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超声课件.ppt

    • 资源ID:3808634       资源大小:1.62M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超声课件.ppt

    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河南省锅检院周口分院赵彦杰2017.5,目录,1.概念2.质量体系3.无损检测人员管理4.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管理5.无损检测工艺管理6.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管理7.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1、概念,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的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统计质量控制阶段-抽样检验的概念及其实施方案,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和提供服务,并把企业各部门在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方面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体系(我国自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质量管理八大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术语:,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质量方针是企业经营总方针的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的指导思想和承诺。企业最高管理者应确定质量方针并形成文件。质量方针的基本要求应包括供方的组织目标和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也是供方质量行为的准则。(一般包括:产品设计质量、同供应厂商关系、质量活动的要求、售后服务、制造质量、经济效益和质量检验的要求、关于质量管理教育培训等。),无损检测机构质量方针一般应达到:(1)与检测机构的宗旨和性质相适应;(2)对满足政府和客户的要求作出承诺;(3)对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作出承诺;(4)质量方针是检测机构建立质量目标的框架和基础:(5)质量方针应在检测机构内部进行沟通,使各级人员能够理解;(6)检测机构应对质量方针的适应性方面进行评审和修订。,例:科学公正运用先进技术,依托科学管理,遵守法律法规,公正对待客户,实现持续改进,确保结论准确。优质服务按期完成,确保质量,热情服务,客户满意。或:运用先进技术 提供优质服务 依托科学管理 确保顾客满意遵守法律法规 实现持续改进,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从质量管理学的理论来说,质量目标的理论依据是行为科学和系统理论。质量目标就是以行为科学中的“激励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但它又借助系统理论向前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企业是一个目的性系统,它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系统,子系统又包括若干个带有目的性的子子系统,子子孙孙系统无穷尽也。以系统论思想作为指导,从实现企业总的质量目标为出发,去协调企业各个部门乃至每个人的活动,这就是质量目标的核心思想。(一个有魅力的质量目标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引导员工自发地努力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做出贡献,对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作业效果有其他激励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无损检测机构质量目标一般应满足:(1)质量目标应在质量方针给定的框架内展开;(2)质量目标应能表述机构的近、中期目标和长远的奋斗目标;(3)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质量目标在检测机构的相关职能(职能部门)和层次(管理层、作业层)得到建立,即分解到各职能和层次;(4)质量目标是可以考核的。,质量目标法规标准执行率 100%;检测结果准确率 98%;检测质量事故为零;合同履约率100%;政府和客户最终满意率100%。,质量目标分解综合业务部a.员工培训覆盖率高于80%;b.文件标识、登记、发放差错率小于1%;c.作废文件回收率100%;d.检测人员技术档案建档率100%;e.在用检测设备完好率100%;f.检测设备、仪器周期检定或校准覆盖率100%;g.检测设备、仪器标识覆盖率100%;h.供方评审覆盖率100%。,技术质量部a.法律、法规、标准现行有效,执行率100%;b.设施环境管理符合率大于95%;c.质量宣传教育覆盖率100%;d.质量监督检查执行率100%;e.重大质量事故为零;f.检测分包评审覆盖率100%;g.检测技术质量问题纠正处置覆盖率100%;h.检测工艺100%文件化,并被正确执行。i.合同评审覆盖率100%;j.客户投诉处理率100%(对质量投诉和申诉及时处理,本市不超过24小时,省内不超过48小时,省外不超过5天);,财务部 a.计划、统计、财务报表准确率大于98%;b.各种财务账目准确率100%;c.质量、环境安全投入资金做到100%专款专用。,检测项目部a.