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doc
-
资源ID:3818872
资源大小:31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doc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十三五”规划(2015-2020)为了深入贯彻落实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以及自治区、赤峰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巩固和扩大草原生态建设成果,实现草原合理永续利用,确保到2020年完成“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必须从我旗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加强翁牛特旗草原保护建设,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加快转变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牧草产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翁牛特旗 “十三五”畜牧业发展规划。一、“十二五”草原建设保护与合理利用回顾(一)草原总体情况翁牛特旗是一个半农半牧区,天然草牧场总面积为1042.8万亩,占总土面积的58%,其中沙地草原594.4万亩,明沙80.7万亩。依其不同地区、自然状况、植被条件,可分为五大类,一个亚类,十四个草场组,五十多个草场型。植物种类共有78个科,265个属,475个种。其中优质牧草占牧草种类的8%。六大类草场是从西向东依次呈现,山地草甸草场87.1万亩;丘间平地、滩地草甸草场118.85万亩;低湿地河漫滩沼泽类草场15.4万亩;平原沙地草场亚类草场467.9万亩。到“十二五”期末,草原植被持续向好。(二)草原“三化”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翁牛特旗1042.8万亩草场,“三化”草场944.6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0%。其中,退化草场面积255.5万亩,沙化草场面积593.3万亩,盐渍化草场面积95.8万亩。比“十二五”期末有了大幅好转。 (三)草员建设得到良好发展 翁牛特旗草原建设起步较早,“十二五”期间,不断进行围建草库伦、人工种草和飞播牧草,并且,随着京津风沙源、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草牧场奖补机制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实施,使草业建设步入了良好发展的快车道。到目前为止,全旗累计实施人工种草173万亩,现保有面积35万亩,其中,节水种草3.14万亩,飞播牧草累计实施180万亩,现保有面积53万亩,围栏草牧场493万亩,牲畜棚圈450万平方米,禁牧面积552.75万亩,休牧面积490.05万亩。二、“十三五”规划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自然恢复和工程措施并举为指导,尽快扭转草原生态环境总体持续退化的趋势,强化草原生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按照“四保一完善”的总体要求,以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为目标,整合多渠道资金、技术以及资源优势,促进牧区经济社会稳定与繁荣,推进生态文明与进步。(二)建设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草场退化沙化程度和草场生态承载能力,科学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设计不同的禁牧模式和草畜平衡模式,供牧民自主选择。突出以基本草原保护为重点,积极稳妥的推进禁牧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共赢的原则。以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为切入点,改善牧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格局,调整畜种和畜群结构,大力发展家庭牧场和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发展集约化、标准化的高效畜牧业,拓展牧民增收渠道。坚持政府引导,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牧民为主体的原则。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周密部署。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向上形成合力,尊重牧民意愿,充分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生态和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明确牧民既是草原保护的受益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各地区草原生产力水平的差距和牧民的收入水平,按照实际载畜能力合理制定补助标准,确保从事草原畜牧业的农牧民在禁牧和减畜的情况下,年平均收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不降低,并逐年有所增长。(三)建设目标力争到2020年,使草原生态持续退化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单位面积产草量明显增加。全旗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1%,年均增加1.2个百分点。牧区通过实施肉牛、肉羊高产创建工程,肉牛个体产量提高20公斤、肉羊个体产量提高2公斤,增加牛羊肉产量1万吨左右;农区和半农半牧区通过种草养畜,发展规模化养殖,新增出栏肉牛10万头,肉羊50万只,增产牛羊肉1万吨左右,上述两项合计共增产牛羊肉2万吨左右。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年生产干草总量330万公斤;牧民年平均收入增长12%。 