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ppt课件.ppt
1,2,内容提要,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与危险度评价职业卫生标准,3,五、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 与危险度评价,4,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估 接触评估的概念 接触(exposure):是指职业人群接触某种或某几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过程。接触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与效应评定相对应,是根据研究对象的职业史,结合相关资料,通过询问调查、环境检测、生物检测等方法,定性或定量估算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一种或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强度的过程,是职业流行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接触评估其主要目的:估测社会总体人群或不同亚群(如接触某化学的职业人群),接触有害因素的程度或可能程度,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接触数据和接触情况。,6,接触评估的内容:接触人群特征分析。包括接触人群的数量、性别、年龄分布等;接触途径、方式等接触条件评估。如认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主要途径及接触的时间分布;接触水平的估测。,7,接触评估的方法:询问调查 环境监测生物监测,8,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职业性病损,功能或结构改变,早期生物学效应,生物效应剂量,内剂量,分布代谢转化,吸收,环境监测,生物监测,询问调查,接触评估,图4-8 接触评估示意图,9,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或危险性(risk):是指一定时期内 从事某种活动 引起有害作用(如造成机体损伤、产生疾病或死亡)的概率。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会伴随有一定的危险度存在,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 即有害因素 在一定的接触条件下 对人体造成损害的 预期的 或实际的 发生概率(probability)。,10,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risk assessment):是通过对毒理学研究、作业环境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定性和定量地认定和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潜在不良作用,评价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害概率和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管理。,11,健康风险评估(health risk assessment,HRA)通过健康危险因素对人体不良影响发生概率的估算,评价接触健康危险因素的个休和群体健康受到影响的风险。风险与危险基本同义:危险是指可能遭受损失;风险则兼有可能受损失和可能获利两重含义。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也可称为危险管理。风险学术化,危险更通俗化。实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心理风险因素、自然风险、社会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12,风险的特征 客观性 损失性 不确定性 可变性 社会性 可测定性A.运用统计方法去处理大量相互独立的偶发风险事故,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风险的规律性。B.根据以往大量资料,利用概率论 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可测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 及其损失幅度,并且可构造出 损失分布的模型,成为风险估测的基础。,13,一生风险事故概率风险事故 发生概率受伤 13难产 16车祸 112 心脏病突然发作 177在家中受伤 180受到致命武器的攻击 1260死于心脏病 1340家中成员死于突发事件 1700乳腺癌(女性)110死于中风 11700死于突发事件 12900死于车祸 15000,14,一生风险事故概率风险事故 发生概率死于手术并发证 180000因中毒而死(不包括自杀)186000骑自行车时死于车祸 1130000吃东西时噎死 1160000被空中坠落的物体砸死 1290000触电而死 1350000死于浴缸中 11000000坠落床下而死 12000000被龙卷风刮走摔死 12000000被冻死 13000000,15,一生风险事故概率风险事故 发生概率染上爱滋病 15700被谋杀 11110死于怀孕或生产(女性)14000自杀(女性)120000自杀(男性)15000因坠落摔死 120000死于工伤 126000走路时被汽车撞死 140000死于火灾 150000溺水而死 150000二手烟污染而死于肺癌 160000被刺伤致死 160000,16,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概念 利用各种自然资源 和人类技术手段,对各种导致人们利益损失的风险事件和对象 施以防范、控制 以致消除的全部过程。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达到分散、转移、消除风险,保障人们经济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基本目的。组织或个人通过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17,20世纪70年代,Lewis C.Robbins 博士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帮助临床医生预测病人的健康风险。近几十年,健康风险评估技术得到发展,在预防医学、职业卫生和临床医学等领域都已得到广泛应用。