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资源ID:3702129
资源大小:243.50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湖北省黄梅一中高三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湖北省黄梅一中2014届高三高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耕读 羹匙 万象更新 亘古不变B标识 什物 箪食壶浆 拾人牙慧C稔熟 妊娠 光阴荏苒 万仞高山D堂倌 冠名 羽扇纶巾 冠状动脉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远 猗郁 游目骋怀 不落言筌 B爆仓 碰瓷 历行节约 平心而论C陨首 颓圮 束之高阁 再所不辞D松驰 瞭望 无精打采 感恩戴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是( )中国梦不是 ,但圆梦之途绝不轻松,既需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更需要克勤克俭、辛勤劳动,在推动经济发展中,不断满足民生之需、不断增进民生 。梦想成真,民生改善是最好 。A空中楼阁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B虚无缥缈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 C虚无缥缈 步步为营 福利 注解 D空中楼阁 循序渐进 福祉 诠释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知名作家任职大学教授之所以引起热议,是因为中国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的关系长期脱离造成的。当代作家和大学之间本应该具备正常关系,很多大学和作家也试图重建这种关系。B按照国际外交惯例,国家元首出访,第一夫人往往会陪同前往。她们在外交活动中的良好表现,会增强公共外交的效能,有利于提升一国的“软实力”。C由于苹果公司在被曝中国市场售后服务“双重标准”后的态度,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和失望。尽管苹果在其官网发出声明,否认保修存在“中外有别”,但仍未给出清晰的解释。D在今日视听产品和网络发达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抢救我们的文学感受力,需要从文学的阅读中汲取和培养思想的能力、精神的能量。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衍,原名沈端先,著名剧作家,创作和改编的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林家铺子,包身工被誉为报告文学的“里程碑”,鲜明的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文学性。B韦庄的菩萨蛮与白居易的忆江南其一,都有借写江南的美景抒发对江南的热爱和依恋之情。而周邦彦的苏幕遮,以咏荷花为中心,以荷花为写作重点,层层烘托,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C海因里希伯尔是英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名作有火车正点、流浪者,你若到斯巴,选入课本的短篇小说有在桥边。D.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名作艺术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中华国学最突出的核心价值或理论价值是它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始终彻底地从一种伦理化的人文世界观立场看待世界和人生,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普世关怀和人文实践精神。 国学中的“人文”一词,早在周易中已出现。易传在解释贲卦的卦义时说:“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说,阴阳二气交互作用,产生自然界的“天文”现象;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根据天文,可以察知自然界阴阳寒暑、风霜雨雪等天时的变化:根据人文,可以改变人性气质、风俗环境等社会条件,从而使整个社会趋于良善。可见,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人文”一词,用以指称人类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文化精神特征,标示“天文”“地文”“物文”等与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之本质区别。 天文、地文,乃至虎豹之文,在古人看皆属自然界表现出的文彩,而“人文”乃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这些具有指导意义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内涵,不同于天地,也不同于草木鸟兽。用荀子的话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里,“亦且有义”四字可以概括出国学对人文价值的追求。它不仅与天文、物文等自然之文不同,也与人类特有的文化产生出的“神文”“鬼文”“权文”“钱文”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之文不同。可以说,以儒家为主干的中国文化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体认普世性的实践理性和道德关怀。