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ppt
教育学,教材: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02年7月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03年7月版。参考书目:1.袁振国 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重实践2.黄济、王策三 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重理论,关于本课程学习要求及安排,(一)关于本课程的性质 是赣南师范学院师范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二)关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初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观念,具有一定的教育意识。具有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现代教育思想提出和分析教育问题的基本能力。对教育实际和教育实践有一定的了解。,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学习目标:理解并识记“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了解“教育”的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识记20世纪五种主要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认清高校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材处理:重点讲解“教育”的定义、“教育”的三个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20世纪主要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教学时数:4课时,第一讲 教育是什么,人生圆桌里不同学者关于“教育是什么”的看法:李公明(历史学):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而且要培养他们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是使他真正成为他自己。何怀宏(伦理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和成功的标志,是要使人们能够自我教育。,雅斯贝尔斯: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金盛华(心理学):教育在于提供经验,实现潜力。杨东平(哲学家):教育正如书生,常有“百无一用”之讥,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一、教育的日常用法及其起源,(一)日常用法:作为过程;作为方法;作为社会制度。(二)词源:(英语)引出,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隐藏于人身上的东西引导出来;(汉语)从教学到教育。,(二)“教育”的词源,1.我国古代,“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尽心上;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甲骨文中“教”与“学”的写法及其意蕴。,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顺从和发扬本性称作道,把道加以修明和推广,叫做“教”。即,修道即为教育)。荀子 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孟子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2.西 方,Education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的意思,即教育是指引导儿童使之得到完满发展。,夸美纽斯:教育是生活的预备裴斯泰洛齐: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涂尔干:教育就是系统地将年轻一代社会化。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二、教育的定义,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是有目的的;是一个耦合的过程,将个体与社会的需 要很好地统一起来;强调了教育活动的动力性,“促使”;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性。,三、教育的要素,教育者: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人;就学校教育而言,它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专职教师和相对固定的兼职教师。学习者:(为什么不用受教育者或学生)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三者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是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如下图),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四、教育的形态,概念: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既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分类:(P7-8)依据教育系统自身的标准,分为制度化的教育与非制度化的教育;依据教育系统赖于运行的空间特性,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传统、制度);依据教育系统赖于运行的时间标准,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与信息社会的教育。,教育的起源:,(此处的教育主要指制度化的教育)神话起源说:教育是神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完全出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即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的形态,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一)原始社会的教育,指教育产生的最初阶段,或者说原始社会最初阶段的教育。,特点,2.教育的社会性与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和形式贫乏而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农 业 社 会,经过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进入人类第一个文明社会,生产工具 石器金属,剩余产品 私有制 阶级,工业社会的教育18世纪机器大工业出现,工业社会的教育新特征:,现代学校出现、发展新建适合科技发展的新学校逐步改造传统学校制度化 体系逐渐完备 类型多 课程内容:科学技术教学组织:班级授课制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突出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教育的复杂性和理论自觉性越来越高。,信息社会的教育,信息社会教育的特征展望,学校发生系列变革学校目的人文化学校类型多样化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 教育功能政治性、文化性、生产性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第三讲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创立与 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经验,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朱熹 代表作:论语、学记,2.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代表人物:柏拉图、苏格拉底、昆体良,代表著:理想国、雄辩术原理,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一)教育学创立的主客观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 学方法论的奠定.,3.