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
资源ID:3819021
资源大小:4.52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镇江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环评单位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1号二O一三年七月本简本内容由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并经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确认同意提供给环保主管部门作镇江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受理信息公开。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对简本文本内容的真实性、与环评文件全本内容的一致性负责。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9月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地理位置11.2项目由来11.3项目基本内容31.4项目建设规模31.5厂平面布置71.6生产工艺81.7建设周期及投资概况111.8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4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18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8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2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223.1 工程分析22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303.3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323.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分析353.5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363.6环境风险分析预测结果、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预案433.7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结果493.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结果503.9卫生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513.10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514公众参与544.1公众参与的目的和作用544.2公众参与对象和方式544.3信息公开方式及公开内容544.4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574.5调查结果反馈及建议594.6总结595 评价结论606 联系方式60 1 建设项目概况1.1项目地理位置镇江市行政区域面积3843平方公里,辖丹阳市、扬中市、句容市三个市以及京口区、润州区、丹徒区、镇江新区,共有51个镇(街道),其中市区总面积272.7平方公里。镇江临江近海,水陆交通极为便利,为国家级水路主枢纽和省级公路主枢纽城市。世界闻名的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京沪铁路、312国道穿市而过。2009年5月份,镇江市委、市政府出台镇江主城区“青山绿水”两年行动方案,决定20092010年,在镇江主城区实施“青山绿水”两年行动,对主城区的云台山、宝盖山、跑马山、虎头山、狮子山、黄鹤山、磨笄山、花山、象山、合山、宝塔山等11座山体,以及古运河、运粮河、虹桥港3条通江河道进行集中整治,将山上的绝大部分房屋搬下来,将山体周边、河道两侧的违法建设、不符合规划的破旧建筑全部拆除,退房还山、退房还河,治理滑坡、修复生态、完善景观,使之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开放式天然公园,还市民以青山绿水,充分彰显镇江“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特色和“山水、生态、宜居”的城市个性。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附近地貌多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不到保护和治理。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精神,提升跑马山周边景观环境,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建设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该项目的建设是充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带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使镇江市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改善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本项目建设地位于镇江市,项目东侧为新城花园三期,西侧为朱方路,北临二道巷,南达北府路。项目估算固定资产投资11218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8520万元,安装工程费507万元,设备购置费600万元,其他费用1057万元,预备费534万元。项目总用地面积302960平方米(折合454.4亩),总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工程地理位置具体见图1。图1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1.2项目由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生活环境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保护水系、绿地是创造高质量城市生活环境的基石,由自然水系和绿色植被等组成的城市生态系统,通过发挥水体和绿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降温增湿、滞尘降噪、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使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处于稳定之中,同时也构成了居民和旅游者休闲、娱乐、游玩、观赏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水体及绿地承载着重要的城市职能,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它是镇江“城市山林”风貌特征的构成要素,也是镇江城市发展形态的影响因素。镇江主城内的水系与绿地是具有重要景观价值和旅游价值的自然生态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对城市环境产生恶劣影响,也将极大地损害地方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的综合效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突显“城市山林”特色,镇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内涵离不开城市内的水体和绿地,保护水体、绿地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突显“城市山林”特色就是让镇江“山、水、城、林”的城市特征呈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对山体及其绿色植被,应百倍珍惜、保护修复,使之日臻完善。