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烟草专卖公司烟叶生产上水平实施办法.doc

    • 资源ID:3782673       资源大小:185.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烟草专卖公司烟叶生产上水平实施办法.doc

    烟草专卖公司烟叶生产上水平实施办法烟叶生产上水平,全面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打造特色优质烟叶基地,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十二五”烟草商业“卷烟上水平”总体规划及烟叶生产上水平实施办法,推动我市烟叶生产上水平工作有效开展,根据烟草“卷烟上水平”五年发展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本办法。一、我市烟叶工作发展概况烟叶生产跨入新世纪以来,以2001年靖西县列为全国第三批农业烤烟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为契机,通过实施科技兴烟,优化生产布局,规范生产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烤烟生产综合标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烟叶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至年,收购烟叶30万担,成功迈入了年收购量30万担以上的全国重点地(市)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行列,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重点发展优质烟叶生产基地,为“十一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 烟叶生产坚持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按照“打牢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分工、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促进烟农减工增效。坚持把推进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作为增强烟叶保障能力的重要措施,逐步确立以工业企业需求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高烟叶资源配置效率。坚持把加强基层建设作为巩固烟叶基础地位的关键,改善基层站条件,强化基础管理,不断扩大烟叶管理信息应用范围,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基层队伍的整体素质。通过努力,烤烟生产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整体水平明显提升。2009年全市共种植烟叶14.83万亩,完成收购量43.1万担,均价(6.73元/担)及烟叶税(5773万元)均创历史新高。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自2005年行业投入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已经累计投入建设资金 22729.02万元(截止2009年底),其中:投入资金9478.68万元建成烟水配套工程项目224个、机耕路30.3千米,投入资金9927.3395万元建成密集烤房3770座,普改密烤房4972座;在标准化烟叶收购站方面,全市现有属烟草的标准化烟叶站共12座(隆林6座,靖西4座,德保、乐业各1座),2009年已经启动的新建标准化烟叶工作站6座,共投资3323万元。以上18个标准化烟叶站预计共可收购烟叶20万担以上。当前全市设置基层烟站46个,包括标准化烟站12个,租赁式烟站34个。现代烟草农业稳步推进。20082009两年间,全市按照“一基四化”的要求,在靖西等条件较为成熟的烟区开展了9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的建设。其中,2008年在靖西、德保、隆林、田林等四个县共建设了5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涉及农户428户,基本烟田面积3708亩,与209户烟农签订了烟叶种植协议,种烟面积为1925亩;2009年,在靖西、德保和隆林三县建设了4个现代烟草农业试点,与188户烟农签订了烟叶种植协议,种烟面积为1656亩。2010年,以靖西县列为全国32家首批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单位之一作为契机,在试点建设取得了成功的基础上,全市进一步进行烟叶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土地流转模式探索,集约化生产成效初显,开展生产组织形式创新,推进适度规模种植,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广,减工增效效果明显,建设信息系统工程,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技术队伍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全市通过培训、考核、技能鉴定及新招收等,严抓技术队伍建设。目前全市603名的烟叶技术队伍总持证率为64.76%以上,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队伍之前存在的“人员老化、思想僵化、技术土化”的问题,呈现出了“人员年轻化、思想开拓化、技术复合化”的良好局面。随着“卷烟上水平”战略任务的实施,知名品牌加快培育和发展,对烟叶的保障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烟叶生产既面临发展机遇,又面临挑战,但总体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为抢抓发展机遇,实现加快发展目标,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种植规范化深度不够、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新技术推广应用能力偏低、科研攻关力量不强等因素导致烟叶品质整体提升不快,质量风格不明显;现代烟草农业推进欠缺广度和深度,尤其是在以生产组织方式创新和专业化服务为核心的软实力方面,离国家局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技术人员学历偏低,持证率偏低,缺乏高端人才(高级职称),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尤显不足,存在畏难情绪,“坐、等、靠”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仍显薄弱,烟水工程项目“引、蓄、灌、排”四大功能还不完善,大部分基层烟站硬件设施还比较落后,工作生活环境仍较为简陋。