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doc

    • 资源ID:3792245       资源大小:2.40MB        全文页数:22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doc

    2011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 述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的生产,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就必须采用一定方法、通过一定的方式,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量和计算,另一方面将劳动耗费与劳动成果进行比较,考核其经济成果,于是会计就应运而生了。会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善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会计的内涵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使用“刻木记数”、“结绳记事”的方法。这些最原始的经济记录活动,就是会计的萌芽。由于在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那时会计的经济记录活动极其简单,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在人们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出等记载下来。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记录和计算日益复杂,生产者已无暇兼顾会计的记录工作,会计就逐渐地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 据史料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770年),“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当时有了较为严格的会计机构,同时设有“司会”的官职,主要掌管国家和地方财物赋税,当时日常零星的计算称之为“计”,年终岁末的总和核算称之为“会”。秦汉时代,官方的赋税记录中开始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并创立了用于登记经济活动的账簿,采用的“上计簿”则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财务会计报告”。唐宋时期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会计核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会计核算上出现了“四柱结算法”。“四柱结算法”也称作是四柱清册。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其相互关系是:“旧管十新收开除实在”。“旧管”相当于现代会计中账户的期初结存,“新收” 相当于本期增加额,“开除”是本期减少额,“实在”则是期末结存。利用这一平衡公式,既可检查日常记账的正确性,全面、系统、综合地反映经济活动的全貌,又可进行分期结算。“四柱结算法”是我国会计发展史上的一项杰出成果,并为我国收付记账法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到了明末清初,会计核算方法上出现了“龙门账”。“龙门账”将全部经济业务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资本及各种负债)四大类账目,运用“进缴”“存该”的平衡公式,计算企业的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由两表计算得出的盈亏必然相等,故称为“合龙门”。在会计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复式记账法的产生。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出版了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一书。该书详细、系统地论述了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被称为世界第一部会计名著。1581年威尼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会计院”,会计作为一门学科在学校里传授。之后,借贷记账法便相继传至世界各国,并不断完善,直至今日仍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欧洲l 8世纪起的产业革命的爆发,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资本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权相分离,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股东通常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而是委托专门的经营者负责公司的经营工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需要了解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公司的经营者就要向公司的所有者提供财务报告,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并由与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来验证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于是,就产生了注册会计师职业。由此,推动了会计理论、方法和内容的进一步发展,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各种会计规范相继出现,在会计界逐渐形成了一套公认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准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会计理论、方法与会计管理等得到了很大的发展。1985年会计法正式颁布,将我国的会计工作纳入法治轨道。1992年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为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97年,行政单位、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财务规则发布并实施;l 997年以来,国家先后发布了16个具体会计准则;1999年对会计法进行了修订;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分别正式实施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对企业财务通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15日,39项企业会计准则(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正式发布,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颁布执行,为规范会计行为,发挥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作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说明,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产生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会计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二、会计的特点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常用的有货币量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三种计量尺度。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只能反映表示个别的资料数据,只能对经营活动进行简单的计量、记录,对同类财产物资或劳动消耗进行计算和汇总,不能将各种不同质的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综合反映和比较。而货币量度,具有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具有价值尺度的功能,只有货币量度才能使不同质的劳动消耗进行统一的比较,对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以取得反映经济活动情况的全面的会计信息资料。但同时为加强对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管理,也要借助其它计量单位。因此,会计是以货币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在会计核算中起辅助计量作用。2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凭证是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发生经济业务应及时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进行会计核算,才能保证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和会计信息的质量,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资料。3会计核算具有综合性、连续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综合性表现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提供总括反映各项经济活动情况的价值指标;连续性表现在对各种经济活动要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系统性表现在对各项经济活动既要进行相互联系的记录,又要进行必要的、科学的分类,提供管理所需要的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料;全面性则是指对各项经济活动必须进行全面记录和反映,不得遗漏。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即在经济管理中可以用会计做什么。1会计的基本职能(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环节,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和报账,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这些经济活动包括:款项、有价证券的收付;财产物资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资本、基金的增减;收入、支出、费用和成本的计算;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它事项。这些是我国会计法对会计核算的几项基本要求。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上反映各单位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核算上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会计原则等会计规范,提供的信息以财务信息为主。 (2)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为会计控制职能,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本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实施检查监督。会计监督应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各单位制定的计划、预算和定额等为依据,监督的内容包括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财经法规、财经纪律的执行,各单位预算、计划的执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企业财产的安全和完整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基本职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提供数据资料,会计监督就无从谈起;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而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就不能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2会计职能的拓展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会计的职能也不断丰富和拓展。不少学者认为,会计除了具备核算与监督两项基本职能之外,还应该具备参与经营管理的职能,即具有分析评价经营业绩、预测经营前景、参与管理决策等职能,在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分析评价经营业绩则是指根据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经营业绩的优劣所做出的评判;预测经营前景是指运用会计特定的方法,预计和测算未来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以提供决策支持;参与管理决策主要体现在会计参与经营活动计划、各项业务标准及预算编制等。 四、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亦称为会计目的,是指会计工作应当达到的要求。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有了会计目标,就为会计工作指明了方向。会计目标决定于经济管理对会计的客观需要,但也要受到会计职能的制约。会计目标的提出,不能超越会计的职能。根据经济管理的客观要求和会计的职能,会计目标就是要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有用的会计信息。因此,会计目标应主要解决向谁提供会计信息、提供什么会计信息以及怎样提供会计信息等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规定: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我国企业会计目标要求向国家、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社会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要求提供的会计信息能满足他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信贷决策、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要求按照一定的会计程序,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生成和传递会计信息。 五、会计的概念通过对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会计的特点、会计的职能及会计目标的分析,可以把会计表述为: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旨在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也有的会计学者认为,会计不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而是一个由会计信息传递系统、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会计信息解释系统和会计信息调节系统所组成的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第二节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财务信息。因此,凡是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等过程。而资金运动过程和运动方式,具体到企业、事业、行政单位有较大的差异。即便同样是企业,制造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及金融业等也有一定的不同。下面以资金运动过程和方式最为全面的制造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的会计对象。制造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退出三个部分。制造业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这些资金的来源包括投资者投入和举债方式借入。投资者的投入形成所有者权益,举债方式借入属于债权人权益,形成企业的负债。投入企业的资金用于购买机器设备和原材料并支付职工的工资等,这样投入的资金最终构成企业的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制造业企业的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包括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在供应阶段,企业购买原材料等劳动对象,支付购买材料的价款和材料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等材料采购费用;在生产阶段,劳动者借助于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产品,要发生原材料消耗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生产工人工资费用及其他组织与管理产品生产的费用等;在销售阶段,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收回货款,发生销售费用等。 制造业企业的资金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过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其资金的占用形态从货币资金起,依次转换为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然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从而形成了资金循环。企业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形成了资金周转。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收入与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比较,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是企业实现的利润。利润交纳国家所得税后,形成净利润。净利润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后,再向投资者分配。企业上缴国家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偿还各项债务等,资金便离开企业,退出企业的资金循环与周转。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组织,其职责是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其资金主要是国家财政预算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取得的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在执行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形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这样,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就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确,不管是企业还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对象都是资金运动。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资金运动,这是对会计对象的一般描述,比较抽象和概括。为了便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及适应不同要求,还要利用会计要素的形式,使会计对象具体化,即把资金运动具体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状况,是资金运动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应同时具备以下几项特征:第一,资产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是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所产生的结果,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尚未发生的交易、事项可能产生的结果,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第二,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拥有是指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一些特殊方式形成的资产(如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不拥有所有权,但能实际控制。第三,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资产按变现能力的大小或流动性的强弱可以划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1)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主要包括:库存现金; 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为交易目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应收及预付款项,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债权,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和其他应收款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2)非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如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和商誉等。2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应同时具备以下几项特征:第一,负债是由过去已经发生的交易、事项形成,尚未发生的交易、事项不能确认为负债。