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式远距照护课件.ppt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企管系產學職四技/研發與製造專班,分組讀書會報告服務科學入門10講 第七講:以人為本的個人遠距照護,指導老師:黃隆虎,報告:賴奕成、施坤廷 黃柏奕、何俊楊,導讀-產業分析1,根據內政部社會司於2006年的統計,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9.87%,已超過聯合國高齡化社會的標準,並估計於2025年將達20%以上,而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研究,65歲以上的老人每人平均醫療支出,約為65歲以下者的四倍。根據美國退休人士協會的研究顯示,當中高齡族群面臨醫療照護需求時,約有八成的人都偏好尋求在家接受醫療照護服務,顯示居家醫療照護已經成為全球的重要趨勢。,導讀-產業分析2,資策會MIC的調查指出,預估至2015年,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將達5970億美元,而台灣的健康照護產業的產值也高達180億美元。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世界各國無不積極推動以居家式、社區式為主的照護服務模式,利用遠距監控的方式,來建構 e 化、新型態的遠距醫療照護服務,由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得其在醫療照護上逐漸扮演重要的角色。遠距居家健康照護服務是一個跨多領域之應用服務產業,在正在起步的國內市場環境中,如何整合各領域需求,建構一個適合國內居家健康照護服務的全新應用服務模式,推動居家照護產業市場,是欲從事該產業之相關領域CEO須面對的課題。,導讀-本文主要介紹,本U-Care計畫執行初期,所著眼的服務對象是居住於安養院或有興趣參與此計劃的高齡人口,在這個年齡層的民眾,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症的高危險群,持續追蹤及監控,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U-Care即提供了中高齡人口關心自己健康的方式,透過簡便的醫療資訊系統的安裝,民眾在家中即可自行以簡便的儀器檢測本身的身體狀況,如:血壓、心跳數、血糖高低等等,並且透過RFID的技術將量測完的結果,由使用者自行選擇是否上傳至系統主機,列為身體生理資訊量測的紀錄,以便於長期追蹤及觀察。,報告大綱,壹 公司簡介:敏盛醫療體系簡介貳 個案研究報告:U-Care平台金三角策略叁 名詞解釋肆 計畫架構伍 社區式遠距照護 陸 居家式遠距照護柒 機構式遠距照護 捌 計畫目標,壹 敏盛醫療體系簡介,敏盛醫療控股公司,以敏盛醫院(經國總院、大團分院、龍潭分院)、楊梅怡仁醫院及三民、蘆竹等養護中心,提供大桃園地區居民醫療及養護服務,且在大桃園地區已經運作30餘年,建構了完整的醫療服務網路,同時積極發展成為亞太地區微劇減重手術中心及脊柱醫學中心,成為專科醫院,使民眾不僅能在敏盛醫療體系中獲得一般的醫療服務,也讓有減重及脊柱矯正需求的人,能夠在敏盛醫療體系中獲得最好的照顧。,貳 個案研究報告-,U-Car為選擇住在安養院或是家中的長者提供了另一個選擇,透過通訊科技、醫療檢測器材及專業醫護人員三者,讓民眾在熟悉的環境中,就可以定時檢測身體狀況,當有異常的資訊時,系統即會將警示訊息送到民眾居所附近參與U-Car的醫師或醫療院所,由專業醫護人員評估並採取合適的處置方式,使民眾能夠受到良好的醫療照護,不需要面對適應新環境的難題。,許多中高齡民眾選擇住進高齡養生村養老,但是養生村中的醫護人員並無法提供一對一的完善照顧,且民眾住進養生村必須花費大量的金錢及精神,也必須離開日常生活環境去適應另一陌生環境,如此容易造成心理及身體上的負擔與壓力,而產生排斥的反應。若是留在家中,當身體有病痛或不適時,到醫院就醫的交通時間及工具,卻又造成民眾的負擔,也可能因此延誤了醫治的黃金時間。