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00(第四章环境管理体系重点及难点).doc
-
资源ID:3772827
资源大小:149.50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14000(第四章环境管理体系重点及难点).doc
14001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重点及难点二零零五年八月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浪潮声势日高,绿色经济、绿色产业、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等席卷全球。综观21世纪的商品文化,将会从一个单纯追求商品价格与生产供应的变化,逐步转化成一种追求商品绿色形象的社会共识。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带有绿色标志的产品日益博得消费者青睐,77%的美国消费者表示企业环保形象会影响他们的购买意向,40%的欧洲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其中67%的荷兰人、80%的德国人购物时考虑环境因素,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环保形象影响产品的销路。美国克里夫兰市场预测公司于1993年调查表明,目前世界绿色消费总量已达2500亿美元以上,美国的绿色产品已占国内生产总量的10%左右。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绿色产品率约占5%上下。未来若干年,国际绿色贸易将以年均12%15%的速度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很可能以ISO14000对我国出口企业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近来年,我国部份出口产品及其包装,因不符合发达国家的环境法规及相应环境指标的要求,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1995年这种损失达2000亿元左右。1994年4月1日,德国正式禁止含偶氨染料的纺织品进口,据我国商检局调查,被德国禁止的118种含偶氮染料中,有104种正在我国使用。纺织行业一直是我国进出口的支柱产业之一,1995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额占世界纺织贸易额的3%,居世界第十一位。1996年17月我国服装出口下降了95%,纺织纱线出口下降了22.9%。另据联合国有关机构1997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每年大约有74亿美元的商品因环保问题而在国际市场丧失竞争力,大约有23亿美元的商品因缺少环保信誉或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证书而出口受阴。因此,承诺遵守环保法律和其他要求,即是环保时代在国际商贸领域中发展商机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外展示组织环境形象,避免失去商业机会的手段。目前,我国的一部份企业推行ISO14000标准首先遇到的将是资金问题。这是因为推行ISO14000标准,企业要投入一笔资金来治理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以及噪声造成的环境污染,以达到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符合客户的规定以及符合企业自身的声明。这其中人力物力的投入,将使资金较紧张的部分企业感到负但太重,从而会导致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竞争力的下降,影响产品走向世界的步伐。除了资金方面的难题以外,我国企业实施ISO14000标准,尚存在以下几个较大的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的环境意识稍差,不利于环境管理体系的实施。l 企业内的“行政文件”、“ISO9000文件”及“ISO14000”文件共存,给予管理上带来困扰。l 基础设施薄弱与设备陈旧,难以保证环境因素得到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生产性废气的无组织排放、生活和水量较小的生产废水排放(管路系统较为混乱)、化学物品的泄露防护和应急设施的不足、设施、设备陈旧、跑冒滴漏严重及预防措施不足等。l 计量设施和管理办法不充分,物料及能源有流失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中间产品、生产废品、可再利用的废弃物等。购入量或产生量、使用量、贮存量及处理量之间的较大出入,计量或统计管理存在漏洞。l 在害废物的存放要求、处理技术与出售条件等环节的管理不健全,可能对土壤、水体和人类造成直接的危害或二次污染,可利用的有害废物再加工利用的技术、环境评价未引起重视。l 企业在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时,未考虑环境管理目标,导致环境管理目标与企业运营的其他目标相脱节,致使环境目标的执行力度不够。l 有些企业开办的服务性第三产业,如废品回收、生活服务、综合利用、运输等,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却由于未纳入认证的范围而不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l 下文将对环境管理体系在实施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作出细致的论述,并附有具体的案例供参考。一、 初始环境评审为了确定现有的环境状况,ISO14004标准第4.1.3条款提供了“初始环境评审”的方法,初始环境包括以下内容:l 明确法律和法规要求;l 识别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环境因素,以便判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责任的环境因素。