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 资源ID:3686434       资源大小:3.35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

    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2,一、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运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纲要规划了21世纪前10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贯穿本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造就新一代高素质的社会公民,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4,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国家新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追求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课程用一种整体主义的观点从三大关系上规划培养目标,即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即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等)、学生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即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等)、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即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等),致力于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主性的和谐健康发展,以培养人格统整的人。,5,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生活世界是建立在日常交往基础上,由主体与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丰富生动的“日常生活世界”。科学世界,是指建立在数理、逻辑结构的基础上,由概念原理和规律规则构成的世界。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意味着课程要直接面向社会,与生活融为一体,既使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保持密切的联系,又使实践和生活成为学生个人发展的活的源头。课程综合化:在于促进学科知识的应用,促进生活、体验与学科的统一,促进师生合作。,6,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视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知识建构)。由于学生个体的参与,学习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认知活动,它与个体的兴趣、情感、信仰等态度相关,学生生活及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亦成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课程成为师生共同创生意义的资源和材料。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新课程要求在所有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构建发展性的评价模式:新课程要求“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将评价视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发展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7,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变革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最深层次的改革,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正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题。教师要以人格的力量去塑造新生代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新生代学习发展的基础。建设民主的管理文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建立合作的教师文化:获得专业自主的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时,能够积极展开交流和对话,逐渐在参与改革的教师之间形成“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实现共同的专业成长。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学校营造丰富的环境文化,需要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有活力的教育气氛和校园文化氛围在思想观念、价值规范上,在制度、模式、结构上,在物质环境、校园建设方面形成办学特色。,8,二、世界各国体育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美等国开始反思学科中心(体力主义)体育课程观。第一,在体育正课以外,开设体育选修课一些国家的调查表明:青少年中普遍表现出运动兴趣有随年龄增大而下降的趋势。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和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等方面的考虑,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采用了选项学习的方式,即在规定的范围内由学生选择若干项目进行学习。例如日本、英国;还有的国家在体育主课之外开设体育课选修,例如意大利、芬兰、德国;美国则在高中后两年实行了更为自由的体育课选修制度。,9,第二,体育、健康和卫生教育相结合,缺乏运动而带来的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引起各国政府和教育界的关注。例如,1986年在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的渥太华健康促进宪章的推动下,世界卫生组织开展了“健康学校运动”和“健康城市运动”;1997年第四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上通过的雅加达健康促进宣言再次呼吁进一步加强全球学校健康运动的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国家把加强了包括营养、卫生、远离毒品、安全等内容在内的教育,并与体育课结合在一起。1990年成立的非赢利性的美国学生健康组织还发起了“美国学生健康工程”,并设计了16套不同的课程计划供各校参考选用。,10,第三,体育课与课外体育俱乐部训练相结合,在我国,学生在课余的体育活动主要是教师指导下的课余训练或课外体育活动。在欧美的许多国家,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形式则主要是参加社会上组织的各种体育俱乐部。,11,成 绩完善了课程和教材建设完善了课程管理体系引进了多种新的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和快乐体育的试验,三、中国的体育课程改革,12,问 题1979:多数年龄组多数指标(含身高)不如日本同年龄组。1985:形态与机能增长速度较快但平均值低于日本,体形继续向细长型(豆芽型)发展,体重不足问题更为突出,身体素质指标增长不明显,某些指标(耐力、柔韧性)甚至有所下降。1990年:形态与大部分运动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但心肺功能与耐力下降。1995年: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明显提高,速度、力量等素质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韧性素质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起一降再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重指数与1985年比较明显下降;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率有所增加。,13,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贫血、龋齿减少体能(速度、耐力、柔韧、爆发力、力量)素质全面下降。1318岁的中学生(2000:1995)柔韧 耐力(男l000米女800米)18厘米 男9.6 秒 女 12.6秒1318岁中学男生引体向上平均下降 2.1次,女生仰卧起坐平均下降1.2次。,14,7-18岁学生75%肺活量继续下降(-17-90ml)肺活量/体重指数下降 肥胖学生明显增加(%)1995 2000 1995 2000 城市男生:5.9 10.1 乡村男生:1.6 3.7 城市女生:3.0 4.9 乡村女生:1.2 2.4 7-12岁城男:6.97 10.7乡村学生升幅大于城市学生,15,原 因:,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时间和强度)不足。既有场地不足、时间安排及活动内容安排上的问题,也有学生自身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问题。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怕 累 无喜欢项目 无习惯 54.5 51.3 50.0对身体不好原因的认识(%)锻炼不足 睡眠不足 精神紧张56.7 50.3 28.0,16,我国16岁以上居民中66.74%不参加任何体育活动的人中,有相当多的人是因为对体育缺乏兴趣(在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原因中占第3 位)或没有掌握锻炼方法(第6位),甚至认为不必和不宜参加体育活动(分别占第9和第10位),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脱节。卢元镇,从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看学校体育,中国学校体育,1999(2)2001年的调查中可以看出,这种现象依然存在,并出现逐渐加剧的趋势。在中断体育活动的人口中,20岁以下者占68.7,30岁以下者占90.5,与1996年相比,分别增加了18.0和11.7。调查发现,有38.7不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准备在条件合适的时候重新参加体育活动,有37.9的人表示今后仍然不打算参加体育活动,有23.4的人尚在犹豫之中。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12月6日公布2001年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结果,17,影响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客观原因,主诉主观原因第一,缺乏兴趣,占30.2第二,认为“没有必要”,占6.8;第三,认为自己“身体较弱,不宜参加体育活动”,占6.4;第四,学生时代就不喜欢体育活动,占6.0;第五,认为“体育活动不适合自己的举止行为”,占1.9;第六,担心他人讥笑,占2.3。主诉客观原因第一,缺少时间,占53.8;第二,缺少场地设施,占34.9;第三,精力不足,占29.8;第四,缺乏经费,占16.8;第五,“不懂锻炼方法”和“场地远,不方便”,均占12.9。与1996年相比,时间与场地设施的问题依然是影响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问题。