在论语中,有一段子路求教孔子的故事,子路问孔子如何才算完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这里的“文之以礼乐”,即是强调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 因此,我们不能把儒家的道德关怀仅仅限制在伦理或政治领域,其更重要的意义乃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对人的主体性的揭示,也是对人作为本体存在的价值体认。所谓“主体性”或“本体存在”,皆指人的道德自觉。用孟子的话说便是人皆有“四心”(或“四德”),因此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是道德自觉;而构成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又是儒家的仁爱学说。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即可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孔子以“仁”界定“人”,即是肯定人的价值核心在于“仁爱”。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又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把“爱人”作为人的基本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再通过推己及人的方法,达到“爱亲则继其爱人”、“孝之放爱天下之民”等社会效果。孟子发挥了孔子的仁爱思想,又提出“仁者爱人”的命题,认为孔子所谓“仁”,乃是仁者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因此“仁”必须是自觉的而“非由外铄”,这样才能由 “不忍人之心”,发展为“不忍人之政”,以仁德之心施仁政于百姓,使天下之穷民(鳏寡孤独等无依无靠的人)而无告者皆有所养,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选自2013年第5期社会科学论坛,略有删改)6.下列对国学中的“人文”一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已有我们国学中的“人文”一词,这在周易中可以找到最有力的证据。 B.“人文”一词在国学中可以用标示人类精神、文化活动与“天文”“地文”“物文”等的本质区别。 C. “人文”既不属于自然之文,也不属于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之文,而是以道德自觉为核心内容的儒家之文。 D. “人文”专属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精神、文化、理念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内涵,以礼乐道德为主要内容。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追求“人”“仁”同格的道德理想,并把这种理想推广到人伦之中,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B.告别愚昧,居于文明,是人类特有的“人文”现象。整个社会之所以不断趋于良善,就是这种人文精神在起作用。 C.孟子认为孔子所说的“仁”表现为对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切,人皆有“四德”,这是一种道德自觉。 D.“仁”字在论语一书中出现了一百七十多次,说明孔子对“仁”的重视,所以说明孔子肯定人的价值是“仁爱”。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引用孔子、孟子、荀子的话说明仁爱、礼乐道德,这些儒家思想的精髓是中华国学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 B.仁爱学说是构成儒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即道德自觉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已经超越伦理或政治领域。 C.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从爱自己的父母出发,然后推己及人,从仁德到仁政,从而实现仁治社会的愿望。 D.孔子“文之以礼乐”的思想,强调了礼乐道德是人文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的人文关怀。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李陵论白居易 论曰:“忠、孝、智、勇四者,为臣、为子之大宝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汉李陵策名上将,出讨匈奴,窃谓不死于王事非忠,生降于戎虏非勇,弃前功非智,召后祸非孝,四者无一可,而遂亡其宗,哀哉! 予览史记汉书,皆无明讥,窃甚惑之。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班固亦从而无讥,又可乎?按礼云:“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故败而死者,是其所也。而陵获所不死,得无讥焉?观其始以步卒,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以劳破逸,再接再捷,功孰大焉。及乎兵尽力殚,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噫!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屈身于夷狄,束手为俘虏,不可以言勇;丧战勋于前,坠家声于后,不可以言智;罪逭于躬,祸移于母,不可以言孝。而引范蠡、曹沫为比,又何谬欤?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所以二子不死也。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虽有区区之意,亦奚为哉?