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解析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及全面理解绩效考核.doc

    • 资源ID:3772580       资源大小:304KB        全文页数:1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解析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及全面理解绩效考核.doc

    解析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前言 在咨询调研中发现,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已有些年头,但实施效果总达不到设想的目标,已成了当前企业普遍共同面临的问题,企业负责人对如何开展有效的绩效管理感到相当的困惑。而没有绩效管理体系有效的支持与导向,企业各项工作开展、管理变革、执行力建设等都将成为空谈,企业运营的效率会大大降低,从而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 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的薄弱,究其原因可归纳于绩效管理重点关注的四个方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绩效指标体系制定、绩效管理的辅导、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存在着不足或不尽合理之处。随着国内外先进绩效管理思想在企业实践的应用和推广,企业寻求绩效管理改善与提升的同时,往往又在绩效管理探索的崎岖大道上迷失了方向。笔者将企业在上述四个方面的欠缺逐一展开,总结为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 一大误区:以承包责任制的形式来实现绩效管理 这在国有企业或从国有企业改制过来的股份制企业中比较常见,表现形式一般采取资产经营责任制或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企业当期经营任务分解与落实到各部门和部门负责人,到年底对应责任书中的要求,依完成情况兑现奖罚。这种责任制的考核形式延续了传统经营承包制的思想,是改革开放初期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时普遍采用过的办法,它存在于特定的经营环境,适合纯粹利润中心(如事业部),对管理部门实行这种考核,无法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职能战略紧密结合,不能有效地往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成功因素上牵引,不能真实、全面地度量各部门工作团队的实际工作绩效。同时,部分指标是被考核部门不可控的,资产经营责任制名不符实,各部门起不到承担对各自单位“资产”经营保值增值的目的。 另一方面,责任制的考核一般到年底兑现,只能关注于结果,事后管理,忽 视了对过程的管理,而且到了年底真正考核时,由于企业各种人情关系的影响、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造成的影响都有可能使得考核陷于扯皮、寻找借口推托的境界,最后绩效管理留于形式。 二大误区:将绩效管理与制度管理混为一谈 企业推行绩效管理存在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把质量、安全、工艺执行纪律、考勤等本应该属于制度管理层面的内容也纳入绩效管理体系的范畴,导致“绩效指标”达数十项之多,严重混淆了绩效管理的本质,即绩效管理应该关注于实现企业战略与经营业绩的关键绩效的考核与管理,考核的重点要突出,而不是现行一些企业的做法,设计多套考核体系、多个部门、多个角度、多个指标的全方位参与考核,考核范围大而全,面面俱到,最后使得绩效考核重点不突出、考核重点的权重不能突显;同时,也使得绩效考核体系过于复杂,在执行中受干扰影响因素多,最后的实施效果也受影响。 三大误区:重绩效考核,轻绩效管理 说起“绩效”这个词,大家首先就会想到这个词后面跟着“考核”,而少有人想到“管理”,这其实也反映了企业在绩效管理中重考核、轻管理的思想。绩效考核尽管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但考核并不是目的,绩效考核并不是为考核而考核,而是为了促进被考核责任主体改进绩效,这就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就绩效存在的问题,交流、沟通制定提高绩效改进的办法;同时,考核主体要督促被考核者按期、保质的完成绩效的持续改进计划,双方在考核、沟通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绩效管理的本质。 绩效管理就是个绩效沟通的过程,其沟通机制除了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强化沟通管理之外,还包括绩效管理理念的培训、上下宣贯、绩效指标制定和绩效指标目标值确定过程的沟通。企业上下、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对绩效管理理念、体系、方法等是否认同,绩效考核指标及其目标值是考核者自己制定,还是与被考核责任主体相互沟通制定,这种沟通机制的建立与否将极大影响绩效管理实践的效用。 四大误区:重员工绩效管理,轻部门绩效管理 在从事管理咨询接触的众多企业中,大家一提绩效管理,往往就想到员工绩效管理,继而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思考,而绩效管理除了员工绩效管理,还包括部门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核心业务流程之一的绩效管理流程中,首先是确定企业年度战略目标,然后分解到各部门,再由部门分解到关键岗位。