第二,负债是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能确认为负债。第三,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主要是通过交付资产或提供劳务等方式清偿。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1)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是指以近期内回购为目的而承担的金融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2)非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等。3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形成企业的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称作股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利得;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损失。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形成企业的资本公积。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积累资金;未分配利润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在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尚未进行分配的利润。所有者权益应具有以下几项特征:第一,所有者权益在企业存续期内不得任意抽回,没有约定的偿付期。除非企业减少资本、清算,否则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第二,所有者凭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利润分配。第三,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全部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能返还给所有者,即债权人对剩余资产的索偿权先于所有者的要求权。(二) 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经营成果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变动状态的表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1收入收入是指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属于日常活动而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不属于收入;第二,收入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不属于收入;第三,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收入按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不属于日常活动而引起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属于费用。第二,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第三,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 不构成企业的费用。费用按经济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1)生产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一样,有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的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为了反映生产费用的具体用途,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等产品成本项目。直接材料费用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耗用的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所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与生产的产品没有直接关系,不属于生产费用,不能计入产品生产成本,而是直接计入发生当期的损益。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销售费用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项销售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等发生的费用。3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利润主要由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构成。净利润是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是非盈利组织,会计的对象是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与企业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以事业单位为例,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负债是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者劳务偿付的债务,包括借入款项、应付款项、应缴款项等;净资产是指事业单位的资产减去负债后的差额,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等;收入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包括拨出经费、事业支出、经营支出等。三、会计等式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反映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表达式。1静态会计等式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些资源就是会计上所说的资产。资产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如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企业资产的来源渠道包括投资者投入和举债方式借入两种。因此,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资产享有要求权。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其中举债方式借入部分,形成债权人的权益,称为“负债”;投资者投入部分,形成所有者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多少经济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具体构成,权益则表明这些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谁对这些经济资源拥有要求权。因此,资产与权益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方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也必然有一定数额的资产。也就是说,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相等,二者之间保持着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相对静止状态,即在某一特定日期企业资产的构成、占用状况,以及资产的来源渠道和权益状况。因此这一会计等式被称为静态会计等式,也是基本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2动态会计等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取得收入的同时,也必然会发生费用。将一定会计期间内取得的收入与发生的费用相配比,就可以确定该期间企业的经营成果。当收入大于费用时,表明企业实现了利润;当收入小于费用时,则意味着企业发生了亏损。 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 这一会计等式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即在某一时期内企业取得的经营成果,因此这一会计等式被称为动态会计等式,它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3静态与动态会计等式的关系在会计期初,会计等式的形式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取得收入,会导致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比如,企业销售产品取得产品销售收入的同时,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等资产增加,或者抵偿了原有的预收账款而使负债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费用,则会导致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或两者兼而有之。比如,支付销售产品的广告费会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发生的设备租赁费在未向出租方实际支付之前,则形成企业的负债。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静态与动态会计等式的关系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交纳国家所得税后,形成净利润;净利润按规定提取盈余公积后,再向投资者分配;向投资者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即为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属于投资者所有,会计期末结账时未分配利润要转入所有者权益。如果发生亏损,亏损应由投资者承担,会计期末结账时也要将发生的亏损转入所有者权益。因此,会计期末的会计等式的形式又表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尽管会计期末的会计等式与期初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相同,但期末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及构成与期初相比较,已经发生了变化。四、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经济业务也称为会计事项,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能够引起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经济活动。