植被恢复目标:单位产草量提高20%,盖度提高25%,高度提高30%,优质种植物产量增加20%,一年生植物逐年减少,约有60%的流动沙地同步转变为半固定沙地,约有50%的半固定沙地转变为固定沙地。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减畜总量:禁牧区三年减畜85.86万羊单位,减畜后牲畜总量36.8万羊单位,草畜平衡区三年的减畜量为14.97万羊单位,减畜后牲畜总量151.29万羊单位,禁牧区全部舍饲圈养。三、草原保护与建设重点项目(一)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按照“保生态、保收入、保稳定、保供给、完善相关制度”的“四保一完善”总体要求,在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实施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项目的实施,保护和改善天然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一是积极实施草原补助奖励机制,对严重退化草原、中度和重度沙化草原实行禁牧补助。二是加大补助奖励项目的资金投入,确保禁牧区的农牧民基本生活保障,使农牧民收入稳定。三是科学合理安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以绵羊、山羊、肉牛为减畜重点,禁牧区放牧牲畜全部减掉。草畜平衡区超载过牧的牲畜全部减掉,通过采取牧民专业合作社或嘎查为单位,建设舍饲养畜基地,力争使70%左右的牲畜实现在当地转为舍饲圈养。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均按照4:3:3的比例分3年完成减畜。四是加强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严格要求明确责任,发挥管护员的作用和日常管护。(二)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1、治理重点 在“十二五”草原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以东部科尔沁沙地治理为重点,紧紧抓住翁旗生态环境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加大畜牧业基础建设,达到增草增畜,发展舍饲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以保护为主,合理规划草场,以草定畜,以畜定棚(暖棚、贮草棚),建设规模化养殖小区,大力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建设天然草地、饲草料基地和人工种草基地。2、建设规模 任务指标:“十二五”期间建设中计划实施飞播牧草50万亩,围栏封育100万亩,人工种草100万亩,基本草场建设50万亩(饲草料基地建设),草种基地建设4万亩,暖棚建设200万平米,青贮窖建设150万立方米,饲料加工机械1万台套,贮草棚12万平方米。3、区域划分根据我旗草地区域性特点,将我旗草地划分为西部高寒漫甸区(海拔800米以上)、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500-800米)、东部沙化驼甸草原区(海拔500米以下)三个治理区,结合“十二五”期间草原建设工程治理项目,各有侧重分区治理的措施,达到科学治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高寒漫甸区(海拔800米以上)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我旗西部,涉及灯笼河牧场、亿合公乡、广德公镇、毛山东乡、五分地镇等5个乡镇场。分布着全旗最好的山地草甸草原和山地温性草原,草地面积为192.3万亩,占全旗草地总面积的18.4%,该区草地改良和人工种草等保护建设滞后。该区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毫米,降水集中在每年7、8、9三个月。但无霜期较短(90130天),冬季寒冷漫长。该区域以温性冠草丛草地为主,生态系统稳定。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利用和乱开垦、乱挖,导致草原面积逐年减少,草场严重退化,宜牧性能逐步下降。治理方向:治理退化草地,退耕还草,推广草田轮作,恢复草地原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重点实施核定载畜量,禁牧休牧,发展人工草地和秸秆转化,封育补播,棚圈建设等。目标任务:到2020年,多年生人工种草种植16万亩,飞播牧草8万亩,围栏封育15万亩,种子基地0.4万亩,暖棚建设25万平米,青贮窖建设20万立方米,饲料加工机械2450台套,储草棚2万平方米,监测站1个及,监测点2个。中部低山丘陵区(海拔500-800米)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我旗中部,涉及五分地镇、毛山东乡、乌丹镇、桥头镇、梧桐花镇、解放营子乡、乌敦套海镇等7个乡镇。草场类型是平原丘陵温性草原和平原丘陵草甸草原,草地面积为248.3万亩占全旗草地总面积的23.8%左右。该区域年降水量一般在350毫米。该区域以半灌木、小灌木丛生禾草为主,植被多数为铁杆蒿、百里香、隐子草,达乌里胡枝子、大针茅为优势种,生态系统稳定,宜牧性较好,但退化程度较为严重。治理方向:保护草地原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提高草地生产能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重点实施禁牧休牧、加大人工草地建设,实施草田轮作,封育补播,秸秆转化,增加棚圈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禁牧舍饲。目标任务:到2020年,多年生人工种草种植27万亩,飞播牧草14万亩,围栏封育26万亩,暖棚建设50万平米,青贮窖建设55万立方米,饲料加工机械3380台套,储草棚2万平方米,监测站1个及,监测点2个。东部平原驼甸区(海拔500米以下)基本情况:该区位于我旗东部,是科尔沁沙地的源头,涉及乌丹镇、海拉苏镇、阿什罕苏木、新苏莫苏木、白音套海苏木、示范牧场、大兴农场、花都什农场、海金山种牛场等9个单位。草场类型90%属于沙地温性草原亚类,草地面积为602.2万亩,占全县草地总面积的57.7%左右。该区域年降水量一般在300毫米。主要植被为:小叶锦鸡儿、黄柳、沙蒿、山竹子及旱生沙生一年生植物,生态系统脆弱,宜牧性差,沙化程度较为严重。