,U-Care平台金三角策略,醫療資源,包括復健機構、健保屑、保險公司、醫院診所、藥局、長期照護機構等,生理檢測儀器及網路的量測與資訊監控,U-Care可提供主動式的醫療服務,聯絡開業醫師與醫院先提供民眾相關的醫療照護及諮詢,名詞解釋 U-Care,醫療院所與通訊設備廠商、生理資訊儀器檢測廠商、軟體設計及硬體設備的結合,形成了醫療照護體系的服務平台,配合現有的軟體程式(如:widget)與資訊服務提供者(如:中華電信、Google)及相關軟硬體廠商,整合軟硬體與服務,能夠提供民眾多元且方便自服務,透過儀器、通訊技術及網路連線,民眾可以輕鬆地進行自我健康管理,同時又受到醫療院所的追蹤照護,異業整合與軟硬體服務的提供,將使醫療資源能夠做更有效的利用,提供民眾更好的醫療照護服務。下圖示,名詞解釋 RFID,RFID 是英文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中文稱為無線射頻辨識,此系統係藉射頻技術辨識貼附於物品上之微小 IC 晶片(RFID Tag,無線標籤)內的資料,再將辨識資料傳到系統端作追蹤、統計、查核、結帳、存貨控制等處理的一種非接觸式、短距離的自動辨識技術。,RFID應用相當廣泛,最常見為,門禁管制:人員出入門禁監控、管制及上下班人事管理。回收資產:棧板、貨櫃、台車、籠車等可回收容器管理。貨物管理:航空運輸的行李識別,存貨、物流運輸管理。物料處理:工廠的物料清點、物料控制系統。廢物處理:垃圾回收處理、廢棄物管控系統。醫療應用:醫院的病歷系統、危險或管制之生化物品管理。交通運輸:高速公路的收費系統。防盜應用:超市的防盜、圖書館或書店的防盜管理。動物監控:畜牧動物管理、寵物識別、野生動物生態的追蹤。自動控制:汽車、家電、電子業之組裝生產。聯合票證:聯合多種用途的智能型儲值卡、紅利積點卡。,計畫架構,社區式遠距照護,社區式照護的精神除了提供完整的照護網絡外,更鼓勵社區民眾能夠走出家門,利用社區的資源達到照護的目的,同時也能間接透過社區群體的力量,提供身心靈的關懷照護。本計畫透過健康調查問卷,對於需要照護的社區民眾,由專業醫護人員採取主動關懷的方式,積極評估收案對象的照護需求,以設計妥適的服務或協助轉介。此外,利用社區活動中心等做為社區存取照護服務資源之中心點,提供醫療與非醫療的照護服務,讓居民能夠真正享受到完善的社區照護服務。本計畫配合示範社區的經營管理模式,進行服務宣導推廣,鼓勵社區民眾加入社區式遠距照護試辦計畫。,居家式遠距照護,居家式照護的推動重點在於統合醫療、照護、生活資源,以建構整合式居家照護服務。本計畫針對居家民眾或照護服務提供者,發展科技化照護服務網,並積極開發生活支援服務的異業合作管道,將照護服務擴展至居家生活環境,讓民眾於食、衣、住、行、育、樂中皆可得到所需之照護服務,使行動照護管理科技化。在開發多樣化生活支援服務的同時,亦建立服務品質控管機制,以確保居家個案的權益。並加強與當地長照管理中心的連結,做為長照管理中心轉介與派案的合作機構,為居家個案提供優質的整合式居家照護服務。,機構式遠距照護,機構式遠距照護的執行方式,係透過網路與醫療院所連線,提供機構住民心血管相關生理訊號(血壓、脈搏、體溫、SpO2)的收集、分析與監測,輔助醫師做治療判斷,針對個案異常狀況做警示,提供機構住民長期與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資訊服務,降低診療誤差,減少再住院率,改善住民健康狀況及減少醫療資源消耗。,計畫目標,在地老化是全球也是我國長期照護體系的政策目標,旨在建立在地居民全人照護體系,讓民眾在熟悉的社區與居家環境中使用所需的照護資源,以提升民眾的健康生活品質。為促進我國長期照護體系與產業的發展,應用資通訊科技為民眾提供連續性、整合性的照護服務,本計畫目標如下:建置社區式遠距照護服務模式與系統,建立1個示範社區,並連結3種以上社區醫療照護服務資源。建置居家式遠距照護服務模式與系統,導入150名以上居家個案,並連結5種以上居家照護服務資源。建置機構式遠距照護服務模式與系統,透過醫療院所與獨立型護理之家共同合作,建立2個護理之家示範點。成立遠距照護服務中心,為上述各照護服務模式提供支援性共通服務,包括24小時客服諮詢、緊急通報、異常處理等,監督並確保服務品質。建置遠距照護資訊平台,串連各照護服務提供者的個案照護資訊,以建構整合性、連續性之照護服務;資訊平台具備與長期照護資訊網及相關衛政資訊網站之介接功能,以增進資源連結效率。舉辦宣導推廣與教育訓練,推廣社區式、居家式、機構式遠距照護服務模式,促進服務的複製及擴散。,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