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班级管理案例.doc

    • 资源ID:3798089       资源大小:47.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班级管理案例.doc

    爱的阳光营造快乐的世界 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小学生显得更为明显,而师爱不仅是教师道德情感的核心,更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受其术”。因而,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把“爱心打动学生”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座右铭。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长辈的依赖性比较强,我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看,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激发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如:何晓颖同学上课好动,书写不认真,可她踢毽子很好,于是,我利用课间时间邀请她一起踢毽子,她特别开心,快上课了,我对她说:“何晓颖,你的毽子踢得真好!运动会上能为班级争光了!” 她笑得合不拢嘴,我又说:“如果,你在课堂上能自觉守纪,书写再认真些,就更好了。”她笑眯眯地向我点点头。果然,课堂上,她坐得笔直,现在,她的铅笔字写得也很漂亮,时常受到同学们地夸奖。记得,我几年前带过的一个班,一天下午,李阗同学生病了,身上发冷,我立即脱下自己的毛衣给她穿上,并送她上医院这真是一点小事,可李阗却记在心里,后来她曾在周记中写到“老师,谢谢你,我不会忘记您的关怀”李阗的妈妈在孩子的周记后面写道“老师,谢谢你! 祝好人一生平安!”。很多年过去了,这个孩子早已上中学了,可这位孩子及家长写在周记本上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它使我懂得:只要老师能真情付出,学生定会真心相报。 在与学生交流时,我不仅讲究语言艺术,还立足于学生的立场,顾及他们的自尊,使他们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理解和尊重,从而放下自己畏惧的心理状态,平等的与老师交流,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 例如,刘亚同学好动、贪玩,成绩差,这一阵子,连家庭作业也不做了,语文测验不及格,为此,我决定去他家家访,跟他父母好好谈谈。刚踏进他家院子,孩子的妈妈一眼就看见了我,不等我开口,一把拉我进了屋,爷爷、奶奶、爸爸都迎了上来,又是倒茶,又是拿水果,妈妈激动地说:“张老师,感谢你啊!”我一下懵了,但我没有打断她。“孩子原来的成绩非常差,这学期在你的帮助下,进步真大!前几天考完试,孩子回来说考了九十分呢!真是太好了!”刘亚的爸爸说:“张老师,我在外地打工,回家少,管不着他,常听他妈妈说孩子成绩差,我真的很着急!他进步了,我也就有盼头了”说着,脸上浮现出开心的笑容。我真不知说什么才好,一直没开口。这时,刘亚从房间里走出来,用一种近乎哀求的目光看着我,我实在不忍心把刘亚的实情告诉他们,于是违心地说了一句:“只要你们好好配合,监督他做好每天的作业,我想他会进步的。”在回去的路上,我的心情极为沉重,我要是揭穿孩子的谎言,也许我的压力会小些,责任也会小一点。可看到他们一家人充满希望的眼神和刘亚那近乎哀求的目光,我又有诸多不忍我一定要帮刘亚赶上去!第二天,我把刘亚叫到了办公室,只见他一脸的胆怯,我说:“刘亚,你昨天虽然说了谎,可老师不怪你,你一定是不想让父母知道你真实的成绩而不开心,是吗?”他愣了一下,点了点头。我抚摸着他的头说:“真是懂事的孩子!”他的眼圈一下子红了,一定是为我对他的理解而感动了。我接着说:“现在老师帮你守着谎言,但你不可能一直骗他们到最后呀!怎么办呢?”他认真地说:“张老师,从现在起我会努力的!”我拍拍他的肩膀:“好样的!加油!老师相信你!”从那以后,刘亚真的变了,上课认真听讲了,作业也按时了,还懂得尊敬老师了我时常督促、辅导、检查他的作业,还“结对子”帮助他,他进步很快。期末考试竟考了九十四分!还被同学们选为“进步队员”。可以想像,当他们全家看到孩子的第一张奖状时,该有多高兴啊!由此可见,理解就像一股甘甜的雨露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唤醒他们心灵深处的美好! 平时,我十分注意尊重学生,将他们当成一个平等的对象和朋友来看待,如:当学生有错误行为时,总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事,既雷霆万钧,又和风细雨。又如:在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时,总是细心观察他(她)的一言一行,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他(她)树立信心,早日进步。同时,一旦发现他(她)身上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让他(她)感觉到老师是多么地关心他(她),让他(她)在爱的阳光下找到自信,奋勇之追。借鉴优秀经验,科学管理班级 做一个班主任,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班级工作千头万绪,学生个性复杂多样,如何将其系统有条理地管理好,实在是一件难事。因此,班主任要成为一个富于思考的人。