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ppt课件:柳宗元共11篇.pptx
(一)乌贼求全,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水而水乌。戏于岸间,惧物之窥己也,则呴水以自蔽。海鸟视之而疑,知其鱼而攫之。呜呼!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为窥者之所窥。哀哉!选自柳河东集附录,名字,(x)吐出唾液,害怕,遮掩,遮蔽,怀疑,抓,抓住,只,保全,杜绝怀疑。杜,杜绝,【注释】呴(x):吐出唾液。攫:抓,抓住。杜疑:杜绝怀疑。杜,杜绝。,【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屠惧,投以骨(2)一怒而诸侯惧(3)横柯上蔽(4)其妻献疑曰,(害怕),(遮蔽),(惧怕),(疑问),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有乌贼其名者(2)惧物之窥己也(3)则呴水以自蔽(4)海鸟视之而疑(5)徒知自蔽以求全(6)徒知自蔽以求全,(名字),(遮掩,遮蔽),(害怕),(怀疑),(只),(保全),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戏于岸间 舜发于畎亩之中B.不必为己 惧物之窥己也C.不知灭迹以杜疑 明灭可见D.不知灭迹以杜疑 以至鸟兽、木石,B,【解析】A.介词,在或到/介词,从;B.自己;C.消灭,清除/形容词,暗;D.连词,表示目的,来/连词,与“至”连用,表示延伸。,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海之鱼,有乌贼其名者,呴水而水乌。(2)徒知自蔽以求全,不知灭迹以杜疑。,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清除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5.乌贼求全的方法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呴水以自蔽。,6.你从这篇小短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考虑问题切忌片面,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才能成功。,【译文】海中有一种鱼,名叫乌贼,它能吐出墨汁使海水变黑。它到岸边游玩,怕别的动物偷看自己,就吐出墨汁把自己隐蔽起来。海鸟看到了乌黑的海水而起疑,知道一定是乌贼在里面,就毫不犹豫地去水里把乌贼抓了出来。唉!乌贼只知道要吐出墨汁来隐蔽自己以求安全,却不知道要清除痕迹来杜绝海鸟的怀疑,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真是可怜啊!,(二)哀溺,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永州,这里可解作当地老百姓,渡,横渡,渡到河中来。济,渡,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腰中围着,更加,蒙蔽,不明白,【注释】永:永州,管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零陵、广东和广西全州等地。氓:古代指百姓,多指外来客户,也指奴隶。这里可解作当地老百姓。绝:渡,横渡。中济:渡到河中来。济,渡。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腰:腰中围着。蔽:蒙蔽,不明白。,【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咸来问讯(2)且焉置土石(3)年且九十(4)天子且至(5)遂成枯落(6)肃遂拜蒙母,(全,都),(将近),(况且),(将要),(最终),(于是,就),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永之氓咸善游(2)是以后(3)何不去之(4)有顷,益怠(5)身且死(6)遂溺死,(都),(去掉,扔掉),(因此),(倦怠,这里指游泳速度慢),(将要),(最后,最终),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永之氓咸善游 弗学,不知其善也B.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以残年余力C.今何后为 后遂无问津者D.有顷,益怠 自以为大有所益,B,【解析】A.擅长/好处;B.力气;C.落后/后来;D.更加/益处,好处。,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2)身且死,何以货为?,你是最善于游泳的,现在为什么落后了呢?,你快要淹死了,还要财物干什么啊?,5.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一日、有顷。,6.此人被淹死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行为的?,原因:把钱看得太重了。看法:我认为他为了钱而丢掉性命,太愚蠢,死得可怜,太不值得了。,7.文章讽刺了生活中哪一种类型的人?,爱钱而不要命的人或做事情不分轻重缓急,不会抉择的人。,【译文】永州的老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江水暴涨,还有五六个老百姓坐小船横渡湘水。渡到江的中间,船破了,都下水游泳。其中一个尽力游却游不了几尺远。他的同伴问他说:“你是最善于游泳的,现在为什么落后了呢?”他说:“我腰上围着很多钱,很重,因此落后。”同伴说:“为什么不扔掉钱?”他不回答,只是摇头。过了一会儿,他更疲倦无力了。已经渡过了河的人站在岸上大声呼喊说:“你蠢极了,糊涂极了!你快要淹死了,还要财物干什么啊?”他又摇摇头,最后还是淹死了。,(三)愚溪,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湘江支流,在今湖南道县北,居住,所以,取名,命名,功能,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选自愚溪诗序,今山东淄博市北,这个,(yn yn):争辩状,更改,【注释】灌水:湘江支流,在今广西东北部。潇水:在今湖南道县北。愚公谷:今山东淄博市北。龂龂(yn yn):争辩状。,【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居无何(2)选贤与能(3)是马也(4)即更刮目相待,(经过),(这样),(才干出众),(另,另外),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冉氏尝居也(2)故姓是溪为冉溪(3)名之以其能(4)名之以其能(5)今余家是溪(6)故更之为愚溪,(居住),(取名,命名),(所以),(功能),(这个),(更改),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或曰:冉氏尝居也 一食或尽粟一石B.今余家是溪 尝射于家圃C.土之居者 且焉置土石D.予以愚触罪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解析】A.有人/有时;B.安家/自家的;C.当地的/泥土;D.我。,4.下列加点“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灌水之阳有溪焉B.名之以其能C.故谓之染溪D.故更之为愚溪,A,【解析】A.