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教程课件.ppt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本章学习任务:1了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概念 3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4掌握教育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本章学习任务:1了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理解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的概念 3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4掌握教育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第一节 现代教育与教育信息化第二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第三节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展望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现代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一、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不同时代的性质和特点。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是内部规律,即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个体发展;二是外部规律,即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现代教育的特征,现代教育是指与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它体现了社会现代化过程中教育呈现出的一种新特点和新性质,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1.教育的全民化,随着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受教育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给教育带来巨大压力。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要求,必须扩大教育的空间,教育要跨出学校教育、正规教育单一模式的局限,大力发展社会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开辟业余学校、开放学校、网络学校等,以满足教育全民化需要。,2.教育的终身化,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深刻地分析了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认为人类正在走向学习化社会,每个人必须终身继续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3.教育的个性化,既然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而人的潜能、个性各不相同,所以教育不是生产流水线,无法按照统一的设计、既定的流程,生产出标准化的产品,而只能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手段,因人而异地发展其思想、能力和创造性。教育的个性化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又满足了现代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多元化需求。,4.教育的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冷战已经结束,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主流,但国际竞争却日益剧烈。这种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高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国十分重视21世纪的人才培养,纷纷研究和出台教育改革方案,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作好人才的准备。,5.教育的信息化,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质量要求,另一方面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手段,给现代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必然会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加速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三、现代教育的基本观念,1.21世纪的素质教育观,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强调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受教育者必须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合作(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2.现代终身教育观,信息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每个人除了在受教育年龄时,接受学校的学历教育外,在工作年龄时,为了更新知识,迎接新的工作挑战,还要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活到老,学到老。除了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场所。,3.信息时代的师生观,教师角色应该由原来处于中心地位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地位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学生应该是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4.信息时代的教学观,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教学方法应该由原来单纯的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转变为基于“情境创设”、“主动探究”、“协作学习”和“意义建构”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学媒体由原来的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既作为感知的对象,又作为认知的手段。教材除了文字教材外,还有电子教材(如录音带、录像带、光盘)与网上教材,教材由教师传授知识的内容转变为意义建构的对象。,5.现代知识质量观,新教学理念下的“知识质量观”提出了新的见解: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更关注学生发现知识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结论的记忆;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等。,6.现代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构建新的教学环境,探索与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教学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如:以音像技术为基础的课堂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卫星电视广播的远距离教学;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个别化学习;基于因特网的远程通讯教学;虚拟现实仿真教学等等。,四、教育信息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导致教育领域发生了更为彻底更为深刻的革命,这就是教育信息化。,1.教育史上的“四次教育革命”,英国人阿什比在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一书中指出,人类教育史上曾经历过“四次教育革命”:第一次革命是专门教育机构的出现;第二次革命是采用文字作为教育工具;第三次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革命是光、电子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由此可见,人类历史上每一次大的教育发展与变革都与同期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2.