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doc
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是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双向结合,不但涉及面广,而且内容复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近年来人们最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行政管理体制在政治、经济、社会的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基础性作用。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等各方面既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的形势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特别是在政治领域,其对我国的整个政府管理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促使我们必须正视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使之完善并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模式。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观念、管理方式、程序、队伍建设和管理水平方面跟时代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按照政府行为的科学性、民主性、法治性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在严格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程序、加强行政监督、重视我国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首先,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观念有待改变。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为了适应以市场取向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整个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培植资源的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改革进展缓慢,尤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些行政管理观念尚未摈弃,诸如直接干预、微观管理、人治管理等,在部分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相反,许多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如民主参与的管理、法治化管理、自治管理等,又尚未建立起来。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难以与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竞争。因为在市场经济要求下,首先约束的是政府行为,要求政府必须遵守市场法则,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经济运行规则,尽快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管理观念,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清除旧的管理体制、观念和垄断利益。我们要尽快摈弃那些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被实践证明已经是过时了的行政管理理念,形成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理念。 其次,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方式有待改进。市场经济要求在一切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坚持以法律手段为主,尤其是在对外活动中必须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与国际接轨。为此,必须尽快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提高政府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中国在加入,-.的谈判中,承诺按照,-.规则办事/即应该按照被时间和实践检验了的、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接受和公认的、迄今为止仍被视为公正和节约成本的国际规则办事,再也不能片面强调所谓的“中国国情”“、中国特色”。过去,我们虽然也宣称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但往往是中国化的“国际惯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也实行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这样一些国际惯例,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尽如人意。据国家有关部门对20多个国家投资项目的稽查发现,其中真正公开、公平招投标的只有34个,有20个项目招投标失灵,未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我们要切实改变行政管理方式,坚持以法律手段为主,建立一套规范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并使这套法律体系与国际上的规则相衔接,以便形成真正公平的市场竞争。就目前而言,必须系统地清理各部门的法律、法规,对那些不符合法治精神的法规、规章,必须逐步进行修改、补充、完善。 第三,我国行政管理的程序有待完善。我国至今尚没有统一的行政程序立法,既缺乏行政程序的宪法规范,也没有缺乏法典化的行政程序予以规则。并且在现有的行政程序立法中,往往重事后程序,轻事前和事中程序。行政程序的参与性弱,公开度低,对违反行政程序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行政程序的参与性的强弱和公开度的高低,是行政程序民主化程度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相当一部分行政程序缺乏民主性和参与性,没有说明理由、听证程序,甚至于当事人没有申诉权。市场经济需要我们按照行政管理程序办事,提高办事的效率,真正做到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这对我国现行的行政程序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按照法治化的要求构建完备、透明、适应国际规则的行政程序体系。 第四,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在很多方面还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提出的要求。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素质还不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也比较低,开放市场后,国外企业进来了,要求与国内企业平等竞争,从而需要政府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对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和行政领导的决策能力,这也是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所以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方面做出切实努力。伴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的转型,经济结构发展步入紧密性、多层次性、互动性的市场经济特征,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行业创新及社会管理等多方面变革。面对这一新时期的特征,行政管理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实行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行为规范的服务型政府,公平、公正、透明的阳光政府,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在维护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有行政管理体制影响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现状日益显现,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日益重要和紧迫。一、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和攻坚阶段,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复杂的国际形势。在这种情况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国已基本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并不完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资产、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等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行使中依然存在着越位、错位、不到位现象。随着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在期待,外界在关注,社会在呼唤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亟待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因此,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之一,行政管理体制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运行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民生、经济发展、社会安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跨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加速发展的贸易已成为经贸全球化的重要进程,我国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和挑战,无论在力度、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是史无前例的。针对这一现状,我国政府为跟随时代脚步,深化行政管理机制创新改革成为政府的重要工作。如果政府在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方面不作自我调整,我们将在全球贸易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可能败下阵来。二、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 要围绕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界定并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按照“市场监管、环境监测、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作为政府职能的总体定位,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政府的战略规划、宏观调控能力。强化市场监管职能,加强税收、资源、环境、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价格、市场秩序及中介组织等多方面多层次监管,同时加强产权保护,着力治理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通过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增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并完善公共服务职能,着力解决公共服务短缺、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大力推进城乡、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的需要,让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成果真正落到实处。通过转变搞好政府机构调整和权责划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构建和完善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机制、创新地方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制度等多方面制度实施,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优化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全方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意义 深化经济体制及其他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环节,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社会当前存在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行政管理存在政出多门、多头监管,政府职能行使中存在着越位、错位、不到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体制与政策的不协调,体制与体制、政策与政策之间的不协调,这是我国社会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及国内发展阶段出现的深层次矛盾的阶段性特征,现在看来,单纯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远不够,要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社会发展方式转型以及政府行政管理转型,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只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和完善政府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才能更有效地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统筹发展问题,才能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国改革发展事业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问题的特点,促使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推动我国在经济、民生、社会管理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尽快使我国走上强国之路。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之所以不太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尚未找到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有我国基本国情现状和体制缺乏创新两方面。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基本现状决定了我国必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只有大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以体制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把我国尽快建设成为一个经济强国、一个开放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建设诚信、法治政府,文明城市,怀化地区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可以从以下途径着手完善行政管理体制。首先,严格依法行政,将地方各行政部位的行政行为是否契合在法律和理性的框架之内作为考核方式之一。依法行政就要做到既严格地合法行政,又充分地合理行政。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必须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对待行政管理相对人,不偏私、不歧视。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当符合正当的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应当避免采用损害当事人利益,采取事前提醒,事中关注,事后询问的检查方式,确保行政行为的文明、规范、合法。 其次,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创新。通过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保证市场监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打破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要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在继续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统一、公开、公平、公正的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公共服务意识,简化公共服务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以此推动服务性政府建设。 第三,加快行政程序建设,保证行政相对人的程序权利。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公开,听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意见,要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并严格实行回避的制度。要切实保证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事前陈述和申辩,事后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以及对重大事项,要求听证的权利。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的,必须在行政决定中说明理由。对行政机关违法行使权力侵犯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通过法律化和制度化的完备规范,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程序权利,形成切实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第四,完善行政管理监督制度和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要完善人大监督,对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应当严格实行依法报送备案的制度,对报送备案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权力机关必须依法严格审查,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不能使这种备案审查流于形式。要完善司法审查制度,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行政管理活动依法实施监督,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予以审查。同时,还必须加强行政机关的内部监督。包括强化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和专门监督。上级行政机关要建立健全经常性的监督制度,通过层级监督,加强对下级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机关的工作,并与检察机关密切配合,互通有无,形成监督合力。最后,要完善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以及新闻舆论监督。通过拓宽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促使行政管理工作严格依法、公正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