(健康危险度评估、危险度评定、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名称)互联网上可查询到很多国外风险评估软件并直接进行评估。但西方国家研制的软件是基于国外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人群的行为因素分布资料制成,并不完全适合国人。,18,危险度评价的目的:确定可接受的危险度,为管理部门正确的做出卫生和环保决策、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是职业性有害因素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19,危险度评价的作用:估测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引起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估计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估算和推断职业性有害因素在多大剂量(浓度或强度)和何种条件下可能造成损害;提出可接受浓度(强度)的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对策的重点。,20,接触,效应(反应),作用条件,健康损害的类型和特征?,健康损害发生的概率?,损害,剂量?条件?,无损害,可接受强度?,预防的重点?,危险度评价作用,社会可接受的危险度,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损害,预测职业危害远期效应,制订安全接触限值预防对策,危险度评价目的,21,危险度评价的要素:所需研究资料、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危险度评价与管理的基本过程,见图4-9.,22,从高剂量到低剂量、从动物到人外推方法的资料,剂量-反应评价(剂量与作业者健康反应的关系),危险度特征分析(某特定人群职业性损害的估计发生率),根据公共卫生、经济和社会情况选定的管理措施,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所致职业性损害的实验室与现场观察,危害性鉴定(该因素是否引起职业性损害),提出供选择的各种管理措施,现场检测接触估计及人群特征分析,接触评估(不同条件下目前接触和预期接触情况),公共卫生决策与行动,研究资料,危险度评价,危险度管理,图4-9 危险度评价与管理的过程,23,危险度评价 危险度评价的内容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危险度评价的方法包括: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接触评估;危险度特征分析。4个步骤:,24,危害性鉴定(hazard identification):危险度评价的第一阶段,定性评价。主要任务:确定是否引起职业性损害;对职业性损害进行分类,估计其危害程度,确定 对该职业性有害因素 进行危险度评定的 必要性和可能性。鉴定依据:动物实验(有时可获得剂量反应关系);体外试验,如Ames;临床资料(事故);职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害因素的自身特性:化构,理化特性;物理因素的各种参数及卫生学意义。,25,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sponse assessment):核心评价,定量评价。通过职业流行病学 或动物实验资料,阐明不同接触水平 所致效应的 强度和频率,确定剂量-反应关系。选择适宜的临界效应(critical effect)指标;调查或动物实验获得 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和未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剂量水平(NOAEL);动物实验,选毒物代谢转化 与人相近的 动物进行实验。确定种属间该有害因素所致损害效应的不确定因素即确定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 factor,UF)。明确剂量反应关系,用如下公式计算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RfD=NOAEL或LOAELUF。,26,接触评估(exposure assessment):了解目前不同条件下的接触状况(终生每日接触剂量):一般人群、特殊人群(高危险人群)分别评估;缺少足够监测资料时,需借助有效的数学模型;人体生物监测资料可用于人群过去 及现在接触情况的评估。常通过被评定人群中 随机抽样调查估测,包括工作接触,环境接触,食物摄入等。,27,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危险度评价的最后阶段。通过对以上评价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获得接触人群的反应率,即由于接触某危害因素 可能导致某种健康效应的 危险度。分析时应注意事项: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应说明);各阶段结果是否一致;资料是否充分(流调和动物实验)。,28,危险度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限于认识水平、技术手段 和资料的不完整,往往难以对有害因素对人类可能造成的损害及其危险度作出确切的结论,危险度定量评定是公共卫生决策的重要依据。定量评定的基础是:充分而可靠的实验数据、正确的假设、合理的推导模式、足够的流病学资料。尽量缩小 不确定因素 到最低限度,对仍然存在的,要明确指出,为制订安全接触限值 和预防对策提供适当的 取舍尺度。,29,危险度管理:根据危险度评价结果,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经济和技术水平,进行利弊权衡和决策分析,提出可接受水平和相应的控制、管理措施。包括:制订安全接触限值卫生标准;制订环境监测、生物监测、健康监护、危险度控制的 技术措施;制定限制或禁止接触的法规、条例及管理办法。,30,从危险度评价到危险度管理的决策过程,既要坚持科学原则,还要考虑社会经济、技术水平和公共卫生的可行性,必须十分严谨、慎重。对有三致作用,而又仍需利用的化学物,多取社会可接受危险度或一般认为安全水平(GRAS),如“实际上安全剂量(VSD)”。如肿瘤超罹率10-6,比天灾人祸、不良习惯危险度小。,31,示例:杀虫脒致癌作用危险度评价 70年代初,怀疑其有致癌作用(临床资料)。经大量研究,已证实其致癌性,许多国家 已禁止生产和使用。我国对其致癌作用的危险度 进行了定性、定量评定,为安全使用的决策 提供了依据。,32,危险度评价 危害性鉴定 短期遗传毒理学测试:原药无诱变作用,致癌是其代谢物对氯磷甲苯胺。