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系统_1-课件.ppt
感觉系统_1 ppt课件,丘脑的核团,薄束、楔束的传入通路,躯干、四肢、关节、韧带本体感受器皮肤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束核、楔束核,内侧丘系交叉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皮质束,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路,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四肢痛温觉及粗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上升1-2节段,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束,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三叉丘系,头面部皮肤和粘膜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半月节 升支(短)触觉三叉神经脑桥核-降支(长)痛温觉三叉神经脊束核 交叉三叉丘系丘脑腹后内侧核 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头面部的感觉的传导途径,感 觉 传 导 径 路,各种躯体感觉的传导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脊髓后根神经节或三叉神经节,脊髓后角或延髓背部薄束核及楔束核或三叉神经感觉核,对侧丘脑腹后外或内侧核,大脑感 觉皮质,(第三级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躯干和四肢触觉 传导通路,皮肤感受器周围神经背根神经节中枢突(粗触觉)脊髓后角 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前束(精细触觉)脊髓后索(薄束和楔束)薄束核和楔束核(前索)脊髓丘系(延髓)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内囊后肢丘脑辐射中央后回感觉区,髓 内 感 觉 传 导 束 的 排 列,传导束的排列规律对髓内外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如颈段发生髓内肿瘤时,痛温觉障碍是按颈、胸、腰、骶顺序自上向下发展,而颈段髓外肿瘤时,痛、温觉障碍的发展顺序则相反。,节段性感觉支配,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一定的皮肤区域,称为皮节。绝大多数皮节是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故单一后根损害时一般只出现感觉减退,只有当2个以上的后根受损时从会出现感觉缺失。当要确定脊髓损害的真正上界时,须从体检的感觉平面向上提高12个节段来计算。人体这种节段性支配的现象在胸段最明显,如乳头平面为胸4,脐平面为胸10,腹股沟平面为胸12及腰1支配。脊髓节段性感觉分布的部位,具有定位诊断价值。,皮肤感觉的节段性分布,周围神经分布,脊神经的多个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通过重新组合,从这些神经丛里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里含有多个节段的脊神经纤维。由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的节段性感觉分布不同,感觉障碍分类1,感觉障碍可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损害或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感觉障碍分类2,刺激性症状:当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出现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或疼痛等。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表现为给予轻微的刺激却有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刺激引起较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径路上的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是痛觉敏感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2、感觉异常(paresthesia)指没有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行感、电击感、针刺感、紧束感、肿胀感、冷热感等,可见于周围神经、脊髓传导束受损等。,3、感觉倒错(desesthsia)对刺激感受的认识错误,如非疼痛性刺激而产生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出现热 感觉,触觉刺激认为是痛觉。,4、疼痛(pain)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重或减轻因素。,疼痛,临床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1)局部疼痛(local pain)(2)放射性疼痛(radiating pain)(3)牵涉性疼痛(referred pain)(4)灼性神经痛(causalgia)。(5)扩散性疼痛(spreading pain)(6)中枢痛(central pain),疼痛,(1)局部疼痛(local pain)疼痛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疼痛的部位和局部病变部位相一致,如神经病变时的神经痛。(2)放射性疼痛(radiating pain)疼痛出现在刺激部位外,还扩展到受累神经的支配区。如椎间盘突出压迫而发生的坐骨神经痛。,疼痛,(3)牵涉性疼痛(referred pain)指内脏病变时,与罹患内脏相对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体表部分出现的疼痛,如肝胆疾病时出现右肩疼痛,心绞痛时可在左上臂内侧感到疼痛。这是由于内脏和皮肤的传入纤维都会聚到脊髓后角的神经元,当内脏有病变时,内脏的疼痛冲动扩散到相应节段的体表所致。,疼痛,(4)灼性神经痛(causalgia)表现为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多见于正中神经或胫神经损伤。此种现象多认为是受伤部位神经短路,交感神经传出冲动经无髓鞘C纤维传向中枢径路所致。,疼痛,(5)扩散性疼痛(spreading pain)指疼痛向邻近部位扩展的疼痛,是由一个神经分支扩散至另一个分支所致。如手指远端挫伤时,疼痛可扩散至整个上肢。(6)中枢痛(central pain)当病变累及感觉传导束、感觉神经元内可产生自发性疼痛,如丘脑腹后外侧核病变时出现的丘脑性疼痛等。,感觉障碍的定位诊断,一.周围神经损害综合征,单神经病:某一神经支配区内的感觉障碍。如股 外侧皮神经炎 多神经病:四肢远端对称性周围型分布的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常见药物中毒,营养缺乏,代谢异常。,二.脊神经节损害综合征,表现:病变皮节区刀刺性痛,可有小水泡常见于:带状疱疹、椎骨转移癌、结核性脊柱炎、白血病,三.后根损害综合征,表现:后根相应皮节区刀刺性痛,阶段型分布的感觉缺失常见于:椎间盘脱出、髓髓外肿瘤,四.脊髓损害综合征,1.后角损害综合征:病灶侧节段型分布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见于脊髓空洞2.灰质前连合损害综合征:两侧节段型分布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脊髓髓内肿瘤、脊髓出血、脊髓空洞3.后索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深感觉减退或消失,伴感觉性共济失调。见于脊髓痨,4.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传导型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5.脊髓半横断综合征:病灶同侧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分布的深感觉缺失,病灶对侧水平面2-3节段以下传导束型分布浅感觉缺失。见于脊髓髓外肿瘤、脊柱骨折、结核性脊柱炎6.脊髓全横断损害综合征:病变水平下传导束型深、浅感觉缺失。脊柱骨折、急性脊髓炎7马尾圆锥型:为肛门周围 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尾病变时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多见于炎症、肿瘤。,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表现:病灶同侧面部节段型分布痛、温觉减退,病灶对侧肢体传导束型分布痛、温觉障碍(交叉性感觉障碍)见于小脑下后动脉血栓形成(小脑下后动脉阻塞综合征),内囊综合征,表现:病灶对侧偏身感觉缺失、偏盲、偏瘫见于:脑出血,感觉皮层损害综合征,表现:单肢感觉缺失、浅感觉障碍较轻刺激症状-癫痫见于:梗塞肿瘤、外伤、炎症、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