二、烟叶生产上水平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围绕行业“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满足“532”和“461”品牌需求为导向,以“三化”生产为工作目标,加大烟叶生产投入扶持力度,优化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建立“供求平衡、质量优良、特色突出、结构合理、配置高效”的原料保障上水平体系,为卷烟上水平打牢基础。在综合考虑产区目前的基础设施配套、人员队伍配置、生产储备情况,认真分析烟叶未来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十二五”烟叶发展总体目标为:种植烟叶21.67万亩以上,烟叶收购量65万担以上,按照3年轮作的要求,规划基本烟田65万亩以上;全市按南部区(靖西、德保、那坡)、北部区(隆林、田林、西林、凌云、乐业)大区域规划,推进13个基地单元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建设。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依托,开展“八大基础设施”和生产组织体系、专业化服务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全面建设。市2011-2015年烤烟种植面积规划表单位:万亩、万担县别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种植面积收购量种植面积收购量种植面积收购量种植面积收购量种植面积收购量靖西6.83 20.57.50 22.58.33 259.33 289.33 28德保2.00 62.33 72.83 8.53.33 105.00 15那坡0.33 10.33 10.50 1.50.67 20.67 2凌云0.50 1.50.60 1.80.67 20.83 2.50.83 2.5乐业0.50 1.50.57 1.70.67 20.83 2.50.83 2.5隆林2.67 82.83 8.53.00 93.33 103.33 10田林0.33 10.50 1.50.83 2.51.00 31.00 3西林0.17 0.50.33 10.50 1.50.67 20.67 2合计13.33 4015.00 45.00 17.33 52.00 20.00 60.00 21.67 65.00 市2011-2015年基本烟田保护规划表单位:万亩县别基本烟田规划面积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50 22.50 25.00 28.00 28.00 6.00 7.00 8.50 10.00 15.00 1.00 1.00 1.50 2.00 2.00 1.50 1.80 2.00 2.50 2.50 1.50 1.70 2.00 2.50 2.50 8.00 8.50 9.00 10.00 10.00 1.00 1.50 2.50 3.00 3.00 0.50 1.00 1.50 2.00 2.00 合计40.00 45.00 52.00 60.00 65.00 (一)原料供应基地化按照 “品牌导向明确、工商协同密切、质量明显提高、供应长期稳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工商合作水平,建设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实现原料供应基地化。到2015年,建成烟叶基地单元13个以上,基地收购数量超过65万担。2011年-2015年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规划表工业企业年度单元建设数量(个)备注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111.422112221112211112222221222211111合计89101213(二)烟叶品质特色化按照“风格表现突出、品质特征明显、配方作用独特、资源优势巩固”的要求,扎实推进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大力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实现烟叶品质特色化。到2015年,全市完成规划建设4个特色优质烟叶单元,收购量20万担以上,占烟叶总收购量的30%以上。具体布局为靖西2个、德保1个、隆林1个。(三)生产方式现代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技术装备精良,专业服务体系完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烟草科技全面进步,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总体思路,积极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各种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加强八大基础设施和三大体系建设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规划完成65万亩高标准基本烟田建设;烟水、机耕路、密集烤房、育苗工场等设施综合配套,新建标准化烟站19个,专业化育苗达到100%,专业化服务达到80%以上;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种烟比例达到80%以上;户均种植14亩以上,烟叶平均亩产稳定在300斤左右,亩产值2300元以上,上等烟比例达40%以上,上中等烟比例90%以上,收购等级合格率80%以上。亩均劳动用工控制在20个以内,烟农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烟叶信息化“全流程、全覆盖”,管理和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三、烟叶生产上水平的工作措施(一)统一思想认识,确保原料保障上水平工作的有效开展。原料保障上水平,是实现“卷烟上水平”的重要基础,关系着行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作为全国重点地(市)级优质烟叶生产基地,在烟叶保障上水平上,必须按照新“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要求,紧紧围绕“532”“461”品牌的原料需求,制定规划,落实措施,明确责任。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统筹的方法,立足当前、谋划长远。以生产出高品质、有特色的烟叶原料保障卷烟上水平,最终将建成卷烟工业企业不可或缺的原料生产基地。(二)综合配套,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规划投入建设资金5.13亿元,其中基本烟田整治0.13亿元,烟水、烟路配套工程0.98亿元,密集烤房1.77亿元,农机具、育苗工场等其它项目0.69亿元。