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疗法5-课件.ppt
辅导课程五,第三章、三大派别的家庭治疗,代际派家庭治疗策略派家庭治疗结构派家庭治疗,代际派家庭治疗,莫瑞.鲍恩重要概念1、自我分化:鲍恩理论的核心。这个概念指的是一种思考和反应的能力,而不是简单地对内在和外在的情感压力的自动应答。这是一种即使面对焦虑也能富于弹性和聪明行事的能力。不能自我分化的人更倾向于情绪化,他们的生活被他们周围人的反应所驱使。自我分化的人能够更好的平衡思想和感觉:他们有强烈情感和自发反应的能力,但是也拥有拒绝情感冲动的自我控制能力。,2、核心家庭情感过程:在原生家庭中,缺少自我分化就会导致与父母的情感的隔离,接下来导致婚姻中的纠结,因为情感资源有限的人们会将他们的需要投射到彼此身上。因为这种纠结尚不稳定,它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在父母之间产生情感隔离。配偶一方出现身体或情感机能障碍。婚姻冲突。将问题投射到一个或更多的孩子身上。问题严重程度与不能自我分化的程度、与原生家庭情感隔离的程度和家庭系统中的压力水平有关。,3、代际传递过程这个概念描述了焦虑从一代到另一代的长期传递过程。每一代中大多数孩子会从家庭纠结向低水平自我分化(长期焦虑)迁移,少数孩子向高水平自我分化(较少焦虑)迁移,那些一定要给孩子过度关心的父母,不管其是遵从还是反抗,都给孩子提供很少的选择。他们替代孩子学习如何独立思考,替代孩子对他人做出反应。,4、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描述了一代与另一代人们之间处理焦虑的方式。父母与孩子之间纠结度越强,就越有可能在关系中引发出焦虑,因此一些人选择离开家庭以寻求距离感,也有一些人选择不去看和听家庭中正在发生的事,假装事情没有发生以避免焦虑和痛苦。他们这样做的时候带有很强的情绪化色彩,用避免与人交谈的方式使自己与原来的家庭隔离开来。,策略派家庭治疗,Jay Haley和米兰小组主要概念与方法1、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治疗者鼓励患者维持或者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症状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症状具有保护家庭的作用的情况以及改变受到阻抗的情况。2、意志考验:来自于Haley的治疗实践。Haley认为,严格意志考验是为了使症状表现比其实际情况更麻烦。他认为,“如果我们创设要求,使得一个人要表现出症状比要放弃症状更加困难,那么他将会放弃症状。”例如,如果一个来访者在白天表现出症状,那么他就要在半夜起床,并且努力地练习症状。,反其道而行之技术,定义适用条件具体施行注意事项,定义:所谓反其道而行之法,就是治疗过程与治疗目标相反的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治疗者鼓励患者维持或者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症状的方法。,反其道而行之适合的条件(1)治疗者杀手(therapistkiller)型的家庭和治疗成瘾的家庭。(2)具有阻抗的家庭。(3)症状的严重程度:中度或者重度的症状。(4)症状具有维持家庭功能的作用。(5)直接干预和治疗不起作用。(6)具有反抗和对立的青少年。,具体施行(1)积极再定义。(2)维持或者增加现有的症状。(3)制止改变。(4)预测。,注意事项 1、带来自我伤害的行为 2、在实施反其道而行之的同时,改变家庭交往模式。,3、再定义:再定义是用来改变家庭看待事情的认知和观念的一种方法。同样一件事情,同样一个行为,由于看待它们的角度不同,可能使人产生不同的看法,导致对它们作出不同的反应。再定义技术常用于反其道而行之技术中,通过给症状不同的含义从而要求家庭维持症状。(1)消极再定义:就是把家庭成员看作是积极的行为重新赋予它消极的含义。(2)积极再定义:就是把家庭成员看作是消极的或破坏性的行为重新赋予它积极的含义。,4、循环提问:即循环提问家庭的每一位成员对某件事或某个成员的看法。设计循环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家庭成员在整个家庭的关联背景中看待他们自己,并且从其他家庭成员的角度审视所发生的事情。例如,一个治疗师可能会问,“你的父亲怎样刻画你的妈妈与你姐姐的关系?他曾经与你谈论过这个问题吗?”通过像这样询问模式,随着家庭成员冲破他们的两极的和线性的观点,问题的循环本质变得越来越明显。,结构派家庭治疗,Minuchin主要概念及技术:1、加入:“加入”是治疗者为了做诊断及促成改变,而与家庭连结,它不仅是有助于做诊断的技术,最主要还是能借助它来介入处理,以促成改变。虽然在接触家庭的开始阶段会相当强调“加入”,但事实上它也发生在治疗的任何阶段。在“加入”的过程中治疗者鼓励家庭成员去共同解决问题。