多想多思,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而魏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似一盏明灯,给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以实际处理事务的指示。书中许多鲜活的教育案例,可以成为我们效仿的样本,也使我在开展管理工作中有了更多的灵感。 魏老师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说过:“我是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老师。做教师而不去当班主任,那真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跟他相比,我离魏老师的境界相差实在太远了。从我当起了班主任,学生就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学生谈心;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批评学生不团结,不讲文明礼貌;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等等种种琐碎而又繁杂的事情充斥着我的每一天,但从心底里说我还是没有厌烦过这些事。这些经历都已经让我和我的学生们建立了一定的感情,让我乐意去完成班主任的工作。但是读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只是停留在“愿当班主任”这个境界上是远远不够的,不去注意提高自己当班主任的能力,那可真是要栽跟头的。所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必须用心去进入这个角色! 魏老师管理班级的思想始终突出“和谐”“高效”和“快乐”。他的班级管理可谓匠心独运,他的理念是“引”而不是“管”,引导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这一点做得更是让我们赞叹。在班级管理上他主张以制为胜、赏罚分明、客观公正、和谐催人。并提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的道理。在班级里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从班长到课代表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从升炉长的自责到自习课管理人的自罚,无不显示出作者的管理智慧。班级的一日常规、一周常规、学年常规,都精心地按时空顺序制定安排,互相制约,实行网络化管理,更显示管理者的独特之处。 另外,魏老师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也是班级管理的一大特色,他的“和后进生组成互动组”、“上进于反复之间”,是针对后进生而采取的特殊育人方法,也是面向全体、教育公平的体现。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一颗爱心。面对“后进生”千万不能放弃。用各种育人方法,宽容学生的过失、反复,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取得进步。让学生在一个快乐、幸福的“家庭”中,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精雕细刻的艺术,在工作中只有讲科学、讲创新、讲艺术,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善于总结,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 在我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担任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有欢笑,也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这也许是没有当主任老师无法体会到的,它不仅需要爱心与细心,更需要创造。因为你面对的是充满创造力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的班级工作也应当富有创造性。下面我就谈谈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管理方法:一、善于表扬,巧妙批评,以典型作为榜样案例:我班的谌生利同学,母亲早逝,父亲长年在外面打工,家境贫寒,不得不寄宿在他姑姑家,他行为习惯差,经常偷东西、打架,而且不按时完成作业,可以说是班上认为的那种无可救药的讨厌的学生了,在班内的影响力很大。后来,我跟他姑姑和他多次谈心,从正面、侧面去了解他,在这期间,只要他取得点滴的进步,我都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们心灵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在班级多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消除了自卑的心理,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于是,我在班内就让谌生利同学做改正缺点的典型,去感染和他有类似毛病的同学,带动他们改正缺点,现在,我们班构建了和谐。