按管理学的“二八原则”,实现企业经营绩效的应是企业最重要的20%的责任者来承担,这里可将责任者理解为承担企业经营指标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当这些重要职能部门的绩效指标完成了,企业的绩效才能达成。因此,企业应首先关注于部门绩效的管理,对绩效管理从企业战略经营的角度而非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对绩效管理的理解与认识,将直接影响绩效管理职责在企业部门的归属,也将间接影响企业绩效管理实现的效果。 事实上,企业优先关注于部门绩效还是员工绩效,与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一些知名的外资企业,其管理水平到了一定程度,企业组织机构与岗位扁平化,员工的责任主体意识强,其具备了直接关注于员工绩效管理的条件,而对我国绝大多数企业而言,企业管理基础依然不够厚实,部门间相互扯皮职责不清普遍存在,对部门的绩效管理一直是薄弱的管理环节,这个阶段仍然需要以关注部门绩效为主,兼顾部门内部的员工绩效管理,在部门绩效管理水平与效果提升的基础上,再强化员工的绩效管理,这也是外企在发展阶段中曾走过的必由之路;反之,如果企业对部门绩效管理要实现的效果还远没有达到,而将管理的重点关注于追求员工绩效管理的改善上,就变成了本末倒置,无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五大误区:重阶段性绩效管理,轻绩效管理的持续改善 企业管理强调管理的持续改善,绩效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体系,其管理水平和目标期望值并不是一步到位,也需要有个持续优化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持续改善包括绩效管理体系的优化,考核方法的改进,绩效指标合理性的提高,如:是否属于部门可控的指标、指标是否引导企业真正往绩效改进的方向前进、指标目标值是否为部门通过努力能达到、指标的数据获取能否客观实现、获取的难度与成本是否合适等等。在对企业的调研中发现,企业往往重视阶段性的绩效管理,在一个考核期,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非常重视,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往往就某些指标制定的合理性、考核奖罚的力度、考核数据的准确性等问题纠缠不清,上下达不成共识。这种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不认同或一时利益之争,影响了被考核者的情绪,加大了绩效管理推进中的阻力;再加上企业高层对由于绩效管理造成企业当期效率与企业长远效率得失权衡上的把握不当,不能有效克服这种阻力,结果阻碍了企业各阶层对绩效管理在推动企业管理效益提升上的认同,造成企业每年都在考核,年复一年,效果没有多大改进,最后成了下面应付上面的一项工作。 绩效管理实现多大的效果,受企业基础管理水平的制约,也受企业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企业在推动绩效管理实施的初期,要建立一种导向,培育一种执行力的文化和不讲借口的工作态度,或许绩效考核方法、流程、绩效指标、目标值及考核奖罚比例不一定最合理或最优,但要将绩效管理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在企业先灌输下去,在执行中调整、在接受中优化,通过几个绩效管理周期的持续改善,最后达到企业上下认同的程度。如绩效指标目标值的确立,在企业历史数据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依靠企业在最近三个绩效考核期整理的数据平均值来做参考,在滚动中优化完善。同时,随着企业发展,这种绩效管理体系可能又会遇到新的挑战,又需要进行新的优化或变革-绩效管理成为一种螺旋式上升的企业动态管理体系。 绩效管理是动态的,只重视于当前绩效管理的得失,而不去建立这种绩效管理持续改善的理念,这正是我国企业管理思想普遍存在的短板。 六大误区:重绩效考核形式,轻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相比对绩效指标与指标目标值的制定、考核流程与制度上规定等方面的关注,企业往往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上重视不够,这里的应用表现主要指两方面:一是绩效考核的结果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指绩效完成情况对应的奖罚是否及时,是否有效-是否真正对被考核者起到激励、鞭策与导向作用。如果在上述两个层面的应用做不到位,无疑使绩效管理效用的发挥大打折扣。当前一些国有企业大锅饭的思想依然存在,承担不同经营风险责任的部门和员工收入分配上的差距拉不开,绩效表现对应的奖罚力度不大,起不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以及绩效考核结果应用周期的不及时性,如一些企业对部门中层实行年薪制,部门绩效好坏只在年底进行挂钩等等,对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缺乏科学的设计都使得绩效管理虎头蛇尾,也影响了大家对绩效管理推行的动力。 重视企业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当从两方面来着手改善,一是建立与绩效管理体系相配套的薪酬体系和晋升制度,通过科学的薪酬体系和薪酬结构设计,真正让绩效管理的激励与导向作用在企业中体现。