检测方法标准执行率100%;b.检测业务受理执行率100%;c.底片象质合格率高于90%;d.底片评定准确率高于98%;e.UT漏判率5,误判率10;f.MT/PT误判率5;g.检测报告准确率高于98%。,质量体系:指为保证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或潜有)的要求,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能力和资源等构成的有机整体。也就是说,为了实现质量目标的需要而建立的综合体;为了履行合同,贯彻法规和进行评价,可能要求提供实施各体系要素的证明;企业为了实施质量管理,生产出满足规定和潜在要求的产品和提供满意的服务,实现企业的质量目标,必须通过建立和健全质量体系来实现。(质量体系按体系目的可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两类,企业在非合同环境下,只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在合同环境下,企业应建有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控制是为了通过监视质量形成过程,消除质量环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获取经济效益,而采用的各种质量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指为使人们确信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质量所必须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说是为了提供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保证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产品的承诺、规范、标准。),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工艺、检验和试验技术、生产进度等做全面的策划。这种策划的文件表现形式就是质量计划。)质量计划: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如何通过各种质量相关活动来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质量计划中的重要输入是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来源于用户需求和商业目标,项目质量计划根据质量目标制定,包括质量保证计划和质量跟踪控制计划。),2、质量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定义为“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指企业以提高和保证产品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把组织内各部门、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活动严密组织起来,将产品研制、设计制造、销售服务和情报反馈的整个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一切因素统统控制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的有机整体。质量保证体系相应分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外部质量保证体系。,无损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5方面17基本要素(1)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推荐增加-保密和保护所有权管理程序)(2)管理职责-管理评审控制程序(3)资源配置、管理及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推荐增加-量值朔源控制程序、安全技术法规、规范、标准管理程序),(4)检测实施-检测过程控制程序、合同评审/工作指令控制程序、检测方法的确定及应用程序、采购服务及供应品管理程序、检测物品管理程序、检测安全管理程序、检测过程和结果监督管理程序(推荐增加-设施和环境控制程序、接受安全监察管理程序、检测分包管理程序、检测报告控制程序、计算机软件编审和数据安全保密程序、检测工作中意外情况的处理程序)(5)质量管理体系分析及改进-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投诉与抱怨处理程序、不符合控制程序、纠正措施控制程序、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推荐增加-数据分析管理程序),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进行无损检测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材料或制件中影响其使用的缺陷或特性,从而对其应用于特定目的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完成一项检测任务之后,需要按照已经确定的检测标准,根据检测的结果,对材料或制件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评价。因此,提供的检测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准确的含义,一方面是检测结果符合于真实情况的程度,另一方面,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与可靠性的要求,就是无损检测过程的质量要求。