国家体育总局2002年12月6日公布2001年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结果,18,大学三、四年级学生认为现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方法对增强体质有作用的仅为15.03%,认为作用不大的高达76.5%,还有8.47%的学生认为没有作用;近半数的学生(42.82%)不能将小学到大学体育课所学知识用于健身,过半数的学生(50.82%)能用一点,能用于健身的只有十五分之(6.83%)!陈智寿等,20年学体育改革的回顾,19,结论:现行课程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手段”成了“目的”,没有能充分体现和完成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标大纲对体育课程内容的规定偏多偏细过分强调运动技能和知识的系统性,忽视学生的情意感受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不尽合理,20,三、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2003年3月,教育部开始对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实施状况组织了大规模调查研究,征集修改意见,涉及到38个国家首批实验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区)。标准组经过反复讨论,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一稿。2004年,为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又组织各学科的标准组对标准进行了专门的修订,形成了标准修订的第二稿。2005年,标准组继续利用多种新课程培训和研讨机会,向一线体育教师征询对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广泛收集报刊杂志上有关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标准的第三稿。,21,2007年4月,教育部又启动各学科标准的修订工作。标准广泛搜集了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类媒体上关于标准意见反馈的大量信息;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充分地讨论和分析之后,字斟句酌地对标准的内容和文字进行修改和补充。2008年5月,基本完成了标准修订的送审稿。之后,又反反复复修订了数次。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行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22,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标准修订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2011年2月,教育部基础司领导和国家级课程专家们对所有学科标准的统一范式进行了认真梳理,并召集各学科标准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再一次开会。在这一次会议中,领导和专家们给予体育学科的标准以很高的评价,并作为范本供各个学科作为参考。2011年3月27-4月2日和6月上旬,教育部基础司邀请审议组专家两次对标准进行了审议,并与修订组部分核心成员一起,最终讨论和确定了标准。,23,(一)标准修订的基本原则,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从广泛征求意见的调查结果来看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方向是正确的,是得到大多数学生和体育教师拥护的。因此,修订中必须继续坚持标准(实验稿)所确定的指导思想、课程理念和框架结构。,24,1坚持标准是法规性的指导性文件(性质)标准是具有引领性和方向性的带有法规性的指导性文件,既符合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三级课程管理”的精神,也符合我国各地区和城乡差异很大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顺应了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大趋势。标准是依法制定的带有规定性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组织管理、开展教学活动和衡量义务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是保障全体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在体育与健康方面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贯彻起来不是随意的。而应创造性地、努力贯彻执行,在保证全体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达到国家基本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不平衡等差异,发展好的地区可以提高标准,发展还不太好的地区经过努力达到标准。,25,2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标准是大家的标准,需要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因此,修订时主要根据实验十年来一线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正确建议基础上,深入地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完善标准的有关内容。,26,3标准名称的变化 实验稿全名为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中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的正式稿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义务教育与高中标准的分离。根据教育部的要求,2002年开始研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关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的内容予以全部删除。本修订稿仅针对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27,4前言部分的变化,序言部分的变化:增加了有关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问题的描述,强调了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谈到了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体力活动,生活方式。,28,“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一方面突破了“只应用体育手段发展体能”的传统观念,建立了体育手段与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相结合,共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新的体能发展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体育锻炼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日常生活的每一次有意识的骨骼肌收缩(体力活动)都与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息息相关,从而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视野。,29,“体力活动”(Physical activity)一方面突破了“只应用体育手段发展体能”的传统观念,建立了体育手段与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相结合,共同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新的体能发展观。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形成这样的认识:体育锻炼是发展体能、增强体质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日常生活的每一次有意识的骨骼肌收缩(体力活动)都与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息息相关,从而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视野。,30,5、课程性质部分的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修订稿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定义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时,加上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消除一线教师实施体育新课程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教学的误解;二是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并对这些性质进行阐述。重点体现三个主要: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31,6、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整体的人的培养)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种课程价值。,32,7、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33,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理念中,为了防止教师误解“激发运动兴趣”理念,不重视学生对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最终导致“放羊课”教学的现象,在强调激发运动兴趣的同时,提出要“重视对学生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等。这对于教学中的兴趣至上的片面性是有重要意义的。,34,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理念中,强调重视学生的发展需要,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始终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中心。课程在充分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学习的方法,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中,强调各地各校要在保证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地区、学校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帮助学生达到国家课程提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只强调地区与个体差异,而置课程标准于不顾。