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课件.ppt
,药物洗脱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应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介入治疗的15%-20%分叉病变治疗现状:1.介入操作复杂 2.手术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高,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挑战,1.介入器械的发展: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的出现明显降低了分叉病变中主支再狭窄率,但对边支血管再狭窄率改善不理想。DES自身局限:1.内皮化延迟和不完整 2.多聚物载体可引起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2.介入手术方式的创新:T支架术、V支架术、Crush、Culotte等,但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复杂的技术未能带来真正的获益。目前观点认为对于大多数分叉病变更倾向于选择 必要时边支支架技术。keep it simple,swift and safe(KISSS principle)European Bifurcation Club,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挑战,新理念:既可局部释放抗增殖药物,且无需植入支架以提供持久药物释放平台。突破传统:传统观点认为,血管局部药物作用的维持是发挥药物抗增殖作用的基础,而Axel等的研究发现短期暴露于抗增殖药物中便可达到抗增殖作用的效果。药物:紫杉醇:脂溶性物质,能快速被细胞摄取并不可逆的同微管结合,通过稳定聚合微管并增强微管组装而改变细胞结构,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发挥抗增殖作用。,药物洗脱球囊(DEB)的诞生,表面积大,携带药物量多,均匀快速释放药物手术过程对动脉壁损伤小无需聚合物涂层,不会产生由其导致的炎症反应和晚期血栓形成无需置入异体物件理论上可减少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药物洗脱球囊的特点,可保留原有解剖结构,分叉血管不会因为植入支架而发生形态学改变;对直径较小的边支血管或者支架内再狭窄,单纯球囊扩张效果不甚理想,而植入DES将造成多层支架叠加,此时DEB将更合适;DEB的通过性良好,更易通过迂曲的动脉,更易进入边支,使操作变得简单。,治疗分叉病变的理论优势,PEPCAD:共28例分叉病变患者,先以DEB分别扩张主支和边支,再于主支植入裸金属支架。9个月时冠脉造影随访取得同DES相似的结果:晚期管腔丢失LLL:主支为:0.380.46mm 边支为:0.210.48mm 随访过程中共出现3例再狭窄,其中1例接受靶病变血运重建,2例出现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且均出现在主支。结论:证实了DEB联合BMS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循证依据-DEB+BMS,DEBIUT:,循证依据-DEB+BMS,循证依据-DEB+BMS,BABLON:,循证依据-DEB+BMS,循证依据-DEB+BMS,Herrador等:,循证依据-DEB+DES,BIOLUX-I:纳入35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普通球囊预扩张主支后,以药物洗脱球囊处理边支,随后于主支植入依维莫司药物洗脱支架,根据需要以普通球囊行后扩张,最终行球囊对吻扩张。,循证依据-DEB+DES,DEB only:Schulz等选取2011年1月至7月之间,仅接受DEB治疗的冠脉分叉病变患者共39例,4个月后行冠脉造影随访。其中30例患者接受了术后4个月的冠脉造影随访,共发生3例再狭窄,其中2例在远端主支,1例在分支,3例接受靶病变血运重建。,循证依据-DEB only,分叉病变再狭窄特点:多发生在DES植入之后,病变覆有多层支架结构,再次植入支架变得异常困难,同时金属结构对分叉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易加重再狭窄的发生率。DEB特点:可保留原有解剖结构,分叉血管不会因为植入支架而发生形态学改变;DEB的通过性良好,使操作变得简单。,DEB治疗分叉病变再狭窄:,目前尚无专门诊断DEB治疗分叉病变再狭窄的临床研究,但基于其理论基础及近年来一些小样本系列研究及病历报导,有理由相信DEB是治疗冠脉分叉病变再狭窄的不错选择。,DEB治疗分叉病变再狭窄:,DEB+BMS失败原因:可能为DEB时间依赖性抗再狭窄作用不足以抵消BMS慢性刺激内膜增生的作用?DEB only方案:缺少对照的回顾性研究,且该研究随访时间过短。术后4个月时冠脉造影随访结果会低估再狭窄发生率。,讨论:,1.DEB联合BMS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疗效不如DES。2.DEB治疗分叉病变的优势:DEB+DES可降低边支再狭窄率。3.DEB是应对某些复杂病变如冠脉分叉病变支架内再狭窄时 的一项不错选择。,结论:,1.更合适的球囊系统;2.更强力的抗增殖药物;3.其他新介入器械的联合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Bioresorbable scaffolds,BRS)。,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