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与供应商开户行对帐设计合理的凭证和会计记录有助于健全企业课件.ppt
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学习目标】1了解循环所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2理解对采购与付款循环进行控制测试的基本方法;3掌握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4掌握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概述,一、循环中的主要业务活动(1)购买商品或劳务(2)记录采购业务(3)支付帐款(4)定期与供应商、开户行对帐,设计合理的凭证和会计记录有助于健全企业的的内部控制制度。,购货与付款循环涉及的会计报表项目主要是资产负债表项目包括:预付账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等。,二、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1、请购单2、订购单3、验收单4、卖方发票5、付款凭单,6、转账凭证7、付款凭证8、应付账款明细账9、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10、卖方对账单,购货与付收款循环中主要业务活动及对应的凭证和记录,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控制测试,一、调查了解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控制度1、采购、验收、储存、会计及财务部门在人员安排及职责分工等方面是否相互独立,偿还债务是否经上述部门进行相应确认或批准?2一切购货交易是否填写订货单,订货单是否经采购部门及有关部门签章批准,订货单副本是否及时提交财务会计部门?3收到货物并验收后是否编制验收单,验收单是否顺序编号,验收单副本是否立即送交采购、会计等部门。,4收到购货发票后是否立即送交采购部门将购货发票、订货单及验收单进行比较,确定货物种类、数量、价格、折扣条件、付款金额及方式是否相符?5,有关现金支出是否经采购部门填制应付凭单,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支付货款?6采购部门是否对所收各种单据、文件加盖收件日期印章?7是否编制应付账款试算表并与各明细分类账相互核对?,8是否按月从供货方取得对账单,并与应付账款余额和未付凭单相调节?9,是否存在发票价格、数量或计算上的差异,是否向供货方签发借项通知书?10企业是否按月编制应付账款试算表?11预付供货方的款项是否已计人预付账款账户并适当控制?该预付款是否从供货方发票中扣减?12赊销部门和采购部门是否了解供货方账户的结存金额?,二、测试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在了解企业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以后,应运用一定的方法测试其完善、有效和可靠程度。这些方法包括核对、抽查等工作。,1大额的存货采购是否签订购货合同,有无审批制度。2存货的人库是否严格履行验收手续,对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质量和价格等是否逐项核对,并及时办理。3存货有无发出手续,是否按规定办理,是否及时登记仓库账,并核对相符。4存货的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是否严格分离。,5存货的分检、堆放、仓储条件等是否良好。6是否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发生的盘盈、盘亏、毁损、报废是否及时按规定审批处理。7抽取购货合同,对购货合同及请购单的下列内容进行核对:(1)货物名称、规格、型号、请购量;(2)授权批准、批准采购量、采购限价;(3)单价、合计金额等。,8抽样检查有关购货与付款循环账户的过账。9核对检查所选各明细账户各笔过账所附的原始凭证,如订货单、验收单、购货发票和已付发票。10.审查现金折扣,三、评价购货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应根据测试的情况,应对购货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序。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专业判断,通过实施“购货与付款循环控制测试程序表”进行符合性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及其评价记录在程序表上。,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测试,一、应付账款审计(一)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确定应付账款的发生和偿还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应付账款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应付账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应付账款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根据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应付账款进行分析性复核:(1)对本期期末应付账款余额与上期期末余额进行比较,分析其波动原因;(2)分析长期挂账的应付账款,要求被审计单位做出解释,判断被审计单位是否缺乏偿债能力或利用应付账款隐瞒利润。,(3)计算应付账款对存货的比率、应付账款对流动负债的比率、与以前期间对比分析,评价应付账款整体的合理性。(4)根据存货、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的增减变动幅度,判断应付账款增减变动的合理性。,3、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应付账款不需要函证。进行函证时,注册会计师应选择较大金额的债权人,以及那些在资产负债表日金额不大,甚至为零,但为企业重要供货人的债权人,作为函证对象。如果存在未回函的重大项目,注册会计师应采用替代审计程序。,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为了防止企业低估负债,注册会计师应检查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漏记应付账款行为。,5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如有,应查明原因,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6结合预付账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否在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两面同时挂账的项目;结合其他应付款的明细余额,查明有无不属于应付账款的其他应付款。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建议被审计单位作重分类调整或会计误差调整。,7检查应付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作出记录,注意其是否可能无需支付。对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是否按规定转人了资本公积项目,相关依据及审批手续是否完备。,8检查带有现金折扣的应付账款是否按发票上记载的全部应付金额人账,待实际获得现金折扣时再冲减财务费用项目。9被审计单位与债权人进行债务重组的,结合债务重组事项的专项审计,检查有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关注是否存在应付关联方账款。若有,应通过了解关联交易事项目的、价格和条件,检查采购合同等方法确认该应付账款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通过向关联方或其他注册会计师查询及函证等方法,以确认交易的真实性。11对于用非记账本位币结算的应付账款,检查其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12验明应付账款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一般来说、“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的合计数旗列。,二、固定资产审计(一)固定资产的审计目标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存在;确定固定资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确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固定资产的计价是否恰当;确定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固定资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固定资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2分析性复核,3、检查固定资产的增加(1)对于外购固定资产,通过核对购货合同、发票、保险单、发运凭证等文件,抽查测试其计价是否正确,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备,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对于在建工程转人的固定资产,应检查竣工决算、验收和移交报告是否正确,与在建工程相关的记录是否核对相符,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是否恰当。(3)对于投资者投人的固定资产,应检查其人账价值与投资合同中关于固定资产作价的规定是否一致等;固定资产交接手续是否齐全。(4)对于因其他原因增加的,应检查相关的原始凭证,核对其计价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法律手续是否齐全。,4检查固定资产的减少(1)检查减少固定资产的授权批准文件。(2)检查因不同原因减少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验证其数额计算的准确性。(3)结合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抽查固定资产账面转销额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存在未作会计记录的固定资产减少业务:,5检查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6、检查固定资产的所有权7、对购入的固定资产进行实地观察8确定被审计单位估计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和残值是否合理9检查固定资产的租赁,10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11调查未使用和不需用的固定资产12检查因清产核资、资产评估调整的固定资产13检查固定资产的抵押、担保情况,14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情况15检查有无与关联方之间的固定资产购售活动16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三、累计折旧审计(一)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确定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一贯遵循;确定累计折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折旧费用的计算、分摊是否正确、合理和一贯;确定累计折旧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确定累计折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二)累计折旧的实质性测试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折旧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确定其所采用的折旧方法能否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内合理分摊其成本,前后期是否一致,预计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是否合理。,3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方法对累计折旧进行分析性复核:(1)对折旧计提的总体合理性进行复核(2)计算本期计提折旧额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并与上期比较,分析本期折旧计提额的合理性和准确性。(3)计算累计折旧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4复核本期折旧费用的计提是否正确:5检查折旧费用的分配是否合理,与上期分配方法是否一致。6注意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时,有关折旧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7将“累计折旧”账户贷方的本期计提折旧额与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的折旧费用明细账户的借方相比较,以查明所计提折旧金额是否已全部摊入本期产品成本或费用。,8结合固定资产审计,检查其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无误,并追查至固定资产登记卡。9对于因资产评估调整累计折旧的,取得有关资产评估报告,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检查累计折旧的披露是否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