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推荐】新矿集团煤矿非煤产业发展纪实11989.doc
-
资源ID:3789574
资源大小:21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精品推荐】新矿集团煤矿非煤产业发展纪实11989.doc
文书文秘题目:新矿集团*煤矿非煤产业发展纪实编辑:小小打造非煤“联合舰队”新矿集团*煤矿非煤产业发展纪实汶水西流,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大汶口文化。座落在其支流柴汶河南岸的*煤矿,建于1958年,年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经改扩建后,实际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近几年,在稳定煤炭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该矿以“二次创业”的豪迈激情和敢为人先的胆识,与时俱进,创新求变,大力发展非煤产业,通过实施改制、跨越、整合,从而引发了一场革命性的非煤产业变革,并实现了由“由黑到白”的激情跨越,进而成功打造出了一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能征惯战、纵横驰骋的非煤产业“联合舰队”。2007年,改矿非煤总产值完成*亿元,实现利润*万元。时光荏苒,回首*非煤舰队的不平凡航程,那一次次的劈波斩浪,纵横驰骋,既惊心动魄,又精彩纷呈,令人回味无穷。一场革命性的非煤产业变革*矿的非煤产业从一开始走的就是多元化经营、全方位推进的路子。这样发展的结果,使矿区非煤产业在“量”上迅速膨胀,产值增高、厂网点增多、从业人员增加,从表面上看,真可谓四面开花,一片繁荣景象。但热火朝天的背后,却是效益的尴尬,上亿元的产值仅仅产生了不到百万元的利润,1999年甚至出现了亏损。严酷的现实,使*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经过全面细致的分析,他们认识到,盲目的多元化,带来的是一系列的问题:一是经营厂点多,生产规模小,无法取得规模生产所必然带来的成本与价格优势;二是产业结构单一,依煤而生,为煤服务,难以分散单一产业带来的不可抗拒风险;三是产权结构单一,多数非煤厂点资产结构不合理,国有、集体资产所占比例较大,企业经营者无压力,职工不关心,导致资产长期处于低效运营状态。面对困难,矿班子成员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胆识,改革创新,破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煤管理体制,走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发展之路,彻底解决制约非煤发展的产权问题。“拆庙搬神”,撤销原多种经营公司机关。成立了由矿长、书记任主任,有关领导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非煤产业发展委员会,下设非煤产业办公室,按照“宏观指导,合理规划,科学评价,推进改革”的原则,具体负责全矿非煤产业的平衡、协调及宏观指导工作,变微观管理为宏观指导。此举措的出台,由原来的单纯行政管理向以资产为纽带的间接管理过渡,实现了从管理到服务、从检查到监督、从控制到引导的深刻转变,引发了非煤产业的一场革命,计划经济下的非煤管理体制从此被彻底打破。“为马群提供赛场”,拍卖厂网点。靠市场规律选择千里马,产生经营者,不用伯乐来相马,而是通过给马群提供赛场,让千里马从万马丛中脱颖而出。根据这一思路,他们结合厂点实际,对焦化厂等6个厂点,通过出售固定资产的方式,实行买断经营。对明达输送带厂等6个厂点通过租赁固定资产、买断流动资产的方式进行租赁经营。2001年又先后完成了永祥紧固件厂和泰洁公司的改制。同时,所有改制厂点全部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成为独立法人。“引渠放水”,民营经济百舸争流。新的管理体制下,矿非煤委对各民营企业实施宏观协调和引导,除重点对职工维权进行监督检查外,其余全部放开,一切由市场和经营者说了算。“不怕多赢利,就怕不发展”,各改制厂点市场竞争意识和获利能力逐渐提高,企业活力明显增强。同时,矿制定优惠政策,强化服务意识,“引渠放水”,鼓励、引导各改制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搞好新项目、新产品开发,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加快发展步伐。一方面,建立非煤产业发展基金,对有发展潜力和经济效益的项目,经矿非煤产业项目开发专门委员会评议后,给予贷款扶持。另一方面,对各改制厂点上新项目,矿优先提供厂房、厂地、水电暖等。上述政策的鼓励、引导,不仅迸发了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创业激情,也调动了非煤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有改制厂点生产规模迅速膨胀,改制当年全部实现赢利。如输送带公司,投资*万元,新上PVG阻燃输送带项目,年产值达到*万元,产品不仅打入社会市场,而且远销海外。*公司等改制厂网点均迅速发展,给矿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1999年以来,各民营厂点新安置职工近1000人,整个民营经济呈现出了百舸争流的强势发展劲头。