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结果在企业的应用,也与企业的文化密切相关,企业员工对通过绩效考核拉开收入分配这种形式接受程度如何,这种文化氛围与基础是否具备,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企业应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理念宣灌。 七大误区:盲目追求绩效管理时髦的理论 近些年,一些绩效管理理念被引入到企业中,如360度考核、战略绩效BSC、打分强制分布法、末位排序法等,每一种管理理论都有其适应的企业环境与背景,先进的绩效管理理念的思想可以吸收,但企业特点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以及本身文化特点的不同,需要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建立有企业自己特点的绩效管理体系;反之,盲目追求时髦的这些绩效管理理念,最后反而会弄巧成拙,如当前很多企业在推行360度考核,采取直接上级、相关部门、自我评价、直接下级参与,设置任务绩效、周边绩效、管理绩效、能力、素质、态度等指标,全方位、全面的考核管理,看似全面、客观的评价一个人的绩效贡献,实际上到考核时大家碍于相互的情面,“你好我好大家好”,尽管设置了明确的打分细则与判断标准,最后的打分仍然流于形式,这种绩效管理方法实施几个考核周期后,大家都心照不宣,考核时做做样子,根本起不到绩效导向的作用,最终导致大家对企业推行绩效管理的期望值也降低了。 尽管本身这种绩效理念没有错,但绩效管理理念的执行是企业人来执行,就特别需要考虑这种理念在企业实施过程中,具体的考核操作方法上的可控性、操作成本、操作难度因素,以及执行过程中企业文化与环境的制约影响。由于绩效管理和考核办法过于复杂、操作难度大、数据获取成本过高,最终绩效管理成效不佳甚至导致失败的现象在企业不乏先例。 结语 上述,是笔者在长期绩效管理咨询实践中总结出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上的七大误区,从中也可看出在绩效管理推进变革的长征大道上,我们企业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绩效管理作为实现企业管理战略目标的重要支持体系,是与企业的管理和业务特点、企业的管理基础和水平,以及企业文化相互促进的。企业只有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下,寻找到合适的绩效管理工具,用科学的方法来推进,建立持续改善的机制,才能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套用一句老话就是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整合之道笔者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曾谈到如下话题:在绩效考核中,如何处理公平与人为影响的关系的问题,其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绩效考核是和人关系最为密切的管理活动,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可消除,只能减少。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的路径就是建立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绩效管理的每个环节的正规操作,使绩效考核指标透明化,使绩效沟通贯穿始终,使绩效考核程序公正,使绩效考核结果得到反馈。通过各个环节的正规操作,揭开绩效考核神秘的面纱,使绩效考核成为经理和员工共同的对话和成长机会”。这篇文章继续谈一谈另外一个大家同样很关心的话题如何处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关系?我在与企业管理者交流的时候,他们经常会抛出这样一个话题,“每个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都是90分以上,但是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考核的根本目的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企业的绩效吗?为什么会出现相反的现象?是绩效这个工具不好?还是我们的操作出了问题?”这是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中所面临的共性话题,也是困惑企业管理者的难点。到底该如何看待绩效考核?为什么员工的考核成绩都很好,而企业的业绩却下降了呢?且看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和实践,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失衡的原因首先,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企业都遇到过,我们不要避讳这个问题,也不急于为绩效考核这个工作做辩护,把它提出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会对企业的管理有所裨益。其次,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因为我们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很多因素是不可以量化的,而这些不可量化的因素反而是对企业的绩效影响比较大的。而我们为了追求对员工考核的准确性,通常都会最大程度地做到指标量化。因此,员工的指标在考核的时候,都会比较明确地得到一个考核结果,而这些结果中有一大部分是妥协结果,即为了达到量化而量化。