信息技术及其应用,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其中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已逐步得到广泛应用。,3.什么是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4.教育信息化的内涵,其内涵为用现代信息技术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所有的教育资源将在这个环境中得到沟通和交流,新的教学模式将在这个环境中产生和运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信息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而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转变的过程,是以信息的观点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和认识的过程。,5.教育信息化的特点与特征,从技术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从教育层面上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教育的开放性、资源的共享性、学习的交互性、任务的协作性。,6.当今世界改革追求教育信息化,美国的面向2l世纪教育行动计划新加坡的资讯科技教育总蓝图香港的应用资讯科技发展优质教育:五年策略中国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都对在本国、本地区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和策略。,第二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一、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在1994年对教育技术给出了一个全新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定义的构成和内涵,开 发印刷技术视听技术基于计算机的技术整合技术,设 计教学系统设计讯息设计教学策略学习者特征,利 用媒体利用革新推广实施和制度化政策和法规,管 理项目管理资源管理传送系统管理信息管理,评 价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范畴,Educational Technology,AECT2004定义,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和管理恰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提高绩效的研究与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二、几个相关概念,1.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应用科学技术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优化的方法、手段和方法论的交叉学科。,2.电化教育,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3.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体系,三、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1.教育技术应用必须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2.在信息时代必须重视新兴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作用。3.教育技术应用中应强调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4.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目的,不仅仅是硬件环境的建设和软件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资源和改革教学过程模式,以达到高效地培养高质量的人才的目的。,第三节 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与展望,由于教育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教育技术在不同的国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般说来,发达国家的教育技术是在视觉教育、视听教育、教育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我国则是在电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教育技术早期发展阶段的特征就是各种技术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而且传媒硬件的发展应用一直是教育技术中很重要的研究方面。,1.萌芽阶段,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发达国家的科学和艺术繁荣起来。17世纪,捷克的夸美纽斯首创班级授课的办学形式和直观教学法,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822年,法国的尼克福发明了照相技术;1876年,贝尔发明了电话;1878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1890年,德国的一位传教士发明了幻灯;1900年,无线电广播试验成功。使用幻灯进行教学,揭开了教育技术的序幕。,2.起步阶段,1920年,教育技术正式起步,主要标志是无声电影、播音、幻灯机的应用。扩大了教育规模,提高了教育质量,满足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素质和数量的需求。美国一些学校开始提倡和使用现代媒体进行直观教育,形成了“视觉教育运动”。英国政府也批准重视播音和无声电影教学,发展教育技术。,3.初期发展阶段,1929年,出现了有声电影。30年代初,有声电影很快用于教育和教学。同时无线电播音也得到应用,许多城市成立了广播学校,开设了广播课程。试验和研究都证实,有声电影教育发展最快,对提高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一步促进了对教育技术的研究。40年代,视觉运动发展为视听教育运动。美国的戴尔提出了视听教育的理论经验之塔。,4.迅速发展阶段,5060年代,视听教育迅速发展到教育技术的新阶段。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刺激了美国的教育改革,加快了教育技术研制和推广的步伐。50年代末,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射学说,设计了教学机器,程序教学引入教学领域,在美国及至世界各国掀起热潮。60年代初,香农的传播理论引入教育领域,促进了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5.系统发展阶段,70年代起,彩电、录像机、卫星电视等开始应用;80年代初,激光视盘、立体电视、电子黑板、多媒体技术相继应用于教育教学。传播媒体技术不断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国外教育技术70年代以后进入理论研究阶段,尤其是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提倡媒体的综合应用,追求教育的最优化和现代化。参看书上P14“系统技术的发展”的内容。,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国外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二、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教育界就尝试利用电影、幻灯等媒体作为教学工具。20世纪70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的教育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发展。从1979年开始,教育部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教馆,负责全国的教育技术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1995年,中国教育科研网开通,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教育应用的开端。2000年,教育部制定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校校通”工程的战略目标。到2004年,143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40多所高等院校具有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授予权。,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重视教育技术理论的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绩效技术与企业培训 远程教育与远程培训 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第四节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视听教学理论。