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分析与完善.doc
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分析与完善摘要 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也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其最终经营目标。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导的金融制度还未发生根本转变的情况下,存贷款业务依然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信贷资产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也是收益的主要来源。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各行核心竞争力的高低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都使得信贷管理成为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的战略问题。本文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进行了一些前瞻性的探讨,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在了解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行探讨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与原因分析,主要论述了信贷风险的特点、表现以及信贷风险的成因。最后为本文的重点,主要论述了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的措施,探讨了以下六个方面得内容: 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建立协调的权责激励制度。建立快速的预警机制。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革除“集团的”负面效应。加强信贷流程再造。从而更有效地识别和控制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关键词:信贷管理 信贷风险 管理体制AbstractCommercial bank is a kind of enterprise; it and other enterprise is also to maximize profit for its final management goal. In our country's indirect financing for the leading financial system has not happe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deposit is still the main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the root of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the credit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is still the main assets, also is the main source of income. How much of the credit market share, management level, risk control ability strong and the weak, will directly related to all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high and low and strategic target realization. That has made the credit management become commercial Banks were facing primary strategic problem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of the 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some forward-looking discussion, the letter divides into 3 parts. By understanding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the content of the management and the research object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credit management discus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efects and reason analysis, this paper discusses mainly the credit risk characteristic, expression and the causes of the credit risk. Finally for this paper focuses on, mainly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credit management system measures,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six aspects have to content: foster a healthy credit culture. Establish coordin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incentive system. Build fast of the alarm system. Set up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mechanism. Abolish "group" negative effect. Strengthen credit process reengineering. So as to effectively identify and control the credit managemen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an assets.Keywords:Credit management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目录绪论1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和研究对象1(一)信贷管理的内容1(二)信贷管理的研究对象11银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12银行与顾客的关系13. 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24银行与同业的关系25.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2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和原因分析2(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21信贷管理理念僵化,稳健经营意识淡薄,市场营销能力严重不足22. 信贷决策权过于集中,权力制衡机制残缺,责任虚置33. 风险防范意识淡化,风险控制手段乏力,事后化解只能“按下葫芦起来瓢”34. 