一次“从黑到白”的激情跨越非煤产业改制后,各民营企业尽管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盈利能力也逐渐增强,但由于当初是因煤而建,靠煤吃饭,在煤炭上游生存发展,多为煤炭上游产业项目,这种“怀抱经济”无法形成龙头企业,难以担当产业接替的重任。为此,一方面,*矿着力壮大下游产业中的“*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底完成二期扩建工程后,公司年发电能力达1.44亿kwh,供热能力达78万GJ,比原设计能力提高1倍;近年来又通过不断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基础管理体系,改善股权结构,实施气轮机组优化改造、煤泥掺烧、垃圾焚烧发电、热渣余热等一系列工程改造和技术革新,使发电量、供热能力稳定提高,经济效益良好,股份回报率持续稳定在20以上。另一方面,他们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瞄准产业接替目标,全力实现资源转型,解决矿井产业接替问题,并最终将产业接替项目锁定在特种纸上,建成了江北新的特种纸生产基地“*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一次由“煤”到“纸”、由黑到白的激情跨越。在这次产业接替的跨越中,善于创新的*人又书写了新的篇章:全新的产业定位。为了新产业的定位,*矿组织有关人员,历经近两年的奔波,2万公里的风尘,先后调研了无纺布、微晶玻璃、锂离子电池、5A分子筛等20多个项目,有的项目如无纺布已签订了合作协议并组织人员到合作厂家进行了培训,但经过科学的论证,他们最终又毅然退出。一次次痛苦而明智的自我否定后,他们终于将产业定位在特种纸上,并确定了纸业开发的切入点:大市场中占小市场,小市场中占大市场,即在整个造纸行业的大市场中,只涉足专业用纸这个小市场,而在专业用纸这个小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做大市场。与此同时,一个更加清晰、成熟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一是立足于真正脱离煤炭,真正面向社会市场,有持久的生命力;二是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发展前景;三是立足于产业链的延伸,不开发“孤岛”产品,能进行集团化作业,能形成拳头产品。“永不衰竭”造纸产业项目的定位,使该矿非煤产业真正脱离煤炭,实现了跨行业经营,从此,*人跨入了一片崭新天地。灵活的运行机制。在*纸业运作和工程建设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巧作“借”字文章,创造了一个个令人惊讶的“*速度”。“借脑增智”:先后吸引外部造纸专家和技术工人60余人加盟,利用其技术和管理经验,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亚洲最大规模彩色羊皮纸生产线;用不到20天的时间,建成了办公用纸生产线。“借鸡下蛋”:租赁经营了当地一家造纸厂的一台纸机,投资30万元,用15天的时间就启动了一条投资近千万元、建设周期需半年多的原纸生产线,不仅解决了制约羊皮纸加工的原纸问题,也成了职工的培训和产品试验基地,为下一步造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借势提速”:在项目资本的筹集运作上,打造筹资平台,借助民营企业机制灵活优势,依靠民间资本、银行贷款等渠道,很快解决了资金来源;借助多年来在煤炭经营管理和建设中积累下的丰富经验,组建工程指挥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监理制、目标机制等,倒排施工工期,引入督导测评制度,理顺了整个项目的建设、监理和管理体制,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而且大大12下一页 缩短了工期。自2003年2月16日开工建设至2007年5月26日,历时仅465天,占地465亩、规模宏大的特种纸工业园全面落成,当年完成产量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500多万元。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发展,激发了*人无穷的创新发展能力。技术创新:在施工*纸业工业园4000立方米清水池时,他们借鉴煤矿井下喷浆的成熟技术,将其应用在水池的土建施工中,仅此一项,就节约投资100万元,提前工期15天;项目建成后,他们又调研使用了爆破制湿浆,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难题;改变了羊皮纸工艺配方,解决了羊皮纸褪色问题;引进新型脱水器材,延长了成型网的寿命等等。营销创新:坚持运用展览会和电视、期刊等,大力开展广告宣传,特别是积极运用因特网这一新兴媒体,建成了公司网站,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着力建立完善销售网络和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很快完成了从建设初期推销产品向根据市场需要生产销售产品的转变。目前国内市场遍布大江南北。2007年7月以后,国际市场也逐渐拓展、形成,部分产品已远销台湾、印尼等地。管理创新:2007年以来,*纸业公司开展了工作流程设计,引入“G”管理模式,建立适合公司自身管理要求的先进管理平台。