它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传播理论。它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它建立起来的传播过程与模式的理论和传者、受者与传播媒体的理论,对教育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学习理论。它是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包括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具有浓厚的方法论特性,提供了适合于现代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新方法。,一、视听教学论,视听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戴尔(EDale),他提出了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理论。(一)“经验之塔”理论 戴尔认为,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获得知识比较容易。他用一个学习经验的三角形宝塔图来表示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人们常称之为“经验之塔”。从图中可以看出,“经验之塔”分为三大类十个层次,经验之塔,(二)“经验之塔”理论的基本观点,戴尔把“经验之塔”的要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第二,教育、教学应从具体经验人手,逐步进到抽象。第三,教育、教学不能止于具体经验,而要向抽象和普遍发展,要形成概念。第四,在学校中,应用各种教学媒体,可以使得学习更为具体,从而造成更好的抽象。第五,位于宝塔中层的视听媒体,较言语、视觉符号更能为学生提供较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并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其他直接经验方式之不足。,二、传播理论,传播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信息传递过程。传播理论是探讨自然界一切信息传播活动的共同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种信息传播活动,它是按照确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将相应的教学内容传递给教学对象的过程。,(一)教育传播现象,教育传播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传播现象,是按预定的教育目的,向确定的教育对象,传递知识、技能、思想意识等信息内容的一种传播现象。教育传播现象在古代社会早已存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达,现代的教育传播过程和传统的教育过程相比较,具有新的特点,如先进性、开放性、多样性、多层性等。,(二)传播过程模型,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总体而言,就是要研究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教者(传播者)媒介学习者(接受者)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关系及其规律。在研究这一过程的方法上,往往是先把复杂的过程简化为若干组成要素,根据其特征,用一些图形、符号把这些要素的作用、地位和相互关系抽象出来,成为一种理想化的图式,这就是“模型”。现代教育技术常常利用传播过程模型来进行研究。,常见的传播模型,1拉斯韦尔模型 2香农韦弗模型 3贝罗模型,1拉斯韦尔模型,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一个用文字形式表述的线性传播过程模型:“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这段话的意义是:谁,说了些什么,通过哪一种通道,对谁说,产生了什么效果。这就是所谓“五W”的传播模型。,Who,Say What,ln Which Channel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谁 说什么 通过什么 对谁说 产生了什么渠道效果,传者,信息,传播媒介,受者,效果,图12 拉斯韦尔传播模型,A simpl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传播者Who,信息Says What,媒体Which channel,受传者To Whom,效果With What effect,反馈,噪音,教育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五个领域,(1)控制分析即对传播者(谁)的研究,分析传播者对传播过程的控制作用。(2)内容分析即对信息内容的研究,研究传播过程中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3)媒体分析即对通道的研究,研究各种媒介的性能、特点、选择、传送方式等问题。(4)受众分析即对传播对象的研究,研究传播对象的兴趣、需要、接收行为及影响的因素。(5)效果分析即对受播者在接收信息后所产生的意见、态度、思想与行为的变化的研究。,拉斯韦尔传播模型简评,拉斯韦尔传播模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但这个模型过于简单,而且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即忽略了传播的动机和信息的反馈因素。尽管如此,由拉斯韦尔模型而引申出来的五个研究领域,完全适合于我们通过对教育传播过程分析来研究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规律。,.香农-韦弗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解码,信宿,信息,信号,信号,信息,干扰,反馈,发射器,接收器,香农韦弗模型的意义,(1)传播者,可以是个人或社会组织。传播者从许多不确定的信息中,经过把关的作用,按某种目的选择具有确定意义的信息(即讯息或消息),并准备将其传送出去。(2)编码就是把具有确定意义的讯息转换成不同类型的符号和信号。(3)通道即把符号或信号依附、存贮在物质性的载体(即媒介)上,进行传送的通道或途径。(4)译码把信号还原为符号并解析其意义。(5)信宿接受讯息的受播者。(6)反馈受播者在接受讯息后产生心理上、生理上和行为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反过来影响到传播者,使传播者调节控制传播过程。(7)干扰指来自系统之外,影响到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3.贝罗模型,贝罗模型的解释,贝罗(Berlo)模型的特点是把传播过程分解为四个基本部分:信源、讯息、通道和受播者,同时,模型着重显示每一个基本部分是由若干因素所构成的。贝罗模型也叫SMCR模式,S代表信息源source,M代表信息message,C代表通道channel,R代表接受者receiver。贝罗模型明确而形象地说明了影响信息源、接受者和信息实现其传播功能的条件,说明信息传播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而最终效果不是由传播过程中某一部分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源、信息、通道和接受者四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共同决定的,传播过程中每一组成部分又受其自身因素的制约。,贝罗模型的应用,贝罗模型现在常被用来解释教育传播过程,它说明了在教育传播过程中,影响和决定教学信息传递效率和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各因素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为了提高教育传播的效果,必须研究和考察各方面的因素。贝罗模型给教育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些结构性因素的考虑,对研究变量的设计和决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三)教育传播中的信息和媒体,教育传播中的信息,指的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教学内容。教育信息的传递与物质载体(即教育传播媒体)是不可分割的。任何教育信息都必须依附在一定的物质载体(媒体)上,并由媒体来进行传递、加工、储存。教育传播研究就是要着重研究,选择什么样的载体,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进行信息的传递、加工和储存,将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和效果。,三、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阐述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包括学习是怎样产生的,它经历怎样的过程,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等问题。