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课件.pptx
第二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则整合的本质,1,2,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历程,自1959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出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以来,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在发达国家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计算机辅助教学)阶段 CAL(computer-assisted learning计算机辅助学习)阶段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IITC(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国际教育界非常关注、非常重视的一个研究课题,也是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以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的主要模式。在这一阶段,原来的计算机教育(或计算机文化)概念已完全被信息技术教育所取代。,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早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integration南国农: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也就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或者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李克东: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何克抗: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把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信息化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自主、探究、合作,变革教学结构,创新教学模式,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三属性,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一下这个概念的内涵。,2.3 IITC的研究现状,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1,2,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2,美国关于IITC的理论研究,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3年度(2000)的报告指出3:“数字化学习的关键是将数字化内容整合的范围日益增加,直至整合于全课程,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当具有明确教育目标且训练有素的教师把具有动态性质的数字内容运用于教学的时候,它将提高学生探索与研究的水平,从而有可能达到数字化学习的目标。为了创造生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培养21世纪的能力素质,学校必须将数字化内容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这段话明确指出:整合的目标:培养具有21实际能力素养的创新人才 而非教与学的某个环节或只为提高信息素养整合的内涵:数字化学习环境 而非将信息技术看作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手段,为了帮助学校更有效地实现数字化内容与课程的整合,报告还提出了进行有效整合应注意的三个步骤:步骤1:确定教育目标,并将数字化内容与该目标联系起来;步骤2:确定课程整合应当达到的、可以被测量与评价的结果和标准;步骤3:依据步骤2所确定的标准进行测量与评价,然后按评价结果对整合的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有效地达到目标。,美国IITC主流观念,美国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学者普遍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主要是在课前与课后,包括资料查找以及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而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十分钟,一般难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还是要靠教师去言传身教。,美国IITC主流观念,在这种主流观念的指引下,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教育界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直是在课前及课后下功夫,而较少在课堂上(即课堂教学过程的几十分钟内)去进行认真的探索;我们中国则相反,我们历来比较重视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显然,在这方面难以从美国或西方找到现成的经验。,美国IITC主流观念,自9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用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Just in time,WebQuest,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等。在2003年12月由美国“Teaching&Learning”杂志评选出的全美十佳“教育技术应用项目”中,无一例外都是属于“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由此即可看出上述主流观念的深刻影响。,JUST IN TIME,Just in time:主要应用于课前(教师利用这种方式在课前将讲授内容、相关资料、重点难点以及预习要求,事先通过网络发布;使学生在上课前能作好充分准备,若有疑问还可随时和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资源的学习和WebQuest则属于同一类模式“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由于这类模式是围绕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而展开,往往是多个学科的交叉,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要进行大量的实际调查、访谈或测量,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只能利用课外活动来完成,所以不适合作为课堂上的常规教学模式。,英国IITC现状,1999年,英国要求学校将信息技术的应用贯穿于国家的各门必修课程的教学之中,在英国国家课程中明确提出了,除了体育以外的其他科目,学生必须给提供应用信息与通讯技术能力的机会,通过信息与通讯技术工具和信息资源的应用来支持他们在其他科目的学习。,英国教育传播与技术部(BECTA:British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 Agency)联合信息企业与教育研究者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集成学习系统”软件(ILS:Integrating Learning System),为学校管理、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反馈以及成绩评估提供容易操作功能丰富的电子化集成工具。集成学习系统从1994年开始在一些中小学试用,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高年级学生使用,成绩明显提高,低年级恰恰相反,有些学生成绩反而下降了。,从BECTA2005回顾ICT在教学中的显著进步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近几年信息技术在英国中小学的运用与发展很迅速,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英国教育信息化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与建设上,而是更侧重于信息化教育资源的积累与建设、侧重于信息化教育管理制度的完善、侧重于教师培训与信息技术的实际教学运用。,英国的IITC存在的一些问题,技术支持日益成为制约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优劣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持续不断的职业发展培训被证实是有问题的,以至学校和教师个人非常失望;教育界以两分法看待ICT的不在少数,他们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视为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视为学习工具,这种二分法的视角要求学校对二者都能兼顾。,澳大利亚IITC现状,澳大利亚政府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及其实效。阿德莱宣言制定了“国家教育目标”,该目标指出学生离开学校时,他们应该是自信的、有创造力的、有创新精神的新技术的使用者,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并且能够理解这些技术对社会的影响。通过对澳大利亚教育技术学杂志中154篇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章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现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澳大利亚的整合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高等教育是澳大利亚整合研究的主阵地。第三,整合研究注重对实效性的验证。,如何破解IITC存在的问题,*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意义)不清楚即不清楚为什么要整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实质)不了解即不了解什么是整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途径)不掌握即不知道如何进行整合?,我国IITC现状,自2000年10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快速发展。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2.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分析,在技术世界里迷航,错误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2,3,4,资源建设和认识上的偏差,持有“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直线发展观,认为发展是稳步前进的,忽视了新技术提供给个人、社会团体、教育系统以及国家去实现质的飞跃的可能性,没有认识到信息与传播技术在加速变革作用方面的潜力。通过新技术,跨越“数字鸿沟”,2.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来进行整合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法建设丰富而优质的学科教学资源创建能实现新型教学结构的各学科教学模式 这是基本原则和方法,各科教师需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