l 对照相关的内部准则、外部标准、法规、行为规范和一系列的原则及指南所进行的环境表现(行为)评价;l 现行的环境管理惯例和程序;l 标明涉及采购合同活动的现行方针和程序;l 对以往不符合要求的事件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反馈信息;l 取得竞争优势的机会;l 相关方的观点l 组织的其他体系中有利或不利上环境表现(行为)的职能或活动。对于上述情况,都应该考虑到全部运行状况,包括可能的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组织应将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文件,并确定环境管理体系发展的时机。由上可知,做好初始环境评审,掌握企业环境管理现状是实施ISO14001标准的重要步骤。1初始环境评审的目的和要求初期环境评审(Intial Environmental Review)是按照ISO14001的要求在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前,组织对整个系统包括全部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状况、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环境行为、法律法规体系以及相关方有关情况等进行的全面摸底调查,对所收集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评估和提炼,写成调查报告并提交给决策者。初期环境评审旨在使组织的成员尤其是组织的决策层能够真正明确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正确把握组织在整个环境中所处的准确位置;充分了解自身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优势与不足等,使所要建立的环境管理体系和进行的环境管理工作方向明确、重点突出、行动有效。更确切地说,就是使组织及其决策部门乃至每位员工都知道在产品、活动和服务等过程中,到底哪些是对环保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其原因何在?在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中应该从何处着手,如何改善?同时也为此后评判重大环境因素,确定目标指标,制定环境管理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尽管ISO14001并未强制要求进行初期评审,评审机构也并未将之作为认证的必要条件,并且初期环境评审不一定能够满足识别和评价所有环境因素的要求,但毫无疑问,对于首次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做好初期环境评审工作十分重要。初评完成后至少应做到:A 识别出企业所有的环境因素;B 掌握企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及现有的执行情况;C 评价出重大环境因素,并提出管理上的要求。从工作进度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识别因素和评价重大因素。前者需要较多人员参与,后者由专业人员与管理层人员完成。2初始环境评审的执行l 评审小组的组成评审工作涉及面较广,为全面、准确、深入,评审小组应由环境管理代表亲自挂帅,协调评审与其他工作,保证评审结果的权威性。评审小组由各部门人员组成,至少包括:生产、技术、动力、后勤、供应及环保等部门。对评审小组人员应有所选择,应包括生产、设备技术人员,供销管理人员,环境安全或相关专业人员,还应有长于统计、汇总等文字工作的人员。l 评审前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评审的目的、范围、方法、ISO14001标准、环境因素、法规知识及评审表格或图标的使用等。评审人员应全面掌握环境因素的内涵,以及三种时态和三个方面的专业要求。法律法规的培训是评审前的必要环节,应用通用法规,明白哪些气体排放是法规允许的,哪些是有害废物等。目的是让评审人员有全面的知识,评审过程中能自觉地查询、追问或提出疑问,再由专业人员加以解决。 评审的一些常用方法可包括: 问卷调查; 面谈; 检查清单; 直接检验和测量; 记录评审; 水平对比法等;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个别中小型企业可能缺乏专业的环保知识,则可以尝试从以下途径获得帮助: 具备环保职能的政府职能部门,如环保局; 图书馆或网络信息; 行业协会; 消费者组织; 业务联系单位; 专业咨询机构等。l 评审小组的任务分配具体的评审任务分配应结合组织内部的实际情况; 理论分析组; 现场评审组; 法律法规小组:l 初始环境评审的步骤初始环境评审通过一系列信息收集、调查,对组织应当前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全部已有或可能存在的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其控制、管理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评价的一项工作,图4-1说明了初始环境评审的过程。初始环境评审是一个通过信息收集、分析评价、确定组织环境状况的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可由准备、信息收集、分析评价和总结报告四个分阶段组成,每一阶段又含有若干活动。 准备; 信息收集; 分析评价; 总结报告;初始环境评审中,评审者可根据具体情况、特定条件,选择使用相适宜的信息收集技术方法。表4-1说明了初始环境评审的几种信息收集方法。表4-1 初始环境评审的信息收集方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查阅文件记录包括管理部门的规定、废物处理的记录、生产运行记录、事故报告、外部投诉、内部的纠正措施等。使用调查表设计表简单、清晰、易于回答,内容全面,保持一致性。现场调查包括运行过程的查看,直接测量,召开座谈会等,并对信息进行分析评价。l 初始环境评审的内容 明确适用于组织的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ISO14001明确规定,组织在环境方针中必须对遵守有关法律作出承诺,这是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明确环境因素,识别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主要依据。