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责权利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45. 呆账核销缺乏政策支持,坏账准备提取比例过低,历史包袱难以消化4(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41信贷政策导向存在偏差,部分信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42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53. 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够健全和优化54在信贷业务操作中有章不循,执行制度不严。65. 贷款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产质量低下,致使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6三、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的对策6(一)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6(二)建立协调的权责激励制度7(三)建立快速的预警机制。7(四)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8(五)革除“集团的”负面效应8(六)加强信贷流程再造9结论10参考文献11致谢12绪论信贷管理是当前商业银行经营课题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都过于侧重宏观环境与外部因素,如宏观金融体制改革,地方政府干预,企业景气情况等,而忽视了从商业银行自身管理的内部角度进行分析。商业银行实行新的信贷管理体制以来,各信贷业务相关部门职能作用不断理顺,信贷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拟从当前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探讨应如何解决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的若干矛盾,以达到加强信贷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加入 WTO 及新巴塞尔协议都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和研究对象(一)信贷管理的内容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如何配置信贷资金,才有利于发展经济并增加自身盈利的决策活动。其内容包括:管理信贷关系;管理贷款规模和贷款结构;管理贷款风险,提高贷款经济效益;建立合理的利率体系,正确贯彻利率政策;改进结算服务,加强结算管理江其务,周好之:银行信贷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页。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二)信贷管理的研究对象1. 银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银行进入市场经营信贷业务,要促进国民经济正确发展,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追求盈利,绝不意味着损人利己,唯利是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主体,它的经营状况与经济安全紧密相联。 2. 银行与顾客的关系。顾客是银行的债务人和债权人,在融资及其服务往来中与银行发生利益关系,利益冲突也很常见。其协调原则,一是平等,即银行与顾客都是平等的民事主体,任何一方都没有特权。平等包括地位平等,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必须平等协商,不得以强凌弱或强迫对方服从自己的意志,不得签订不平等协议,双方权利鹏等地受法律保护。二是资源,即银行和客户都有权依照自己的意志从事业务活动,一方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自愿平等的必然要求。三是公平,即公平合理,包括权利享受与义务承担要对等,承担民事责任要公平合理,按照过错的原则承担相应的责任。四是诚实信用,即诚实无欺,恪守信用。五是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六是依法保证贷款债权的收回。 3. 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督管理。而商业银行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者,是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因此积极贯彻货币政策,按照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意图调整信贷结构。 4. 银行与同业的关系。各家银行之间的信贷业务竞争有利于推动银行改善服务,降低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在相互拆台、打击对方,关系拉拢,以及其他歪门斜道,就完全变成了损害性竞争,银行之间的恶性竞争没有赢家,最终吃亏的只能是国家和公众。 5. 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关系。来源决定运用,合理运用又会创造新的来源;来源的偿还还对运用形成压力,合理运用的信贷正常周转的关键。 上述五种经济利益关系,是信贷资金运动中必然涉及的关系,协调这些关系的原则,正式配置信贷资金过程中应当采取的决策原则。银行信贷管理研究的对象,就是信贷资金运用的诸种经济关系及协调处理方法。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和原因分析(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表现1. 信贷管理理念僵化,稳健经营意识淡薄,市场营销能力严重不足。稳健经营、风险控制贯穿始终应是一家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长期坚持的基本理念,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经营理念僵化,管理手段过于行政化,突出表现在邢安峰:济南金融2002年第12期。:市场营销能力不足,过多依靠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缺乏系统性的行业分析和风险研究,信贷政策导向上稳健经营概念不能贯彻始终,摇摆不定,从早期的“稳定”贷款、缴税贷款、助学贷款、抓大放小到近几年的基础设施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时时带有一哄而上的烙印;短期行为严重,层层下达考核指标,有些指标超出经营行实际承受能力,并与经营行奖惩及职工收入严格挂钩,导致基层行信贷经营行为短期化,要么极度扩张信贷规模,要么以贷收息,要么让不具备承债能力的企业承接不良等等,这些短期行为必有后患。2. 信贷决策权过于集中,权力制衡机制残缺,责任虚置。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仍是与行政体制高度耦合的“金宇塔”型的垂直管理机构,表现为纵向管理链条过长,信贷审批权限过分集中,横向分工与制衡约束乏力,信贷风险责任虚置。虽然近几年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权利的分配进行了多次改革,成立了贷款审批委员会,分设了公司业务部、资信评估部、信贷管理部、风险管理部等职能部门,实行了审贷分离制度,改变了旧体制下信贷部“一统”信贷业务的局面,但始终未变的是贷款决策环节上的逐级上报和“集体审批”,导致部门权责不能匹配,权力制衡软弱无力,审批流程呈纵向运动特征。特别是目前商业银行推行的“贷审会”制度,审批贷款经验主义和行政色彩浓厚,审贷委员会多数成员在表决时极易受到信贷部门的诱导陈述和领导审批人个人意志所左右,很难做出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从而不同程度地存在集体决策、集体签批、集体不负责任的问题。