尽力保护好自然的天际线和水岸线,保护好山地林地,形成一处处宜人的小气候,形成一道道悦目的风景线,让镇江居民节假日有休闲的去处,让外地游客有观赏的景点。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附近地貌多样,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少年来一直被弃置,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和治理。该项目的建设,将会使镇江市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有利于推进旅游品牌的建设。 本项目针对跑马山及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对于改善片区的环境面貌、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从而创造更好的投资开发环境,促进该地区经济大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随着项目建设和环境的改善,区域周边地块投资开发的潜力日益凸现,未来土地价值会逐步增大,区域大开发将迎来新一轮热潮。项目实施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改善地区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润州地区重要的市民休憩场所,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加快该区域的建设步伐,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空间环境,同时可切实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构建和谐的社会服务环境;明显改善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的城乡生态环境。通过该项目的实施,配合山体周边环境的美化亮化,将彻底改变跑马山地区现在“脏、乱、差”的面貌,改善当地人居环境,为开发旅游资源、创建旅游城市和卫生城市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及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2013年5月,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承担润扬大桥出入口周边地块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南京国环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立即成立了项目组,项目组认真分析研究了预可、工可资料,对项目区域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相关材料,同时开展公众参与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报告书的编制工作,现报请有关部门审批,以此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决策的依据。1.3项目建设规模和主要工程量项目总用地面积302960平方米(454.4亩),总建筑面积10400平方米。本项目各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下表2.3-1。表1.3-1 项目主要工程量一览表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规划总用地平方米302960约454.4亩2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60503总建筑面积平方米104003.1公共厕所平方米3003.2景观用房平方米45003.3配电房平方米5003.4服务用房平方米21003.5商业配套用房平方米30004水系面积平方米4805停车场平方米9006自行车道平方米87007步行道平方米65008主题广场平方米70509休憩空间平方米465010绿化面积平方米26720511绿地率%88.21.7建设周期施工期分工程准备期、主体工程施工期、工程完工期三个阶段。工程准备期:包括水电安装、临时建房、砂石料供给系统和临时施工道路修筑等,工期2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包括生态环境工程,道路、沟渠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广场建设,配套设施建设,综合管线建设和环保工程,工期10个月。工程完工期:主要是拆除临时建筑物、工棚、清理场地、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等工作,工期1个月。整个工程施工计划安排时间为1年(12个月)完成。1.8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及规划环评的相符性(1)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修订本),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二、城市基础设施)中的“城镇园林绿化及生态小区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2)与规划的相符性根据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镇江城市发展方向:城市空间发展方向由原来的沿江“一”字型发展调整为沿江“T”字型发展。近期重点沿江发展,扩充东西两翼;适度沿路向南发展,拉开主城框架。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城市建设中应充分利用镇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具有“大江风貌、城市山林、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彰显城市个性,提升城市品位。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构筑城市生态与绿地系统,创建适宜的人居环境。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第八章中“绿地系统规划”指出:“规划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含景区内的公园用地)、风光带、小游园和城市广场等,总面积1289公顷。其中,新建的公园包括合山公园、跑马山公园、京岘山公园、乔麦山公园、大桥公园、龙脉团山公园、凤凰山公园、彭公山公园、银山公园、高资公园和谷阳湖公园等。”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要加强城市“个性”建设,其中加强山水环境建设是重要目标之一。营造“青山绿水”,加强山体水系治理,全面提升城市山水景观水平,完成建成区主要山体和内河道整治,充分彰显镇江“城市山林、大江风貌”的个性特色。“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对主城区26座山体和古运河下游段、运粮河上游,周家河、四明河、御桥港全线等多条河道进行集中整治。退房还绿,有序推进主城山体整治,使南郊诸山以及散布于市内各处的大小山头充分显现出来;大力开展“三河一江”水环境综合治理,还清水与市民,完成南山新城内河流整治和二道河整治,治理御桥港、周家河、团结河、玉带河等支流黑臭现象,完成古运河风光带中段及东段,四明河风光带中段及东段、运粮河、周家河、玉带河、虹桥港等河道绿化景观工程。镇江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分、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以及镇江市山体资源保护规划中,提出“确定性质、界定范围、控制视廊、治理山体、适度开发” 的山体保护原则。