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前行第25节课(仅供参考)教学提纲课件.ppt

    • 资源ID:3718069       资源大小:4.47MB        全文页数:4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前行第25节课(仅供参考)教学提纲课件.ppt

    前行第25节课(仅供参考),课前顶礼,涅庆日俄再爱香克思 自大圣境五台山加华头吉新拉意拉闷 文殊加持入心间晋美彭措夏拉所瓦得 祈祷晋美彭措足共机多巴破瓦新吉罗 证悟意传求加持,人天之中人易得,无念见谛智慧地,获得人身易成就,深藏金刚乘道果,故说殊胜暇满身,乃为诸乘法所依。,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知无垢光尊者造 索达吉仁波切译,第一品 暇满难得,(续前),前行第25节课,共修安排,复述:师兄串讲:师兄回答:第1题 师兄 第2题 师兄 第3题 师兄 第4题 师兄,第24节课 科判,复述第24节课,第24节课 内容,复述第24节课,第25节课 科判,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第25节课 内容,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第25节课 原文,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所以说,如果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那么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必定有相当大的困难。即使获得了闲暇,但是十圆满完整无缺具足的人恐怕还是寥寥无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身,并且诸根完好无损,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只具备三圆满。如果后两者其中之一不具足,就只具足四圆满。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际颠倒之人。,第25节课 原文,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那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的一切无有任何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而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这样坚定不移的诚信,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么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实正确无误地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第25节课 原文,前 行 广 释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在它的上面有一孔隙。木轭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当然,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它们也有可能相遇,可是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样,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它们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难。但是凭着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所以说,如果详详细细地观察自相续,那么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必定有相当大的困难。即使获得了闲暇,但是十圆满完整无缺具足的人恐怕还是寥寥无几。尽管已经得到了人身,并且诸根完好无损,也有幸生在了中土,但是如果入于业际颠倒的邪道,不信仰佛教,那就只具备三圆满。如果后两者其中之一不具足,就只具足四圆满。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如果三门造恶业,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际颠倒之人。,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在十八暇满中,八种闲暇容易获得,比如自己没堕入三恶趣,也没有生于长寿天,依靠人而安立的四种闲暇也不难具足。,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一)八种闲暇相对容易获得,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佛不出世,边地,持邪见者,喑哑,六道:其余四道思维:无瑕之因无瑕持续时间,人道:从时间、环境、见解、意根上安立思维:无暇之因,思维:反复观想自己未堕于八无暇中,并且已获得暇满人身,应当心生欢喜而精进修法。,地狱饿鬼及旁生,边鄙地及长寿天,邪见不遇佛出世,喑哑此等八无暇。,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从五种自圆满来分析:尽管对大多数佛教徒而言,获得人身、诸根俱全、生于中土并不难,但如果业际颠倒(变成妓女等低劣种姓,或不信因果的持邪见者)、不信佛教,那五种自圆满中就只具备三种了。如同车有四个轮子,倘若三个轮子都具足,而前轮爆了的话,不可能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同样,假如其他三圆满都具足,但相续中生起了邪见,或者不信仰佛教,那学佛一事也无法成办。,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二)五种自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五种自圆满难以同时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退一步说,如果具足了四圆满,业际颠倒与不信佛教中只有一者不具足,这行不行呢?