整体动物长期喂养试验:动物:小鼠经口血管肉瘤、血管内皮细胞瘤,经皮鳞癌,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人的致癌资料:流调(三个县),膀胱癌。女性,排除了吸烟因素。,33,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缺乏致人群肿瘤剂量反应关系资料,用小鼠长期喂饲致癌性试验所得回归方程推导:Y-2.354+2.199X X为对数剂量ln mg/kg,Y为肿瘤发病率概率ln(P/(1-P),P为肿瘤发病率减去本底。,34,接触评估 根据生物监测资料、平均接触工龄、年工作天数,平均寿命、非职业接触量,计算估测总接触量。,35,危险度特征分析 将估测接触量带入回归方程,估算肿瘤发生的危险度。估计危险度:不同接触人群,12410-5,36,不确定因素 危险度评价需大量确定的有关资料,一时难以收集齐全,故存在某些不确定因素:评定过程中,是假设引起人群肿瘤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小鼠长期测试结果近似,实际上未必;从动物实验的大剂量外推到人的小剂量接触效应,无疑存在差异;接触评定需大量准确而系统的环境和生物监测资料,因条件限制,往往难以达到理论上的要求。为弥补之,危险度估测中引用了国外资料进行推算、比较,结果很接近。,37,危险度管理 膀胱癌不属常见肿瘤,按估算结果,因职业接触和食用杀虫脒残留稻米,危险度为12410-5,可能导致2490人死于膀胱癌,故管理上:逐步减少生产直至完全禁用:农业部92.2在三年内停止生产杀虫脒的通知,“杀虫脒的登记证,其有效期截至1993年2月24日止”;对目前仍接触的人群采取更严格防护措施;严密监护接触者,及时筛检出早期受罹人群。,38,六、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各种卫生要求所做出的技术规定,可视作技术的尺度。它可被政府采用,成为实施职业卫生法规的技术规范,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39,早在20世纪50年代,东北人民政府 翻译了前苏联的“工厂设计生卫生标准”。1956年由国家建委、卫生部 批准发布了工业企业设计暂行卫生标准(标准-101-56),规定了85种MAC;,40,1962年、1972年两次修订,1979年由卫生部、原国家基建委、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委、原国家劳动总局共同批准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其中专设“车间卫生”章,对111项毒物和9类生产性粉尘在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作了规定,对气温也提出了卫生要求;,41,以后又发布了微波辐射、噪声卫生标准等。1981年成立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使卫生标准的制订走上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轨道。,42,我国目前有两个与职业卫生有关的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了设计应考虑的一般卫生要求,主要包括物理性有害因素的限值。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则重点规定了化学物的接触限值。标准除了有化学物的接触限值外,还采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作为主体性的限值单位。生产性粉尘的标准除总尘外,要求主要测定呼吸性粉尘(AED15m的尘粒称为可吸入性粉尘;5m以下的粒子可达R道深部和肺泡区,称之为可呼吸性粉尘)。,44,以下讨论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生物接触限值、化学致癌物接触限值和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个方面的问题。,4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接触限值的定义 职业接触限值,是为保护作业人员健康而规定的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属于卫生标准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机构或团体 所采用的职业接触限值 其名称与含义不尽相同。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 由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制定。,46,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OELs):是我国职业卫生标准中对于限值的一个总称。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某种有害因素,对绝大多数人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PC)或接触水平。,47,职业接触限值包括三个具体限值: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 规定的 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个体采样器 整个工作班 测出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最具有代表性。若没有个体采样器,则需将 分时间段测定的结果 结合工时记录 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48,最高容许浓度(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工作地点:指工人经常或定时停留地方,若生产操作在车间内许多不同地点进行,整车间均为工作地点。,49,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e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 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前后两次接触至少间隔60,同时,当日的8h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也不得超过。