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多种多样,随着经济业务的发生,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会不断发生增减变动,但无论怎样变化,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成都器具厂2009年7月1日的财务状况是: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2 000 000 = 500 000+ 1 500 000下面以成都器具厂2009年7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分析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2009年7月2日,新加入的投资者向成都器具厂投入资金1 000 000元,款项已存入银行。成都器具厂接受投资者投资,资产(银行存款)增加1 000 000元,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1 0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2 000 000 + 1 000 000)= 500 000 +(1 500 000 + 1 000 000)(2)2009年7月5日,成都器具厂用存款购入原材料600 000元。用存款购入原材料,资产(原材料)增加600 000元,资产(银行存款)减少6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3 000 000 + 600000 - 600000)= 500 000 + 2 500 000(3)2009年7月10日,成都器具厂从银行取得借款800 000元,期限2年。已办妥借款手续,借款已存入存款账户。从银行取得借款,资产(银行存款)增加800 000元,负债(长期借款)增加8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3 000 000 + 800 000)=(500 000 + 800 000)+ 2 500 000(4)2009年7月15日,成都器具厂用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100 000元。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费用增加100 000元(费用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资产(银行存款)减少1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费 用(3 800 000 - 100 000)= 1 300 000 + 2 500 000 - 100 000(5)2009年7月16日,成都器具厂用存款偿还到期账款200 000元。用存款偿还到期账款,资产(银行存款)减少200 000元,负债(应付账款)减少2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费 用(3 700 000-200 000) =(1 300 000-200 000)+ 2 500 000 - 100 000(6)2009年7月18日,成都器具厂销售产品取得收入700 000元,全部款项已存入银行。销售产品取得收入,款项已存入银行,资产(银行存款)增加700 000元,收入增加700 000元(收入能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 用(3 500 000+700 000)= 1 100 000 + 2 500 000 + 700 000 - 100 000(7)2009年7月20日,成都器具厂经批准用存款退还一投资者投资400 000元。用存款退还投资者投资,资产(银行存款)减少400 000元,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减少 4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 入 - 费 用(4 200 000 - 400 000)=1 100 000 +(2 500 000 - 400 000)+ 700 000 - 100 000(8)2009年7月23日,成都器具厂签发商业汇票偿还到期账款,签发的商业汇票面值为350 000元。签发商业汇票偿还到期账款,负债(应付票据)增加350 000元,负债(应付账款)减少35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 入 - 费 用3 800 000 =(1 100 000 + 350 000 - 350 000)+ 2 100 000 + 700 000 - 100 000(9)2009年7月25日,成都器具厂经批准将盈余公积250 000元转为资本。将盈余公积转为资本,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250 000元,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减少25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 入 - 费 用3 800 000 = 1 100 000 + (2 100 000+250 000-250 000)+700 000 -100 000(10)2009年7月26日,成都器具厂经批准将应支付的账款100 000元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将应支付的账款转为对本企业的投资,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增加100 000元,负债(应付账款)减少1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 用3 800 000 =(1 100 000-100 000)+(2 100 000+100 000)+700 000 -100 000(11)2009年7月31日,成都器具厂经批准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200 000元。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负债(应付股利)增加200 000元,所有者权益(盈余公积)减少200 000元。会计等式表现为:资 产 = 负 债 + 所有者权益 + 收入 - 费 用3 800 000 =(1 000 000+200 000)+(2 200 000-200 000)+700 000 - 100 000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发生什么样的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还可以发现,不管什么企业,也不管经济业务怎样复杂,发生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不外乎以下九种类型:(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减少;如上述第(2)笔经济业务。(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如上述第(3)笔经济业务。(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如上述第(1)、(6)笔经济业务。(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减少;如上述第(5)笔经济业务。(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如上述第(4)、(7)笔经济业务。(6)一项负债增加,一项负债减少;如上述第(8)笔经济业务。(7)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如上述第(9)笔经济业务。(8)一项负债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如上述第(10)笔经济业务。(9)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如上述第(11)笔经济业务。正确地理解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对下一章借贷记账法的学习非常重要。第三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所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是极其复杂和变化不定的。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的质量,需要对会计核算所处的这种经济环境,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合乎情理的判断和假设,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条件,也称为会计假设。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认识和实践,总结并形成了以下四个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也称为会计实体或会计个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会计主体假设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即哪些是属于本主体核算的范围,哪些不属于本主体核算的范围。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会计核算的内容只能是主体自身的经济活动,要求会计核算应当区分主体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主体的经济活动范围的界限。除主体自身的经济活动之外的其他经济活动,均不属于本主体会计核算的范畴。理解会计主体假设时,还应注意区分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的不同。法律主体都要求要独立会计核算,提供反映该法律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信息。因此,法律主体构成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法人,也可以是企业法人内部的某一单位或内部的某一特定部分(如企业法人的分公司、事业部、职能处室、生产车间),也还可以是母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会计主体不会因进行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所持有的资产将正常地投入生产经营活动,也将如期偿还所承担的债务。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尽管每一个企业都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但会计核算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为前提,并在此前提下选择确定会计程序及会计处理方法。正是在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才能够建立,并为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如果企业破产、倒闭而进行清算,持续经营基本前提不再成立,这时持续经营基础将被清算基础所取代。3会计期间会计期间也称为会计分期,是指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经济活动划分成一个个间距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账目,编制会计报表,及时提供会计主体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份采用公历制,会计年度从1月1日起至本年12月31日止。半年度、季度和月份也称为会计中期。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有着重要的影响。会计期间基本前提规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即哪些是属于本会计期间核算的范围,哪些不属于本会计期间核算的范围。会计期间基本前提要求会计核算的内容只能是本会

    注意事项

    本文(工商管理专业《会计学原理》教材.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