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努力.,.,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创立),(二)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3.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的体系;,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三)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1、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正式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赫尔巴特(德国)“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3、洛 克(英国):教育漫话,4、卢 梭(法国):爱弥尔,5、裴斯塔洛齐(瑞士):林哈德与葛笃德,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略讲),(一)实验教育学,(二)文化教育学,(三)实用主义教育学,(四)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五)批判教育学,以上教育学流派按以下思路自学:,1.代表人物与代表作 2.基本理论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P20),第一,教育学的发展总是受到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的制约,反映着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第二,在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教育学传统和风格;,第三,教育学的发展得益于不同教育学派之间的相互批评和借鉴。,3.简评(小结),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或教育理论:,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和实科教育理论,梅伊曼与拉伊(德国):实验教育学,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王国维:翻译、介绍国外的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阿普尔:教育与权力,吉鲁:批判教育学、国家与文化斗争,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一)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二)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三)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 教育学科体系;,(四)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五)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一、超越日常教育经验,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三、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第四讲 教育学的价值,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教育学能帮助我们沟通两者的关系吗?能。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者的理论视野 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案例2.,孙 敬 修 先 生 的 教 育 方 法 一天,孙敬修老师在楼下散步,两个孩子在摇一棵新栽的小树,一位街道老大妈正用高声训斥的方法进行“镇压”,孩子做着鬼脸还在摇,孙敬修看在眼里,迈不动腿了。他有教育家的独特方法:走上去,抱起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作在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头。“您听什么哪?”“我听小树说话哪!”“它说什么啦?”“它说你们刚才摇得它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摇了。等它长大了好给人们遮荫凉。行吗?”“行!”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老大妈直冲孙老师伸大拇指:“孙老师您真有办法!”,判断下列现象哪些属于教育现象?(1)小鸟学飞行,耕牛学犁田;(2)父母家庭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养育行为;(3)成年人参加函授、夜大的学习活动;(4)学生纯粹独立的自学活动;(5)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学用结合(通过以下实例,看看具有教育理论素养的教育工作者与社会中的一般常人在进行教育活动时的差别。)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选自傅道春主编:(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18页。),阅读以下文章,结合实际谈谈你将如何度过几年大学时光,以适应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如今你的头顶上,照耀的已是一轮21世纪的太阳,那么太阳底下的你,该是一道 怎样的风景?你能否做到“最光辉”?你应该诗意地栖居在校园里。作为教师,校园就是你的“大地”,你“充满劳绩”,但更应该充满着诗意。诗意的本质是情 感。过去,你也许看起来还非常具有爱心,但你不妨无情地解剖一下自己,是否狭隘、庸俗、伪圣,是否是以学生智商的高低、分数的多少决定你情感的浓淡。诗意来源于憧憬,对明天的憧憬 会使你美丽无比。诗意的生存,会使你感觉到趣味和美,感觉到校园风景如画。于是,你与学生的每一次诘难问疑,都会唤醒彼此心中的眷恋与期待。,你应该开阔你的教育视野。除了文化视野,你还要具有时间 和空间视野。关于时间视野:你紧抓住学生在校的时间当然没有 错,但你若看不到他们更长的未来乃至一生,那么你肯定只会睁着葛朗台般的眼睛,把分数当做金子,并疯狂地占有它,贪得无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 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的追求。”所以,你的眼光 应该穿透学生的一生!关于空间视野:学校的围墙可隔断安全隐 患,但你假如用它把社会也隔断了,那么学生就如同置身山巅上的庙宇,心中只剩下与实际相脱离的虚幻;你更不能筑起你心中的围墙,以你对分数(实际上是对奖金、饭碗)的片面的疯狂追求,胁迫学生回归校园、死守校园,而不让他们走向更宽广的世界。所以,你的眼光应该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你应该追求教育附加值。认知活动是教育的核心、最主要的部分,然而在过去,你却把它看做教育内容的全部或本身。这样,面对课本,你教在这头,学生学在那头,而在教与学的漫漫路途上,进行的仅仅是冰冷的智慧:正确以及纠正错误。但是,课堂上惟有是与非?没有美与丑?善与恶?学生只要智商而不要情商?否!你应该树立新的理念: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借认知活动,共同发生着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这样你与学生完成认知活动的同时,也体验了心灵的丰富、情感的震撼、友谊的碰撞、伦理的力量和意志的砥砺等。你应该富有创造力。在信息闭塞得连一本书都难买的过去,你仅凭一本教参就能使自己的话语充满权威,但当今是一个信息便捷的时代,而更重要的是创新已成为时代之精神,你要让学生 富有创造力,你得先有创造性。姚鼐登泰山记云:“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东海)动摇承之。”新的世纪,金光照耀,你是否做好“动摇承之”的准备了呢?太阳底下,你是否能够“最光辉”呢?李仁甫:(太阳底下,你能否“最光辉”?,(成才导报),2002年1月15日。,思考题,结合接受教育的实际,谈一谈对“教育”概念的理解.结合实际,谈谈对教育三要素的认识.信息社会及其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有哪些?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访问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分析教育理论知识在其专业成长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