,50,对化学物的要求不得引起:刺激作用;慢性和不能恢复的组织变化;麻醉作用的程度不能达到足以增加以外伤害的危险,自救能力减退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我国也有短时接触容许浓度如CO:MAC 30mg/m3 1h接触 50mg/m3 30 100mg/m3 1520 200mg/m3,51,超限倍数 概念:对未制定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52,作用:控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应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5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54,PC-TWA 超限倍数1PC-TWA 10 2.510PC-TWA 100 2.0PC-TWA100 1.5,55,常见的其他国家的职业接触限值有: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的阈限值: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ime weighted average,TLV-TWA):指8小时工作班 以及40小时工作周的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长期反复接触该浓度(有害物质),几乎所有工人 不会发生有害的健康效应。,56,短时间接触阈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TLV-STEL):是在一个工作日的任何时间 均不得超过的 短时间接触限值(以15分钟TWA表示)。工人可以接触该水平的有害因素,但每天接触不得超过4次,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分钟,且不得超过当日的8小时的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57,上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ceiling,TLV-C):是指瞬时也不得超过的浓度或强度(可以15分钟采样测定值表示)。,58,容许接触限值是OSHA引用NIOSH及ACGIH的资料颁布的职业接触限值,具有法律效力。它的具体限值与NIOSH及ACGIH的相类似。OSHA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美国劳工部的一个分支机构,其建立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工人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该部门负责制订劳动安全标准和法规并且监督执行。例如一个工厂的空气污染状况就属于该机构的检查范围;NIOSH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59,最高工作场所浓度(Maximale Arbeitsplatz-Konzentration,MAK):系德国科学研究联合会制订的职业接触限值,虽译为最高容许浓度,但实质上是小时TWA容许浓度。,60,技术参考浓度(Technische Richtkonzentration,TRK):该限值为致癌物质根据目前技术条件所能达到的最低浓度,遵守TRK只能减少并不能排除该物质对健康的危害。这是德国对致癌物所采取的一种控制措施,要求车间空气致癌物浓度在TRK以下,并不断改善防护措施,尽可能降低到远远低于TRK。容许浓度:日本产业卫生学会推荐的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是按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规定的。,61,保证健康的职业接触限值(health-based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专题工作组 提出的一种职业接触限值。制订这种接触限值时,仅以毒性资料与工人健康状况资料为依据,而不考虑社会经济条件或工程技术措施等因素。不同国家 可根据各自的国情加以修正,作为本国的实施限值。,62,制订依据 我国职业接触限值一般是以下列资料为依据制订的: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资料;动物实验和人体毒理学资料;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制订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应在充分复习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63,一般先从毒理实验着手,掌握毒性参数:LD50、Limac、Limch、Zac、Zch、蓄积性、靶器官、代谢、三致、致敏、迟发毒性等。由于职业接触的特点,最好采用吸入染毒。按一般规律,毒物的毒作用取决于剂量。制订接触限值,更是强调剂量-反应(或效应)关系,应努力寻找所谓的无所观察有害效应的水平(no-observed-adverse-effect-level,NOAEL),它指不引起有害效应的、最高的那个水平或者剂量。,64,在确定NOAEL后,再选择一定的安全系数,提出相应的接触限值,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一般应比NOAEL低。接触限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健康状况动态观察的结果 对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加以验证,甚至修订。,65,由于工业的发展,新的有害物质不断出现,往往没有现场和职业健康资料可供利用。此时可根据有害物质的理化特性,进行必要的毒性和动物实验研究,以确定其初步的毒作用,据此提出接触限值的建议,先行试用。,66,对于已经生产和使用较久的化学物质,则应主要根据已有的毒理学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制订接触限值。一般认为,现场职业卫生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比动物实验资料更为重要,它是制订接触限值的主要依据。,67,在充分掌握有害物质作用性质的基础上,阐明其作用量与机体反应性质、程度和受损害个体在特定群体中所占比例之间的关系,即接触-反应关系(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因此在进行现场职业卫生调查与流行病学调查时,必须紧紧抓住接触-反应关系这一环节,才能使得到的资料为制订接触限值提供有力的依据。,68,接触限值应低于实验研究阈限值的原因 原因有三:任何实验都不能完全避免不确定因素;种属差异;增强对毒物敏感性的因素:药物、疾病、遗传易感性、多种有害因素的联合作用等。所以,一般建议值的提出以Limch/I,再通过人群流调(剂量反应关系),资料充实后再修订,使之达到合理又安全的接触限值。