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森林永续利用四课件.ppt
森林经理学,浙江农林大学2015年6月,张茂震,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森林经理概述第二节 森林经理的原则第三节 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第一节 森林经理概述,一、森林经理学的概念二、森林经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三、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一、森林经理学的概念,1、基本概念 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对象:森林经营管理的对象是森林资源,宗旨:森林经营管理的宗旨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学:研究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综合运用森林生态学、树木学、测量学、测树学、林业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结合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新成就,研究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理论和技术的综合性学科),1、基本概念,森林经理学(FRM,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也可称为森林经理(FM,Forest management),它是为达到森林经营管理的目的,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原则,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规划、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1、基本概念,森林经理是林业生产的全面调查和规划设计工作。内容包括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检查和分析森林经营活动,清查森林资源,组织和划分森林经营单位、设计森林主副产品利用及各种森林经营措施,最后编成森林施业案(即森林经营利用规划方案),以指导林业生产工作。森林经理每隔一定的年限(如10年)复查一次。在我国林业工作中,森林经理的主要任务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制定经营计划(或规划)、经营决策和资源信息管理等。,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德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欧洲工业革命,铁路、机器制造、城市兴起等,消耗大量木材。由于木材危机而导致对保障木材连续供应的思考。1795哈尔蒂希(G.L.Hartig)提出森林永续利用思想。1826洪德斯哈根(J.C.Hundeshagen)提出法正林理论。森林经理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在德国、奥地利等国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十八世纪末已经形成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曾称为:森林评价、森林估价、森林收获调整。具有组织、调节、建立秩序等意思。,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森林经理学理论十九世纪上半叶开始由德国传入俄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经日本、俄国(苏联)和美国传入中国。如森林经理一词就来自日语。,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美国:森林调整(Forest regulation)森林组织(Forest organization)森林经营方案编制(Preparation of working plan)森林经营和评价(Forest management and valuation)森林经理(Forest management),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日本:1875年前后,称为森林设制学、森林施业学,1890年前后改称森林经理学。日语中的“经理”一词含有整顿、调整和运营管理之义。后也有人曾用森林生产组织、森林施业计划、森林组织、森林收获调整等名词。,2、森林经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森林调查设计、林业勘察设计、森林经营规划、林业调查规划、森林资源管理、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经理(Forest management)森林资源经营管理(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二、森林经理学的内容和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森林资源状况调查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3、森林经营决策、组织、计划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1、森林资源状况调查,区划:为了管理的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则,把对象区域划分成各种较小区域的工作。在林业中,分为:林业区划:如用材林区、沿海防护林区、丘陵经济林区等(宏观、中长期)森林区划:将林业用地划分为互不重叠的区块(微观,县级或县级以下)调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经营管理模式:宏观模式(分类经营、回归自然林业、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微观模式:平分法、法正林、广义法正林计算评价:经济价值:森林作为商品经营时所体现出的价值 非经济价值:指环境、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价值森林经营投资损益的判别:指在进行投资经营决策时,以相关损益指标作为决策评价指标的一种方法。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为实现可持续经营对森林进行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生活型结构上的调整。投资损益分析:森林成熟、投入产出、经营周期。,2、森林资源分析和评价,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森林经营决策 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针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证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如:木材生产决策线性规划计划:制定中期计划主要是“森林经营方案”,50年代称为施业案,60年代初称为森林经营利用方案,70年代称为森林经营方案,一直沿用至今。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4、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对森林资源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包括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活动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社会经济条件、林政法规、林政管理活动资料等)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查询、检索的一系列活动,区划调查成果森林资源档案森林经营措施实施 资料林政法规社会经济条件资料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第二节 森林经理学的原则,一、可持续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三、森林永续利用 四、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一、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SD),1、可持续发展的产生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可持续发展的产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理论。发展理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单纯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理论;第二个阶段: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论;第三个阶段:以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发展理论。发展带来的危机:人口、环境、资源 1980年,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IUCN)首次明确提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1)可持续发展包含发展和可持续两个方面,即发展与持续性。(2)发展与可持续的关系:发展是前提,是基础,持续性是关键,没有发展,也就没有必要去讨论是否可持续了;没有持续性,发展就行将终止。(3)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是基础,经济是手段,社会是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与经济增长有根本区别,发展是集社会、科技、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2)注重环境承载能力,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以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3)优先考虑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4)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类必须建立新的道德观念和价值标准,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续),3、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1)人口与人力资源(2)保障粮食供给与维持生产潜力(3)物种和生态系统(4)能源(5)工业化(机器大工业在公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广义)。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及其就业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狭义))(6)城市化(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口在城镇和城市相对集中的过程。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发大会报告,1987,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1、可持续林业 2、森林可持续经营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1、可持续林业(sustainable forestry),是指:“既不损害和消弱为当地发展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也不损害和消弱其他地区发展森林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同时当代人满足其对林业发展的要求,也不损害和消弱后代人发展能力的林业”。