因此,必须广乏全面地收集和整理有关法律法规,包括国际、国内有关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尤其应当全面掌握企业所在地的地方环保法规和标准。一般而言,地方环保法规和标准严于相应的国家、省、部颁布的法规和标准,它是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应对照法规分析组织的现状,即系统分析组织目前获取、遵守、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的情况以及相应的管理手段,包括对以往违反有关法律法规情况的调查、处理等,用以评估组织的环境现状与规定或标准之间的距离。必须指出的是,所收集到法律、法规和标准必须是最新有效版本。除了建立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其有关要求的一览表外,最好还应明确是否具有获得这些法律、法规、标准以及与有关机构沟通的渠道和方法。 确定组织在原材料的选用、产品的生产或服务中现有的和潜在的环境因素。确定环境因素是评判重大环境因素、确定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和制定环境管理方案的基础。一般说来,这项工作不仅相当重要,也相当细致、相当繁琐。因此,在初期环境评审过程中,对组织在原材料的选用、产品的生产活动或服务中现有的和潜在的环境因素,必须充分把握,全面收集。因为所涉及的环境因素都可能是重大环境因素,或环境管理的对象,既不能马虎大意,更不能疏忽遗漏。 组织自身环境形象的检讨,内容包括:A 周围邻里历年来对组织环境状况的评价:包括对组织造成污染的抱怨以及他们向上级部门的投诉等,还应包括所有污染造成的后果及其最终处理结果;B 历年来上级环保或其他有关部门对组织污染环境或排污超标的处罚,包括所有事故造成的污染后果和被处罚的程序及其后续处理结果,或者有关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签发的组织未受到环境行政处罚的证明文件;C 有关环保执法或行政执法部门签发的组织通过环境影响合格报告书(表)的批文;D 有关环境监测或环保行政执法部门签发的组织污染物浓度及总量控制指标达标排放证明文件;E 组织生产的产品在商品流通领域中的环保形象,如:属于生态(或绿色)商品,使用绿色环保标签或通过环保认证,以及销售市场的反应等,包括一些绿色环保组织的评价和消费者的反应。 对组织相关方环境管理状况或环境保护形象的调查这里的相关方是指组织的分供方或供应商、承包商,可能包括以下内容:A 原材料供应商;B 元器件制造承包方;C 废物、废料以及垃圾处理承包方;D 承销或者消费组织产品的客户等。相关方的环境管理状况或环境保护形象,可以包括:A 是否建立和实施了环境管理体系;B 是否与组织签订过环境保护或环境方面的协议或书面承诺;C 是否经常受到有关环保或环境管理部门的处罚;D 在公众或环境保护组织中的反映;E 对于有关废物、废料以及垃圾处理的承包方,尤其调查其是否为工商行政部门正式注册单位,有没有营业执照,是否在国家规定部门办理过经营范围的注册等。l 初始环境评审的总结 评估组织内部现有的环境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及其运转情况与适用程度; 总结、拟定环境因素和重大环境因素排序一览表,为确定重大环境因素提供决策参考; 大致评估、核算改善或改造环保设施,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通过认证所需的费用;二、 环境方针的制定环境方针是实施与改进组织环境管理体系的推动力,具有保持和潜在改进环境行为的作用。因此,环境方针须反映最高管理者对遵循有关法规和保证持续改进的承诺。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建立环境目标和指标的基础。对环境方针的规定应足够明确,使它的内外部相关方都易于理解,应对它进行定期评审与修订,以反映条件和信息的变化。它的应用范围应当是可以明确界定的。环境方针是由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提出,批准并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向社会公布,使全员理解;组织的各级管理者要对环境方针的实施也与组织的每一位成员密切相关,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和配合,环境方针也无法实施。1环境方针的重点理解ISO14001标准对组织的环境方针提出要求。在内容方面要求组织的环境方针必须包括两个承诺(即持续改进和对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和一个框架(即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l 对遵守法律法规的承诺对“遵守有关环境法律、法规和组织应遵守的其他要求的承诺”是ISO14001标准的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主要是指我国的环保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制度和一些待业规定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承诺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性,也就是说,即使是现在污染物的排放超标的组织,也可申请ISO14001标准的认证,只要它承诺在一定的时期内达标排放即可。l 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对持续改进的承诺,就是组织要承诺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环境表现。环境管理体系是按螺旋上升的PDCA循环方式运行的,停留在原来的环境表现上是不能满足ISO14001标准的要求的。