一个好的治疗者,有时可藉由暂时的顺应家庭“风俗”而“加入”家庭,在声调、用语及姿势上,循着他们的规则,一边真正去经历家庭的一些信念及其强度。这样的方式对于会谈的初始阶段尤其有用。,2、表演技术:是结构派的一个重要技术,治疗师要求家庭成员在治疗师面前就某些话题进行交流,表演出他们在真实互动中的情况。用以收集有关家庭结构的信息。此外,表演技术也用来改变家庭的结构,治疗师在找到家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后,会设计与以往不同的互动任务给家庭成员进行表演,从而改变其旧有的障碍性模式。表演技术需要三个操作。首先,治疗师要注意到问题的序列。第二,治疗师开始使用表演技术。第三,是最重要的,治疗师必须指导家庭去修正这个表演。,3、结构评价:初步评价是建立在第一次会面中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在后面的会面中,这些模式被精炼和修正。结构评价同时考虑了家庭所呈现的问题以及所有的家庭成员,一方面,结构评价要反映出家庭中存在的结盟、对抗、疏离、纠缠关系,另一方面,结构评价也应反映出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角色与功能。,4、加强界线:在纠缠的家庭中,所设计的干预是加强界线。治疗师促进家庭成员代表他们自己说话,不允许有人打断别人说话,或者帮助夫妻在没有侵扰的情况下完成谈话,这些手段都在于为界线不清的家庭加强界线。虽然结构治疗师开始的时候会见整个家庭,但接下来的会面可能会会见个体或是亚群体以加强他们的界线。,5、打破平衡:在设定界线中,治疗师的目标是重新组合亚系统之间的关系。在打破平衡中,目标是在一个亚系统中改变关系。处于冲突的家庭成员与对手平衡常常是家庭陷入僵局的原因,其结果是,双方继续冻结在无行动的状态中。在打破平衡过程中,治疗师与个体或亚系统建立关系并且支持个体或亚系统。,第四章 家庭治疗的阶段,预约阶段首次会面早期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预约阶段,内容:预约时与来访家庭接触的目的是要全面了解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安排家庭前来治疗。治疗者要倾听与你通话的来访者对问题的描述,然后明确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以及其他可能参与进来的成员。最后,安排第一次见面,并且要指定哪些人将要参加第一次见面(一般家庭中每个人都要参加)。注意事项:预约中最重要的注意事项是个人的态度。首先是理解和尊重。家长希望你单独治疗他的孩子,或者夫妻中的一方希望单独与你谈谈,以便你能有一个非常正确的观点。即便这些观点与你的想法是不一致的,仍需表示你的理解与尊重。第二,如果你希望见到整个家庭,那么在最初安排见面时,需要让大多数家庭成员同意参加会诊。,第一次会谈,第一次会谈的重要性第一次会谈需要完成的任务第一次会谈的过程,第一次会谈的重要性:1、直接关系到良好治疗关系的形成;2、直接关系到家庭是否继续前来接受治疗3、第一次会谈需要完成很多任务,第一次会谈需要完成的任务1、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2、向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提供有关治疗的信息3、收集有关家庭所遇问题的信息4、收集有关家庭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的信息,了解家庭结构5、诊断6、提供反馈7、安排任务,第一次面谈的过程:1、准备阶段 电话预约;座椅准备;其他方面的准备;2、面谈阶段减轻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焦虑与紧张的阶段探讨家庭成员现有交往模式和家庭结构阶段扩展家庭关注焦点的阶段,早期阶段,治疗早期阶段的主题是发现为什么问题一直存在,应该如何着手解决。此时的主要策略已经由建立联盟变为挑战性的行动和尝试。1、挑战:当某个家庭成员作为问题人物出现时,治疗师可以通过询问其他家庭成员如下问题来直接挑战线性因果关系:他们是怎样参与其中的(或受到什么影响)。他们在制造(或处理)这个问题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是怎样反应的?挑战无效家庭互动的最佳方式就是指出阻碍家庭互动的模式。一个有效的公式就是:“你的X行为越多,他的Y行为越多相应的,你的Y行为越多,她的X行为越多”挑战无效行为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询问成功的情况,并鼓励多做这些行为。,2、家庭作业:安排家庭作业可以用于检验治疗的适应性;让家庭成员意识到自己在问题中的角色;还可以建议培养新关系的方法。典型家庭作业包括:建议过度关注孩子的父母雇一个保姆看孩子,然后两个人单独外出;建议争论不休的夫妻交替发言,一个人说的时候,另一个人只能听不许说话(但要关注对方所说的内容,并在对方说完后做出反馈);建议过度依赖的家庭成员练习独处或自己做一些事情。