也不行。尤其是生为业际颠倒者,即使没有造诽谤佛法、摧毁佛教等滔天罪业,但假设身口意三门无恶不作、为非作歹,或修行、念经、转绕、朝拜神山等一切所为只为了今生利益,那虽然被称为贤者、智者,实际上也属于业际颠倒之人。,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二)五种自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为人根足生中土,业际无倒信佛法。,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一切所作就是为了今生的目标,虽然被人们共称为贤者或智者,但实际上也是属于业际颠倒之人。,我见过有些所谓的高僧大德,他们言谈举止中,关心的全是眼前的事情,一提到来世,脸上就流露出不在乎的神情,认为即使来世存在,也不应该为此奋斗,而应当为了现世奋斗,如今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作为一般老百姓和普通信众,多数学佛也是为了求平安、家庭和睦、升官发财,所作所为唯一贪执今生利益。,出家人,在家人,若如此,即使你是大和尚,或者大居士、大施主、大慈善家,实际上也入于了业际颠倒之流。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目标只是今生,相续中不可能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二)五种自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在座的道友们,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每个人都想一想:自己学佛到底是为了什么?倘若只为了今生保平安,逃避现实的一些困扰,或者没有任何目标,在无记状态中得过且过,从不希求来世解脱,这样的话,就算你被公认为了不起的智者大德,实则连十圆满中“业际无倒”这一条也不具足。作为一个修行人,对来世的重视应当大于今世。你们不妨也看看自己:追求的目标是今生还是来世?在这二者之间,你打的是什么符号?大于号、小于号,还是等于号?“希求今生就是业际颠倒”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讲也许是当头一棒,理应值得深思反省。一个人若不懂得自我反省,就跟旁生没有差别了。,(二)五种自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尤其是做到业际无倒非常困难,形象上的学佛、做法事,我们不大赞叹,我们赞叹的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修行人,否则,一生中全是为了今生利益而奔波忙碌,这没有太大意义。假如只为了今生,那就是业际颠倒者,绝不能这样。以后为了来世的解脱,还是要做些准备,否则,只盯着人生几十年,目光就太短浅了,应该想到:我是希求解脱者,名闻利养没有什么价值。上师如意宝常谆谆教诫说:“今生和来世相比起来,我更重视来世。虽不敢说百分之百是为了来世,但大多数都是为来世的解脱做准备。”,(二)五种自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并传讲妙法,佛法也住留于世,但如果自己没有进入佛门,那就只具足三种圆满。尽管皈入了佛门,但只是表面上求点法或得点法的人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的一切无有任何实义而生起无伪的出离心。而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在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至少也要对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这样坚定不移的诚信,如果没有这种决心,那么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就是真正的佛教徒。因此,如理如实正确无误地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从五种他圆满来分析:五种他圆满中,虽然佛已出世、传讲妙法、佛法还没隐没,但如果自己没有皈入佛门,一种圆满就不具足了;既然没有皈入佛门,善知识慈悲摄受也就谈不上,这样一来,两种圆满都不具足了。五种他圆满中若只剩下三种,学佛绝不可能成功。有些人虽已皈依佛门,被善知识也已摄受,可是心经常反复不定,一旦对法失去了兴趣,天天靠外力来约束,也是不现实的,到了一定时候,你的“老虎皮”就会脱掉,显露出原有的丑陋面目。因此,在座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内心中对法要有所认知,否则,整天都依赖上师或道友提醒,自己却没有坚定的信心,最终会不会从佛教团体中退出也不好说。,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五种他圆满难以同时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尽管你皈入了佛门,若只是表面上得点法,也算不上是真正的佛教徒。很多人认为,自己办了皈依证、取了法名,在某某上师面前得过灌顶、求过法,就是实至名归的佛教徒。其实这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和小乘法并没有落实到你的行动上,你内心中尚未生起这样的信念。所以,你自认为是佛教徒,也不一定是佛教徒。名相上的佛教徒,也不是真实的佛教徒,为什么呢?因为在他相续中,大小乘的信念并没有生起来。,(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身为步入大乘道的行者,还必须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发愿利益天下无边的一切众生。,(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从大乘角度分析,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作为真正趋入解脱道者,必须要了知轮回一切无有实义,如梦幻泡影,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若有如是定解,则生起了无伪的出离心。当然,这种信念并不是口头说说,而要从内心中真正发起,就像监狱里的犯人想早日脱离那种环境一样。我们在轮回中,无论是人道、天界,若能生起这样的意念,才算真正发起了出离心。