组织可以从多方面达到持续改进的要求,例如: 即使组织已经达标排放,但不能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还要采取措施,使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质更少,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对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使之更适合于组织发展的要求; 组织环境表现的改进,如减少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种类,从超标排放到达标排放; 在生产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先进工艺,养活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量,减少煤、石油等能源的消耗量等。l 对污染预防的承诺污染预防的原则是指应尽可能防止污染的发生,而不是污染出现后再进行治理、补救,应体现污染优先控制,预防为主的思想。污染预防的承诺可包括以下内容: 减少废物或使废物少量化; 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质向环境的排放; 减少资源(原材料、水资源、能源等)的消耗; 降低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使用量,尽可能使用替代品; 尽量对废物进行回收和再循环利用,减少废物的处置量; 应用环境管理手段及环境影响评价,将开发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减至最小等。l 为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框架环境方针是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宗旨和努力方向,是比较抽象的;而环境目标和指标是根据环境方针而制定的,是具体珠和量化的。指导组织具体实施环境保护活动的是环境目标和指标。比如说,组织在环境方针中规定“减少排污量”,为组织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提供了框架,组织根据环境方针而制定出的环境目标为“今年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减至去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一半”,环境指标则为“发电厂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减至去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的35%,锅炉房减至60%”。对环境目标和指标是否实现进行的评审,也应以环境方针中的规定来进行。环境方针应反映组织产品、活动或服务有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要突出反映出组织的主要环境问题,要体现组织的个性和特色。如果该组织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则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环境方针。l 环境方针的更改组织应不断对环境方针进行调整、定期评审和修订,以反映不断变化的条件和需求,使之始终与组织的情况相适应。环境方针需要更改的时机和条件是:组织合并、分开,组织机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外部环境、市场状况发生改变;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发生改变;组织想要获得环境管理体系注册认证;相关方观点和愿望发生改变等。一般情况下,环境方针的时间跨度往往较长。为了使环境方针能够适应组织内外部变化了的条件或需求,应在定期的管理评审中注意对环境方针的适应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以确保通过环境方针来指导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影响环境方针的调整、修订的因素中,应注意: 组织所处市场状况的改变; 组织产品服务等活动的改变; 组织规模性质的变化包括法律法规的变化; 相关方要求的变化。三、 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估ISO14001:1996标准4.3.1条款: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从中判定那些对环境具的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组织应确保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对与这些重大环境影响有关的因素加以考虑。组织应及时更新这方面的信息。1标准理解环境因素是一个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者说,是组织与环境之间发生相互作业的界面。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体系的控制对象、主体和核心。环境管理体系中环境方针、目标和环境管理方案的制定,组织结构、职责、权限有确立,资源的配置,人员能力和环境意识的培训,运行控制,监测和测量控制,对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措施等都是围绕环境因素来展开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制定的环境方针和目标,实现组织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标准要求组织建立有一个或多个程序,作用是识别、评价、更新环境因素,特别是重大环境因素。这一条强调的是程序要求,而不是对环境因素本身的要求。程序应能够满足识别环境因素及判断其重要程序,并在生产和经营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更新、确保体系的要求。