可持续林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组成部分,应当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利益和要求,同时实现林业自身发展的最大化。,2、森林可持续经营 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中:“森林资源和森林土地应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管理,以满足这一代人和子孙后代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ngres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CSD)认为:“在没有不可接受的损害的情况下,长期保持森林的生产力、可再生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和生态多样性的森林经营”。,2、森林可持续经营(续),(1)概念 通过在各个尺度上对现实和潜在的森林生态系统实施保护、经营、修复、建设、管理和利用,能够在保持、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满足地方、区域和国家社会经济和文化持续发展对森林多种产品、服务和文化价值的需求“。,2、森林可持续经营(续),(2)基本要求:长期保持林地生产力,不能引起林地退化;长期维护森林的多种产品功能、服务功能和 文化功能;保持森林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保持各个尺度上生态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保持、提高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整体可再生性。,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1)评价的标准与指标(2)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状况(3)国家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4)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评价体系,(1)评价的标准与指标,标准(Criteria):是用于评价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条件或过程的类目。指标(Indicators):是对标准某个方面的度量,是可测定或描述的定量 或定性的变量,并可定期观测其 变化趋势。,(2)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状况,热带木材组织进程蒙特利尔进程赫尔辛基进程塔拉波托进程非洲干旱地区进程近东进程非洲木材组织进程中美洲进程,标准:7个指标:标准1-生物多样型保护:8个标准2-森林生产力维护:5个标准3-森林健康与活力:3个标准4-水土资源保护:7个标准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3个标准6-满足社会需求多社经效益:19个标准7-政策、体制:20个,例如:标准1中,森林类型占总面积比例,物种数量;标准2中,木材生产面积比例,人工林面积蓄积;,我国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林业行业标准LY/T1594-2002),标准:8个指标:标准1-生物多样性保护:11个(生态系统多样性:6个;生物多样性:2个;遗传多样性:3个)标准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维持:8个标准3-森林健康与活力:4个标准4-水土保持:10个标准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7个标准6-长期社会效益保持和加强:4个标准7-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3个标准8-信息核技术支撑体系:2个,(3)国家和地区水平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我国区域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LY/T1876-2010-中国西北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 LY/T1875-2010 中国热带地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LY/T 18742010 中国东北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4)森林经营单位水平的评价体系,标准 指标标准1-生物多样性保护:7个 面积比(各类/总,分龄级),森林类型碎化度,林道密度,外来种比例等。标准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10个 天然/人工林面积,主要类型蓄积,单位面积蓄积生长,立地类型比重等。标准3-森林健康与活力:1个 10年内受火、水、病虫和风灾影响的面积。标准4-水土保持:3个 集水区河含沙变化,土侵蚀比例,流失治理率,水保林面积及产水量变化。标准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1个 森林面积、覆盖率。标准6-长期社会效益保持和加强:7个 工资足额发放月比例,主要木质产品产值及加工附加值,林业提供就业机会等。标准7-法律、政策和经济体制:7个 林权证实施情况,采伐限额情况,产业结构,生态补偿,林业投资政策,林业生产组织形式,地方林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等。,(中国林科院,2001),三、森林永续利用(forest sustained yield),(一)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二)森林永续利用的沿革(三)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一)、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森林永续利用也称为森林永续收获或森林永续作业等。森林永续利用的思想雏形出现的很早,但形成完整的木材永续利用体系在18世纪。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永续利用完成了:从木材永续利用 森林多种效益永续利用 林业人的林业 全社会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长期以来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它为全球森林稳定和世界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贡献。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前,林业部门是最早提出永续思想的部门之一,其他还有渔业、牧业、农业等部门,但永续利用体系最完善的是林业部门。,(一)森林永续利用的沿革,第一阶段:雏形阶段(工业革命前)第二阶段:木材永续利用(工业革命后)第三阶段: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阶段(19世纪末-80年代)第四阶段:森林生态系统的永续利用(80年代末以后),(二)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1、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 林地:数量、质量 林木: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2、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 政策法规:多少、合理性等 社会文化:对森林的认识、森林的地位等 经营管理水平:管理水平高,才能实现,思考题,什么是森林经理学?简述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森林永续利用有何区别?简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如何理解林业可持续发展?(上网查资料),参考文献,1.于政中主编.森林经理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2.WCED.Our common fufure,.Oxford Univ Press,Oxford,19873.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环境规划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4.Peter M.vitousek and Jand Lubchenco.Limits to Sustainable Use of Resources:From Local Effects to Global Change,Defining And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The Biogeophysicat Foundations,1996,New york,57645.牛文元.持续发展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邵青还.联邦德国林业发展道路,(世界林业发展道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7.中国林学会.森林合理经营永续利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28.莫斯塔法卡托尔巴著,朱跃强等译.论持续发展约束和机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社,19909.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国21世纪议程林业行动计划.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0.中国国务院.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11.联合国.,国家环境保护局 译.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2.张坤民主笔.可持续发展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3.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陈涛、陈同斌主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概念到行动.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515 沈国舫主编.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6.林业部财务司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有关规定选编.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17.张守攻译,温带和北方森林保护和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世界林业研究,1995,8(2)18.朱春全、张守议.森林可持续经营国际进程及生态区域评价(见: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文 献选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19 邵青还.德国的林业保护政策及其评价,(见:中国林业如何走向21世纪).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53-6020.胡涛、陈同斌主编.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概念到行动.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199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