比如,客服人员接听客服电话这个工作,为了做到量化,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对员工进行考核,比如,“电话响三声之内接起电话,有电话记录,记录完整无缺项,缺一项扣3分”,这些维度是可以衡量的。但是对于接电话的质量,我们通常无法衡量,我们无法准确地知道通过客服人员接听电话,使客户产生了多少好感,解决了客户多少实际问题,对客户的忠诚度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客服人员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许一年当中,客服人员都是严格按照量化的指标去做的,到年终的时候,考核结果全部是优秀。但是,在过程当中,客服人员对客户态度不友好,或者业务不熟练,使得客户对公司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导致客户流失,而这些东西是公司无法控制的,恰恰是这些东西影响了公司的业绩。因此,考核的时候,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绩效就对接不起来了,就产生了为什么员工的考核结果很好,而公司的业绩却在下降这个问题了。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在设计员工的考核指标时并非是自上而下设计的,而是从员工岗位职责出发的,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生发出相应的考核指标。这样的设计方式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相互没有关联,员工的考核指标与公司的业绩之间是什么关系,员工搞不明白,经理也搞不明白,导致企业为考核而考核,就成了形式主义。系统解决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的问题绩效管理是个系统的工作,必须系统对待,尽量少走弯路,对于如何处理团队绩效与个人绩效这个问题,笔者的观点仍然是系统解决。所谓系统解决,就是把绩效管理看作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与各部门的业务都紧密联系,必须系统对待。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一定要自上而下,先确定组织的年度目标,然后对年度目标进行分解,确定部门目标,再依据部门目标,进行分解,确定岗位指标。必须是这样的路线,否则就会造成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朝两个方向走。为达到这个目的,企业应该组成一个绩效管理委员会,由委员会设计公司的绩效指标和各个部门的绩效指标,然后与公司高层和部门负责人沟通,通过双方的沟通,达成共识,形成部门以上人员的考核方案,再按照这个思路,由部门负责人和下属员工沟通,确定员工的绩效指标。要想使绩效考核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按照这样的路径去走,那些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背道而驰的企业都是由于没有重视这个问题,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而导致了上述问题。因此,企业必须清楚认识在绩效考核工作上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舍得投入,正确操作。不要只是扔给管理者一些空的表格和填表说明,他们既不愿意看,也看不懂,必须总体上拿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和他们沟通具体问题,这样才会有效果。其次,绩效管理不要什么都追求量化,很多工作是无法达到量化的,而这些工作恰恰又是最重要的工作,那么这些工作就可以设计成尺度评价法,即按照15分的打分标准进行打分,由主管进行评价,相信,如果平时主管和员工沟通到位的话,这样的打分反而比硬性的量化要准确。这样就可以减少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之间的差距。绩效考核没有绝对的公平,却有解决公平的措施,只要措施到位了,绩效考核可以保证最大程度的公平,使员工绩效和组织最大程度地接近,这是企业追求的,也是企业最需要改善的。绩效管理,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绩效管理当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相当严重,具体的表现可以简单列举如下:1、忽视绩效管理的理念,简单追求表格设计;2、忽视绩效管理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贡献而简单追求职责考核;3、忽视绩效管理的改善功能,而单独强调扣罚功能;4、忽视重要工作的考核,而简单追求量化;5、忽视过程沟通,一味强调填表打分。下面我们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看看企业是如何捡了芝麻,又丢了西瓜的。1、 忽视绩效管理的理念,简单追求表格设计 在企业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包括HR经理在内,从企业的高层领导到中层干部,很少有人认真研究过绩效管理的理论。绩效管理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它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系统化的绩效管理是什么样的?企业应该如何来操作才是规范的?以及操作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避免哪些误区?