实施“青山绿水”行动,对主城区11座山体和3条通江河道进行综合整治,还山于民,还绿于民,先后建成象山、花山、狮子山等多处公园绿地。建设长江路风光带、滨江风光带,全面完成16公里的沿江景观轴。整治黑臭河流,美化河道景观,建成古运河、头道河、跃进河等河道风光带,展现镇江城市的灵动之美。镇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风景旅游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素有“城市山林”美誉,镇江山体资源是绿色镇江、生态镇江建设的基础。跑马山功能定位为城市开放式公园,本项目旨在通过对跑马山周边地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为市民提供一个重要的游憩场所,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质量;同时通过采取一定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切实加强地质环境和山体资源的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旅游潜质。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镇江市城市总体规划、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镇江市山体资源特殊保护区划分、镇江市主城区山体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以及镇江市山体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将极大地促进镇江生态城市的建设,推动区域经济迅速发展。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2.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镇江市2012年环境状况公报显示镇江市区大气环境状况为:SO2年均值0.029mg/m3、NO2年均值0.034mg/m3、PM10年均值0.093mg/m3,均优于国家二级标准。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对跃进河戕岸断面进行布设监测断面,断面布置表2.1-1。表2.1-1 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序号取样点取样垂线采样时间1运粮河御桥河断面一个断面,连续采样3天,每天采样1次2013.8.13-2013.8.15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运粮河御桥河监测断面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标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体的要求,其他因子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类水体的要求。2.1.3 声环境质量现状本次声环境现状监测共设置5个监测点,监测布点详见噪声敏感点示意图1.7-1,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详见表2.1-2。表2.1-2 敏感点环境监测结果监测点号监测点位置 2013-8-142013-8-15评价标准超标量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新城花园C区56.747.557.146.86050达标达标2#四圩村60.449.359.848.660500.1达标3#光华雅居58.246.357.645.86050达标达标4#红苹果幼儿园57.345.356.845.66050达标达标敏感点附近多数无显著噪声源,主要噪声为居民生活噪声,总体而言,拟建项目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2.1.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据本项目附近地下水流向情况,本项目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分别为:五摆渡村、大桥村和戕岸。表2.1-3 地下水监测点位情况监测日期监测点位监测项目 单位:pH无量纲,其余为mg/LpH总硬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2013-8-13跑马山7.728413.576.42962013-8-13四圩村7.718793.556.02962013-8-13新城花园C区7.748413.665.8290标准值/6.5-8.54500.23.0250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中pH监测结果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4848-1993)中类标准限值的要求,总硬度、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硫酸盐指标超出地下水质量标准(GB/T4848-1993)中类标准限值的要求。2.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评价范围。根据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的特点,综合整治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评价等级,结合以往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类比监测的实践经验,确定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如表2.2-4所示。表2.2-4 评价范围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生态环境跑马山工程永久占地及施工临时占地范围外扩1km的区域。声环境跑马山项目厂界向外扩展200m的区域。环境空气跑马山项目所在地半径为200m的圆形区域。地表水环境跑马山项目所在地下游1000m水域。社会环境跑马山项目厂界周边200m以内地区,适当扩大至项目直接影响区。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工程分析3.1.1 环境影响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实施后的生产工艺情况,选择相应的污染因子作为评价因子。本项目评价因子见下表3.1-1。表3.1-1 本项目环境评价因子一览表序号环境因素现状评价因子预测评价因子1地表水环境pH、CODMn、BOD5、氨氮、SS、石油类施工期、运营期:pH、CODMn、BOD5、氨氮、SS、石油类2大气环境PM10、SO2、NO2NO2、CO、PM103环境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等效连续A声级4地下水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3.1.2 污染源强分析3.1.3废气污染源强3.1.3.1施工期废气污染源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拆迁、河道开挖、弃土、土地平整、填料、路面铺设、材料装卸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飘散到周围的大气中,影响周边的环境空气质量。项目施工时运送物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等也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污染尤为严重;施工机械运行时排出的尾气也会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另外,施工机械会有燃油烟气产生,燃油烟气中含少量的CO及NO2。本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于施工机械设备、车辆的燃油废气和施工扬尘。(1)燃油废气施工燃油机械和运输车辆运作过程中将产生含NOx、SO2、CO2等废气。