,同任何生产过程一样,无损检测过程也存在一系列影响检测质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人员、设备器材、技术文件、操作过程和环境几方面。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的规范与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对材料和制件的检测能够获得准确有效的检测结果,从而对检测对象的质量或状态作出正确的评价,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为产品制造工艺的改进,提供更有意义的判据和信息。,3、无损检测人员管理,(1)无损检测人员控制的基本要求无损检测过程的各个步骤,包括检测方法的选择,仪器的选用,仪器的调整,结果的评定,都需要检测人员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完成。特别是在超声检测过程中,在采用A型显示超声检测仪手工扫查这一最基本的检测方式的时候,由于缺陷显示不是直观的图形且缺乏实时的自动记录,因此,对缺陷存在与否的判断及其评价与解释,完全依赖于超声检测人员的经验、能力和责任心。所以,检测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对无损检测工作的质量影响极大。,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管理的要求,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人员证(无损检测人员)方可进行执业注册。而且,按照人员的能力水平,资格证书分为三个级别,每一级别人员只能从事与其资格相对应的工作。这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一个基本的措施。,1)各单位应保证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按时参加各级人员的培训与资格考试及换证审核或考试,保证人员的资格证书在有效期内。2)各单位负责人应指定本单位III级人员对已取证人员进行针对特定产品的专门培训,并根据其检测特定产品的能力给予操作授权。3)无损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无损检测的质量程序要求,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工作。,4)另外,由于目前普遍采用的超声检测仪器不具有永久记录的特点,无损检测人员更需要坚持原则,不发虚假报告。5)无损检测人员应不断学习本职工作所需的新知识,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增长能力。,(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1)形成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文件(包括人员聘用、任职要求、岗位培训、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控制要求);2)调入检测人员的检测资格证变更手续;3)年度人员培训计划及人员培训(考核)记录(包括专业资格培训、岗前培训、岗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记录或证书等);4)专业人员和检测人员技术档案(内容包括相关教育、专业培训经历证明和资格证书、执业注册证明、技能、经历等)。,(3)人员培训和管理的实施1)重点:人员聘用、培训计划、培训考核、岗位任职要求、人员技术档案等方面的控制。2)人员管理的要求 检测机构应当履行合法聘用手续(签约)聘用从事管理和检测的人员,所聘用的检测人员不得再受聘于其他检测机构从事检测工作;检测机构应根据检测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持证检测人员;,检测机构所编制的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的岗位职责(或岗位说明书)中应当包括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任职资格和培训要求;应当保持所有检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相关教育、培训和资格、技能、经历的记录,如:学历证明、职称证明、培训记录及专业培训经历证明、资格证书、执业注册情况、工作经历、技术经历以及发表的论文、文章等;检测人员的报酬不应当单纯依据实施检测的数量,更不能依据检测的结果。,3)人员培训的要求 应制订“人员培训计划”,为每个与检测有关的签约人员规定必要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在理论和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人员监督、指导下工作)、在整个受聘期间的继续培训(以便与法规、技术规范、标准的变更及技术发展同步);检测机构应当根据有关人员的岗位能力、资格和经验制定并实施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当与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检测人员应按照政府有关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规定,具有相关专业培训经历,经政府相关部门授权的考核机构考核,取得相应的检测资格并经执业注册,才能上岗从事相关检测项目的检测工作,出具检测报告。,4、无损检测设备器材管理,(1)无损检测设备与器材控制的基本要求检测设备与器材的可靠性是影响检测工作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保证检测结果正确可靠,必须保证所使用的设备与器材符合检测所需的技术要求。