对于这些理念性的东西,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并不关注,既没有主动去学习,也没有人组织。于是,绩效管理这个被成为“管理者的圣杯”的思想最后就沦落为“填表打分”的下场。由于没有系统学习研究绩效管理的理论,各级管理者,包括一把手,都把绩效管理等同于绩效考核,认为所谓的绩效管理,就是制作考核表格,然后在规定时间下发,在规定时间回收,等表格统一归档到人力资源部,由他们做一个简单分析,在经理办公会上公布一下,再把考核结果应用到员工的工资调整上,就OK了。这里,绩效管理理论是个大西瓜,而表格设计则是一把小芝麻。企业丢了绩效管理理论学习这个大西瓜,却抱着绩效考核表设计这个芝麻津津乐道,“不错,表格设计得很好,这次肯定能把员工的绩效考核出来了。” 请问,员工的绩效是管理者考核出来的吗?管理者在考核表格上打个分就能让员工产生绩效了?员工的绩效就能得到提高了?这个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难道你手里的笔为神笔马良所赐?恐怕不是吧?所以,请持有这种想法的管理者思考一个问题:到底员工的绩效是怎么来的?是管理者考核出来的,还是在管理者的支持帮助下,通过把员工的工作与组织的目标联系起来,由员工自己创造的?2、 忽视绩效管理对组织战略目标的贡献,简单追求职责考核 绩效管理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我们操作绩效管理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绩效考核这么难做?经常流于形式,经常费力不讨好,经常引起经理、员工的反感,遭遇他们的消极抵抗,企业还是要做这个事?说白了,一句话,就是绩效管理是嫁接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员工职责的最有效的工具,组织的战略目标制定出来了,但是那些目标不能只是贴到墙上,飞在天上,它们最终是要落地的,而使它们能够有效落地的工具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就像是架在组织目标和员工之间的一座桥梁,把企业和员工紧密的联系起来,通过对战略目标的分解,先分解到部门,进而分解到具体承担任务的员工,使每个看起来有“三万英尺高度”的战略目标最终转化成为每个员工的具体行动,形成整个公司所有员工的联动。 而我们很多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并不是这样做的,这些企业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把每个人的职责作为重点,认为只要考核了员工的每项职责,就是能达到目的了。于是就衍生出来了工作计划考核、工作职责考核、临时任务考核等等形式。这里,组织的战略目标及其分解是个大西瓜,而工作职责考核一把小芝麻,企业丢弃了战略目标分解这个大西瓜,抓住了一把工作职责、日常行为规范的小芝麻。于是,导致的现象是,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很好,而组织的绩效却没有明显的提高,甚至效益下降了。很多管理者对这个问题还存在困惑,经常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员工的考核成绩很好而企业的效益不见增长,是不是绩效考核这个工具不好?”各位管理者,不是工具不好,是你的思想没有转变,考核到底是为什么服务的,这个问题你没有搞清楚。所以,请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绩效考核到底是为什么服务的?是为监督员工的工作,还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3、 忽视绩效管理的改善功能,而单独强调扣罚功能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员工的绩效,进而改善组织的绩效。正如上面所谈到的那样,绩效管理是为组织目标的分解落实服务的,而通过分解组织的目标,形成每个员工的绩效指标。在这些指标的指导下,员工在管理者的帮助支持下,不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的增长,进而达到实现所承担指标的能力。企业在制定员工的绩效指标的时候有一个指导原则,就是“让员工跳起来可以够得着”,而不是设计成让员工累死也完不成,或者员工不需努力就可以轻松完成。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绩效管理的理念强调管理者与员工是合作伙伴关系,管理者要帮助员工去提升能力,完成指标。不是说指标下达给员工,管理者就轻松了,就可以喝茶看报悠然自得了。因为每一项绩效指标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需要涉及到很多的部门和岗位,员工在完成绩效指标的过程中也可能碰到很多的困难和障碍,这些困难和障碍是员工自己无法排除的,那么这就需要管理以员工绩效合作伙伴的身份,以员工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面,帮助员工协调资源,排除困难,提供支持,最终的达到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目的。而现在很多企业的绩效管理并不是这样操作的。很多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的时候忙得热火朝天,一派繁荣景象,当指标确定下来,各级管理者就又回到原来的轨道,继续按照原来的工作习惯进行管理,有的管理者甚至陷在具体的细节当中不能自拔,根本无暇顾及员工的感受。既不对员工提供支持,也不对员工进行阶段的检查,更不能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反馈,管理者对于员工绩效改善的所发挥作用的可提升空间太大了。