标准中提到的能够“控制”的环境指的是一个组织的辖区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产生的环境因素,组织可以通过行政、财力、人事、技术待手段加以解决,如公司内部电镀车间排放的电镀废水,组织即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更新工艺、修建处理设施等方面实现对污水的整体控制。而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指的是组织的供应商、合约商在给组织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环境问题。例如供应商的包装物(纸箱、薄膜、泡沫等)的废弃,运输单位在给组织运输酸、碱等化学品发生的泄露等情况。这类环境因素,组织不能用行政、财力等手段加以解决,而只能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方式来减少这些环境因素所带来的影响。2环境因素的细分根据标准的要求,对环境因素的考虑应包括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个方面。l 环境因素的三种时态 现在时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现有的、现存的环境因素,一般是组织关注的重点。如组织在生产现场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质的排放;生产设备使用过程中油类物质的泄露;有毒有害化学品潜在的环境风险事故的预防;产品维修过程中的噪声污染等。 过去时组织在以前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环境问题,这也要求列入环境因素的范围内,如以前组织所生产的瓷器,若对其堆放时不加以妥善管理,则可能造成铬、镉、铅等金属渗漏,污染水体、土壤和地下水;或组织所在地以前为电镀厂,曾有相当区域受到镉、铬等重金属的污染,组织亦应把它们作为环境因素来考虑,以防止重金属被重新淋溶出来形成二次污染。 将来时组织应考虑其生产的产品在使用、废弃及处置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将来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及其更改,将来的环境规划、总量控制计划,组织计划中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将会带来的环境问题等。这些环境因素虽然现在不表现出来,但组织应对之加以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措施,预防其带来不利影响。l 环境因素的三种状态 正常状态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处于正常情况下的环境因素,如化工企业一直运行着的生产线上的污染物质的排放问题;设备开机后油类物质的跑、冒、滴、漏问题;农药、化肥等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有机污染物质等。这往往是组织环境管理工作要考虑的重点。 异常状态一般是指生产车间中设备的安装、试运行、开机、关机、停机检修等状态下的环境因素。此时的环境因素与正常状态正月很大不同。如硫酸贮存罐正常状态下的环境因素是由于阀门不够严密而导致了少量硫酸的泄露;而异常状态,如进行检修时,环境因素可能是大量硫酸的排出,甚至形成硫酸雾,造成大污染和水体污染。生产设备刚开机及关机时的环境因素与设备运行稳定后的环境因素也大不相同。组织应重视对异常状态下环境因素的识别。 紧急状态紧急状态主要是指发生爆炸、火灾、洪水、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特殊情况。组织应该把可以预见的紧急情况下的环境因素考虑在内,纳入环境管理体系的管理控制范围之内。因为这些紧急情况虽然发生的几率很小,但一旦发生,则将会造成重大的环境影响,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如在沿海台风多发地区的化工厂,其危险品的贮存仓库就应该考虑相应的防台风措施,保证在台风发生时有相应的计划、方法、手段来控制危险品的泄露、爆炸等,把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减少至最小。l 环境因素的七个方面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及组织的实际情况,组织在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从下面七个方面入手进行考虑: 向大气的排放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排放到大气环境中,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锅炉在使用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质排放到大气中,使大气环境质量下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 向水体的排放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排放到水体环境中,对水体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如工厂的生产设备用的绝缘油、润滑油等废弃后,造成多氯联苯向水体的排放,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累积作用,影响人体健康。 土地污染组织的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排放到土壤中,造成土地污染。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含铬废水排放至土壤,造成土壤肥力下降,铬等重金属甚至能通过粮食进入人体内,危害人体健康。 固体废物的管理固体废物素有“放在错误地点的原材料”之称,组织应对之进行回收作用、资源化,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如火电厂中煤渣和粉煤灰的管理,若利用它们来制造水泥和墙体,则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反之,若不管理或管理不当,则会造成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环境危害极大。 