小学生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这对他们是荣誉的享受,更能增强他们的勇气和力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勤学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发以情,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现在我们班的谌生利同学可以说是一位比较优秀的小学生了,同学们也很喜欢接近他,在学期终的评优活动中,肯定有他的名了。 二、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这学期,我们班的环境卫生是打扫操场,每个星期一的早上都要打扫,刚开始,学生们还非常好奇,拿着扫把一阵飞舞,后来没有人愿意了,由于我们是农村,天气一晴,地上的灰尘就像一股浓烟滚滚而来,不小心还可能误入眼睛。当然就更少有人愿意了,看到这一情况,我早上带头先去,当然我还叫了几个同学,扫完了过后,微微出了一点儿汗,面色红润地走进了教室,对着和我一起打扫操场的同学说:“劳动使我们快乐!我为你们自豪!”现在每天早上,我们班的同学都争先恐后地去打扫,我相信:他们肯定从中享受到了劳动的乐趣。分析:班主任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可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何况是自己的老师呢?案例:一次,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进了教室,上了大约五分钟的时间,忽然外面有个学生喊:报告!我立即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胡辉同学,这下我可气着了,就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你干什么去了?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你还上课迟到还是准备考二三十分吗?平时大大咧咧的他这下可急了,眼泪分明在眼圈里打转。“你冤枉,我不是迟到,我是给语文老师交作业本去了,这才来晚的。”我的脑中“轰”的一下,是呀,我和语文老师商量了的,为了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当语文科代表的嘛,我知道错怪了他,连忙给他道歉,他却气乎乎地走了,几天都不理我。 分析:都说“眼见为实”,可我亲眼所见,还是错怪了学生,这是深刻的教训,因孩子的心是稚嫩的,一旦你伤害了他,就不容易愈合,我们作为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事情弄明白了吗?千万不能草率去判断、处理。如果学生和你产生了对立情绪,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更难进行了。几年来,我通过实践和探索,在班级管理中虽没有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时势在变,教育在变,学生在变,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学习新的有用的东西,永远走在时代的前面,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只要我们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就无悔我们的人生。记得那是在槐山小学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下学期开学初,为鼓励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每次作业完成好的都盖上一个红花印章,学校给每位班主任发了几个图案十分漂亮的印章。让同学们个个对待作业的态度是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排列整齐,字迹工整,收到十分理想的效果,不料好景不长,仅过了几天,放在盒子里印章居然不见了,而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就一个晚上让这个盒子在教室里过夜,没有拿到办公室去。我暗暗思忖,一定是哪个同学觉得好玩悄悄地”顺手牵羊”了,我想,或许是这个同学羡慕其他同学得到老师的特别奖赏,他却因为作业习惯不太好,字体不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这个奖赏,出发点应该没有多大的主观恶意,但是,如果我再麻痹大意的话,会纵容同学走向不诚实的道路,我得留意了。不过,这个拿了印章的同学,知道老师已经发现印章不见了一定是忐忑不安的,如果我再在班级中把事情扩大,可能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于是,我只是轻描淡写地扔下一句,我本来想给那些作业写得好的同学印一鲜艳的小红花,但是现在红花印章不见了,算了,不印了。过了一段时间,我改给同学印五星时,无意间发现有个同学在自己本上印了好几个红花。我一下子愣住了,难不成这印章是他”顺手牵羊的?我顺势问了一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来不及反应:“是我自己印的。”“你这印章哪儿来的?”一时他吱吱唔唔起来,说不清楚。我心中怒火一下子烧了起来。 可理智告诉我,还得强压心头怒火,不露声色地对对他说:“你走吧。” 又过了一天,我抽空让这个同学跟我到办公室去。在走廊上,我边走边和颜悦色地问他:“今天放学后,谁来接你?”当他告诉我说是他奶奶接时,我又对他说:“我想让你妈妈来接你,我想跟你妈妈聊聊。”然后,一路到办公室没有说话。