为此,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严格控制:,1)无损检测的设备、试块等在制造、销售(或用户购买时)或使用前,应按其各自的技术要求经过严格的测试,证明其符合要求,并提供合格证书。应避免购买缺乏质量保证体系的制造商制造的产品。对于非标产品,应提出科学合理的验收方法,加强验收测试。2)使用中的设备、试块等应定期进行性能检定/校准,并应有检定/校准标识,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3)对于无损检测设备来说,满足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有时还是不够的,对于检测特定产品使用的仪器,还需要满足产品的特殊要求,还应经常对其所需要的特殊性能进行测试,以保证其满足实际检测的要求。,4)在选用仪器、试块,均应按其特性确认其对特定产品检测的适用性。如仪器检测范围是否匹配并满足要求,与工件特性是否一致等。5)考虑同型号的设备也可能存在一些性能的差异,对于检测要求特别严格的工件,应尽可能采用同一仪器组合检测相同的产品,以保持检测结果的一致性。6)对易损的部件应经常进行校验,并记录其变化情况,以便在其性能超出允许范围时及时更换。7)在设备出现故障经修理或更换部件之后,应重新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证明其满足要求。,(2)检测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1)形成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文件(包括检测设备的申请、采购、验收、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维护、检定/校验、使用、租借、修理、保养、报废等方面的控制要求);2)租借检测设备管理记录(检定/校验证书);借出检测设备返回后的记录(核查记录等);3)检测设备检定/校验计划、检定/校验证书;,4)检测设备使用说明书或操作规程及相应的发放、回收记录;5)检测设备档案,档案内容应包括:制造商名称、型式型号、系列号或者出厂编号、接收日期、启用日期、接收时的状态和验收记录、设备说明书或者制造商的其他资料等;6)自校准方法(规程)、比对规定,以及自校准、比对记录;7)检测设备核查规程及记录。,(3)检测设备管理的实施1)重点:检测设备的购置、验收、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租借、维护、检定(校准)、使用、修理、保养、报废等方面的控制。2)检测设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应建立检测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安全处置、运输、存放、使用、维护、检定(校准)、使用、修理、保养、报废等方面的控制要求,以确保检测仪器设备的完好和功能正常,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所配备的检测仪器设备的种类、数量、精度等级应当满足所开展检测工作的需要,如果是无损检测机构应达到核准规则中无损检测的要求。租借设备也应达到相应要求。检测仪器设备在投入工作前应当进行检定(校准)、核查,以验证其能够满足检测的需要。有检定(校准)要求的检测仪器设备,应当使用适宜标识表明其检定(校准)状态。,检定-有法定计量部门或法定授权组织按照检定规程,通过实验,提供证明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满足规定要求的活动。目的是对测量装置进行强制性全面评定。这种全面评定属于量值统一的范畴,是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过程。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注1:应建立“检定/校准计划”来区分检定/校准周期,按期送检定/校准。注2:凡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原国家计量局1987量局法字第188号,后国家质检总局先后三次颁布国家强制检定目录1991374号、199915号、2001162号共计相数61相、种数118种),并直接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属于计量法规定的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严格依法定点、定期送有资格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国家、省、市各级计量院/所)进行强制检定,并要有检定证书,例如天平、压力表、分光光度计等。对于未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检测仪器设备,可以检定也可以校准,校准溯源可由有授权或认证的检定或校准技术机构进行,也可由检验机构自行开展自校准。,注3:检验机构自行开展自校准时,应按照国家现有的检定规程或校准方法,制定“自校准方法”,“自校准方法”的制定应参考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同时自校准采用的工作标准或工作基准应能溯源到国际标准或国家基准。,注4:对于非强制检定或无需校准溯源的检测仪器设备,需要定期校验其工作状态或功能是否满足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如JB/T 4730标准要求对下列设备进行定期校验:射线探伤机曝光曲线每年校验一次;黑度计每6个月校验一次;电磁轭磁粉探伤机的提升力至少半年校验一次;磁粉检测设备的电流表至少半年校验一次;超声波探伤机每隔3个月应进行一次水平线性、垂直线性测定;渗透探伤中的黑光灯、黑光辐照度计、荧光亮度计和照度计等仪器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定期校验等)。一般,也可以采用“三色”标识,设备状态正常的贴绿色“设备合格证”,设备状态不是很好但不影响正常使用的贴黄色“设备状态准用证”,设备状态不好、无法使用的贴红色“设备状态停用证”。