建设基层烟站19个,仓库4500m2,投资1.58亿元。对项目资源布局进行优化整合,基础设施建设与原料基地建设统合推进,优先保证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单位和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基地单元的项目配套实施。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调综合配套,不贪大、不求洋,注重实效,强调发挥整体功能,新开工的基础设施项目要体现高水平、高标准,原有基础设施项目要进一步配套、完善和提高。(三)坚持工业主导,推进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建设。按照“主动参与,深度介入”的方针,围绕“532”、“461”品牌的战略目标。积极加强与卷烟企业沟通合作,提高烟叶品质特色的认知水平和认可程度,促进长期基地合作,共同推进基地单元建设。根据卷烟企业的原料需求,明确品牌需求的质量标准和技术参数,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调整技术方案,通过技术手段,改善烟叶的品质和等级结构,满足工业企业的原料要求,促进工商协同建设品牌导向型基地单元;到2015年,规划建成9个品牌导向型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加强与工商企业合作,共同完成基本烟田规划、土地整合、机耕路、育苗工场、综合配套工场、烟草农机具、基层站点、防灾减灾体系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烟区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烟叶综合生产能力。(四)围绕“特色”与“优质”,加强烟叶科研攻关和生产技术创新。围绕“主攻质量、突出特色”主线,相继完成了地区优质烟叶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以成熟度为中心配套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部分替代进口烟叶试验示范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并通过了评审;综合多年烟叶质量跟踪及卷烟工业企业、科研单位的评价和反馈,制定了市烤烟中标准体系;结合市烤烟种植区划及合理布局研究、市烟叶生产峒片调查报告等成果,进一步加强特色烟叶基础研究和推广。“十二五”期间,根据区局要求,积极开展增温育苗、促根试剂应用、旱地喷灌、自然醇化原烟最佳时间、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项目的研究,大力推广生物钾肥、用地养地结合、笼式烟夹、新品种引进、精准施肥等技术,打造“良区、良种、良法”的核心技术体系。烟区作为全国烟叶种植最适宜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通过对基础环境的研究分析,找出特色优质烟叶形成的要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的基础作用,优化烟叶生产布局,打造独具特色、品质优良的烟叶生产“良区”。高度重视特色品种的关键作用,丰富特色品种资源,加强适应优良品种的引进试种力度,积极开展新品种工业验证,适应知名品牌的发展,依靠“良种”彰显特色。集成特色烟叶生产技术,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和配套推广的“良法”保障烟叶特色。稳定基本烟田保护区,建立保护制度。开展基本烟田治理,推行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生物钾肥、规范农用化学品使用措施,改良土壤。以烟为主设计耕作制度,全面推行轮作。坚持好中选优,集中建设生态优势明显、品质特色鲜明、风格多样的烟叶优质产区。利用现有的科研成果,引进先进技术,结合笼式烟夹、旱地喷灌的烟用装备技术和工场育苗、集群烘烤等设施,集成适合本地区特色烟叶生产配套技术。全面推广精准播种、精准栽培、精准施肥、精准施药等精细化管理。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政策支持,保障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项目工作的有效实施。(五)创新组织形式,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加快全市烟叶生产现代化的推进步伐。坚持整县推进,大力推动烟叶生产基地单元建设,在按照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工作规范(试行)积极推进的同时,结合实际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基地单元建设。1、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开展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循序渐进推进适度规模种植,促进集约化生产。尊重烟农主体地位,争取烟农的支持,联合政府部门,加强宣传、沟通,本着“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2、推广专业化服务模式,促进减工增效。本着“自愿入社、自主经营”的原则,通过引导和扶持,在机耕、育苗、植保、烘烤等各个生产环节组建了专业化合作服务队,结合坚持普惠制、广受益,烟草行业投入形成的资产产量化到烟农,通过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运作,帮助烟农节约了成本,减少了劳动用工。3、以现代技术手段促进生产现代化。立足于科学发展观,按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生产技术装备精良,专业服务体系完备,生产组织形式创新,管理方法手段科学,烟草科技全面进步,信息化管理全程覆盖”总体思路,积极对现代烟草农业的各种发展模式进行探索和创新。一是用现代的设施设备装备烟草农业。坚持“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综合配套、整体推进”的原则,建设完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全面实现基本烟田、烟水工程、机耕路、育苗工场、密集烤房、烟草农机具、烟叶基层站、防灾减灾设施等八大基础工程达标配套。二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引领烟草农业。以“优质、特色、生态、安全”为目标,围绕合作工业企业品牌原料的质量、特色需求,在各个生产环节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力量,主打地域性烟叶风格特色,使之与单元合作工业企业的需求相对接。(六)强化质量管理,推进烟叶生产标准化。积极推行烟叶生产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走标准化发展之路。根据知名品牌对烟叶质量和供应的要求,建立产区质量评价体系,着力推进烟叶质量特征培育、质量控制和持续稳定供应等工作。