结构助词,的;其余三项均为代词。,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2)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就叫它为染溪。,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7.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对黑暗政治愤激不平的句子是?,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8.“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 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 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 为之命名。,居者姓氏,溪水功用,居者性格特点,【译文】灌水的北面有一条小溪,往东流入潇水。有人说:过去有个姓冉的住在这里,所以把这条溪水叫作冉溪。还有人说:溪水可以用来染色,用它的功能命名,就叫它为染溪。我因为愚蠢而犯罪,被贬到潇水。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古代有愚公谷,如今我把家安置在这条溪水旁,可是它的名字没人能定,当地人还为此争论不休,不能不替它改个名字,所以我把它改名叫“愚溪”。,(四)虫负蝂,虫负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f b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爱背东西,总是,(ng)抬头向上,厉害,严重,终于,跌倒,名词,指背的东西,尽,到达,【注释】虫负蝂(f bn):一种黑颜色的小虫。善负:爱背东西。辄:总是。卬(ng):抬头向上。剧:厉害、严重。卒:终于。踬仆:跌倒。负:名词,指背的东西。极:尽。至:到达。,【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行拂乱其所为(2)缘溪行(3)故外户而不闭(4)争高直指,(行为),(所以),(走),(高处),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行遇物(2)虽困剧不止也(3)为去其负(4)苟能行(5)又持取如故(6)又好上高,(出行),(去掉、除去),(劳累、困倦),(如果),(原来),(形容词作名词,高的地方,高处),3.下列“负”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善负小虫也B.卬其首负之C.为去其负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C,【解析】C项为名词,ABD项为动词。,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2)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行走途中遇到东西,总是取过来,抬起头背着。,(它)用尽了力气也不停止,直到(到达高处后)掉在地上摔死。,5.用自己的话说明虫负蝂死亡的原因。,爱背东西,且贪得无厌,累了也不停下。又爱爬高,不惜用尽精力,也不停止,最后从高处跌下摔死了。,6.虫负蝂的特点是贪财、爱爬高,作者想用它来讽刺哪些人?,讽刺那些贪得无厌、视财如命,为了敛财不择手段、为了向上爬不顾一切的贪官污吏。,【译文】虫负蝂,是一种爱背东西的小虫子。行走途中碰到东西,总是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背上越来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下来。它的背很不光滑,东西堆积在上面掉不下来,这样终于被东西压倒站不起来了。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如果一旦能走,又和从前一样取东西来背了。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力气也不停止,直到(到达高处后)掉在地上摔死。,(五)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地名,江西省清江县,打猎,饲养,举起,扬起,恐吓,从此,靠近,经常,常常,渐渐,依照,按照,认为,的确,确实,相互亲近地碰撞,更加,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鹿一起玩耍,态度亲近而不庄重,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选自柳宗元三戒,周旋,应付,友好,友善,吃,这里是“舔”的意思,跑,纵横散乱,(五)始得西山 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隟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自从,受过刑辱的人,罪人,()指空闲时间,():慢步缓行的样子,倒,倒出,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内心,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乐趣,睡醒,认为,【注释】僇()人:受过刑辱的人,罪人。作者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故自称僇人。僇,同“戮”,耻辱。隟():指空闲时间。施施():慢步缓行的样子。所极:所向往的境界。极,至,向往。,【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自以为大有所益(2)意与日去(3)良多趣味(4)夜吟应觉月光寒,(自己),(乐趣),(意志),(觉得),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自余为僇人(2)倾壶而醉(3)意有所极(4)梦亦同趣(5)觉而起(6)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自从),(内心),(倒,倒出),(乐趣),(睡醒),(认为),3.下面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B.居是州 是非木杮C.穷回溪 欲穷其林D.自余为僇人 以残年余力,D,【解析】A.表转折;B.这个:C.穷尽;D.代词,第一人称“我”/剩余的。,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2)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5.阅读文章回答:作者被贬之后的心情是;透露了作者表面上似乎沉醉于山林美酒之中,实际上内心深处的郁闷并未得到排解的句子是;发现西山之后的心情是。,恒惴栗,意有所极,梦亦同趣,欣喜,6.作者被贬之后寄情山水,找出表现行游的词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效果。,在“行”“游”两个动词前面,作者故意用了“施施”“漫漫”两个重叠的形容词。“施施”“漫漫”,是漫步走着的样子,漫不经心的外在动作。通过外在动作的描写,实际上表现了作者在游览的时候,一种寂寞、愁闷的、随性的精神状态。