走进办公室,或许是事隔了一天,我一点火气都没有了,只问了他一句:“你的红花本子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就告诉了我,印章是他拿的,并且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在也不做这样的错事了。从这以后,这个同学真的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在其他方面的表现进步也很大。 回首我对这同学的教育历程,陷入了深深地思索中.看来,对待小学生的犯错,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如果一味地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会引起同学们的反感,收不到教育的效果。如果你一味地去训斥,效果不一定好。如果你为该同学留有空间去思考,在同学面前为他保留一点面子,让他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行们,我们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要注意说话的细节,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善解人意、亲切友好,把你当成知心朋友。那样教育就像春风细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他们必将成为未来的主人. 对话班主任】主持人:张红(北京教育学院)班主任:王春风(北京市宣武区第一职业学校)荣建伟(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 张红:每一位班主任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是过了暑假要接一个新班,也有的中途去接班,比如因为某个班主任老师有事去接班,或者是初二、高二文理分科接新班。在遇到一个个新接班的时候,班主任实际上都面临着种种考验,比如怎样尽快建立一个班集体,是从一张白纸做起,还是这一张白纸上已经有了一种颜色,比如说中途接班。案例中的尹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挑战,这个挑战是什么呢?正好在他接这个班的时候,学校对于学生的校服做了统一要求,而他将怎样面对这个考验,尽快和班里同学建立起融洽的关系以及凝聚一个班集体呢?我们来看看尹老师是怎样做这件事情的。尹老师在他遇到新接班的时候,选择校服来作为一个突破口,当然这个话题也是遇上了机缘巧合,我想问一问荣老师,您认为一个班主任在他新接班的时候,他应该做哪些事情来使大家尽快融洽起来,把一个班级建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荣建伟:谈到新接班,我觉得对每个老师都是一个新的挑战,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了解学生,还有抓人心,平时我们总说“得人心者得天下”,那么要想把这个班级组织得好,首先得把学生的心抓住,也就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我经常做的有这样三个活动:一是“我讲我的故事”,让学生讲讲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和最难忘的事。用讲故事的方式,老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来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品质,为自己以后的教育打下一个基础。二是“我秀我的名字”,每一个孩子来讲讲自己名字的含义,因为我们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就一个孩子,名字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符号,家长对名字都寄予着深切的希望,所以让孩子来讲一讲,比如我们班宇峰有两个,宇宙的宇,先锋的锋,你能想到家长殷切的希望。还有一个是下雨的雨和山峰的峰。家长说下雨之后的山峰既清丽又雄伟,显得那么高大,表达了对自己儿子的期望。还有就是现在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英文名字,英文名字其实也有含义,比如我们班有叫Angel,他是天使的意思,还有叫Steven,男孩,是温文尔雅,富有智慧的意思。学生在讲自己名字的时候既带着家长的期望,也有对自己努力目标的一种含义。三是“班日活动”,就是自己班的节日,是我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的一个惯例,比如我们有一年在团结湖公园开过一次象征着团结的班日活动,那个时候是蓝天碧水,小孩在湖边列成两队欣赏着自己的周记、日记,家长则三五成群在一起聊着育儿的经验,那个场面其乐融融,很快就可以把孩子的心团结在一起,形成一种向上的班级凝聚力。张红: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从理论上讲是一个离散期,大家互相不了解,彼此之间心也不齐,那么做哪些事情可以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尽快地形成一个班集体,这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要考虑的事情。当然任何一个老师带班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老师是代表学校来管理和要求学生的,这里难免就有统一规定,但是我们的教育是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尹老师遇到的统一穿校服的问题和孩子们抗拒这个命令,实际上也是这个问题的反映。