根据工业交通环保概论(王肇润编著),每耗1升油料,排放空气污染物NOx 9g,SO2 3.24g,CO2 7g。由于这部分污染物排放强度很小,地势平坦,有利于废气稀释、扩散,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明显。(2)施工扬尘施工扬尘包括施工机械开挖填筑和建材装卸堆放引起的扬尘、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扬尘、运输过程产生的粉尘散落,对施工场地周围的空气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污染物为TSP。根据部分水利工程各类施工活动的调查结果,建材堆场、混凝土搅拌作业和运输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是本工程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工程高峰期扬尘产生量约200400kg/d。3.1.3.2营运期废气污染源区域内存在居民点,同时景区设有管理人员,营运期居民点和景区食堂厨房将产生少量油烟废气;此外车辆行驶过程中也会产生少量废气。3.1.4废水污染源强3.1.4.1施工期废水污染源(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沙石料冲洗废水和混凝土拌合废水,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沙石料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SS,在冲洗开始时废水中悬浮物浓度可达3000050000mg/L,平均浓度约12000mg/L。根据类比调查,施工高峰期沙石料冲洗废水排放量约4000m3/d,一般为1500m3/d。混凝土拌合废水产生量一般为2.5m3/m3混凝土,根据类比调查,高峰期混凝土拌合废水排放量约1000m3/d,主要污染物为碱性物质和悬浮物,pH可达1112,SS浓度约5000mg/L。此外车辆、机械设备冲洗将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SS和石油类。冲洗废水排放量约150 m3/d,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 300 mg/L,SS 800g/L,石油类40 mg/L。施工废水产生总量约为2650m3/d,污染物成分简单,主要为SS。(2)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采用单位人口排污系数法计算,其中:每人每天用水定额90L/人天,排污系数取0.8,工期按10个月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150人,污水中主要污染物质为SS、动植物油、BOD5、COD、NH3-N等,污染物浓度根据统计资料确定,污染物产生情况见表2.10-4。表3.1-2 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放一览表项目因子CODNH3-N动植物油SSBOD5浓度,mg/l5003030300250污水量,m3/d10.8污染量kg/d5.400.320.323.242.70排放量kg162096969728103.1.4.2营运期废水污染源项目运行期间本身基本无污水排放,仅有区域内居民及景区管理工作人员生活污水,每人每天产生污水量约为0.072 m3。项目对排放进入河道的污水进行截流,就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3.1.5噪声污染源强3.1.5.1施工期噪声污染源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有大量的施工机械进入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运作过程中产生的机械噪声将对项目周边的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施工机械运作的随机性,导致了噪声的随机性、无规律性。这些非稳态噪声源将对周围环境产生暂时的严重影响。工程施工中常用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等均是噪声的产生源,这些机械运行时的声级值在7698dB(A)之间,将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据类比调查,施工机械在作业期间各噪声源产生情况见表2.10-3。表3.1-3 施工机械噪声测试值序号机械类型型号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Lmax(dB(A)1轮式装载机ZL40型5902轮式装载机ZL50型5903平地机PY16A型5904推土机T140型5865轮胎式液压挖掘机W460C型5846发电机组(2台)FKV75型1987锥形反转出料混凝土搅拌机JZC350型1793.1.5.1营运期噪声污染源运行期噪声主要来自景区游客出入车辆的交通噪声及游客游憩时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车辆行驶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汽车鸣笛等产生的交通噪声以及车轮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噪声将对声环境产生影响;随着区域环境的改善,景区内的游客会逐渐增加,附近居民活动也会增加,游客、居民在景区内游玩、参观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将对声环境产生一定影响。3.1.6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强3.1.6.1施工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强(1)施工废渣及清淤污泥目前工程设计处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方案的结构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还未达到施工图设计的深度,对废土渣和清淤污泥的产生量只能依据当前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工程作适当的估算,本工程河道工程采用干挖施工,土方开挖总量为24.1万m3,其中用于回填利用土方约20.3万m3,其余作为弃土约3.8万m3;根据工程可研报告,清淤污泥土方量约为5.1万m3。因此,本项目施工产生的施工废渣及清淤污泥土方量共约8.9万m3。(2)修缮建筑垃圾工程需修缮建筑物23885m2,根据近似城区拆迁工程类比调查,在回收大部分有用的建筑材料(如砖、钢筋、木材等)后,每平方米修缮面积产生的建筑垃圾量约为0.05m3(松方),则房屋拆迁将产生建筑垃圾1194.5m3。(3)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按施工人员生活垃圾1.0kg/人·d计算,每个施工营地施工人员以150人计,则每个施工营地日排放量约为0.15t/d,每个施工营地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约为45t。3.1.6.1营运期固体废弃物污染源强项目营运期生活垃圾主要来自项目区内居民和管理工作人员日常生活及食堂运作,本工程建成后人均日产生生活垃圾约为1 kg。另外,居民点和景区食堂厨房也将产生少量厨房废弃油脂等餐余垃圾。3.2建设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本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见表3.2-1。表3.2-1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类别保护对象名称方位距厂界最近距离(m)功能/规模环境功能大气和声环境四圩村W38居住/18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光华村E31居住/44新城市花园三期E30居住/在建新城花园三区E30居住/120新城花园C区E136居住/250南徐小学E44小学/4层光华雅居W174居住/200红苹果幼儿园N90幼儿园/80康德嘉苑W66居住/220地表水运粮河W303生活用水、工农业用水/全长9950m,河底高程1-2m,河宽10-50m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图3.2-1 项目所在地周围环境保护目标分布图3.2.3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根据2013年7月江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的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本项目所在地周边生态红线区域为“运粮河洪水调蓄区”,主导洪水调蓄的生态功能,该生态红线区域主导生态功能、范围及面积见表3.2-2。