夫吴齐者,越鲁之敌国;匈奴者,汉之外臣,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况二子虽不死,无陵生降之名,二子苟生降,无陵及亲之祸。酌其本末,事不相侔,而陵窍慕之,是大失臣子之义也。 观陵答子卿之书,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何者?与其欲刺心自明,刎颈见志,曷若效节致命取信于君?与其痛母悼妻,尤君怨国,曷若忘身守死,而纾祸于亲焉!或曰:“武帝不能明察,下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而死且不朽矣,何流言之能及哉! 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也,失君子之道焉。故陇西士大夫以李氏为愧,不其然乎?不其然乎?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李陵策名上将 策名:出仕,为人之臣 B罪逭于躬,祸移于母 逭:免除 C酌其本末,事不相侔 酌:斟酌、考虑 D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 爱:怜爱10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直接表现李陵“失君子之道”的一组是(3分) 苟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 深入虏庭,而能以寡击众 摧锋败绩,不能死战,卒就生降 坠君命,挫国威,不可以言忠 且会稽之耻,蠡非其罪,鲁国之羞,沫必能报 俾大汉之将,为单于之擒,是长寇雠辱国家甚矣 A B C D1l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居易认为,李陵兵败投降匈奴,这不同于范蠡、曹沫的忍辱负重的行为,司马迁、班固等史学家对这种变节行为也没有进行应有的批判。 B白居易从传统的伦理道德出发,批评了史记汉书对李陵变节没有“明讥”的做法,他觉得忠、孝、智、勇这四个方面李陵一个都不符合。 C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李陵“不能死战”的苦衷,反而听信流言,对李陵宗族施以重罚。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 D在白居易看,李陵如能舍命取信、忘身守死,这是死得其所,必能死且不朽;可惜李陵不死,结果自毁声名,移祸亲人。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司马迁虽以陵获罪,而无讥,可乎?(3分) (2)而陵苟免而微躯,受制于强虏。(3分) (3)意者但患汉之不知己,而不自内省其始终焉。(3分)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晏元献公文章擅天下,尤善为诗,而多称引后进,一时名士往往出其门。圣俞平生所作诗多矣,然公独爱其两联,云:“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而知人亦难也。 (选自欧阳修六一诗话)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本篇当为宋室南迁,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避金兵流寓湖湘(湖南、湖北)逢端午感怀而作。午日:端午节,阴历五月五日,为纪念屈原而设。戎葵:蜀葵,夏日开花,有向阳特性。 (1)试析“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4分) _ _(2)试分析本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分) _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1)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人生亦有命,_。(鲍照拟行路难)(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_。(欧阳修醉翁亭记)(4)_,奚惆怅而独悲?(陶渊明归去兮辞)(5)谨庠序之教,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寡人之于国也)(6)春江花朝秋月夜,_。(白居易琵琶行)(7)_,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8) ,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李凭箜篌引)四、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请记住那样的歌声赵 华 世事瞬变,确是让人猝不及防。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等。这样的悲或痛,会切骨穿心,但,它终究还是会随时间的医治而使人渐渐挺过。我们还是会回到原本的生活,继续着为柴米油盐奔波的日子。 而生活还有另一种悲痛,它深藏着,躲在时光的阴影里,把我们俨然笼罩。直到有一天,在斜阳的余晖里,月沐的群岚后,我们蓦然发现,流年已悄然推着我们老去!青春,成了日记本里发黄的记忆。这时,我们才真切感到有种“隐隐”一直在切割我们,使人“渐渐”褪去生命的色彩。 这也是一种可怕的悲痛,因为它的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 “渐渐”真是个可怕的词,它宛如空气般默默在改变我们。我们陷在懊悔里,或处在悲苦中,患得患失,渐渐地疲了,渐渐地老去。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时光的刀片,一片片残忍地切割我们的生命,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犹如刀俎上的肉,涸辙中的鲋。悲痛、悔恨、诅咒是无济于事的,可,你还能怎么样?“蚕不悲春尽,蝉不伤秋至。”悲欢离合与生老病死,这本就是人类生命轮回的部分。