王老师您带过的学生里面,他们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您平常又是怎么来平衡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王春风:在我带班的过程中也遇到过这种问题,而且学生开始对校服问题的态度是非常激烈的。后来我就采用了预设性、生成性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我想看一看到底学生是怎么想的,我自己做了很多的思想准备,最终我想一定要让学生服从学校这种有利于发展大局的管理。张红:那您都做了哪些准备?王春风:开班会让学生自己来讨论,学生的讨论结果倒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原来想可能学生会特别逆反,但是到最后讨论的结果,学生自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们谈到服装、发型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个性,个性不是通过服装和发型来表现的,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或者教育条件下形成的人内在特质的表现,所以发型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人的个性是通过其他的方面来表现的。知道个性到底是什么,既然校服对于学生整体的管理和培养团队意识有非常好的作用,为什么要盲目地追求所谓的个性,而放弃服从学校管理呢?其实这种盲目的追求就是没有个性和肤浅的表现,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以后,他们对穿校服倒没有太多反对意见,而且有的学生说,既然你有个性,在同样校服穿着的情况之下,你能表现你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那才是真正的个性。所以这个班会以后,我班的校服问题基本上是解决了。我觉得,有的时候教师可以信任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能力,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的。有的时候民主是可以让学生来发挥的,用他们自己的思想把问题解决,和校规达成一致,如果没有达成一致,我也想开成一系列的班会,用各种形式最终把教育进行到底。要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必须有,你只能保留你的意见,既然你在这个学校,这个教育系统当中就要遵守,回家再发扬你的个性。张红:就是说,行为要规范,但思想可以自由。其实刚才两位老师说的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建立规矩是很必要的,而且是很重要的,规矩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很多老师在管理的时候面对的一个问题,包括案例中的尹老师。案例告诉我们,当这一天允许大家不穿校服的时候,反而有很多孩子穿了校服,一开始大家觉得很奇怪,但是主持班会的同学提出来了,说人家也有这种权利,他可以选择这样做。王春风:其实老师就是想让同学认识到,让他发扬这种民主意识,而且要尊重同学,尤其是尊重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张红:我觉得这个是根本。我们通常把统一的要求变成了强制的命令。实际上有时候孩子反对的不是要求本身,而是要求的方式。荣老师您刚才说了那么多好的活动,实际上就是培养个性,我讲我的故事,我秀我的名字,包括大家在一起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就是在个性的基础上提炼出共性来,就是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反映。当然王老师刚才说得也很有意思,即使这样做了可能还有不愿意的,那我们的底线是行为要规范,但思想可以自由。王春风:我挺佩服尹老师的,因为像校服问题是很敏感的,而且是班主任不能左右的,有些东西是根本做不了主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学校也不能自主行为,所以说,尹老师以这个作为突破口和同学来拉近这种情感,我觉得是很值得钦佩的。张红:比较有勇气,但是这种勇气表现在哪儿,是孩子们很关注的问题,很敏感的问题,所以越是选择敏感的问题,越是采用平等参与的方式,反而越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刚才您说了那么多,集中在一点,就是老师要学会倾听,我讲我的故事是孩子讲,老师听,我秀我的名字是我来说,老师来听,这才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就是我先知道你在想什么,然后再来引导。有些老师习惯于我先说,你给我听着,你给我做到,这是规定,这是要求。这样在新遇到一个班的时候,可能孩子们一下子就觉得这个老师可能是那种很古板、很专制的老师,就会游离出集体。两位老师想集中表达的观点,就是一个老师在新接班的时候,在面临这些任务的时候,可以采用多种多样富有个性的方式,但是无论什么样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背后的核心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民主的理念。