,【译文】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七)柳宗元传,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与世隔绝,像,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交换,改授,抵押,没收,革除,除掉,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料理,护送,妻子儿女,认为有义气,【注释】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细若蚊足(3)寒暑易节(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5)不义而富且贵,(隔绝),(更替),(像),(妻子儿女),(合乎正义的行为),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西南绝域(2)何忍见其若是(3)禹锡终易连州(4)宗元革其乡法(5)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6)时人义之,(与世隔绝),(交换,改授),(像),(革除;除掉),(妻子儿女),(认为有义气),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时朗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 年与时驰B.如母子异方 方七百里C.过期则没入钱主 以其境过清D.凡经其门 凡河中失石,D,【解析】A.当时/时光;B.地方/古代计量面积用语;C.超过/过于;D.凡是。,4.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往播 自康乐以来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货恶其弃于地也C.乃出私钱赎之 蒙乃始就学D.过期则没入钱主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C,【解析】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播州: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质:抵押。没:没收。营护:料理,护送。,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2)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6.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1)为友:为朋友着想,无私帮助朋友。(2)为官:为老百姓着想,替老百姓办实事。(3)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7.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地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A,【译文】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惯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与世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永别。我和刘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立刻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去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接上】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便改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成为名士。元和十四年(819年)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女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八)石渠记,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菖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地名,指袁家渴,架桥,造桥,搭桥,二尺,越过,():深潭,苔藓,环绕,向北,往北,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而盈。,不足,()曲折延伸,小竹,()同“休”,休息,():分流,疏导,满,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选自柳河东集,使,()同“涓”,清洁,【注释】渴:地名,指袁家渴。倍尺:二尺。泓():深潭。藓:苔藓。纡馀():曲折延伸。箭:小竹。庥():同“休”,休息。酾():分流,疏导。俾:使。蠲():同“涓”,清洁。,【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不逾矩(2)四面竹树环合(3)如鸣珮环(4)回车叱牛牵向北(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越过),(玉环),(环绕),(北方),(满),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民桥其上(2)逾石而往(3)青藓环周(4)北堕小潭(5)潭幅员减百尺(6)既酾而盈,(架桥,造桥,搭桥),(环绕),(越过),(向北,往北),(不足),(满),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其长可十许步 许:多,左右B.昌蒲被之 被:披着C.可列坐而庥焉 列:并列,并排D.书之其阳 书:刻、写,B,【解析】B.同“披”,覆盖。,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侧皆诡石怪木 其如土石何B.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C.渠之广或咫尺 当求之于上流D.可列坐而庥焉 始一反焉,B,【解析】A.它的/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长度单位;C.结构助词,的/代词,指石兽;D.兼词,于之,在那里/语气助词,表陈述。,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2)视之既静,其听始远。,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7.文中描绘的渠水有什么特点?请概括回答。,幽深、清澈、水流曲折、水声多变。,8.文中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全文记叙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经过,表达了作者探奇览胜,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译文】从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条石渠,百姓在渠上搭了一座便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石渠的宽度有时不足一尺,有时则有二尺宽,石渠中的长度有十步左右。