本项目与运粮河相对位置关系图详见图3.2-2。表3.2-2项目周边重要生态红线区域地区红线区域名称主导生态功能红线区域范围面积(平方公里)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总面积一级管控区二级管控区镇江市区运粮河洪水调蓄区洪水调蓄-运粮河位于城区西部,两头通江,西起丹徒区高资镇九摆渡江口,向东流经八摆渡入市区,再过金山桥由新河入长江,全长12.8 千米。运粮河为七里甸地区和大桥地区的重要排洪河道,承泄御桥港东、南、西三面汇水和运粮河北面金山大圩的涝水。二级管控区为河道及沿河绿化带。1.5601.56图3.2-2 本项目与运粮河相对位置关系图3.3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3.3.1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3.3.1.1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本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一定量的建筑施工废水,该废水主要含有大量以泥沙等为主的悬浮物质。混凝土工程废水主要产生于混凝土浇筑和料罐冲洗水、施工机械、场地冲洗水以及部分混凝土的养护用水,若废水直接排放河道,将使附近局部水域悬浮物含量增加,水质变差,对附近区域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建议项目施工单位在作业过程排水时,设置一临时性沉淀池,以降低其SS污染。该废水经有效处理后排放,不会对附近水体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施工营地的布置建议尽量租用民房,这样可以利用原有的生活污水接纳设施,不直接排入水体,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但施工现场必须配置移动厕所,污水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本工程施工人员每人每日预计排放的生活污水量为0.072m3,项目高峰时期施工人数较多,约500名施工人员,若不经处理排放,将对附近水体水质产生影响,使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浓度增加,因此需经简易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镇江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放。如果确实需要修建临时住房时,应将施工营地尽量安排在永久征地范围内,采取与既有生活污水接纳设施相同的生活污水处理措施后,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3.3.1.2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根据镇江市跑马山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可研报告,工程营运期间,污水主要为跑马山及周围区域的生活污水及绿化废水,水污染物为COD、SS、氨氮、TP,产生量约为398吨/天,废水中各类污染物的浓度贡献值均低于纳污水体中本底浓度4-5个数量级以上。厨房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再经化粪池处理。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城市下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通过内河排入长江。本工程生活污水排放量不大,经处理达标排入水体后,对水质影响甚微。3.3.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3.3.2.1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本工程施工期间,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工程土方调整、场地平整、建筑材料运输、露天堆放、混凝土拌和、浇筑、装卸等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施工机械和车辆等产生的废气。对附近大气环境及城市卫生和市民生活将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区域界外市区的人居环境空气质量产生较严重影响。据调查,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不同风速、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距离易起尘的砂石料堆场100m处TSP最大浓度为3.02mg/m3,200m处最大浓度为2.00mg/m3,250m处最大浓度为1.64mg/m3,300m处最大浓度为0.73mg/m3。因此,如不采取抑尘措施,堆场扬尘对周边300m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混凝土搅拌产生的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搅拌机周围50m内;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2.5m/s),施工场地扬尘对大气影响的范围主要在工地扬尘点下风向150m内;运输土方的道路扬尘影响的范围为道路两侧60m的区域。运输车辆行驶扬尘与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积尘湿度等因素有关。据公路施工车辆扬尘监测结果,TSP浓度距施工道路边距离20m处为2.89mg/m3,50m处浓度为1.15mg/m3,100m处浓度为0.86mg/m3,200m处浓度为0.56mg/m3。据此类比分析,如不采取抑尘措施,施工车辆扬尘对周边300m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施工机械作业时产生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由于这部分污染物排放强度很小,地势平坦,有利于废气稀释、扩散,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响不明显。3.3.2.2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营运期间,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游客汽车尾气以及项目区内管理工作人员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废气。由于项目区域内对游客进入车辆采取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区域内大气环境容量较大,目前项目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汽车尾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此外,由于管理工作人员较少,食堂用餐人数不多,产生的油烟废气量较少,经脱排油烟机收集后排放,通过空气稀释扩散后对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3.3.3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3.3.3.1施工期噪声影响项目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具有高噪声、无规则的特点,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夜间在居民点附近停止施工,以减轻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程度。