在探悉学习现象的本质和学习活动的规律中,由于学者的观点、视野和研究方法各不相同,因而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学习理论流派。简要介绍有较大影响的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几个主要流派。,一、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把一切学习的心理现象都归结为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把S-R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的行为模式来概括,这种理论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一)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理论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奠基石。,条件反射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建立的基本条件是,无关的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要形成条件反射需要进行多次强化。,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研究小组,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二)华生,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他是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学习理论基础的人。,1.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他主张心理学应该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2.华生的学习理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等)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联结而形成的。,3.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条件反射的原理),因为一种动物和一种引起恐惧的刺激产生了联系,婴儿产生了对那种动物的恐惧。在形成条件反射以前,小孩接近兔子毫无害怕的表现。后来,兔子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一个使小孩害怕的响声,形成条件反应之后,单是兔子也能使小孩害怕,到后来小孩会对任何有毛的东西感到害怕,如老鼠、制成标本的动物,甚至有胡子的人。原来以兔子为条件的恐惧,现在泛化到相似的刺激。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而学到的。,(三)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桑代克是美国的心理学家,他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认为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动物和人一样进行学习,只是复杂程度不同而已。,1.桑代克的“猫开迷笼”实验,他把饿得发慌的猫关进一只“迷笼”,笼外放着食物,笼门用活动的门闩关着。饿猫在笼子里躁动不安,乱碰乱抓,偶然碰到那个活动的门闩,门被打开了,猫吃到了食物。如此反复,猫从笼中出来吃到食物的时间会越来越短。实验表明,所有的猫的操作水平都是相对缓慢地、逐渐地和连续不断地改进的。由此,桑代克得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猫的学习是经过多次的试误,由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形成的联结所构成的。“试误说”,2.桑代克的学习观及其应用,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无需观念作媒介);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譬如人们用一些具体奖励如五角星、口头表扬等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和操练。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奖励所想要的联结”。一个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可以拥有百万个刺激反应的联结。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保持、消除、改变或引导各种联结。,(四)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斯金纳根据自己创制的斯金纳箱对白鼠和鸽子进行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理论,对教育实践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斯金纳像,1.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内有杠杆和与食物储存器相连接的食物盘。在箱内的白鼠按压杠杆,就有一粒食物滚入食物盘。一只饿鼠进入箱内,开始时有点胆怯,经过反复探索,迟早会做出按压杠杆的动作,同时获得食物,若干次后,就形成饿鼠按杠杆取得食物的条件反射,斯金纳称此为操作性条件反射。,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斯金纳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任何刺激反应单元都应看作是反射。斯金纳将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操作性行为是由人自身发出的。,3.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斯金纳认为,学习一定的行为,务必要重视行为的后果。如果这一后果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这就是一种正强化。如果行为的后果不容易使这一行为再次发生,就是负强化。(换句话说,正强化促进某一行为的发生,而负强化使人或动物避免作出某种行为。)人们可以有目的地设计强化程序,使人或动物学会某种行为,或控制某种行为的发生。,“强化原则”的运用,斯金纳认为立即强化优于延缓强化。强化原则是斯金纳学习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斯金纳运用操作强化原则设计和制造了一种教学机器,进行程序教学,为后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推动了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使行为科学和教育技术的结合进入一个更为密切的阶段。,4.斯金纳程序教学的基本方法,向学习者呈现一个小单元的信息(称为框面)作为刺激,学习者通过填空或回答的方式作出反应,然后由反馈系统对该反应作出评价。反应错误就告诉学习者错误的原因;反应正确就得到强化,学习者就可以进入第二个框面的学习。“刺激反应强化”的过程不断反复,直到学习者完成一个程序的学习。,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1.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的学习刺激(例如教学内容)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 不是 灌输知识,而是 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学习者 不再是 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2.认知学习理论的运用,对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材料的研究上,还必须研究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充分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类课堂情境中的学习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所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是当代的主要流派之一。主要观点:,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个体关于某一事物的全部知识及其组织。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学习中:重视已有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直觉思维)。,2.重视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无论教师选教什么学科,务必要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即概括化了的基本原理或思想。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容易掌握整个学科的具体内容,就容易记忆学科知识,就能促进学习的迁移,促进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并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习的兴趣。