这些管理者认为,所谓的绩效考核就是对干得不好的员工进行扣罚,对他们形成威慑,“平时我不去管你,等考核的时候我和你旧账新帐一起算,看到时候你怎么办?”他们把绩效考核当成了对员工进行扣罚的工具。这里,帮助员工改善绩效是个大西瓜,而对员工进行扣罚,对员工形成压力是一把小芝麻,管理者丢了绩效改善这个西瓜,却抓了一把扣罚之类的小芝麻。所以,请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思考一个问题:作为管理者,你的作用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管理这个概念的?是与员工一起,帮助员工成长,通过员工完成工作,还是作为员工的监工,他们不努力的时候就抽上一鞭子,训斥一通,以体现你作为管理者的威严?4、 忽视重要工作的考核,而简单追求量化 在进行目标分解,确定员工的指标的时候,有一些工作是无法量化的,至少是无法明确量化的,比如,撰写市场分析报告,这个工作就是无法明确量化的。但是对于市场分析员来说,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虽然无法明确量化,依然要考核。为了达到可考核的目的,很多企业都剑走偏锋,谁说不能量化?我就能办到。于是他们在考核标准里这样设计,“市场分析报告在7月31日前完成,延迟一天扣5分,延迟6天及以上此项得分为0分。”如此这般,把这个难以量化的考核项搞定了,使之成为可以考核的项目。那么,我要问一个问题,请问,这样的考核标准有意义吗?10页纸可以成为一个报告,1页纸也可以成为一个报告,你到底是让员工在7月31日前交一份1页纸的报告呢,还是交一份10页纸的报告?对于这个工作,到底是报告的质量重要呢,还是时间期限重要呢?类似的考核项还有,工作计划完成率,不是不好量化吗?我把这个月度或者季度的工作全部打包,统一定为工作计划完成率指标,比如说工作计划完成率为90%。那么,假设一个员工这个月的工作计划有10项,其中有1项是相当重要且难以完成的,如果完不成将对组织的目标产生的较大的影响。而员工知道目标值是90%,也就是说只要完成9项工作即可,于是他舍弃这一项难以完成的工作,把其他9项工作都按时完成了,员工的考核成绩是100分,而组织的目标却因员工没有完成的那一项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请问,这样的考核意义何在?其实,对于不能量化的工作我们也有一些办法设定标准的,可以细化、转化、流程化,比如市场分析报告这个工作,可以细化为要求一个什么样的框架,每一部分写什么内容,要哪些数字支持,形成什么分析结论,等等,这些工作需要管理者和员工进行细致的沟通,达成一致。最后考核的时候,只要可以找到证明对结果进行验证就行。毕竟,量化不是考核指标制定的根本标准,可验证才是。所以,请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思考一个问题:绩效考核到底要做什么?是改善工作还是走过场?是“电话响三声之内就接起”重要呢还是“电话沟通的质量”重要?5、 忽视过程沟通,一味强调填表打分 很多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经常只有两个步骤,一是制定考核指标,一是到一定时间的填表打分,而完全忽略绩效周期内的沟通。使得绩效管理系统沦为填表打分的形式主义。这里绩效管理的过程沟通是个大西瓜,而填表打分是一把小芝麻,管理者抓住了填表打分这个芝麻,却丢掉了“过程沟通”的大西瓜。这个问题前面的几个部分基本上已经谈到了,请持有这种思想的管理者思考一个问题:员工的绩效是通过管理者与员工沟通过程创造的还是管理者打分判断出来的?以上,通过5个方面的内容,对目前企业操作绩效管理的一些误区做了解读,希望能够引起企业的重视,重新进入绩效管理的轨道而不是一味地填表打分。全面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上)(赵日磊)摘要: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HR经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是HR经理的工作目标。全面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上)赵日磊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HR经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是HR经理的工作目标。总体来说,绩效管理涉及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包含了大量的管理技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所最终要致力的就是提高企业员工的绩效水平和企业管理员工绩效的能力。 因此,HR经理必须认真研究绩效管理,努力推动绩效管理在企业中实施,有效利用绩效管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水平,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一、什么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在绩效管理这个概念中,有几个值得特别注意的地方:1. 系统性: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步骤。无论是在理论阐述还是管理实践当中,都会遇到这样一个误区:绩效管理=绩效考核,做绩效管理就是做绩效考核表。所以许多的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往往断章取义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企业做了绩效考核表,量化了考核指标,年终实施了考核,就是做了绩效管理了。