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精粹课件.ppt
论语精粹,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的语录体著作。,(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意思是“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译文,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表假设。,求得,追求。,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译文,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即韶乐,虞舜时的乐曲名。,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这里指欣赏。,译文,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的学生,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即暮春,农历三月。莫,通“暮”。,春天穿的单夹衣服。,在沂河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鲁国当时的祭坛。,叹息。,赞赏。,歌唱。,译文,(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十一)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汝”,你。,同“智”,智慧。,译文,孔子说:“仲由啊,教导你的知识都知道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天气寒冷,然后才知道松树和柏树最后凋谢(的道理)。,译文,(两千多年前,战乱使周王朝衰微,孔子发出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感叹。松柏傲寒而屹立,多么像在乱世和逆境中保持崇高尊严和气节的人啊!所以,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美它们经冬不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想弄明白却不能,想说而说不出来,启发,开导,方面,译文,梳理课文,论语十则,道德修养,艺术修养,理想抱负,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吾与点也,任重而道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富贵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富可求,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真知灼见千古流传,整体感知,(一)文言现象汇总,通假字,莫春者“莫”通“暮”。,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道”:,1、任重而道远。道路2、不以其道得之。仁道,解释下列句中的“与”:,1、吾与点也。赞赏2、与吾父居者。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去”:,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2、蓬山此去无多路。距离,解释下列句中的“士”:,1、士不可以不弘毅。指读书人2、虽执鞭之士。小官,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成”:,1、春服既成。做好2、成人之美。成全,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厌恶2、不成人之恶。坏的,不好的事,解释下列句中的“恶”:,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行”:,1、终身行之者。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2、先行其言。实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的“而”:,解释下列句中的“为”:,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承接2、富而可求也。表假设,1、为人谋而不忠。替,给2、吾亦为之。做3、不图为乐 为,作,指创作,词类活用,1、传不习乎2、见贤思齐焉3、成人之美4、不成人之恶5、风乎舞雩6、吾日三省吾身,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名词作动词,吹风。名词作状语,每天。,古今异义词,1、不去也 古:背离、抛弃。今:到某一地方。2、虽执鞭之士 古:即使。今:虽然。3、吾与点也 古:赞赏。今:和。,古汉语句式,1、倒装句1、欲乎沂。即“乎沂欲”,状语后置2、风乎舞雩。即“乎舞雩风”,状语后置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六七”定语后置2、判断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省略句小人反是“是”前面省略介词“于”。勿施于人“于”前面省略宾语“之”,“也”表判断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