相续中真正生起出离心时,对世间一切的一切,名声也好、地位也好、美丽可爱的对境也好,绝不会生起羡慕之心,这是小乘最基本的要求。,(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从小乘角度分析,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三、完整无缺具足十八暇满的人身极其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公案:依靠幻化师,了知轮回虚幻无实义的本性 从前有位出家人,跟一个幻化师是好朋友。骑马陌生旷野村庄乞丐仆人还俗成家生子育女打猎杀害母羚羊妻子儿女被河水冲走 他感到十分惊讶,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竟然经历了一生的坎坷和沧桑!他无法相信这一切,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回想这些幻觉带来的酸甜苦辣,他深深感到轮回毫无实义,生起了强烈的出离心,毅然抛开眼前的一切,一心一意隐入山中精进修行,最后成为伟大的开悟者。,(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从小乘角度分析,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尽管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有一定困难,但最起码,也要对上师三宝有纵遇命难也不退转的坚定信心。若没有这种决心,仅仅是装腔作势地诵读经文、身上穿着僧衣等等,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上师如意宝以前传文殊大圆满时讲过:皈依的含义,用世间话来说就是投降。表面上这个词似乎不太好听,但实际上你与烦恼作战的过程中,假如始终觉得:“三宝是我终生的依怙,今后无论快乐、痛苦,我的一切全部交付您、委托您,除此之外也不依靠谁,唯一您才有能力救护我。”有了这样一种信念,然后向三宝诚心投降,就是所谓的皈依。这种皈依的决心,不论何时何地都要有。有些人皈依,只是办个证、取个名而已,稍微遇到一丁点违缘,随时可以舍弃三宝。这时候不要说皈依,连出家僧衣都可以脱掉,这是非常可怕的。,(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从皈依角度分析(最低标准),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拉萨一带有位格鲁派的格西,叫阿旺彭措,被人们称为“兰仁巴”。1959年,他和七个弟子在一个山洞闭关时,被莫名其妙地逮捕并关进大牢。于监狱做苦役时,领导命令他必须脱掉僧衣,但他坚决不肯,说:“我可以把命给你,可出家僧衣绝不会脱下。”到了六十年代,尤其是“文革”期间,红卫兵逼迫他带头烧佛经,他当众说:“你们可以逮捕我、枪毙我,但作为一名僧人,让我烧经毁佛,做不到!”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他表现出不屈不挠的勇敢意志,实在令人钦佩。,(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从皈依角度分析(最低标准),公案,一旦遭遇违缘,那个时候还有没有这样的信念呢?会不会想到:“只有三宝是我的依怙,纵然为此而付出生命,我也没有任何怨言。”遇到一些大违缘时,若没有不舍三宝的念头,那不一定配得上“佛教徒”这个名称。,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即便皈依佛门,也不一定是真正的佛教徒,我平时经常提醒大家,最好具足菩提心;如果不具足菩提心,也要具足出离心;如果不具足出离心,对三宝的虔诚信心也一定要具足。假如这三者都没有,那你已超出了佛教的行列,可以说最基本的约束点都没有了。这段文字相当关键,大家务必要铭记于心,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时时观察自己到底是大乘行者,还是小乘行者,或是一般的佛教徒?倘若连佛教徒都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啊?说你是外道徒吧,你可能对外道也不懂,这样既不是佛教徒,也不是外道徒,不伦不类的,只好属于另一种人类了。,(三)五种他圆满难以圆满具足,小 结,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斗米千钱我不收,十三年返故乡游。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四)总结:如理如实了知、观察暇满之自性至关重要,总之,如理如实地了知、观察暇满自性至关重要。然而,现在很多人不知道暇满难得的道理,每天随世间八法转,空耗了这个人身,非常可惜。,公案:明朝状元和尚罗洪先,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假设整个三千界变成一大海洋,在海面上有一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通称为木轭,在它的上面有一孔隙。木轭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四处飘荡。在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当然,如果木轭静止在一处,它们也有可能相遇,可是它却一刹那也不停留。同样,假设盲龟经常游在海面,它们也有相遇的可能性,可是它每百年才浮到海面一次,所以这两者相遇相当困难。,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但是凭着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依据经中所说的意义,怙主龙树对乐行王教诫道:“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菩萨也说:“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此外,涅槃经等佛经中也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丙一(暇满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一、盲龟颈入木轭孔,盲龟:不明取舍的恶趣众生。大海:三恶趣;一百年出头一次:指在三恶趣之中难以解脱,偶尔才获得一个善趣之身。木轭一孔:人天身份少之又少。被风吹动:随善缘所转。