那么,我们不妨和它个和谈,坦然接受这些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让他成为一笔人生财富,它会使人变得坚强,成熟,沉稳。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眼下的分秒,笑对人生。 记得有那么一个晚上,我们全班外出秋游时,被困在那讨厌的绵绵细雨中。缩在帐篷里,什么也做不了。所有人都在咒骂,有的怨天公不作美,有的恨组织露营者选天无韬。正在这时,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女生,却唱起了歌曲,那歌声如出谷的黄莺般宛转动听。周围所有声音都随之戛然而止。接着,她的歌声在帐篷里产生了共鸣,人人都和着声唱了起。最后,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也不管是民歌还是流行歌,一个,两个,五个帐篷就汇成了集体大合唱。所有的不安都随之消匿。我们就这样唱着,笑着,闹着,互相陪伴着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再没有人还会在意外面凄迷的苦雨,也没人再抱怨不能在帐篷外烧一大堆篝火烧烤美食,因这,一切都变得不再重要。没有星星,没有月亮,这个特别的夜晚,上天却意外地赐予了我们如此的缘分与幸运!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值得我们去希冀呢?多年后,也许当初的人们已慢慢在心里淡去那晚,但我永远记得那个夜晚,那美妙悦耳的歌曲和欢快爽朗的笑声。正是那些曲子,那些笑声,让我面对“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的失意时,依然可以淡定,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和激情。 其实,人生也未必不是如此。 能够永远相守,牵手而去,当然是幸福的;能一路春风,定然得意;能够衣食无忧,生活安逸也是美满的。而余下的,谁也无法与谁永远相守,谁也逃不过痛或苦的磨难,一切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然而,珍惜能够掌控的时间,去善待亲人,去励志发奋,善待世界,生活总会有些珍贵的东西让我们铭记下。如亲人的笑颜和期待,如自己曾经走过的艰辛与泥泞,如那晚难忘的歌声,都将成为我们漫漫人生路上不断前行的支柱。就让我们把这些如珍珠般的记忆悄悄收起,再将其串起成悦目的项链,挂在心上,使之不受尘垢的遮盖,不被生活中的烟尘浸染,让我们时时能看到忆起,永远保持着那份应有的平和与感恩。 生命的轨迹慢慢向远延伸,我知道:命运常会剥夺人的选择,有些东西是我们无力抗拒的。但不要伤感,更不能失望。想想,你是否听过那么一种歌声,直击你的灵魂?是否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守候在你心里不因你穷富贵贱,只在乎你的喜怒哀乐?请记住这些珍珠一般的,丰富过你精彩生命的人和事,若干年后,我们仍会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这篇散文如同心灵鸡汤,作者以自己的亲历感受告诉我们要坦然接受年华的老去,生活的幸与不幸,并常怀一颗感恩之心。B文章第段开门见山,感慨世事瞬变,引出下文,为第段“坦然接受岁月中的种种悲伤与变故”的内容作铺垫。C文章标题中“那样的歌声”既是实指作者的一次难忘的经历,更是形象地比喻人生中值得铭记的珍贵的记忆。D文中尽管只有两处引用了诗句,但都很好地起到了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文学情趣,并类比人生的作用,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E这篇文章融叙事、议论、抒情等于一体,并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语言生动,意蕴深刻。17文章第段写自己的一次秋游经历,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_ 18赏析第自然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_19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悲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进行探究。(8分)_五、语言文字运用(共l2分,共3小题)20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分)示例: (苏武) 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 ) 拟出的对联: 21下面是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中的一段文字,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加以赏析。(4分)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偏安于宗帽胡同,赁屋授课之后,她才始听我的讲义,于是见面的回数就较多了,也还是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_ _ _22下面的四则材料体现出同为儒家圣人的孔子与孟子在处世态度上的细微区别。你更推崇谁的处世态度?写一段话阐明自己的理由。(要求:不少于60字)(4分)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曰“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4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由于气温骤降,突降大雪,不少汽车陷在雪地里动弹不得。有些人结伙给人推车,并收取一定的报酬。对此,人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简直是趁“雪”打劫,什么事都向“钱”看齐,现在的人怎么都掉钱眼里了呢? 有人说,无私奉献固然可敬,但是付出劳动,收取报酬,也没什么不可以。 