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课件.ppt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十章 货币政策与 宏观调控,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与 宏观调控,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复习思考题,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的内涵,二、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货币政策的内涵,1、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的一种金融政策和措施。货币政策目标:通过调节和控制货币供求量的角度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的内涵,2、货币政策内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货币政策实施部门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的内涵,4、货币政策目标 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币值和物价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协调运用,统筹兼顾;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偏重。,货币政策的内涵,5、货币政策实施分类扩张性:增加货币供给紧缩性:严格控制货币总量的增长或收缩货币供给量。央行应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1、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该政策制定于1992-1993年我国高通货膨胀时期,因此以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制定,2、新的争议 国内有些学者提出双重目标,及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同时兼顾。国外学者认为单目标:促进经济发展 理由:货币政策不应过多,否则会分散央行政策的针对性;经济发展是其他目标的根本,与其他目标不矛盾。,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二、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1、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比率,将所吸收的存款的一部分交存中央银行,本身不得使用。应缴存的比例,称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调高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减少;央行调低准备金率,商行可贷资金增加;,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构成和水平,各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形势和需要制定。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7%。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影响较大,因此此项政策一般不常使用,更不宜大幅度的调整。,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2、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再贴现是使用的利率。央行调高贴现率,商行融资成本增加,减少贷款规模;央行调低贴现率,商行融资成本减少,增加贷款规模;贴现率常用在平衡国际收支上。此手段灵活,可根据实际情况经常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3、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调节的一种方式。央行买进有价证券,向市场注入资金,鼓励投资;央行卖出有价证券,从市场撤出资金,抑制投资。,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央行主动性较大;前两种手段是间接手段,此种手段使自己手段,央行对市场直接干预;通过经纪人执行,政策意图较隐蔽,可以减轻社会震荡。此种方法需要一个比较完善的证券市场,西方发达国常使用。,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4、其他手段 道义劝告 特殊调剂措施 行政干预 金融检查 用以上一些非市场手段来弥补传统工具的不足。,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1、法定存款准备金2、贷款规模中央银行通过编制国家银行信贷计划,控制银行贷款规模,1998年后,无强制性,只是指导性计划。3、再贷款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4、公开市场业务的尝试 近些年,央行开始逐步探索公开市场业务,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结构不完善,证券市场容量有待提高,所以央行不可能短期内加大该项工具的使用。,第三节 货币政策传导,一、传导的一般过程,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三、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四、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传导的一般过程,1、货币政策的传导 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传导过程。2、传导过程的两个层次,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贴现率等,企业居民,贷款等信用手段调控,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投资消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货币传导机制 运用一定的金融工具,如何引导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的预期目标。2、货币传导机制理论思路:MrIEY思路:MEIY,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1、货币中介目标 设置的意义:货币政策调节要经过传导,一定时期后(如一年)才能发现是否实现最终目标。等发现有偏差时再作相应调整,有可能出现较大损失。因此需要设置一个中间目标,通过对它运用货币政策调节手段的及时反映和变动,从而预测货币政策目标是否能达到及其实现的程度。,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2、中间目标的要求: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央行能及时取得数据,并据以分析和预测;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联系紧密,并能对最终目标有相应的变化。,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3、货币中介目标的变迁上世纪30年代:利率 上世纪70年代:货币供应量近期有些国家使用:基础货币,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1、主要指标货币(现金)发行指标原因:使用广,数量大;最敏感;银行可测,可调控。贷款规模:直接有效,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2、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第四节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一、财政与金融的内在联系,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财政与金融的内在联系,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都是通过对社会总需求进而影响经济增长2、资金运行中,二者联系紧密表现在:银行代理国家金库;财政向银行增拨信贷基金;财政发行国际债券;银行利率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1、两种政策的功能差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2、具体实施差异 扩张性财政政策,见效快;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较困难,是商业银行、企业、居民行为制约。紧缩性货币政策,见效快;紧缩性财政政策,实施较困难,增税、压缩投资和减少福利支出,所遇阻力较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1、配合方式松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财政政策松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紧的货币政策和紧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2、“双松”政策 刺激经济发展。通过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减税让利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但容易引起财政赤字。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扩大贷款,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发展。,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式,3、“双紧”政策与“双松”政策相反“双松”和“双紧”实在总量严重失衡的条件下采取的措施。4、基本平衡时采取“一松一紧”,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二、选择题,三、选择题,四、判断题,五、思考题,六、思考题,七、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具有正相关关系的货币政策目标是()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C.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 D.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答案,复习思考题,2、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停止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贷款规模C.再贷款 D.公开市场业务,答案,复习思考题,3、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措施有()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降低存款准备金率C.提高再贴现率 D.降低再贴现率 E.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答案,复习思考题,4、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一定能降低货币需求量()(判断题),答案,复习思考题,5、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选择的要求。(思考题),答案,复习思考题,6、简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差异。(思考题),答案,复习思考题,7、,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1、答案:A,复习思考题答案,2、答案:B,复习思考题答案,3、答案:BDE,复习思考题答案,4、答案,复习思考题答案,5、中央银行能够控制;中央银行能够及时取得有关中介指标的准确数据,据以分析和检测;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关系紧密,它的变动能引起最终目标的相应变化。,复习思考题答案,6、(1)可控性不同:一般情况下,财政政策的可控性较强,货币政策的可控性较弱;(2)透明度不同:财政政策的透明度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稍弱;(3)时滞性不同;财政政策的认识时滞短而决策时滞长,货币政策的认识时滞长而决策时滞短。(4)功能效应不同:实施扩张性政策时,财政政策的功能见效快,货币政策功能受制约较多;而当实施紧缩性政策时,货币政策的功能可以被灵活运用,财政政策的功能发挥则阻力较大。,复习思考题答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