3. 风险防范意识淡化,风险控制手段乏力,事后化解只能“按下葫芦起来瓢”。一个完备的信贷风险信贷风险:管理体系应十分注重风险的早期防范和对风险的测评。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质量较低,历史包袱较重,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侧重于事后管理,而事后管理又侧重于风险损失的管理和存量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和处置上,缺乏信贷风险的全程控制,特别是风险的早期防范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贷前调查不深入,过分依赖客户的财务报表,并据此作为是否进入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对客户各种风险因素的分析;贷后管理走过场,缺乏对企业贷款用途的跟踪监督和企业经营活动的深入了解,只有当贷款出现了风险甚至发生了损失,方才引起重视。虽然近几年国内银行借鉴外资银行做法,建立了风险评级制度,但信用评级一般只能在新客户申请贷款时和每年年初进行,不能及时反映风险。评级系统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完整性和量化分析模型设置的科学性、全面性还存在较大差距,以至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信用。信贷资产在实施剥离和不断的清收处置后,新生的不良从未得到根治。4. 信贷激励约束机制不对称,责权利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信贷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挫伤。国有商业银行在日常信贷管理中不仅内部制衡的组织体系尚未到位,而且在贷款审批权限集中上收的同时,过分强调了对信贷管理人员的责任控制,激励机制很难落到实处,在信贷管理上患了“风险恐惧症”。如建立信贷资产质量第一责任人制度和不良贷款终身追究制度,制定了详细的考核办法和严厉的处罚措施,一些银行规定新增贷款要实现“零不良”,否则经办人员将立即被解除合同,有关负责人也要受到相应行政处分等。再如上级行在制定各种信贷处罚措施时,对客观条件及因素考虑得少,过分注重客观原因,因此受到处罚的人往往很不服气,挫伤了应有的工作积极性。与不断加强的控制力度相对照,科学的激励机制却没有建立起来,有限的激励手段也没有与信贷管理者的个人业绩有机结合起来,基本还是按照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兑现的奖励,劳动报酬按照职务高低划分等级,同一等级实行平均主义分配,严重挫伤了优秀管理者和信贷员的积极性。5. 呆账核销缺乏政策支持,坏账准备提取比例过低,历史包袱难以消化。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呆账准备提取水平过低、提取范围过窄、提取自主性不高、税收政策限制过死、呆账核销控制过严以及银行对准备金的提取和核销缺乏自主使用权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呆账准备金提取和坏账核销制度一直执行1988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虽经历次改革,但内容变化不大;呆账贷款核销前要报财政部和税务部门审批,可以核销的贷款也仅限于借款人破产、死亡、遭遇重大自然灾害和国务院专案确定可核销的逾期贷款等。呆账准备本来就提取不足,提取之后又难以核销,这样不良贷款日积月累,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居高不下。同时,各家银行受短期利益驱动,多提准备意味着账面盈利下降,完不成利润计划,因此自主计提呆账准备的积极性不高,成为国有商业银行增强竞争力的严重障碍。(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的原因分析1. 信贷政策导向存在偏差,部分信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造成该行近几年信贷资产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王恭让,李国科:现代经济与审计2008年第2期。一是在目前市场信用环境较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波动较大和该行对信贷风险识别、控制能力较弱的情况下,对自身信贷资源包括信贷资金、人力资源的承受能力缺乏一个长远、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定位,盲目地追求大而全。二是对目标客户的营销向导缺乏必要的引导,近年来该行对资产客户的营销主要是以各基层行各自为战。造成该行有限的信贷资源使用过于分散。管理难度加大没有形成一个适合该行发展的具有该行特色的信贷业务框架。三是部分信贷工作人员风险意识不足。在贷款营销和审查审批过程中,有些基层行没有把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作为首要条件,存在以牺牲风险为代价追求即期收益或短期收益的趋向;有些基层行存在着通过“以贷引存”,即以贷款产生派生存款而盲目追求存款扩张的现象。而重当前投放、重即期收益而忽视今后贷款是否能够安全收回的短期行为更是比比皆是。2. 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内部制衡机制存在严重缺陷。近年来,该行信贷管理的框架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甚至缺失的问题。一是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查流程全部通过贷款审批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单线完成,缺少必要的内部制衡机制,也不符合监管当局的基本要求。二是未按照监管当局的风险控制要求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和关联交易委员会。对于大额贷款、关联交易、股东贷款和特别授信业务等易产生重大风险的授信业务,尚未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业务操作流程,完全依赖贷款审批部门和贷款审查委员会决策,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缺少必要的内部机制,导致违规和风险贷款不断发生。三是信贷管理机构设置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合理,近年来该行信贷业务存在重审批、轻管理,重货前营销、轻贷后监管的趋向。而大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即为贷款审批人员,信贷综合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量信贷综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四是在该行现行的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中,缺少必要的项目评估环节和贷后管理环节由于没有设立项目评估机构,大量项目贷款均按流动资金贷款投放风险难以准确判断,造成项目贷款风险控制难度加大。3. 信贷管理制度和信贷业务操作流程不够健全和优化。一是部分必要的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尚未建立,如关联交易朱强标:现代班组,2011年第9期。管理办法、股东贷款管理办法、贷款担保管理办法、担保公司评级授信办法、房地产评估机构和会计报表审计机构管理办法、不良客户管理办法、已核销贷款管理办法、信贷综合业务系统管理办法、项目贷款操作流程、信贷中间业务收费办法等一系列必要的业务规章和操作流程不够健全。二是现行的部分业务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还不够完善。