摘自前行备忘录,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一、盲龟颈入木轭孔,龙猛菩萨亲友书:“大海漂浮木轭孔,与龟相遇极难得,旁生转人较此难,故王修法具实义。”寂天论师入行论:“人身极难得,如海中盲龟,颈入木轭孔。”正法念处经:“人身难得,如海中龟值浮木孔。”无垢光尊者大圆满心性休息:“人天导师佛陀说,犹如盲龟颈恰入,漂于海中木轭孔,人身较此更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一、盲龟颈入木轭孔,“盲龟遇浮木,相值甚为难,恶道复人身,难值亦如是。我今求出家,愿离三有狱,恒时善修习,必使得解脱。”,公案:童子试验盲龟颈难入木轭孔,对有缘者而言,佛经的这个比喻非常好,如果你到了大海边,应以此观想人身极为难得。倘若你成天只是造恶业,什么佛法都不学,这个人身也不一定难得,就像米拉日巴对猎人衮波多吉所言:“本来佛说暇满人身珍贵难得,但看见像你这样的人,便会觉得人身没什么好珍贵的。”因此,造恶业的人身并不难得,而造善业的人身,才极为难得。,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二、光壁撒豆、针尖堆豆,此外,在涅槃经等佛经中,佛陀还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对人身得之不易进行了说明,我们对此要产生深刻的认识。,没有修行过的人,文字就是文字,自己就是自己,文字的内容在自相续中无法显现,即使偶尔显现,也不可能长久留存。,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大家今后见到大海、见到乌龟、见到木轭,应该想起这个比喻,经常思维人身如何难得。只有修行好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人身多难得,于是在有生之年不愿意空耗,把一切时间、精力全部用于对来世有益的修行上。所以,大家要观察自己这颗心,假如有了人身难得的概念,那寿命无常等引导也很容易修;可是若认为人身没有什么难得,那你修行肯定不好。大家在观修时,一定要细心琢磨。你什么时候感受到了人身难得,什么时候修后面的磕头、供曼茶才会轻而易举,因为你相续中有人身难得作动力,有了动力的话,什么事情都好办。但如果没有人身难得的理念,你就会觉得做生意很重要、赚钱很重要、睡懒觉很重要。鉴于此,我要求大家闭关一百天修共同加行。出关时就算你没开天眼,没看见普贤如来、文殊菩萨,也没梦到哪位法王给自己授记,但如果产生了人身难得的观念,明白不能空耗人身而要精进修行,对你一辈子的利益也非常大。因而从现在开始,大家要千方百计生起加行的境界,否则,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也许你在临死时,穿的虽是出家衣服,却连佛教徒都不是,一闭眼就直接堕入恶趣,这是非常可怜的。,上师教言,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共同外前行,暇满难得,丁三、思维难得之喻,我以前住院时,认识一个医生,她每天早上坐两三个小时的车上班。我问她:“你不累吗?路途那么远,早上两三个小时,晚上回去也两三个小时,但你每天都来得那么准时。”她回答说:“哎,虽然累一点,但还是能克服。现在工作不好找,我这个工作太难得了,再怎么累也不能放弃。只要早点起来就没事了,我每天在路边买一个馒头,边吃边坐车,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我们对自己这个人身,也能像她对待工作那样觉得很难得,早上肯定起得来,对忙碌的世间琐事也不会感兴趣,有了这样的动力,修什么法都没有问题。反之,假如你觉得人身并不难得,尽管法师说了、佛经里讲了,但你仍睡得特别香,日上三竿才爬起来,而且天天以工作忙为借口,把修行一直往后推,觉得自己的事业很重要,而人身修行不值一提。这种价值观就完全颠倒了,在此理念的推动下,你短暂的人生中,肯定不会好好修行。以前是忙忙碌碌的,以后也是“忙盲茫”,此外不会有“明明明”。,上师教言,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如果详细观察自相续,为什么说即使单单具足十八暇满也有很大困难?请具体说明。,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2、除了转生为猎人、妓女等以外,什么样的人也叫做业际颠倒?你是否属于这一行列?,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3、作为一名佛教徒,大小乘的信念如何在相续中生起?假如这一点力所不及,那最起码要做到什么?你做到了吗?,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25课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4、请引用比喻说明:暇满人身极其难得。并细心体会此比喻的含义,以令自己生起暇满难得之感。,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前行:皈依、发心。正行:观想整个世界变成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在被风吹动的海面上,有一具孔的木轭,为海浪所冲而不停地漂荡。海底下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可想而知,这两者相遇必然十分困难,因为盲龟没有寻找木轭的眼睛,木轭也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但是以偶尔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钻入木轭的孔隙内,而从三恶趣中获得人身比这更为困难。此外,向光滑的墙壁上撒豌豆,必定统统掉在地上,颗粒以存留。但凭借万一的机会,豌豆也可能在墙壁上停留,而获得人身较此更难。我即生中没有堕入恶趣而获得了人身,并具有修行佛法的机会,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观察,都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应当珍惜此来之不易的因缘,以欢喜心精进修法。后行:将所修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回 向,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注意事项

    本文(前行第25节课(仅供参考)教学提纲课件.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