家庭作业容易诱发冲突,比如,与青春期的少年协商家庭规则,这样的作业应该避免。有难度的讨论应该留到治疗师能够作为仲裁者时再提出。,中间阶段,中间阶段的焦点是帮助家庭成员自我表达直到相互理解。在治疗的中间阶段,治疗师较少担任指导的角色,而是鼓励家庭成员开始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让家庭成员的内部讨论以及家庭与治疗师之间的讨论交替进行,来调节焦虑水平。在任何一种讨论中,治疗师都要鼓励家庭成员谈论自身的感受及他们的期望并能认识到他们自己在无效交往模式中的责任,而不是相互责备。,结束阶段,治疗的结束一定要达到两个标准:家庭感到自己前来治疗的目的已经达到;治疗师感到治疗已至最佳效果。此时询问家庭他们面临的下一个问题将是什么,已有的问题是否会反复,并和他们讨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会对家庭很有帮助。所以这个阶段一个很有用的问题就是“你们知道自己的问题什么时候会反复吗?到时你们该怎么做呢?”最后,治疗结束几周后,可以对家庭进行回访。这种回访可以是一封信,一个电话,或简单的后续治疗,以此了解治疗效果的持续情况。,第五章 家庭治疗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与家庭治疗理论的一致性中国的现实需要家庭治疗家庭治疗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强调家庭 强调个人 扩展家庭 核心家庭 多重父母 亲生父母 相互依赖 独立 人际关系 人物关系 权威 民主 等级 平等 重视亲子关系 重视夫妻关系 僵硬的家庭成员角色 灵活的家庭成员角色 偏爱男性 女性角色意识增加,对家庭和家庭成员相互依赖的强调。扩展家庭与多重父母角色。权威。等级。重视亲子关系,忽视夫妻关系。,四、良好治疗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要性建立良好治疗关系应注意的问题促进良好治疗关系形成的条件促进良好治疗关系形成的方法,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1良好的治疗关系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条件和基础。2良好的治疗关系能够减少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的防御心理,使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3良好的治疗关系能够促使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接受治疗者的建议,并积极配合治疗者。4良好的治疗关系能够让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对治疗充满希望。5良好的治疗关系会增强患者和患者家庭成员继续前来接受治疗的意愿。,建立良好治疗关系应注意的问题:(1)用来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方法要因人而易,因家庭而易。例如,有的家庭适宜使用较为平等、协商的方法;而有的家庭希望更多地从治疗者那里得到治疗建议和措施。(2)不同的阶段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一般而言,在治疗的初始阶段,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点要放在治疗者对家庭的适应上。但随着治疗的进行,特别是当治疗者发现自己已经适应了家庭,而且为家庭所接纳的时候,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重点就要转移到如何让患者家庭适应治疗者这个方面。(3)注意选择建立良好治疗关系的时机。比较而言,第一次面谈对于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促使良好治疗关系形成的条件:治疗者本人有利于治疗关系形成的条件和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治疗者的个性特点,一类为治疗者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1亲和力;2自信;3人性;4自我暴露;5共情;6自发性;7控制能力;8言语表达;9观察能力;10发现重要线索的能力;11建立家庭成员行为联系的能力;12积极水平;,促进良好治疗关系形成的方法:1、肯定法:积极肯定和消极肯定2、追问法3、权威法4、顺应5、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