石渠中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越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深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它。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延伸,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接上】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我跟随柳州太守发现了它。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到达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九)钴鉧潭西 小丘记(节选),(九)钴鉧潭西 小丘记(节选),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棕熊,装进笼子里,卖,出售,仅仅,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杂树,美好的,全,的样子,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接触,喜爱,【注释】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嵚()然:山势高峻的样子。罴():棕熊。,【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飞来山上千寻塔(2)寻向所志(3)寻病终(4)虽有至道(5)货恶其弃于地也(6)聚室而谋曰,(古代长度单位),(随即,不久),(寻找),(道理),(货物),(商量),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2)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3)殆不可数(4)货而不售(5)举熙熙然回巧献技(6)则清泠之状与目谋,(同“循”,沿着,顺着),(几乎,差不多),(走,行走),(卖,出售),(全),(接触),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又得钴鉧潭 得志,与民由之B.负土而出 乃记之而去C.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崔氏二小生D.举熙熙然回巧献技 公欣然曰,D,【解析】A.探得,找到/实现;B.表修饰/表顺承;C.生长/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D.的样子。,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2)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于是就又取来了一些工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我不满十天却得到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5.在文中画出描写“丘石”的比喻句并翻译出来。,那些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棕熊在向山上攀登。,6.下面写“坐潭上”和“卧丘上”观感的文字,分别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境?(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2)“枕席而卧渊然而静者与心谋。”,孤寂、凄苦、悲凉。,心神愉悦、陶醉自得。,【译文】(我)找到西山以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探行二百步,又探得了钴鉧潭。潭西二十五步,在流急水深处有一道坝。坝上有个小土丘,上面生长着竹子树木。丘石或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破土而起,竞相形成奇奇怪怪形状的,几乎数都数不清。那些高耸的石头相拥着向下倾斜的,好像成群的牛马在小溪里饮水一样;那些像兽角一样排列着、倾斜着向上的石头,好像棕熊在向山上攀登。这小丘小得不足一亩,可以装进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姓某家废弃的土地,标价出售却卖不出去。”我又问地价多少,答道:“仅仅四百两银子。”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买下了它。,【接上】当时,李深源、元克己与我同游,都十分高兴,以为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就又取来了一些工具,铲除败草,砍掉杂树,燃起大火焚烧去一切荒秽。(顿时,)美好的树木似乎挺立起来,秀美的竹林也因而显露,奇峭的山石更分外显突。由竹木山石间望出去,只见远山高耸,云气飘浮,溪水流淙,鸟兽在自由自在地游玩,万物都和乐怡畅地运技献能,而呈现在这小丘之下。铺席展枕躺在丘上,山水清凉明爽的景状与双目相亲,瀯瀯的流水之声又传入耳际,悠远空阔的天空与精神相通,深沉至静的大道与心灵相合。我不满十天却得到了两处胜景,即使是古时喜嗜风景的人,也未必能有此幸运啊!,(十)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俪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一直向北,()城上矮墙,正梁,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小竹子,疏密,更加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选自小石城山记,指永州。在楚国南部,意思是指无人游赏。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注释】径北:一直向北。睥睨():城上矮墙。梁俪:正梁。箭:小竹子。疏数:疏密。愈以为诚有:更加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意思是指无人游赏。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指永州。在楚国南部。,【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惧其不已(2)渔人甚异之(3)曾益其所不能(4)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5)固不知子矣(6)子固非鱼也,(停止),(增加),(非常),(真正,确实),(固然),(本来),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愈以为诚有(真的)B.神者倘不宜如是(或许)C.是固劳而无用(坚固)D.是二者(这),C,【解析】C.固:确实。,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过四十丈 以其境过清B.