,注5:由于“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由于检定给出的是“合格”与否结论,而“校准”仅仅给出的是校准结果,因此,需要对校准结果给予确认,以判断该检测仪器设备是否满足相应检测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或者判断是否需要降级使用。注6:检定/校准状态标识,往往采用绿色(合格)、黄色(准用)、红色(停用、禁用)“三色”标识,贴在设备上,以防止误用。,单纯靠周期检定/校准尚不能对检测仪器设备的量值准确性保持信心的,应进行期间核查。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稳定性较差,易于发生数据漂移的仪器设备;经常移动使用,同时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的;使用较频繁的。,注1:每年年初需要根据仪器设备的情况和特点,拟定下一年度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计划,核查计划应包括: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期间核查项目、期间核查方法及期间核查周期等信息。注2:“期间核查方法”是多样的,基本以等精度核查的方式进行,如仪器设备间的比对、方法比对、标准物质验收、自校准等。注3:更多的期间核查是通过“核查标准”来实现的,所谓“核查标准”是指用来代表被测对象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仪器、产品或其他物品。核查标准的量程、准确度等级都应接近被测对象,而它的稳定性要比实际的被测对象好。核查标准本身也应进行校准和确认。,向使用人员提供检测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说明书(包括设备制造商提供的有关手册),并根据需要制定检测仪器设备操作规程,提供给有关检测人员使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均应加以唯一性标识(如设备编号等)。应建立检测仪器设备档案。其中,应特别注意收集齐历次的检定/校准证书。,由于过载或者误操作出现可疑结果,或者已表明有缺陷以及超出规定限度的检测仪器设备,均应当停止使用。这些设备应当予以隔离以防误用,并且加贴标签、标记以清晰表明该设备已停用,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合格,表明能够正常工作为止,同时,检测机构应当检查这些检测仪器设备对先前的检测的影响,并且执行“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对不在直接控制范围内的检测仪器设备(如借出设备)返回后,在继续使用前应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检查(如:编制管理规定,明确采取检定/校准或核查等方式进行核查),以确保满足检测要求。,仪器设备操作规程1 目的2 适用范围3 操作要求a.检测仪器设备的准备(包括预热、检测前核查等);b.环境条件的准备;c.检测的实施;d.必要时,检测后对仪器设备精度、灵敏度进行复验。,5、无损检测工艺管理(含工艺规程的制订和实施),(1)无损检测技术文件控制的基本要求无损检测技术文件是正确执行检测操作,评定检测结果的依据。无损检测技术文件包括检测方法标准与验收标准、检测工艺规程和工艺卡。技术文件的控制包括技术文件的正确制订与技术文件的正确使用,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针对每一具体零件或一类零件,应采用的检测方法标准与验收标准多由订货技术协议、设计图纸或专用技术条件规定。因此,在编写这些文件时,应有无损检测人员参与,需仔细审核拟采用的检测方法标准和验收标准对该零件的适用性,选用适当的标准。2)所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标准与验收标准均应是现行有效的标准版本,为此,每年应对标准的有效性进行审核。,3)无损检测工艺规程必须根据所采用的标准和该类零件的具体情况,由无损检测级人员编制和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无损检测工艺卡必须根据检测工艺规程或相关标准以及该零件的具体情况,由无损检测级或级人员编制,由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4)检测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必须符合所依据的标准,对影响检测可靠性的各要素给出明确的要求。,5)检测工艺规程和工艺卡制定时,如发现零件中有因某些原因无法检测的部位,应提请有关部门批准,并特殊注明。6)在没有可依据的上一级标准的情况下,应用新的检测技术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试验与验证,经评审通过后编制检测工艺规程及工艺卡。7)零件检测要求或条件有变化时,应及时按规定的程序更改检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2)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制定:1)目的(说明本指导文件规定的目的)2)适用范围(规定本指导文件的适用范围)3)编制依据(或引用法规、标准)4)职责5)检测控制流程图,6)检测控制要求检测人员资格及要求;检测前准备(明确设备及器材准备、检测技术及工艺准备、受检物环境及检测部位表面状况的准备);检测的实施(明确检测时机、检测方法及检测灵敏度校核、过程中灵敏度复验的规定);检测原始记录(应明确记录的填写要求,确保现场实时记录);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明确过程中出现的方法、数据的偏离、仪器灵敏度失效的处理方法);检测报告(证书)的出具。