治理方向:保护草地原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防沙治沙、提高草地生产能力。重点实施飞播种草、围栏封育,人工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大棚圈、窖池饲草料机械等配套措施投入。实施草林配套体系建设,提高草地植被的覆盖度。推行季节性放牧,舍饲的饲养方式。目标任务:到2020年,多年生人工种草种植57万亩,飞播牧草28万亩,围栏封育59万亩,种子基地3.6万亩,暖棚建设125万平米,青贮窖建设75万立方米,饲料加工机械4170台套,储草棚8万平方米,监测站2个及,监测点4个。(三)草产业发展工程 1、天然草地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以万亩以上集中连片的天然草地为重点,采取刺网和生物围栏、补播封育、草地培育、改善土壤等保护措施,提高草群盖度,防治退化,促进草地植被的恢复,提高产草量。到2020年草场等级为二等三级以上的天然草地面积达到400万亩。 2、草库伦建设项目。在草地连片和水源丰富的地方,以户或联户为单位,建设水、草、林、网、电、路等配套的草库伦50万亩。 3、飞播种草项目。在适宜飞播区域,应用飞播种草技术,建立飞播草地30万亩。主要飞播沙打旺、草木栖、拧条、沙蒿等林草品种。 4、草地虫鼠害防治项目。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化学、生物和综合防治方法,开展草地治虫灭鼠,到2020年全旗草地虫鼠害基本得到控制。 5、人工草地建设项目。围绕退耕种草、草田轮作、草地改良、开发宜牧土地,建立优质牧草刈割基本人工草地500万亩。其中,退耕还草300万亩,开发宜牧林地种草100万亩,宜牧未利用草原人工种草30万亩,其他土地人工种草100万亩。 6、灌溉人工草地(节水灌溉和漫灌等方式)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广水地和坝地种草,建立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专用草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建立青贮饲料基地50万亩。 7、牧草种子建设项目。建立和完善牧草种子的引进、繁育、加工、销售与监测管理机制。建设牧草种子试验基地1万亩,扩展繁育基地5万亩,商品种生产基地10万亩。形成区域适应性强的多品种生产和原种扩繁的供种体系。到2020年牧草种子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 8、市场与龙头企业建设项目。按照产业化经营理念,依托市场引导,扶持建设集牧草基地、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草业集团公司2个,中、小型草产品加工企业20个,牧草产品经营与牧草种子贸易市场3个,形成全旗草产业发展的龙头群。 (四)草原管理与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按照草原建设与保护的需要,完善草原草原监理监测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确保草原建设与保护健康稳定发展。全旗建立草原监理体系机构23个(旗级1个,苏木乡镇22个),根据草原保护实际需要配备草原监理人员96人(旗级30人,苏木乡镇66人),建设草原技术推广站23个(旗级1个,苏木乡镇22个)。一是完善草原监测体系,为草原保护建设提供执法、监测预警、技术支撑等保障,及时全面获取全旗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动态信息,掌握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状况,并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编制各类专题监测分析报告和年度监测总报告,指导草原的科学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建立健全草原管理档案,进一步完善落实草原“双权一制”和承包责任制,掌控每一村、每一户的草原面积、利用状况及动态。三是严格控制草原流转、草原用途转变,有规划、有步骤的进行草原修复和改良。四是建立覆盖全旗草原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主要监测矿产资源开采、项目开发、湿地、草地、自然保护区的草原变化情况。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尽可能减少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得损害草原的稳定和完整性。并做到天然草原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环境标准,严把项目准入关。 (五)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实施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建立健全草地虫鼠害测报系统和草原防火体系,建草原防火储备库1个 ,防火站1个,防灾饲草储备库3处,储备防灾饲料20万吨,建能繁母畜标准化棚圈6万平方米,建立饲草料基地5万亩。(六)肉牛产业建设工程加大草资源的合理利用,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到2020年,打造具有饲草资源优势、品种资源优势、市场区位优势的肉牛产业带,重点打造乌丹镇海拉苏镇格日僧苏木新苏莫苏木及乌大公路两侧肉牛产业“四区一带”肉牛养殖基地。一是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38万头(其中基础母牛达到18万头),年育肥出栏达到20万头,年购进优质基础母牛达到2万头规模。二是肉牛养殖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规模养殖户参与肉牛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建立基础母牛养殖基地,杂交改良覆盖率达到80%。四是建设饲料基地,青贮饲料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五是养殖园区发展初具规模。六是深入打造翁牛特牛肉品牌建设。继续推行“政府项目扶持、企业建设园区、金融机构放贷、业务部门服务、基地农户养殖”的育肥牛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饲养、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加工营销的现代肉牛产业体系。