,69,制订粉尘接触限值应以粉尘理化特性、动物实验、卫生学调查、工人健康检查资料为依据,能获得接尘工人尸检资料,以了解肺中粉尘沉着量与病理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更可贵。了解其理化特性,可预测其有害作用的性质,其中游离SiO2含量意义更大。已颁布的无机粉尘的MAC多考虑到游离SiO2含量问题,其它化学成分如毒物、放射性物质等对尘肺发病也有影响,应予以考虑。,70,动物实验是研制粉尘接触限值的重要途径,特别在缺乏现场卫生学和健康检查资料情况下,将成为主要途径。复制尘肺动物模型的方法已广泛应用。常给大鼠一次气管灌注粉尘50mg,经一年观察病理变化纤维化发生情况,并与已制订接触限值的粉尘(石英尘)的病理变化比较,提出接触限值。除病理和X线指标外,也可根据其致病特点,选择其它指标,如肺功能。,71,研究粉尘浓度与疾病发病间的关系,是制订粉尘接触限值的基本方法,应尽量采用。以往多利用历年的粉尘浓度、壹期尘肺发病率和平均发病工龄资料绘制出剂量反应关系曲线,从中找出将尘肺发病率控制在一定水平的粉尘浓度,再结合该粉尘的生物学作用特点,提出接触限值建议。根据现场资料研究粉尘接触限值,可采用用回归分析法、寿命表法、呼吸性粉尘值法估算。,72,有害效应与保护水平 制订接触限值时,首先面临的是选定哪一种有害效应,这关系到实验和调查中观察哪种指标,还关系到NOAEL的高低,以及一个卫生标准的保护水平。在研制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值时,应该根据它对机体的主要效应,效应是否敏感,及其出现的时序等来选择有害效应。,73,根据我国研制接触限值的实践经验,下列情况应看作是有害效应:呼吸道刺激效应;初期急性、慢性职业中毒或职业病;接触化学物所致早期临床征象;实验室检查有实质性意义的改变;因果关系较明确的职业性多发病;经排除混杂因素有显著意义的自觉症状持续 性增高等。,7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接触限值,像其他卫生标准一样,对健康保护的安全程度是相对的。不同的卫生标准,对接触者提供的保护水平也不相同。这种保护水平集中反映在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定义之中。,75,在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称为最高容许浓度,其定义是:“工人在整个就业期间 每天8小时接触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不会引起任何疾病,也不出现用现代检查方法可能查出的 异常变化。”,76,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在其阈限值规定的前言中指出:绝大多数工人每天反复接触该浓度 不至引起有害效应(adverse effect),然而由于个体易感性不同,在该浓度下可引起少数工人不适,或使既往疾病恶化,甚至发生职业病。,77,在我国,职业接触限值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 长期反复接触 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每项卫生标准均对接触者提供一定的保护水平,但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保护,每项标准又都体现着某种可接受的危险度。,78,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是指在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 不超出该限值的环境条件下,持续作业若干年,某种有害效应在接触人群中 不至超过某一发生比率而言。简言之,职业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是指保持在该接触限值的条件下,接触该有害物质的职业人群的健康保护 所能达到的程度。,79,保护水平的内涵,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什么样的健康效应及其容许出现的百分率;接触该有害因素的持续时间;被保护者在该职业人群中的比例。每项接触限值的保护水平如何,只有在其制订依据资料中找到答案。在制订职业接触限值时保护水平掌握在什么分寸,也直接影响到标准的可行性。,80,制订有害物质接触限值时 还应考虑高危人群问题。所谓高危人群:是指少部分人在接触有毒物质或致癌物质时,由于生物因素(如,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的影响,而使其对毒作用的反应较一般人群出现得早且严重。,81,制订原则 衡量一项卫生标准,不但要从制订标准的科学性上考虑,还要同时考虑标准的可行性。科学性上的考虑主要指接触限值要对接触者的健康提供最大保障。在此前提之下,还要考虑执行此限值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82,我国制订职业接触限值的原则,是“在保障健康的前提下,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即安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均属于可行性问题。技术上的可行性(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指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能否达到;经济上的可行性(economic feasibility):则意味着执行该标准的工业企业在经济上是否负担得起。,83,制订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要围绕有害物质的接触水平(剂量、浓度)与反应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做好文献复习工作,广泛收集与制订接触限值有关的国内外资料,特别是不同国家的接触限值及其制订依据。在毒理学研究方面,应尽量避免重复国外已有研究报告的实验。,84,应切实掌握我国实际情况,包括有关的生产、使用情况,接触该有害物质的人数、危害情况,病例报告、尸检资料及现场调查报告等。在全面整理现有资料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必要的现场调查或实验研究工作,经综合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接触限值。在我国从现场获得制订、验证、修订标准的依据资料,具有很多有利条件,应予特别重视。,85,生物接触限值 为监测作业者接触有毒物质的程度,通常是开展环境监测,测定作业地点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然而,有毒物质的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常有变动,作业者的接触状况、个人防护也复杂多样,用环境监测有时很难反映工人的实际接触水平。