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尽快建立起真正有凝聚力的集体,而不是压制的挤在一个空间上的集体。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学会倾听。荣建伟:其实不仅老师要听学生的,学生之间可以多一些倾听的机会,比如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给学生这样一个机会来互相聆听,比如前几年有一个实话实说的栏目,现在也可能在做。那么我们班级里也在做,有一次我们搞的主要面向班干部,实话实说自己怎样管理同学,自己的本心是怎样的,那也请同学们来实话实说,当接受班干部管理的时候,我心里是怎么想的,我不愿意接受是为什么,我愿意接受是为什么。比如有一次老师开会,班干部管理学生不许出一点声,谁也不许举手,不许出教室,自习上了很长时间,有的同学就起立自动走了。反正跟班干部请假你也不准,那我自己就走了。原因就是想上厕所,女同学不好意思跟男的班干部说,自己就去厕所了。实话实说可以让同学更理解班干部,也让班干部发现学生当中一些具体问题,改变自己的管理方法。张红:一个现象背后可能有多种原因,但是我们习惯于把它归结为一个现象就一种原因,然后只能用一种方式来解决,这一点常常是许多老师管理和解决问题背后的思维方式的支撑。像王老师您学校里的学生可能个性更突出一些,他们也没有升学的压力,在这个上面表现得更明显,可能您也遇到过类似问题。王春风:像这个案例里面说到的情况,有些同学不太理解其他同学的做法,为什么平时让你穿校服你有意见,现在让你可以自动活动了,你又穿着校服,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就是说要尊重同学的不同观点。在我们学校这种情况也会很突出,引导同学尊重别人的个性,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有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既然大家现在能到一个班级来,那就是有缘分的,要在这个班级里共同生活三年,所以有很多的东西要共同的去包容、去理解,在民主的基础上要互相尊重,同学和同学之间要相互沟通,有的时候他们沟通不好的话,就需要班主任老师的一些指导,这才是班主任真正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张红:归纳两位老师的看法就是,当班主任遇到新接班的时候,重要的任务就是尽快建立一个班集体,但这个集体怎样建立,可能每个老师依据自己的特点,方式方法会有不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建立一个尊重、包容、相互信任、有凝聚力的氛围,然后建立相应的制度,最终打造出一个充满凝聚力的班集体。 对话专家主持人:张红(北京教育学院)专家:王海燕(首都师范大学)姚梅林(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程凤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张红:一线的班主任老师分别从民主管理以及新接班凝聚力的建立角度谈了自己的做法和看法。就我个人的观点,任何教育实践背后实际上都是有理论支撑的。三位专家来自不同的学科,我想请你们从不同的视角来解读一下老师的做法。请问姚老师,心理学一直都是教育学非常重要的工具,那么从管理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视角,您认为案例中尹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值得老师们借鉴,或者他背后隐藏着哪些正确的东西?姚梅林: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这个案例有几个特点是比较好的。第一是尊重孩子们自主决定的需要。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人有很多需要,其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自我决定,而不喜欢别人来掌控,有了自我决定这个需要,他在将来才有可能自我负责、自我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讲,尹老师用这样一个班会的形式,让孩子们自主选择校服这样一个问题,做一个研讨或者讨论,辩论,首先就把主动权给了学生,本身也就满足了孩子们自主决定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对学生是尊重的。张红:就是把成长的权利还给了学生。姚梅林:第二个特点,老师把校服两难问题,当然也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也是老师觉得比较棘手的两难问题拿出来讨论,这本身就有助于大家去辩论、去澄清一些观点,澄清之后,辨析之后,他的价值体系相对来讲就比较客观一些,比较容易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体系,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和错,或者好与不好的问题。张红:刚才宣武一职的王老师在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举了他的例子,他们班原来也有这种情况,但经过辨析之后,大家忽然发现,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不穿校服就是有个性的表现,进而他们还探讨了真正的个性是什么。这个认识不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而是孩子们在这种两难问题辨析中自己成长起来的。