(七)肉羊产业建设工程 合理利用草原,加大青贮及秸秆的转化力度,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到2020年,打造以亿合公镇乌丹镇海拉苏新苏莫为中心的“二带四区”肉羊养殖基地。一是到2020年全旗羊存栏量达到260万只,购进肉羊良种60万头,年出栏达到150万头,力争旗内肉羊产业龙头企业蒙都羊业、九源牧业屠宰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只;肉羊繁殖率达135%,羔羊成活率达98%以上,出栏改良肉羊69月龄育肥羔羊平均体重45公斤以上,屠宰率46%以上;二是建设肉羊养殖专业村、小区100个,每个专业村、小区年出栏肉羊2000只以上,大力发展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改良配种全部人工授精。三是建设肉羊良种推广体系,肉羊改良品种主要推广德美、无角多赛特、夏洛来、萨福克四个品种。加大昭乌达肉羊扩繁力度,深入打造蒙都羊业的“蒙都”商标、灯笼河牧场的羊肉品牌、昭乌达有机羊品牌和翁牛特羊肉的地理标识。在原有羊人工授精站基础上,新建标准羊人工授精站200处,使全旗羊人工授精站数达到400处。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切实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草原保护与建设事关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的好转与恢复,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要有高度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草原保护建设利用,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草原保护与建设同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草原保护与建设目标责任制,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强化依法治草,认真落实草原保护制度要按照草原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和要求,实行严格的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积极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机制。针对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在禁牧区和休牧期放牧现象,草畜平衡区严重超载等问题,要按照草原有关法律法规,会同公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把依法行政贯穿于草原保护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严厉打击破坏草原的行为。(三)完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草原投入力度苏木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促进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发挥牧民对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增加对重点工程及草原监理、监测、科研、防灾等的投入。实行积极稳妥的草原生态移民政策,缓解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在坚持政府积极投入、统筹利用现有相关资金的同时,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筹集资金,积极引导和利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农牧民个人等社会资金,加大对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支持力度。(四)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高草原科技水平要努力增强草原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广泛运用先进实用技术,提升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整体技术水平。支持科技创新,紧紧围绕草原保护建设利用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加强科学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力争有所突破。要特别注意加快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科研成果的应用,积极推广良种生产、优质高产牧草种植和饲草饲料青贮等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草原保护建设利用的科技水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型农牧民。(五)切实抓好工程建设,实现规范化管理草原建设工程严格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规划选项,按项目实施,按工程建设进度安排建设资金,按效益考核。工程所在区域的苏木乡镇政府,要组织力量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广泛吸收各方面意见,做好经济、技术论证。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和技术监督体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意见和办法执行,认真落实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审计制、公示制等制度,定期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