,7)引用的相关/支持性文件8)涉及的技术记录,(3)检测方法的确定与应用实施1)重点:检测方法的选择、作业指导文件(这里指通用工艺规程、专用工艺)的编制、非标方法的评审、方法的应用、方法的偏离等方面的控制。,2)确定检测方法及编制作业指导书的原则检测方法的确定,应采用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以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明确规定的标准检测方法。当客户要求选择的方法与法规、技术规范要求的方法不同、不适合或过期时,检测机构应提醒客户,并应向客户说明清楚。如果客户坚持,记入检测合同/协议中。,当缺少文件化的作业指导书可能影响检测结果或者实施过程时,检测机构应当制定(包括但不限于)检测通用工艺、检测专用工艺、检测工艺卡等作业指导文件,用以指导检测的实施和结果的判定。制定检测作业指导文件的过程应当是有计划的活动,检测机构应当指定有足够资格和能力的人员进行相应工作。当检测方法无标准可以依据,或者需要扩大标准使用范围,应当制定非标准检测方法,并且对其是否适合检测的预期目的以及与政府或者客户的要求是否相适应进行评审。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应当事前征得客户的同意,法定检验涉及的检测使用非标准检测方法时,应当事前告知设备注册登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注1:拟采用的非标准方法作为检测依据,往往要填写入“检测委托单”中,并得到客户的签名确认。注2:评审的方法可以是下列情况之一,或者是其组合:a与其他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b检测机构间的比对;c留样复检;d有关事故分析的结果;e对影响结果的因素作系统评审。,3)检测方法的应用检测方法的应用应当符合以下要求:确保检测人员熟知并且正确运用和实施;当检测需要偏离原先确定的检测方法时,该偏离应当文件化,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批,并且获得客户的同意;注:当检测需要偏离原先确定的检测方法时,可按照规定的程序(如程序文件例外偏离管理程序)要求。该偏离要形成文件,经技术判断,检测责任师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批,必要时,应获得客户的同意。对方法的任何偏离均应详细说明清楚要偏离的原因,并附有支持性的理由。偏离过程形成的记录要归档保存。当认为客户提出的标准、方法不合适或者已经过期时,检测机构应当通知客户。,6、无损检测资料和档案管理(含检测记录和报告),(1)无损检测资料(直接与检测工作质量相关的):委托单、作业通知书(派工单)、通用工艺规程、专用工艺卡、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等。,1)委托单:检测对象、规格、检测数量、检测方法、执行标准、检测技术等级、委托时间、委托人签名2)作业通知书(派工单):检测对象、规格、检测数量、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检测人员名单、检测方法、执行标准、检测技术等级、合格级别、作业通知负责人签名3)通用工艺规程(略)4)专用工艺卡(略),5)检测原始记录:6)检测报告:,(2)档案管理是档案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档案管理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活动。,1)记录控制 重点:记录的标识、收集、检索、存取、存档、保存期限和处置等方面的控制。记录控制要求a 检测机构要制定记录控制程序,以控制记录的标识(可用颜色、编号等方式)、收集、检索(包括编目、索引等)、存取(指查阅的规定)、存档、保存期限(应根据记录的重要性规定保存期)、贮存(如储存环境条件和保密要求)、维护(包括保管要求)和清理处置(包括最终如何销毁或过期留用),确保各项记录信息齐全、清晰明了、填写规范、易于识别和检索,及时归档、妥善保管。注1:检测机构应确定哪些记录需要保留,根据记录的重要性规定适当的保存期限。b 记录的存储条件和保密需要特别规定。记录应以便于查阅的方式存放在适宜的环境设施中,以防止损坏、失密,丢失,保持记录的耐久性。,2)技术记录控制 重点:技术记录的格式、填写内容、填写要求等方面的控制。技术记录的控制要求技术记录的控制除应当符合记录控制程序的通用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a检测机构应当识别技术记录的需求,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和本机构的特点,制定适当的技术记录格式,并且经规定人员审核、批准。注:技术记录是检测数据和信息的载体,技术记录一般包括:协议或者合同、工作指令、检测技术交底、检测工艺卡、检测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审核审批传递及反馈信息等。,b一般应当在作业指导书中明确技术记录的格式。c安全技术规范有规定时,必须有相应的记录,并且记录内容及填写要求符合其规定。,d确定每项检测的技术记录项目时,应当确保其包含足够的信息,满足出具检测报告的需要,并且保证该检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记录应当包括取样的人员、检测的执行人员以及结果校核人员的标识。注:检测原始记录内容除人员标识外,一般还应当包括:原始记录对应于检测报告的识别编号;被检对象的惟一性编号、技术参数、状态和环境条件;检测仪器设备的惟一性标识;检测项目及内容;检测部位的描述;检测依据、数据、结果及日期等。,e记录应当在检测时同步完成,检测人员应当及时将检测结果、数据和计算结果填入记录,不得事后追记。记录应客观、真实、规范、准确,并能够按照特定任务或者项目分类识别。f当记录中出现错误时,每一错误应当划改,不可擦涂掉或者使字迹模糊或者消失,应当把正确内容填写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当有改动人的签名和日期。