姚梅林: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大家来辨析,会让大家更客观的认识这样一些看似简单或者有争论的势不两立的观点,实际上互有融合之处。还有一个特色,这个案例反映的就是给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毕竟这个老师不是特别熟悉这个班,在刚接手之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让大家各显神通,老师可以借这个机会了解学生各种各样的观点,而学生之间也可以换位思考,也是一个不错的沟通交流。张红:尤其对于新接班来说特别重要,促进大家相互了解。姚梅林:对,这是第三个特点。第四个特点,他在这里没有提,但我觉得是一个比较好的副产品,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孩子们更高端的心理品质,比如孩子们的发散思维,创造性,还有审美、自主管理等等,借助这样一个校服的讨论问题,可能会给大家一些机会来展示这方面的心理品质。最后一点,我觉得是一个建议吧,校服的讨论,班会只是一个方面。但是更主要的,有的时候不一定在班会上,像这样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培养孩子自主性、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意识应该渗透于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我们的常规教学里也应该体现这样一种思想。张红:是做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姚梅林:从发展的角度,就是着眼于学生群体的发展。从教师管理角度来看,就是培养一个自治、自主的人,而不是让人来管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怎么把握好这个度,这也是这个案例里要凸显的一个问题。从教师本人来看,关键是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如果你认为学生都是要驯服的,都是桀骜不驯,或者都是懒惰的,是需要管制的对象,我们采取的教育管理措施是一个样子,假如说我们认为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是有自主性的,那我们的管理模式又不一样了,这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学生观。还有一个关键点,在这个案例里并没有明显体现出来,就是教师的效能感,他有没有一种掌控的能力,他可以放手,但是在一定时候他又能够掌控住,不至于让学生发散开了,或者偏离主题,偏离大方向,我觉得跟教师的效能感有关系。在管理层面上,就是教师怎么授权,其实教师站在那儿就已经有权利了,教师这样一个职位就决定了你有一些权利,但这只是你职位决定的,我们更看重的是教师的专业知识经验,然后是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职位的权利可以淡化,在管理的时候不要以教师自居,要多些平等,平等的背后并不是说我不如学生,或者我要甘拜下风,而是说教师有独特的东西,是要学生发自内心来听从你的。张红:更多发挥专家权威。姚梅林:依靠教师的专家权威和个人的魅力,管和不管的界限就不是那么明显,看上去是放手,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或者在更深远的层次上对学生有一种掌控能力。张红:老师们经常跟我抱怨,现在的孩子,你要对他民主一点,他们马上就上天了,各种各样的要求都提出来了。尤其是新接班,经常有老教师告诫年轻教师,一定要先管后放,专制有的时候很有效,非常高效。程老师,从管理学的角度,您也给老师们一些具体的建议,什么时候专制一点好,什么时候可能民主一点更好,这两者之间如何求得平衡?程凤春:关于专制和民主是一个特别大的话题,我觉得要把它说清楚很难,我尽量用比较简短的语言来说。就这个案例来讲,从内容来看没有给我们特别多详细的资料,所以我得抛开这个案例来说一点。目前关于专制和民主问题,大家在理解上有不太正确的看法,如果把专制理解成个人说了算,武断,其实专制是不好的,任何情况下都不好,没有什么时候应该用,不应该用,他就是不应该用。但是如果把专制理解为做事果断,铁面无私,雷厉风行,可能是中性的,应该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民主也是一样,如果你把民主看成是一种程序,大家参与进来的程序,我觉得是中性的,大家可能有一个选择的问题。但如果你把民主看成是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更好的执行,那他可能是好的,什么时候都应该民主,我觉得这有一个理解的问题。我觉得民主,或平时大家经常说的民主管理,其实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对所有的人来说,民主就是他有权利,民主管理就是方方面面的事情,日常工作大家都可以来说,大家都可以来做,大家都可以来管,如果按照字面上来理解,我觉得是有问题的,大家谁都可以来管,谁都可以有权利来做这个事情,这都乱套了。严格意义上的民主是从决策意义上来说的,很多事情在形成议案,比如我们的规章制度,大政方针,我们的计划,在定这个计划的时候倾听大家的意见,但是定完以后,再怎么执行,就不能再民主了。从一定意义上来讲,不管在任何时候,严格讲民主都是很好的,就看你怎么用它。