还有人说,现在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高处“指点江山”。轮到你,你会奉献吗?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高三语文答题卡12.(9分,每小题3分)(1) (2) (3) 13.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 14(8分)(1) (2)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6.(4分) 17.(4分) 18.(4分) 19.(8分) 20(4分) 21(4分) 22(4分)23.(60分)8. A (荀子的话没有涉及仁爱、礼乐道德方面的问题。)9D (爱:吝惜。)10.D (是作者以假设立论,专指李陵;是说李陵在投降前的战功;是说范蠡、曹沫忍辱负重的行为。)11.C (“白居易对此也深表同情,认为李陵功大于过”错误,白居易没有同情李陵,也没有认为李陵功大于过,他不支持李陵投降。)12(1)司马迁虽然是因为李陵而遭受罪责的,然而对李陵没有批评,是应该的吗?(“获罪”“讥”各1分,大意1分) (2)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让自己被强敌匈奴控制。(“苟免”“微”各1分,被动句1分) (3)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但”“患”各1分,大意1分)身上,不能够称作孝。他却引用范蠡、曹沫自比,又是多么荒谬啊!况且会稽的耻辱,不是范蠡的过错;鲁国蒙受羞辱,曹沫一定会讨回损失,所以这二位不死。然而李陵苟且偷生逃避死亡降低身份,使自己受制于强敌匈奴,即使他真有拳拳报国之心,又有什么作为呢?那吴国、齐国,是越国、鲁国的敌国;匈奴是汉朝的外臣,作为大汉的将军被单于活捉,这是助长敌人(的气焰)而严重地侮辱了国家啊。况且这二位即使不死,也不会有李陵的投降的恶名;这二位如果被活捉投降,也不会有李陵的延及父母的祸患。考察这几件事的始末,李陵的事与这两位的事并不相同,然而李陵却自以为是仰慕(效仿)他们的行为,这是严重地失去了做臣子的道义啊。我看李陵回复苏武的信,他心中只是担心汉朝不明白自己,却没有自我反省这件事的始终。为什么呢?与其想要刺穿心脏自我表白,割下头颅表明心志,何如尽到臣子的节操献上生命取信于国君呢?与其痛心母亲之死,悼念冤死的妻子,怨恨君王埋怨国家,何如舍弃生命坚守正义而死,从而解除亲人的祸患呢?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具体情况,而听信下面的流言,立刻对李陵的家人施加重重的刑罚,难道不是对不起李陵对汉朝立下的功劳吗?”我的回答是:假使李陵不苟且偷生,而能够接着死去,那么朝廷一定会将对他的赏赐延续到他的后代,刑罚也不会施加在他的父母亲族身上,李陵的战功足以冠绝当时,他的豪壮气节足以为后世垂范,忠、孝、智、勇四者都成立了,而且他的死将永垂不朽,哪有流言能涉及他啊!所以不是该做的事,君子不会轻视自己的生命;到了该牺牲的时候,君子不吝惜自己的生命。可惜李陵不死,就失去了君子该行的正道。所以陇西的士大夫们以姓李感到惭愧,难道不是这样的吗?不是这样的吗?13.余尝于圣俞家见公自书手简再三称赏此二联余疑而问之圣俞曰此非我之极致岂公偶自得意于其间乎乃知自古文士不独知己难得。【参考译文】晏元献公的文章天下独绝,尤其擅长写诗,并且对后学多有引荐,一时间,名士往往出自他的门下。梅圣俞平生所写的诗很多,但晏公唯独喜欢其中两联,是“寒鱼犹着底,白鹭已飞前”。我曾经在梅圣俞家见到晏公亲手写的书简,再三称赞这两联,我怀疑并问梅圣俞这件事,圣俞说:“这并非我写得最好的诗歌,难道是晏公偶然间自己在其中发现了什么吗?”才知道自古文人不仅了解自己难,了解别人也更难了。14.(1)承上启下。上片写自己离开了都城,才无所用,报国无门,所以发出了这样愤懑的感叹。而下片是说自己虽老,但心诚志坚,然而这也只有向千年之前的屈子诉说,体现了作者的无奈和坚守。结构上是结住上片,开启下片,内容上是情感的深化和转折铺垫。(2)一是用典(借古抒怀),借用屈子的史实,表明自己的志坚及无奈。上片以“高咏楚词”开篇,透露出节日中的感伤心绪和壮阔胸襟:屈原的高洁品格歌声一样珍贵的记忆,让它们不会在琐碎的生活中为我们所遗忘,时时温习,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颗纯真如玉的心,去感恩人生,告慰遗憾。19(1)与人生中的重大变故相比,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是另外一种悲痛,它悄然无声,而又无法抗拒,待我们蓦然回首时,便会生出无限的惆怅与悲伤。(指明“另一种悲痛”的内涵2分,分析原因2分。)(2)同意。时光的刻刀,会一点点磨平我们的棱角,减损我们的激情,让我们很难拥有年少时的斗志和勇气,所以说,这也可以算是生活的一种悲痛。不同意。人生的重大变故如亲人突逝、重病入骨、恋人背叛等,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痛,甚至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观。相比之下,时光的流逝、年华的老去就不算什么了。不同意。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魅力,岁月改变了我们的年龄和心性,但也带给我们成熟和从容,我们应坦然面对时光的流逝,不应把它视为一种悲痛。(亮出观点,言之成理即可。)20【答案示例】(文天祥)犹存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4分)21【答案示例】运用神态描写(细节描写),通过反复强调刘和珍的微笑以及为母校前途黯然神伤的细节,表现了刘和珍性情的温和以及对母校的深情,以此反衬执政府的凶残和卑鄙。 (4分)22.(4分)答案示例:我更推崇孔子的处世态度。孔子希望在自己得到重用时施行主张,而在自己得不到到重用时,就选择韬光养晦、安贫乐道甚至归隐,更能体现出文人的尊严与操守。答案示例:我更推崇孟子的处世态度。孟子有平治天下的雄心壮志,希望自己得到重用,把主张推广到天下。他更有舍我其谁的自信与担当,即使不得志也能坚守主张,独自践行。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