这种误区使得许多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时省略了极为重要的目标制定、沟通管理等过程,忽略了绩效管理中需要掌握和使用的技巧与技能,在实施绩效管理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和障碍,企业的绩效管理的水平也处于低层次徘徊。 所以,我们必须系统地战略地看待绩效管理。2.目标性目标管理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员工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经理明确如何更好地通过员工的目标对员工进行有效管理,提供支持帮助。同样,绩效管理也强调目标管理,目标+沟通的绩效管理模式被广泛提倡和使用。只有绩效管理的目标明确了,经理和员工的努力才会有方向,才会更加地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绩效目标的实现,共同提高绩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3.强调沟通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制定绩效要沟通,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要沟通,年终评估要沟通,分析原因寻求进步要沟通,总之,绩效管理的过程就是员工和经理持续不断沟通的过程。离开了沟通,企业的绩效管理将流于形式。许多管理活动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沟通出现了问题,绩效管理就是致力于管理沟通的改善,全面提高管理者的沟通意识,提高管理的沟通技巧,进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者的管理素质。二、绩效管理的组成部分通常,绩效管理由如下五个部分组成:1. 绩效计划2. 持续不断的沟通3. 收集信息、做文档记录4. 年终绩效评估5. 绩效的诊断和提高 一)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开始。在这个阶段,管理者和员工通过沟通主要完成以下任务:1. 员工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什么;2. 如何衡量员工的工作(标准)?3. 每项工作的时间期限?4. 员工的权限?5. 员工需要的支持帮助?6. 经理如何帮助员工实现目标?7. 其他相关的问题:技能、知识、培训、职业发展等;以上是制定绩效管理目标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形成经理和员工共同签字的文字记录,我们称之为绩效管理目标。通常,一份有效的绩效目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服务于公司的战略规划和远景目标;2. 基于员工的职务说明书而做;3. 目标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有激励作用;4. 目标符合SMART原则,即Specific(明确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 Aligned(相关的), Realistic(现实的), Timed(有截止期限的)。二)持续不断的沟通沟通是一切管理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沟通的前面用“持续不断”修饰,尤其强调绩效沟通的关键性作用。一般,沟通应符合以下几个原则:1. 沟通应该真诚一切的沟通都是以真诚为前提的,都是为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做。真诚的沟通才能尽可能地从员工那里获得信息,进而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不断提高经理的沟通技能和沟通效率。2.沟通应该及时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的作用,在问题出现时或之前就通过沟通讲之消灭于无形中或及时得解决掉,所以及时性是沟通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则。3.沟通应该具体沟通应该具有针对性,具体事情具体对待,不能泛泛而谈。泛泛的沟通既无效果,也不讲效率。所以管理者必须珍惜沟通的机会,关注于具体问题的探讨和解决。4.沟通应该定期经理和员工要约定好沟通的时间和时间间隔,保持沟通的连续性。5.沟通应该具有建设性沟通的结果应该是具有建设性的,给员工未来绩效的改善和提高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员工提高绩效水平。三)信息的收集、作文档记录绩效目标最终要通过绩效评估进行衡量,因此有关员工绩效的信息资料的收集就显得特别重要。在这个环节中,经理要注意观察员工的行为表现,并做记录,同时要注意保留与员工沟通的结果记录,必要的时候,请员工签字认可,避免在年终考评的时候出现意见分歧。做文档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使绩效评估时不出现以外,使评估的结果有据可察,更加地公平、公正。四)绩效评估绩效评估一般在年底举行。员工绩效目标完成的怎么样,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如何,通过绩效评估可以一目了然。绩效评估也是一个总结提高的过程,总结过去的结果,分析问题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便于企业绩效管理的提高和发展。