部分规定已经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需要,亟待完善、修订。三是该行目前实行的客户评级授信指标体系是沿用计划经济时主要对国有企业的评级授信标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监管当局对风险识别要求的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先进性和完备性有待优化提高。4. 在信贷业务操作中有章不循,执行制度不严。一是受信业务尽职情况不够理想。在授信业务的受理、客户调查、分析评价、授信决策与实施、授信后管理和问题授信管理的各个环节,部分工作人员还没有按照授信工作职责履行最基本的尽职要求。二是存在执行制度存在不严问题,有效的制度形同虚设。如单户贷款超比、集团授信超比、关联担保、贷款转化、归口管理、以流动资金发放项目贷款、中长期贷款按短期贷款发放、签发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发放无真实贸易背景和无真实用途的存单质押贷款、抵押物评估不按规定进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掌握过松、基本的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到位、信贷资产质量责任追究流于形式等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弱化了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5. 贷款企业盲目扩张导致资产质量低下,致使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部分过度扩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的企业和企业集团由于资金链断裂和财务状况恶化,导致到期债务不能清偿这也是导致该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的客观原因之一。 三、构建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的对策(一) 培育健康的信贷文化健康的信贷文化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第89页。,对银行的信贷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信贷风险管理技术的成熟、信贷措施的推广和运用,有助于健康的银行信贷文化的形成。信贷文化建设体现在信贷营销及风险防范上,一是要通过广泛的信贷风险教育和重视业务的风险估计来培养所有信贷人员对信贷风险的敏感性,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信贷人员的自觉行动中去。二是在对信贷业务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三是重视主营业务,在判断选择一个企业是否作为贷款客户时,一个最重要的概念就是要看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在贷后管理上,监测企业经营情况的变化,也要关注这一指标。四是要关注现金流量,在贷前、贷中、贷后都要十分关注企业的现金流量,将其作为贷款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并能熟练地测算、分析和运用,避免传统的信贷管理往往过分注重第二还款来源,忽视企业的现金流量,导致对客户的评价判断发生偏差。(二) 建立协调的权责激励制度一是要建立清晰的权责制度。既要赋予相应的信贷审批权利,又要明确责任追究,一方面通过设立专职审批人,根据其业务能力和相应的经历和资历,分别授予其不同的信贷审批权;另一方面改革信贷审批方式,将集体审批制改为集体审批和个人审批相结合,对于个贷业务和风险较小的公司贷款,可以根据每个审批人的审批权限,分别进行审批;对于风险较大的机构贷款,则应推行集体审批与个人审批相结合。二是实行激励机制。为每个审批人建立审批质量档案,作为其审批权限调整和奖惩的依据,既要防止其怕承担责任而惜贷的消极不作为行为,又要防止其忽视风险状况而放宽有关贷款条件,造成信贷资产质量劣变的行为。对不能胜任审批工作的,依据一定时期的考核结果,要及时将其调离审批岗位。三是改革现行工资分配制度。坚持市场化的报酬原则,打破目前信贷审批权限按行政职务高低层层下放的旧框框,实行审批放贷和行政完全脱钩,增加绩效工资比重,破除行政级别的工资制度,全面推行客户经理等级薪酬制度。 (三) 建立快速的预警机制基层商业银行应从辖内信用环境、客户实际出发,建立包括财务指标信号的早期预警信号、经营状况的现金流量早期预警信号、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非财务早期预警信号、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人为因素早期预警信号等预警机制,做到尽可能早地对风险做出第一反映。一是加快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借鉴国际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经验,结合辖内市场环境,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历史数据,构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涵盖风险监测、风险分析和不良资产处置等风险管理环节,构建全过程风险管理网络体系,为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易于量化、可操作的风险控制与管理方法,探索建立、使用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在规范风险管理和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完成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李慧,袁晓林:财经纵横,2006年第6期。与风险计量系统的集成,真正发挥风险监测的预警功能,全面提升银行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三是针对目前市场信用环境差、企业存在较多贷款欺诈行为问题,开发具有反欺诈功能的风险监测系统,通过量化和建模的方法,甄别虚假的财务数据,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前移风险管理关口。(四) 建立全面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宋效中,张今声: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6页。要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管理机制,全面收集企业的各类信息,彻底解决银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搜集整理各种信息资料。搜集国家经济政策资料、国家行业政策及产业政策变化情况、当地主导行业的发展前景、财务状况、平均财务指标、地方行业规划以及行业风险程度。二是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个人客户信用档案。企业信用档案包括企业和开户银行建立信贷关系的时间、还款记录;在他行授信情况及违约记录;在开户行每年分季度的时点存款及其变化情况;企业法人、总经理、财务负责人个人人品及信誉等情况。个人信用档案应综合考虑个人各类贷款和银行卡透支等因素,其内容应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财务收支情况、存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情况、还款记录等情况。