其实我觉得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民主,我不叫专制,我叫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应该是结合的,不应该割裂开,比如在一个班形成班规的时候,定班级大政方针的时候,甚至定这个班级一年或者两年发展计划的时候要民主。大家坐在一块讨论,和学生一起把它定下来,定下来以后这就是班级的法律,在执行的时候是不折不扣,必须果断,这时候就不能再讲民主了。可以把班级的工作分成几种类型,或者分成几个阶段来做,不是说班主任我是新来的还是晚来的,其实新来、晚来都应该这么做。特别是新来一个班主任,还是要看一看人家那个班原来有什么样的班规,不能轻易说我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新来就是按照我的规则,我定下来你们就得执行。其实班级严格来讲,不是像一个严格组织,有点像一个群体,这个时候民主更重要。或者说在定大事、定规定的时候要民主,执行的时候就要果断,要严格,要严谨。这样的话,作为班主任可能更容易融入这个班级,而不能强硬地说我给你定下规矩,那原来还有规矩,你们的冲突怎么办呢?所以处理得好,实际上是怎么把它们结合起来。张红:首先是准确地理解民主和专制的内涵,然后在实践中如何结合起来。谢谢程老师。管理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为了教育,而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发展,那么王老师您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了,这个案例中的尹老师他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您认为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这种方式包括讨论,它和我们常规的很多老师习惯于不自觉的要求灌输和命令相比,他好在哪里?王海燕:在这个案例当中老师面对学生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学生关注的问题又和学校规则之间有冲突的时候,老师采取的方式还是比较开放、民主,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体现了教师对待学生教育问题上一种基本的思想,我觉得从理念上、方式上还是比较先进的。张红:就是姚老师说到的学生观的问题。王海燕:应该是比较好的。而且我们看到了教师在管理班级过程当中不是完全靠专制、权威、生硬的去要求,而是更多回到了教育本身要干什么,就是刚才你说到教育是要让孩子发展,那么既然是要让孩子发展,他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过程当中,在体验、感受过程当中,把发展变成真实的行动,所以我觉得老师是创设了一个平台,而在现实当中很多学校的学生都有对校服的排斥,所以这也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这个案例我觉得他的这种真实,也让我们看到班主任可能在面对学生,指导学生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对校服这样一种态度,以及我们该怎样去引导,这个过程也让我们看到,我们以为大部分孩子或许不喜欢穿校服,但是并不是这样。孩子的选择和理解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当把多样化这样一种选择展现给孩子和让孩子自己去发表意见、看法时,一方面是呈现了民主开放的管理思想,更多的是培养了孩子一种自主的判断,他的选择,甚至和不同的观点进行交锋,进行对话,实际上思维也好,价值判断能力也好,道德情感等等都有一个培养,也是很真实的平台。所以从这个案例本身,让我们看到可能引导班级的这种建设,班主任是全面负责班级工作的老师,这种全面负责可能不是一种简单的管理,而更多的是搭建平台,让孩子体验到这个过程当中他也是一个参与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力量,来作为教育的主人。姚梅林:实际上很多老师都有这样一个误解,就是我的内容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应该接受,他不知道,就案例中的孩子们来说,有的时候不是反对你的道理,而是反对你讲道理的方式;他并不反对要求本身,但是他反对你居高临下让他必须遵从这个要求,实际上归根到底是一个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的问题。王海燕:所以我特别同意刚才两位老师说的,在这个案例当中我们看到他对学生的一种认识,我们通常说的学生观,你要真正激发孩子发展,可能要满足他几个需求,比如说归属感,安全感,你尊重他,他也一定会回报一种尊重,同时你要给他机会和权利,让他把自己的想法展现出来,在展现过程中也使得孩子能够切身体会到他被尊重,同时他也会尊重你,所以责任也好,尊重也好,遵守规则等等,并不是靠口头的指令,而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体会到的。张红: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感谢三位老师,下面请三位老师分别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您的观点。姚梅林:尊重学生自主决定的需要,培养自治自主的学习者。程凤春:从班级管理来讲,形成班规要民主,执行班规要果断,或者如果说专制这个词也可以用的话,其实也可以用专制。王海燕:班级是学生进入社会前很难得的社会体验,应该让那种体验伴随孩子一生,同时也是一个积极的体验。

    注意事项

    本文(班级管理案例.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