对周围社区的影响组织应注意协调好与周围社会居民的关系,满足社会对组织环境表现的要求。组织应尽量减少其产品、活动或服务过程中对周围社区居民的干扰和不利影响,如在运输车辆上安装消声器以减少交通噪声,在生产设备上安装阻尼减振器以减少生产噪音等。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利用组织应通过改进生产工艺、采用先进设备、加强现场管理、实施闭循环和清洁生产来提高资源和原材料的利用率,提高产品的转化率,这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减少污染物质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其他地方性的环境问题组织还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在地区的特点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工作,如当地政府工作期限治理计划、当地环保局的总量控制计划、环境规划等所要求控制的污染物质。组织的产品和设备中若涉及大功率电机、变压器、微波通信等则需将电磁污染纳入环境因素的考虑范围之内。3环境因素的评估环境因素的范围很大,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应尽量找全环境因素。组织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动各部门、各层次的所有员工参与,必要时,应寻求外部技术支持,才能找全所有与组织有关的环境因素,并判断出重大环境因素,对之实施控制,实现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达到ISO14001标准。l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环境因素的范围很广,ISO14001标准要求组织应尽量找全环境因素。组织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动各部门、各层次的所有员工参与,必要时,应寻求外部技术支持,才能找全所有与组织有关的环境因素,并判断出重大环境因素,对之实施控制,实现环境表现的持续改进,达到ISO14001标准。l 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针对确定的分析单元,应用一定的方法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识别中要充分考虑到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七种类型和直接、间接的影响。一般的环境因素识别方法有: 产品生命周期 物料衡算(工艺流程) 问卷调查 现场观察 文件评审 专家咨询以上的各种方法虽然方式和侧重点不一样,但都采用了“输入-输出”思想,考虑环境因素的两个大的方面:A资源、能源、原材料消耗(过程的输入)B产品的废物、事故的产生(过程的输出)应用输入输出方法就可以识别出环境因素,如图4-2所应用输入输出方法就可以识别出环境因素,如图4-2所示:环境影响输入因素分析单元(活动、产品、服务)因素输出影响环境图4-2组织的过程、环境因素、环境影响的输入输出关系图在因素识别中,针对产品和副产品的输出一般不考虑,应用上述方法,针对波峰焊识别的内容如表4-2所示:表4-2 波峰焊的环境因素输入过程输出锡条助焊剂绝缘油电油品抹布零件波峰焊锡刺激性气体锡渣废绝缘油废油废零件废抹布废容器l 登记环境因素、影响按照输入输出法所识别的结果,判别环境因素产生的状态和伴随的环境影响,详细登记在相应的记录表格中。例如,针对波峰焊的结果,登记如下,见表4-3表4-3 环境因素、环境影响及评估表序号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状态环境影响分值1波峰焊锡条消耗正常原材料消耗162波峰焊电的使用正常能源消耗183波峰焊废锡渣产生正常固体废物污染284波峰焊刺激性气味挥发正常影响员工健康26n波峰焊废油产生异常水体及土壤污染24l 评估环境影响将登记的环境因素、影响按规定的标准进行重要性评价,确定重大的环境因素和影响,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环境影响的重要性评估没有绝对的标准或方法,在评估的标准中,组织应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环境方面的依据 环境影响的规模; 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 发生的概率; 环境影响的持续时间; 环境法律法规要求; 商业方面的依据 改变环境影响的技术难度; 改变环境影响的经济承受力; 改变其他活动和过程将带来的(好或坏)效果; 相关方的利益; 组织的公共形象; 能增强竞争力的商业机遇大小; 因环境问题使组织存在的风险大小。组织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表和上一步聚识别的结果,针对全部环境因素的全部状态进行打分,并将结果登记在相应表格中。组织也可以应用专家判别法、是非判断法、等标污染负荷等来评估环境因素、影响,但这些方法比较为片面,主观意志太强,而主观和客观结合较好的综合评分法才能客观地反应出环境因不比的真实水平。l 登记重要环境因素、影响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一个基准值(如25分),则分值在基准值上的环境因素被视为公司的重大环境因素,按其分值的高低进行排序,以体现环境危害和重要性优先次序,形成重大环境因素的清单,如表4-4表4-4 重大环境因素、影响清单序号部门活动、产品、服务环境因素1资材部原料库包装材料储存潜在火灾发生2资材部化学品库浓硫酸的储存潜在的硫酸泄露3制造部波峰焊运行废锡渣产生n制造部空压机维修废油产生序号环境影响状态优先次序1生命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紧急422人身伤害紧急38异常323有害固体废污染正常28n水体、土壤污染异常25注:假设30分以上重大环境因素。