三是加强企业诚信财务建设,促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培育诚信理念,提高财务报表可信度,最大限度解决企业与银行财务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四是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加工利用,加强宏观经济、金融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指导贷款的投向和决策;加强对本地区各种微观经济信息进行处理,筛选出信贷可进入的行业或企业,回避风险较大的客户贷款需求。五是实行贷款十二级分类制度。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债项特定的交易风险进行细分,采用打分模型和逻辑判断的方法计量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债项特定的交易风险。一般以打分为主,只有在某些债项有刚性约束时,才采用逻辑判断,总分由基础得分与调整事项组成。十二级分类更注重指标的量化,减少定性指标,全过程电脑程序处理便于积累数据,为构建内部评级模型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对风险反映的敏感度。(五) 革除“集团的”负面效应一是按照银监会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要求,构建与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特点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机制,确保对有信贷关系的集团客户信息进行追踪、收集、授信额度控制、授信管理和风险监测预警的有效性。二是彻底澄清“大则优”的错误思想,“大则优”、“大则无忧”不是一成不变,有的情况下,越是大客户风险越大,大客户的大额授信甚至可能引发银行流动性风险、集中性风险、系统风险。三是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层次多、分布广,不同分支行的经营规模、所处的区域位置、市场信用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地域的分支机构应从面临的不同主客观条件出发采用不同的营销战略。借贷市场存在大、中、小不同的贷款客户群体,多元化市场下实行多元化的信贷策略才是真正的最优策略。为此,实行“大信贷”战略的银行也不能搞自上而下“一刀切”,有的分支机构可以重点发展大客户,有的分支机构只能重点发展中小企业客户。(六) 加强信贷流程再造一是加强流程关系研究,简化业务流程。一般来说,执行流程时,参与的人越少越好,在客户看来,流程越简便越好。信贷业务流程再造,可以采用客户评价取代受理审查、贷前调查、项目评估、风险审查等多道工序环节,可以将分产品的业务流程改为一揽子业务流程,可以培养客户综合业务员,将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中间业务、国际业务等业务产品统一交由一个人负责,向客户提供一体化营销和全面的银行服务。二是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流程多样化。银行应区分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不同的流程图,采用不同的灵活流程来服务多样化的消费者,满足金融产品消费者在银行服务质量、时间方面的需求。例如在贷款受理流程上,设计出高、中、低三个风险类别流程小组,客户经理针对风险初分,经过初步审核后,分别转给不同的风险小组来处理。三是以市场定位原则,在信贷组织结构设置上体现客户市场定位,如为个人客户服务的零售门市部,为特定高消费阶层服务的专家银行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商业银行部,为大型企业、公司服务的机构银行部等。同时,银行其他职能部门的设置要有利于对客户的要求做出最快的反应和处置,以减少内部协调,降低决策成本。结论在对基层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缺陷分析与完善对策的问题的研究分析中,深入了解了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手段、体制、控制制度等诸多方面与外资银行有较大差异。管理权限过度集中,没有明确的贷款风险责任制,致使国内商业银行尚未有效建立以风险防范为核心的信贷长效机制,存在的不良贷款还没有完全化解,新增风险不断出现。应建全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考核机制和综合信用评级制度;改进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增加基层行信贷权限;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机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素质,保证商业银行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实施信贷管理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竞争中提高自身实力,成为真正的国际性大银行的必然选择。在信贷管理项目前后,商业银行必须立足自身实际,全盘考虑,放眼未来,这样才能使信贷管理为商业银行发挥更大的作用。参考文献1江其务,周好之:银行信贷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5页。2邢安峰:济南金融2002年第12期。3董谭玖: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2期。4王恭让,李国科:现代经济与审计2008年第2期。5陈豪,吴智勇:浙江金融2010年第1期。6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第35页。7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28页。8顾晓安,卢蕾.:问题贷款,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年第36页。9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第89页。10任远: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67页。11范粉英:社会科学家,1996年第6期。12李增强,张明臻:经济师1998年第3期。13江其务:金融研究2003年第7期。14朱强标:现代班组,2011年第9期。15代桂霞.:金融研究杂志,2004年第10期。16李慧,袁晓林:财经纵横,2006年第6期。17徐泰玲:宏观经济管理研究,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页。18毛知兵中国金融论,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8-20页。19宋效中,张今声:宏观经济管理理论,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96页。20信贷风险:致谢值此本科学位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王晓晶老师。王老师从一开始的论文方向的选定,到最后的整篇文论的完成,都非常耐心的对我进行指导。给我提供了大量数据资料和建议,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他对分时电价领域的专业研究和对该课题深刻的见解,使我受益匪浅。王老师诲人不倦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肃认真的治学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影响,值得我永远学习。在此,谨向导师王晓晶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其次,要感谢帮我查资料的同学,后期因为实习的关系,不能随时去学校的图书馆查阅资料,在此也十分感谢他们能抽出时间帮我找的一些外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