其一少北而东 少时,一狼径去C.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D.逾黄茅岭而下 结友而别,D,【解析】A.超过/过于,太;B.稍微/一会儿;C.表被动/介词,在;D.表顺承。,4.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句是A.自西山道口径北B.其一少北而东C.又怪其不为之中州D.是二者,余未信之,D,【解析】A.北:向北走,名词作动词用;B.东:向东,名词作动词用;C.怪:对感到奇怪,认为奇怪,名词的意动用法。,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2)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咚的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清脆响亮,好久才消失。,我怀疑造物者的存在与否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加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7.短文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表达了柳宗元怎样的思想感情?,欣赏自然美景的喜悦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译文】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走,有两条路:一条向西走,我走过去寻找(风景)却毫无所得;另一条稍微偏北又折向东去,只走了不到四十丈,路就被一条河流截断了,有一些堆积的石头横挡在路的尽头。石头顶部天然生成矮墙和栋梁的形状;旁边又凸出一块好像堡垒的石块,有一个洞像门。从洞往里探望一片漆黑,用一块小石子丢进去,咚的一下有水响声,那声音清脆响亮,好久才消失。盘绕着石山可以登到山顶,(站在上面)望得很远。山上没有泥土却长着很好的树木和竹子,而且更显得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竹木分布疏密有致,高低参差,好似聪明人特意布置的。,【接上】唉!我怀疑造物者的存在与否已很久了,到了这儿,更加认为(造物者)确实是有的。但又奇怪他不把这小石城山安放到人烟稠密的中原地区去,却把它摆在这荒僻遥远的蛮夷之地,过了千百年却无人游赏,这简直是白耗力气而毫无用处,造物者也许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难道果真没有造物者吗?有人说:造物者之所以这样安排是用这优美的景色来安慰那些被贬逐在此地的贤人。也有人说:这地方山川钟灵之气不孕育伟人,而唯独凝聚成这奇山胜景,所以永州少出人才而多产奇峰怪石。”这两种说法,我都不信。,(十一)宋清传,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疪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出售,称赞、赞美、赞誉,()疮,都,同“值”,价值,指药钱,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选自柳宗元传宋清传,估计,()傻,无知。,听说,错误,【注释】雠():出售。疪疡():疮。蚩():傻,无知。,【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吾与汝毕力平险(2)系向牛头充炭直(3)关山度若飞(4)有闻而传之者,(尽、全),(越过),(同“值”,价钱),(听到),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咸誉清(2)亦毕乐就清求药(3)未尝诣取直(4)度不能报(5)清闻之曰(6)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称赞、赞美、赞誉),(同“值”,价值,指药钱),(都),(估计),(听说),(错误),3.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亦毕乐就清求药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B.未尝诣取直 及郡下,诣太守C.清优主之 场主积薪其中D.咸誉清 咸来问讯,D,【解析】A.乐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B.前往,去到/拜访;C.动词,招待/名词,主人;D.都。,4.下面各组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清其有道者欤 其如土石何B.虽不持钱者 虽乘奔御风C.清皆乐然响应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D.市人以其异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B,【解析】A.表推测,大概是/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B.即使;C.的样子/但是;D.动词,认为/连词,表目的,来。,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疾病疪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2)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那些生了病、长了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买药,希望能够迅速康复。,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6.有人说宋清是“蚩妄人”,有人说他是“有道者”,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他是怎样的人。,一是宋清是个很注重诚信的人,他始终自觉坚持“居善药”,即经营中坚持药品质量第一。不管是现钱交易,或是用欠条求药,都给予好药。二是宋清对用户与消费者,不分贫富贵贱、现钱赊账,均一视同仁,给予好药。这在等级森严、贫富差别悬殊、人们期盼平等的古代社会,是极得人心之举。,【译文】宋清,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卖,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他们。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材来制成自己的药方,总是很容易卖得出去,大家都称赞宋清。那些生了病、长了疮的人们,也都乐于向宋清买药,希望能够迅速康复。宋清总是很热情地接待客人,即使是有些没带钱来的人,宋清也都给他好的药材。债券、欠条堆积得像山一样的高,宋清也不曾跑去向他们收帐。或者有些他不认识的人,打从远方来,拿债券赊欠,宋清并不拒绝对方(同样把药给他)。,【接上】到了年终的时候,宋清估计(大概对方)不能还债了,就把债券、欠条给烧掉,最后就不再多说话。市场上的人都认为宋清的这种做法很让人费解,大家都笑他说:“宋清是个蠢人。”也有人说:“宋清大概是那种有高尚道德的人吧!”宋清听了后说:“我宋清只是经商赚钱养活妻子儿女,道德高尚还谈不上。然而说我是个蠢人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