(资料来源:毛孝明,“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的识别与评估”,电子质量,1999年第10期)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环境因素是环境管理要考虑的基本对象,确定环境因素是组织环境管理的基础信息,组织应全面系统地分析,找出全部环境因素;识别不应仅局限于生产经营活动排放污染,在能源资源使用等问题上,组织的管理方式、员工的培训、组织的外部变化也应引起注意;为了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组织环境管理的重点应建立在认识与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相关的重大环境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环境影响严重程度的评价,进行重要环境因素的筛选、确定,是组织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指标以及环境行动方案的重要依据。对于环境因素的识别和环境影响的评价,可以用下面的思路来作为一种思考的方向: 识别服务中的环境因素,可从服务过程或服务后产生的影响去判别; 从环境所受到的影响(后果)或环境是否受到影响去判别; 从影响的类型与性质去思考正负面、轻重性; 法律法规是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的依据; 识别组织活动的环境因素,可从组织的活动类型、规模与性质方面去识别; 识别产品的环境因素,可从产品生产过程、产品使用后的废弃与处理、或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去识别。图4-3清楚地表明了识别环境因素,评估环境影响的流程。环境因素的识别废水排放废气排放噪声污染危险品搬运使用保存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资源利用其他考虑方面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水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估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估噪声排放环境影响评估固体废物排放环境影响评估资源的环境影响评估土地的环境影响评估经营方面的考虑重要环境因素的判定设立环境控制yesno环境影响评估图4-3 识别环境因素及评估环境影响的流程4案例:某企业设备动力科的环境因素l 环境因素的案例表4-5是某企业设备动力科找出的环境因素,供参考。表4-5 某企业设备动力科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编号来源/种类环境因素可影响环境方面空气水土壤资源废物噪声环境空压机工场用压缩空气压缩机保养、清洁机油桶意外漏油燃油桶意外漏油蓄电池储瓶破烂,电池液漏出油库工作中意外漏油油管工作中意外漏油供燃油电机工作中意外漏油角铁储存生锈 铁板储存生锈砂轮片工作中排出废气、废物打磨机工作中排出废气、废物切割切割铁制品氧割发电房清洁发电房灭火器消防演习、产生泡沫电风扇清洗,产生污水起重机保养、填加润滑油空调机加雪种清洗、清洁发电机清洁、检查及日常保养清洗过滤网作业用电工场供电、发黑烟发电机着车,漏机油散热网产生油层、废气电池液外泄漏发电机烟管雨淋生锈焊接电焊电弧产生大量气体油漆防止表面氧化四、 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审查ISO14001标准4.5.1款提出:“组织应建立并保持一个以文件支持的程序,以定期评价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这种定期开展的评审工作专业性较强,评审的结果关系到环境管理的有效维护和企业环境绩效的持续改进。按照标准的要求,在建立和保持有关的文件化程序以及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有关“法律和其他要求”(标准条4.3.2),应当包括以下内容:l 明确所适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l 建立获取这些法律和其他要求的渠道;l 对法律和其他要求的遵循与符合情况进行检讨与评价;l 及时更新,保持法律版本的有效性。对于初次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的组织来说,以上几点中,比较困难的往往是如何明确或界定所适用的法律和其他要求。因此,有关环境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评审应以文件的基础,将相关的内容具体确定下来。1 审人员各和频次从事符合性评审的人员应熟悉企业环境管理状况,理解ISO14001标准的要求,熟悉企业的管理体系,掌握适用的环境法规,了解生产工艺和重大环境因素,能有效地与各层管理人员沟通。有些中小型企业若缺少专业人员则可以请有关的政府部门或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协助进行。评审程序中还要明确评审的时间间隔,具体的频次由企业根据其生产、规模和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确定,可每季度或半年进行一次。评审频次不宜过高,否则难以获得足够的评审资料,评审的深度也会由于评审频繁而难以达到,另一方面,评审的频次也不可过低,过低则难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满足体系运行的周期性要求,特别是外部认证要求。将法规的符合性评审与环境管理体系内审结合起来进行得到了大多数企业的认可,这就需要的内审程序中专门加以规定,明确评审的内容、方法和人员。由于内审的重点在于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而法规的符合性则是组织环境绩效评审的重要内容,有的企业在内审中充分收集资料,在内审后、管理评审之前进行法规符合性评审,并将结果提交管理评审,这种方式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符合性评审与管理评审的周期一致。2评审的范围和内容符合性评审的范围应与企业实施ISO14001标准的范围相一致,覆盖企业的地理位置,企业的活动、产品或服务。评审的内容根据企业所适用的法规不确定的。ISO14001标准4.3.2款要求组织确定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