簿册证明身份的传统模式,建立起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登记制度,真正使“农民”成为一种职业而不是一种身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和完善承德县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把社会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小城镇的各种经济成分和各种用工形式,逐步建立开放的、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其他合法权益。到小城镇务工经商但尚未在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也应纳入小城镇的社会保障体系,承担缴纳社会保障金的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从而解除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投融资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解决小城镇建设资金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支持,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基金。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提供投资项目,引导企业、个人、外商等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中来。加强镇一级财政对小城镇公用建设事业的投资比例,小城镇征收的耕地占用税、复垦基金以及城市配套费等应主要投入到小城镇的建设上来。5.2 健全政府管理体制5.2.1 简政放权为了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增强基层发展的能力、实力和活力,承德县独辟蹊径“简政放权”。“简政”,减少行政审批,让基层政府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放权”,将行政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权限依法下放,让基层政府更有精力,更有作为。下放行政管理权、强化组织人事权、深化财税改革、增加经费投入、配强领导班子等。承德县推出16项简政放权举措,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强乡镇政权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方式,从根本上增强了乡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活力。承德县对于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探索,并非始自今日。去年,该县就对加强乡镇政权建设进行了积极实践,在乡镇干部的选拔使用、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整、为乡镇招录事业单位人员、调整考核方法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有下放乡镇的权限和事项都纳入政务公开目录,明确办事主体、办事依据、办事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维权方式等,真正让群众感受到下放权力带来的便捷。 从而赋予乡镇更多的行政管理权、组织人事权、知情参与权、专款监管权,有效解决部门执法力量不足、处理问题不及时,乡镇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但是没有管理权的问题,使乡镇“看得见的能管得了,管得了的能管得更好。”5.2.2 加强乡镇政权建设保证财力与事权相匹配,是保障乡镇党委、政府正常运转的核心问题。加强乡镇政权建设,财力保障是关键。今年,承德县实行了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两种财政管理体制,合理调减了部分乡镇的税收任务,为增加各乡镇可用财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他们对于税源充足且稳定的乡镇实行分税制管理体制,对于税源相对较少的乡镇实行统收统支加激励政策;乡镇公用经费预算在2011年比上年增加40%的基础上,以后年度人均公用经费增长要高于全县平均增长水平;对护林防火、安全生产、自然灾害、信访稳定或突发事件等,建立专项预算;对乡镇危旧办公用房,由县级财政安排相应补助资金,有计划地进行改造;逐步改善乡镇干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使优秀基层干部在基层稳得住,干得好,有前途。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关键在于领导班子的战斗力,特别是党委书记的统揽全局能力。承德县充分认识到提高领导班子执行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关于简政放权加强乡镇政权建设的意见中对选优配强党委书记提出了要求,明确了选人用人标准,选择乡镇党委书记的标准比其他科级干部要求更高更严格,并且从导向上给在基层锻炼成长起来的优秀干部提供了更多更广的空间。为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对干部任职回避和交流也提出了要求,对长时间在同一乡镇、同一岗位工作的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同时,注重把从乡镇培养选拔干部同选派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挂职结合起来,形成年轻干部到基层去,优秀干部从基层来的机制。为切实加强乡镇政权建设,承德县委、县政府把乡镇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加强乡镇政权建设领导小组,将由过去被动地解决乡镇提出的问题变为主动地定期研究乡镇建设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基层干部提供更多的关爱。同时,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和加强干部监督考核,建立了定期报告工作、述职评议、问效问责等制度,引导乡镇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依法行政、正确用权,把政权建设的成果体现在发展的实效上,体现在群众得到的实惠上。参考文献1石磊,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的思考,法制与社会,2008,15,112王丽,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家之友,2010,04,33甘孝礼,突出特色 抢抓机遇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白银日报,2005,09,44赵志远,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农村经济,1997,12,75刘万泰,创新思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金昌日报,2005,09,66李瑞霞,县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8,05,97李冰,京津冀都市圈县域经济功能定位研究,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06,58王开荣,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协调发展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8,05,79王艳成,城镇化进程中的乡镇政府职能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04,910郭新明,县域经济发展的金融制度安排研究,中华建设,2008,05,611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东北大学学报,2005,08,,1112李刚,关于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的探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0,913顾雷祥,加强小城镇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06,614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6,06,515刘万泰,创新思路推进县域经济发展,金昌日报,2005,07,816李伟,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比翼双飞,莱芜日报,2005,03,517诺顿,巴里,创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17, 26718华纳,小城镇经济发展前景,社区发展协会,2006,37, 719安德烈,在区域内发展经济的均衡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39,37520大卫,罗默威尔,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方法,华夏出版社,2004,26, 407,21约瑟夫,小城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亚洲经济杂志,2001,11, 207致谢本次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教师张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他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张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注意事项

    本文(承德县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毕业论文.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