3.3.3.1营运期噪声影响项目营运期间,周边敏感点均将受到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的影响,同时噪声对现场管理人员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景区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对景区开放时间进行规定;同时,进行了大量绿化建设,对噪声污染有较大的阻隔与吸收作用。因此,行驶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不会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影响。3.3.5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本工程项目投入营运后,人为活动强度较项目建设前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对植被的干扰也随之增加;项目占地也会导致原生植被损失。但在本工程建设区域评价范围内没有珍稀植物品种,同时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完整的生态工程,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绿化景观,对于跑马山区域的生态环境有较大的提升作用。因此项目投入营运后对区域植被的影响比较轻微。(2)营运期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由于景观工程、绿化建设,地表植被覆盖率很高,基本上不会再产生水土流失。对于采用植物措施进行防护的一些工程单元,在营运初期植物措施尚未完全发挥其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之前,受降雨和径流冲刷,仍会有轻度的水土流失发生。但随着植物生长,覆盖度增加,水土流失将会逐渐得到控制,并降低到允许水土流失强度或以下。(3)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项目营运后,可带动当地的土地利用和开发,能够更好地落实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4)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分析营运期各种交通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扬尘污染和噪声污染将会对跑马山区域厂界两侧200米范围的敏感点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根据对同类项目的类比分析,已建成跑马山工程厂界两侧TSP浓度均能达到二级标准,说明扬尘很小,其影响甚微。(5)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影响分析本项目区域不在江苏省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内,与生态保护区规划无冲突,不会改变各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3.4对环境敏感目标的环境影响分析项目营运期间,周边敏感点均将受到交通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的影响,同时噪声对现场管理人员也将产生一定影响。景区对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对景区开放时间进行规定;同时,进行了大量绿化建设,对噪声污染有较大的阻隔与吸收作用。因此,行驶噪声和社会活动噪声不会对声环境敏感点造成较大影响。本工程运行期排放的废气主要为项目区内少量居民及景区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由于管理区职工较少,用餐人数不多,食堂产生的油烟废气量较少,经脱排油烟机收集后排放,通过空气稀释扩散后对空气环境基本无影响。另外营运期间项目区内有少量汽车尾气排放,目前项目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较好,大气环境容量较大,总体而言,营运期汽车尾气对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影响不大。项目营运期间对区域水环境的负面影响甚微,能够较大程度上改善区域水环境。3.5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3.5.1大气污染防治措施3.5.1.1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开挖、填筑,建筑物修缮、建筑材料运输、堆放,混凝土拌和、浇筑等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和燃油施工机械和车辆等产生的废气,对附近居民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产带来些不利影响。在采取以下环保措施后,这种影响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1)施工现场管理应严格按照江苏省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镇江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和镇江市扬尘污染综合治理的要求实施,减小废气和扬尘的影响;(2)工程施工中,在开挖干燥土面时,应适当洒水,使作业面保持一定湿度。(3)减少施工废气对外环境的不利影响,结合隔声措施,在施工工区周围距离环境敏感点较近的区域设立简易隔离围屏,将施工工区与外环境隔离,围屏高度一般为2.5-3m,围屏宜采用硬质材料,如彩钢板等,考虑水系整治可分段施工,围屏可重复利用;(4)物料堆场选址要避让周边大气环境保护目标,必须设置在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主导风向下风向。粉煤灰、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粉煤灰、石灰、水泥拌和稳定土及稳定碎石,必须对拌和设备增配除尘装置,同时采取在拌和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等辅助抑尘措施。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区的规划管理,建筑材料的堆场(水泥、砂石等)应定点定位,开挖土方应集中堆放,缩小粉尘影响范围,及时回填或清运,并采取围挡、遮盖等防尘措施,减少粉尘影响;(5)施工作业应尽量避开大风天气(风速8m/s),施工现场应设专人负责保洁工作,每个施工区域安排1名员工对施工场地和运输车辆行驶路面应经常洒水和清扫。洒水次数根据天气情况而定,施工机械在拆除、挖土、装土、堆土、等作业时,应当采用洒雾状水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对已回填后的沟槽应当采取洒雾状水、及时绿化等措施,防止扬尘污染;(6)合理安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路经居民区集中区域应尽量减缓行驶车速;加强装载运输垃圾、渣土、砂石的车辆管理,装卸工程采取必要的喷淋压尘等措施,车辆实行密闭式运输,不得沿途泄漏、遗撒;(7)在施工工地内,设置车辆清洗设施以及配套的排水、泥浆沉淀设施,运输车辆应当在除泥、冲洗干净后方可驶出施工工地;运输车辆卸完货后应清洗车厢,工作车辆及运输车辆在离开施工区时冲洗轮胎,检查装车质量;(8)多选用环保型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并选用质量较好的燃油,在排放口安装合适的尾气吸收装置,减少燃油废气的排放;(9)加强对施工机械,运输车辆维修保养。禁止不符合国家废气排放标准的机械和车辆进入工区,禁止以柴油为燃料的施工机械超负荷工作,减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