制定、完善生产各环节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统一田间操作规程,使片区内烟叶长势长相均匀、内在质量一致,达到批量化生产。探索适应工业需求的收购管理方式,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完善烟叶等级质量责任制和预警机制。认真执行烟叶收购管理规范和烟叶收购质量管理规定,提高质检队伍素质,严格烟叶收购工作流程,狠抓预检到位率和合格率,全面落实“编码封闭定级”,做到质量管理程序化、制度化。严格控制烟叶损溢率,严禁压级收购、提级上调、变更等级。加强监督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不断改进等级质量。(七)完善创新体系,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国家局“卷烟上水平”的工作基本方针和战略任务为指导,按照“原料保障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坚持“科研源于生产,科研服务于生产”的宗旨,加强科技基础研究平台建设,改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条件,为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保障,全面提高烟草的技术创新水平。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建设。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加强与青州烟草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聘请一些高水平的专家和优秀科技人才共同从事研究工作开展联合开发、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探索建立长效的技术交流机制。以落实科研项目为契机,全力推进优质特色烟叶开发。充分利用国家局、区局下达给烟草各项科研课题的机遇,整合资源配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努力完成项目课题,通过开展项目的试验、示范工作,力争尽快解决制约烟叶生产和品牌培育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全力推进烟叶生产科技工作的进步。突破生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烟叶质量。到2015年,紧紧围绕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典型特色优质烟叶开发、无公害生态特色烟叶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密集型烤房烟叶调制技术、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等研究课题,力争尽快改变我市烟叶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缺乏的现状,阐明生态条件对烟叶品质的作用机理,形成综合、高效、持久、安全的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全面推广快速笼式烟夹,达到降工省耗、烟叶烤黄、烤香的目的,建立一套更加系统、完善的市烤烟综合标准体系。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宣贯和知识培训工作,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技术拔尖人才,提高生产人员科技素质。通过市、县、站(点)三级技术推广体系,加强烟叶生产标准化体系宣贯和知识培训,狠抓技术落实,促进有效成果的形成和转化,提高烤烟生产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烤烟生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烟农的科技素质。改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在自主创新中的保障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全面推进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改善市烟叶科研条件,积极营造创新文化,完善创新人才的激励机制。(八)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提高信息化水平按照“全流程、全覆盖”的总体要求,以基地单元和基层站为突破口,加强基层信息化的业务功能、服务功能、管理功能,实现纵向业务流程化,横向管理集成化。建立基本烟田、烟叶收购调拨数据库,构建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利用率。优化业务流程,依据收购、调拨计划,健全种植收购合同、购销合同、加工合同管理,建设计划合同、烟叶物流管控系统,做到全程数据自动生成和采集,实现各环节实时监控、“痕迹化”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健全质量追踪,使生产技术、收购等级质量、工商交接等级质量等标准在烟叶管理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各类数据信息,及时实现质量信息反向追溯。完善业务管理,整合计划合同管理及其他相关应用,关联准运证、交易系统、实现行业相关系统的流行化协同、数据共享。利用信息、通讯、远程教育等信息网络资源,提升对烟农信息化服务水平。(九)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管理水平。经过多年的努力,市烟草已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从事烟叶生产的员工队伍和烟农队伍,至2010年10月,已有从事烟叶生产员工602人和近6万烟农。但是,从事烟叶生产的职工队伍和烟农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局提出“卷烟上水平”行业基本方针后,必须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和烟农的整体素质,才能满足“原料上水平”对技术人才的整体需求。对于烟叶人才,坚持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着力打造两支队伍。一是加强基层人力资源建设,深化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条件下技术队伍的定岗、定员及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围绕优秀基层站创建工作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以提升基层工作水平和员工素质为重点,不断提高基层管理能力、技术应用推广能力、经营服务能力和生产组织能力,建立起一支懂管理、善经营的烟叶生产管理队伍。