,86,生物监测,是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的量,与环境监测相比,有其独具的优越性:它不涉及空气采样的时间、地点问题,它可反映毒物在体内的总量或蓄积水平,尤其是对同时可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监测途径。因此,它可看作是环境监测评估接触的一个补充。此外它所检测的毒物、毒物代谢产物或效应产物的量,可用于估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87,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BEL):是对接触者生物材料中有毒物质 或其代谢、效应产物等 规定的最高容许量。它是衡量有毒物质接触程度或健康效应的一个尺度,当属卫生标准范畴。,88,目前世界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公布了生物接触限值,以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和德国DFG(全德最权威的学术机构德国研究协会)公布的数量最多,前者的称为生物接触指数(biologic exposure indices,BEI),后者称工业物质生物耐受限值(德文为 Biologische Arbeitsstoff Toleranzwerte,BAT)。,89,按照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协会)的解释,BEI(生物接触指数)代表工人经呼吸道吸入处在阈限值浓度的毒物,其体内可监测到的内剂量水平,它并不表示有害与无害接触的界限。德国BAT(工业物质生物耐受限值)指接触者体内某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最高容许量,或偏离正常指标的最大容许值;该容许值一般可保证工人长期反复地接触,健康不受损害。,90,BAT(工业物质生物耐受限值)既考虑化学物的健康效应,又考虑了适宜的安全界限,而制订健康个体的上限值,制订BAT的目的在于保护健康。生物接触限值是依据生物材料检测值与工作环境空气中毒物浓度相关关系,生物材料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含量与生物效应的相关关系而提出的。,91,生产环境中可能接触到的有毒物质并非都能制订生物接触限值,而需具备下述条件:有毒物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可出现在生物材料中;可使某些机体组成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发生变动;能使生物学上有重要意义的酶的活性发生变动;能使容易定量测定的某些生理功能发生变动。我国在生物监测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就和经验,已颁布了11种毒物的生物接触限值。,92,化学致癌物职业接触限值 致癌物有无阈限值问题仍有争议。从卫生法规上加强致癌物管理,探索可供实际工作遵循的控制办法和接触限值仍然可取。致癌物卫生标准的含义应更广泛,除接触限值本身外,还要包括工程技术措施、个体防护、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建立档案、其他卫生要求,以及是否要禁止生产、禁止使用,或限值使用等问题,在卫生标准中应予以体现。,93,我国已公布8种职业肿瘤,尚无接触限值,但要制订。国外的致癌物接触限值大体分2类:一是以致癌性特征为依据,以控制职业肿瘤发生为目标制订接触限值。二是以控制接触量等为目的,在防护措施等方面规定的一系列要求。,94,按对致癌物接触限值的处理办法,分4种情况:致癌物、非致癌物同样制订接触限值,不加标记,不做说明;在化学物接触限值中对致癌物不作明确规定,另行颁布卫生法规;将致癌性化学物分类列出名单,在接触限值表中分别作出标记,接触限值有些规定,有些不规定;在接触限值表附录中分类列出致癌物名单,原则上不制订接触限值,但另附技术参考浓度(TRK)表。,95,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 制订、颁布、实施职业卫生标准,是改善作业环境,促进工人健康的重要保证。职业接触限值是专业人员在控制工作场所有害因素实际工作中使用的技术尺度,是实施卫生监督的依据之一。,96,但它不是安全与有害的绝对界限(fine lines),只是判断化学物在一定浓度 其安全性的基本依据(guidelines),某化学物质是否损害了健康 必须以医学检查结果为基础 结合实际案例的接触情况来判定。因此,即使符合卫生标准,也还有必要对接触人员进行健康检查。,97,此外,它只是一种限量标准,应当尽量降低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而不应以达到卫生标准为满足。它又有别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浓度(immediately dangerous to life or health,IDLH),认为空气中毒物浓度超过接触限值就应发出警报,采取紧急措施,疏散工作人员也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根据的。职业接触是否超过卫生限值也不能作为职业病诊断的依据。,98,空气中同时存在数种毒物时,要依据它们之间联合作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我国已颁布的接触限值数量还很有限,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借用国外职业接触限值作为参考标准,对于实施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大有好处。关于我国还没有的“致癌物接触限值”,应充分利用国外现有研究成果,可根据国情,先采取“拿来主义”策略,以适应不断扩展的卫生监督和管理的需求。,99,“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就是技术法规,各级生产、建设、科研、设计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对因违反标准造成不良后果以至重大事故者,要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处分、经济制裁,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1979)。,100,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