同时,在生产建设中,注重推广应用新的管理理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如在三号机安装过程中,该公司利用网络分析技术,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合理安排,有效地加以利用,用最短的时间和最少的资金完成了整个系统的安装,比原计划缩短工期20天,为车间尽快投产奠定了基础。鲜明的企业文化。在*公司的建设、发展中,他们不但建立和实施全新的管理运行机制,而且始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职工的培训学习,先后分批组织200多名员工到济南进行了脱产培训,并积极邀请有关专家到公司讲课。目前,*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已初步打造出了鲜明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厚德载物,海纳*”的诚信经营理念和“融入*,拥有大海”的人才工作理念,确立了“建百年基业,开百年老店”的发展理念。每个*人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成为了企业的形象大使和代言人,确保了每项制度在工作流程中得到自觉落实并运行有序;员工自觉把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叫响了“百叶青”、“三羽”、“*”等一系列富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的纸品品牌,并逐步实现了由创产品品牌向创企业品牌的迈进。一支纵横驰骋的非煤“联合舰队”改制,解决了已有企业的产权问题;跨越,解决了矿井产业接替问题。剩下的就是集中精力解决如何发展问题。为此,*矿及时启动了非煤产业“大整合”战略:着眼区域经济发展,放眼未来,通过整合观念、环境、资源、产业,初步构建了造纸、热电、机械三业并举、*、*、*三足鼎立的非煤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非煤产业“联合舰队”。整合观念:从竞争到竞合。破除非煤企业经营者各自为战、独立经营观念,树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合理配置资源”、“守法经营,报效矿区”的观念,各非煤企业从同争一块蛋糕变为把蛋糕共同作大,携手并进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为推动非煤产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整合环境:从粗放经营到循环经济。结合“双基”建设及地面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开展,*矿积极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初步建成了*、*、*三大工业园区。同时,针对非煤企业存在的重效益轻环保的粗放经营现状,他们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初步建成了“煤-电-汽-造纸-建材”产业链。利用低热值的煤炭及煤矸石发电,电能又回用于原煤生产,同时利用发电的余热发展造纸及职工供暖,利用红矸石及电厂炉渣制作水泥,发展建材项目。以三大工业园区的建设为标志,该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已具雏形。整合资源:从矿区非煤到区域经济。随着非煤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人深深的感到:非煤产业要想真正做大做强,担当产业接替重任,必须放眼未来,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整合社会资源,不能只局限于煤矿,以非煤的眼光来做产业。*的成功建设和运作就是着眼区域经济和整合社会资源的典范,从原料到产品、从设备到技术骨干,*都是从社会整合而来,产品又销往社会广阔的市场。并且一个*的运作,已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敷设和带动作用。目前,围绕造纸业的配套产品如爆破浆、纸箱、纸管等已在当地逐步发展起来。不仅如此,该矿其他民营企业的经营者也已开阔了胸襟,从两眼向内变为紧盯社会。如*公司,其产品90以上销往社会:*用品公司和油脂化工公司也都跳出矿区,在当地开发区新建工厂,扩大规模,*公司的钢球更是打入了海外市场。整合产业:有进有退,三业并举。根据矿区非煤产业发展的现实状况,该矿立足长远发展,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资金和人力,重点发展造纸、热电和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其它建筑、化工、纺织、运输、餐饮等产业全部由改制后形成的民营企业自主经营,从而构建起了非煤产业“*、*、*”三足鼎立,“造纸、热电、机械”三业并举的非煤产业发展新格局。以三大公司为旗舰,融合改制发展起来的*公司、*公司、标准件厂、*公司、油脂化工公司等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该矿成功打造了一支产权清晰、机制灵活、能征惯战、纵横驰骋的非煤“联合舰队”。2006年,三大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其他民营公司预计实现销售收入*亿元;2007年,全矿非煤总产值将超过*亿元,一个文明富足的新*将呈现在人们面前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