,3.提倡发现学习,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的教学并不希望学生成为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发现学习。,(三)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奥苏贝尔是美国纽约州大学研究院的教育心理学教授,其认知同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有意义学习理论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3.先行组织者策略,1.有意义学习理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2.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接受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应用。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3.先行组织者策略,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四)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的认知用计算机进行功能模拟,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主动地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理论,运用计算机模拟的思想,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人理解的意义。,德国的“鱼牛”童话,说的是在一个小池塘里住着鱼和青蛙,他们是一对好朋友。他们听说外面的世界好精彩,都想出去看看。鱼由于自己不能离开水而生活,只好让青蛙单独走了。这天,青蛙回来了,鱼迫不急待地向他询问外面的情况。青蛙告诉鱼,外面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比如说牛吧,”青蛙说:“这真是一种奇怪的动物,它的身体很大,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吃青草为生,身上有着黑白相间的斑点,长着四只粗壮的腿,还有大大的乳房”。鱼惊叫道:“哇,好怪哟!”,同时脑海里即刻勾画出她心目中的“牛”的形象:一个大大的鱼身子,头上长着两个犄角,嘴里吃着青草,。,德国的“鱼牛”,1.皮亚杰的基本观点,皮亚杰提出图式(scheme)的术语用于解释认知结构。图式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所谓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3.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要素,由于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同学、伙伴、同事)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或基本属性。,4.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5.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理论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它为克服传统教学设计的不足(传统的教学设计往往是单向传输的、被动的和封闭的)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与途径,所以建构主义被认为是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四、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理论是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的总称,既是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发展综合的结果,又是现代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是探讨一切科学领域的普遍性的科学方法。,(一)系统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科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原理、模式和规律的横断学科。系统科学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科学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1.系统与要素,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所谓要素,就是构成系统的组成部分。在研究事物时,通常就要把该事物分解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部分。这些相互联系的,反映事物本质的各个组成部分就是该事物的要素。运用系统思想与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就要决定要素的取舍,即找出哪些是对系统性质、功能、发展、变化有决定影响的部分作为系统的要素加以研究,而次要的因素则可以忽略。,2.结构和功能,所谓结构,是指系统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亦即诸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比如,用三根同样的木条,只是由于排列组合的方式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所谓功能,是指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呈现的能力。也就是系统把所接受的作用(输入)转换成输出的方式与能力。系统的功能是系统中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效能的总和,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二)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1.整体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没有整体联系,没有整体结构,要使系统发挥整体功能是不可能的。,2.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而且有涨落即偏离平衡态,才可能走向有序;没有开放、没有涨落、处于平衡态的系统,要走向有序是不可能的。,3.反馈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可能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目的;没有信息反馈的系统,要实现有效地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三)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就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方法,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即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精确地考察对象,以求得整体获得最佳功能的科学方法。,1.系统方法的基本步骤,(1)从需求分析中确定问题。(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3)选择问题解决的策略。(4)实施问题求解的策略。(5)确定实施的有效性。,2.教学系统设计,通过系统分析技术(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形成制定、选择策略的基础,通过问题解决的策略优化技术(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以及评价调控技术(试验、形成性评价、修改和总结性评价)使解决复杂的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案逐步形成,取得最好的效果。,作业,1.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教育观。2.如何理解教育的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全民化、终身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支柱?3.简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4.简述“经验之塔”理论的内容和基本观点。5.比较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7.举例说明系统科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