,3)报告控制 重点:检测报告的格式、填写、审核、批准、盖章、分包信息、发送、更改、储存条件、保存、借阅、销毁等方面的控制。检测报告的控制要求a 检测机构应当对所进行的每项检测工作,确定和制定适当的检测报告格式,报告格式应经过规定人员的审核、批准。,注1: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有要求的,检测报告格式(内容)应当直接采用技术规范、标准要求的格式;安全技术规范、标准没有要求的,报告格式至少应当满足下一款的要求。注2:一般应在各项作业指导文件中,对采用的检测报告的格式做出规定。注3:同一检测机构中,各种检测报告格式的风格(标题、字体、字号等)应尽量标准、统一。,b检测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当包括所有检测依据、结果以及根据这些结果做出的符合性判断(结论),必要时还应当包括对符合性判断(结论)的理解、解释和所需要的信息。所有这些信息应当正确、准确、清晰地表达。c 检测报告不得有修改痕迹。,d 当检测报告中包含有分包方提供的检测结果时,应当明确标明。注:“明确标明”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直接把分包方的报告归入本检测机构的报告中;另一种方式是把分包方的结果写到本检测机构的报告上中,并明确标识其出处(分包方),而分包方的报告则与本检测机构的原始记录一同保存。,e 检测报告应当由检测人员编制、审核人员(如检测责任师)审核,由检测机构负责人(最高管理者)或者授权技术负责人签发。检测机构应当在检测管理程序中对各类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的人员做出规定。检测报告的编制、审核、签发栏目,应当由相应人员亲笔签名(或电子签名)。,注1:授权负责报告签署的授权技术负责人由机构负责人授权,并由文件任命或/和列出在质量管理手册附录中。注2:电子签名法自2005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子签名是指“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面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通俗点说,电子签名就是通过密码技术对电子文档的电子形式的签名,并非是书面签名的数字图像化。电子签名必须同时符合“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者专用”、“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f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检测报告专用印章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并且指定专人保管检测报告专用印章。注1:检测用章管理规定一般包括:检测专用章的制作、保管、批准使用等。,g 检测报告发出后需要更正时,对于不影响检测结论的更正,可以采用补充说明方式,书面传递给客户。对于影响检测结论的更正应当书面通知客户并且将原报告收回、注销、归档并记录,再重新发出更正后的报告。当发生检测结论的更正结果为“不合格”时,还应当及时告知负责该设备登记的政府质检部门。,h 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检测报告及其原始记录的档案,并对其储存条件、保存时间和借阅做出规定,防止损坏、丢失、更改和不恰当的处置。注1:存档的检测报告一般与原始记录检测工作指令(派工单)、检测工艺卡一同存档。注2:检测报告及其原始记录的档案管理要求按照记录控制程序进行。,7、无损检测场所和环境,(1)无损检测环境控制的基本要求1)为了保证无损检测仪的正常工作,无损检测现场的环境应避免强磁、高频、高温、潮湿、灰尘、腐蚀性气体、震动等条件的存在。2)检测现场应提供所需的吊车、供水、供电等设施。3)检测现场的仪器、设备等物品以及检测产品,应分类、分区摆放并标识清晰。,(2)检测设施与环境条件管理的基本要求1)形成检测设施和环境条件的管理规定(包括各类特种设备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要求和设施条件要求等方面的控制要求);2)检测设施与环境条件的检查记录;3)特殊检测设备(如自动超声设备)、特定检测场所的噪声和环保要求。,(3)设施和环境条件管理的实施重点:各类特种设备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要求和设施条件要求,防止出现检测结果无效,或者对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1)对达到检测要求所需的设施和环境提出要求,目的是使设施和环境有助于检测的正确实施,并确保其条件不会使检测结果无效,或对检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注1:环境条件要求,如入罐内时通风要求及照明电源安全电压要求等。注2:设施条件要求,如仪器和试块存放室温湿度及防锈要求等。,2)对工作和环境条件提出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要求。一要说明什么工作和环境条件下需要监测、控制和记录,二要说明当工作和环境条件危及检测的结果时,应停止检测。注1:中高温检测时,应记录工件温度。注2:如球罐检测时棚架不够结实、高温管道检测时温度过高等均应停止检测。,3)还应提出有关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其中,对于检测安全应按照检测安全控制程序进行。注1:进行特种设备内部检测时,如果设备内氧气含量不合格、可燃气体超标、温度过高时,不能进入设备内部,电器安全要求等。,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单位无损检测质量管理超声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