二是加强基层烟叶技术和技能队伍建设,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理念培训,推动技能鉴定、技能比武,增强生产、调制、分级等专业技能素质,提高技术指导水平、技术推广水平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力争做到一人多能、一人多岗。充分发挥现代烟草农业生产条件下烟农、专业队、互助组、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和服务组织的作用,引导它们不断增强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真正使广大烟农愿意干、主动干、积极干,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烟技员、职业烟农及专业化服务队伍。(十)抓好创优对标,提升工作效率。以优秀基层站建设为目标,全面加强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的基础管理,充分发挥烟叶工作站的六大功能作用,进一步增强烟叶工作站作为烟叶生产收购的组织和实施主体地位。不断优化烟叶生产收购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流程,有效调动烟技员队伍的工作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提高烟叶生产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信息化的执行能力。严格按照对标要求,合理控制烟叶技术人员的数量,严格控制烟叶费用支出,提高烟叶质量,降低单位烟叶人工费用和经营费用,提升单位烟叶销售收入。对种植区域进一步优化,对烟农的种植资格进行严格审核,进一步提升烟农户均种植面积。(十一)科学考核,提高政策执行力。要完成全市5年烟叶发展规划目标,就必须建立可靠的考核保障体系。在建设考核方案体系时,加强与工业企业的合作,制定详细、科学易操作的基地考评办法或方案,进一步完善和细化烟叶生产收购奖惩办法和激励机制,把烟技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个人薪酬效益挂钩,充分体现奖罚分明,激励先进,有效激发烟叶队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促进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提升和确保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实现,提升烟叶基地单元工作水平。完善员工成长渠道。在已建立的员工“职务晋升、技能晋升、职称晋升”三个通道的基础上,继续加以完善,加强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建立起以职业技能为主导、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根据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要求和基地单元规划的整体要求,完善烟农考核、评价体系,引导烟农必须严格按照单元规划内的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体系的要求,进行烟叶生产的农事操作。完善专业化服务队伍考核体系,进一步明确专业化服务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细化考核流程。附表1:2010-2015年烟叶生产上水平分年度实施计划附表2:2011-2015年烟叶生产上水平投资建设规划表62附表1:2010-2015年烟叶生产上水平分年度实施计划主要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烤烟种植面积(万亩)14.839.513.331517.332021.67烤烟收购总量(万担)43.124.64045526065每亩烤烟产量(斤)291259300300300300300种烟农户数量(万户)1.921.011.481.51.571.661.55户均种植面积(亩)7.79.4910111214基地单元数量(个)189101213基地单元烟叶种植面积(万亩)1.713.331517.332021.67基地单元烟叶收购数量(万担)54045526065原料供应基地化比重(%)17.9100100100100100特色优质烟叶开发面积(万亩)1.71.71.73.45.16.86.8特色优质烟叶收购数量(万担)5.15510152020烟叶收购等级合格率(%)77.8480.158080808080烟田水利设施配套率(%)707580859095100机耕作业率(%)69747578808080专业化育苗率(%)575808595100100密集烤房烘烤率(%)509598100100100100种植专业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种烟比例(%)7075777980附表2:2011-2015年烟叶生产上水平投资建设规划表建设年份建设项目“十二五”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建设总量投资总额(万元)建设数量资金预算(万元)建设数量资金预算(万元)建设数量资金预算(万元)建设数量资金预算(万元)建设数量资金预算(万元)1.烟田整治(万亩)13.27771300.950.3403.797620.42.4475401.551.733223957692.烟水工程水池(m3)60320482.56686054.8813900111.213250106735058.818960151.68塘坝(座)1951151002463979268沟渠(km)268.743801.1477.111299.2261.871039.414.4241.927.36123.61081097提灌站(座)36795.5113.556846011525639管网(km)160.46269.23693010.238132522投资合计6216.21367.61354.6483.92332.42677.683.烟路(km)264.63610.241.2591.445.09681.241.08604.311.23221.312615124.密集烤房(座)639417717.5923166209.5314493968.982924376982148.811022953.365.农机具(台)107902524.2423952791.4124555371349453911288.512123454.3226.育苗工场(个)223369691346003450345069567.基层烟站()67750(19个)148048.仓储设施()4500(1个)10009.信息化建设/1000200200200200200年度投资合计51311.1829912.947762.14829.773680.019322.362注:基层烟站和仓储设施因牵涉跨年度建设,只规划建设总量,暂无年度建设数量。

    注意事项

    本文(烟草专卖公司烟叶生产上水平实施办法.doc)为本站会员(文库蛋蛋多)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