同时,绩效评估的结果也是企业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培训发展等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五)绩效的诊断和提高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体系,任何的绩效管理都需要不断改善和提高。因此,在绩效评估结束后,全面审视企业绩效管理的政策、方法、手段及其他的细节进行诊断,不断改进和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全面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下)(赵日磊)摘要: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是HR经理整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也是HR经理的工作目标。全面理解企业的绩效管理(下)赵日磊 三、绩效管理中存在的误区目前企业绩效管理存在以下误区:一)、将绩效评价等同于绩效管理。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误解,企业的管理者没有真正理解绩效管理系统的真实含义,没有将之视为系统,而是简单地认为就是绩效评价,认为做了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认识,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经理和员工持续的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理和员工就绩效目标达成协议,并以此为导向,进行持续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完成工作目标。如果简单地认为绩效评价就是绩效管理,就忽略了绩效沟通,缺乏沟通和共识的绩效管理肯定会在经理和员工之间设置一些障碍,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循环,造成员工和经理之间认识的分歧,员工反对,经理逃避就再所难免了。其实,绩效评价计划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只是对绩效管理的前期工作的总结和评价,远非绩效管理的全部,如果只把员工钉在绩效评价上面,必然要偏离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依然解决不了职责不清,绩效低下,管理混乱的局面,甚至有越做越糟的可能。只注重绩效评价的管理者认为绩效评价的形式特别重要,总想设计出既省力又有效的绩效评价表格,希望能够找到万能的评价表,以实现绩效管理。所以,他们在寻找绩效评价工作和方法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终不得其法,始终找不到能够解决一切问题,适合所有员工的评价形式。遗憾的是,他们始终走不出这种误区,钻牛角尖,所以绩效管理没有真正得到实施,实际上从源头上就产生了解错误的认识。我想这也与我们有些管理者的观念有关,观念上始终转变不过来,或者始终没有真正地花时间去研究绩效管理的原理,而想当然地认为绩效管理就是我们以前的工作考评,认为只要方法改进就好了。这种观念不转变,企业实施绩效管理只能停留在书面和口头,不可能有任何的改变。二)、角色分配上的错误。企业普遍的一个认识是人力资源管理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当然由人力资源部来做,我们的一些总经理只做一些关于实施绩效管理的指示,剩下的工作全部叫给人力资源部,做的不好就是人力资源部的责任,这也是我们的绩效管理得不到有效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没错,人力资源部对绩效管理的有效实施负有责任,但绝不是完全的责任,人力资源部在绩效管理实施中主要扮演流程/程序的制定者、工作表格的提供者和咨询顾问的角色,至于拍板推行则与人力资源部无关,人力资源部也做不了这样的工作,根本推行不下去。推行的责任在企业的高层,尤其要取得高层的支持和鼓励,离开了高层的努力,人力资源部的一切工作都是白费。高层的努力不是开始的动员那么简单,而是要贯穿整个始终,直到绩效管理的完全实施最高管理层都不能撒手,因为还有绩效管理系统的完善更新进步,这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最高管理者的关心支持。三)、过于追求完美。追求完美是我们许多管理的一个共同特点,凡事总是想找到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希望它能够解决一切问题。所以管理者在绩效管理的形式上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绩效管理方案改了又改,绩效表格设计了一个又一个,却总是找不着感觉,总是没有满意的,使得人力资源部疲于应付,费力费神。这种认识造成了人力资源部的大量工作浪费,无形中浪费了许多的人力资本,更打击了人力资源部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努力地工作却没有成果,得不到认可,这是谁也愿看到的。其实,做好了绩效计划和持续的沟通,其他的形式的东西都是次要的,绩效管理绝对不是简单解决考核一个问题,更多地转变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和员工的工作方式,提醒大家关注绩效,经理和员工共同就绩效进行努力并取得成果,这就够了,我想,只要注意了这一点,其他的任何形式都不是问题。所以抛弃你的完美的幻想吧,没有完美的绩效管理,员工和经理能够共同觉醒共同关心绩效,并能制定绩效计划持续进行双向沟通就够了,过分地注重形式,除了形式主义,

    注意事项

    本文(解析绩效管理实践的七大误区及全面理解绩效考核.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