,35,(一)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了课程目标体系以及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二)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水平一至水平四分别对应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三)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特别注意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8、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36,(四)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划时,应从师资队伍、场地与器材、学生体育基础等方面的实际出发,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五)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系:体育与健康课程建立了有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的多元学习评价体系,要求对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重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37,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9、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38,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标准2011版将课程目标这一部分删去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标题,而是直接阐述课程目标以及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并在课程目标中加上“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等课程目标的描述。标准2011版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39,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为了防止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各个学习方面目标割裂开来进行教学的现象,课标2011版在“课程目标”这一部分的最后,特别加上一段描述来强调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并且主要通过身体练习的过程实现的。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在注意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同时,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所侧重。,40,(1)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41,(2)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在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学习。运动技能的目标: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42,(3)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和精力充沛的状态,与体育锻炼、营养状况和行为习惯密切相关。本方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43,身体健康学习方面的目标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44,(4)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指个体自我感觉良好(个体与自我的关系)以及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状态与过程(个体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体育学习和锻炼、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方面既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程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课程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体育道德、合作精神与公平竞争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调节情绪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45,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46,小结:目标意识应渗透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过程。课标系统全面制订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每一位体育老师应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校的实际,科学地、创造性地设置水平学习目标、学年(学期)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47,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现课标多元目标的基础上,有所侧重,课标制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运动参与是关于正确与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与活动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运动技能是关于体育文化、科学锻炼与娱乐的知识,以及正确进行运动的方法;身体健康是关于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提高体能水平;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是关于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内化为自己正确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体育教师在设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时,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在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全面体现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目标的同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阶段、教学内容、体育课程资源、学生等情况有所侧重。,48,10、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将标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为了增强对一线体育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在对学生提出的每一条目标要求之后,修订稿中都会列举达到相应目标要求所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供老师们选择。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这样既有助于一线体育教师知道应该选择什么教学内容去达成学习目标,又有助于教师清楚如何评价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什么是“目标与内容”。为了方便教师阅读和教学,修订稿在课程内容体例上做了一些调整,即将实验稿中按学习领域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这样更有助于教师一目了然地了解某一水平在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49,为了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兴趣,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修订稿强调了水平一和水平二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多采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考虑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修订稿在“身体健康”学习方面适当地增加了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方面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养成健康意识。根据教育部多次提出的减负要求,修订稿根据义务教育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保留和增加了适合各水平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身体活动内容,删去对该水平学生来说难度过大的学习内容。,50,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学习目标:初步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自觉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如有简单的体育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等。【评价要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过去一周内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和时间,并进行自我评价。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学习目标: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的体育态度。如认识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重要意义,对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等。【评价要点】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的理解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意义及价值,并相互评价课内和课外锻炼时的表现。,举例:一、运动参与,5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学习目标1:简要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现象与问题。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简要分析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与问题。如简要分析奥运会、兴奋剂、球场暴力等事件与问题。【评价要点】对现代体育与奥运会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问题的认识。【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写出关于举办奥运会意义的小文章。学习目标2:提高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基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如基本掌握运动强度和密度、靶心率、心率测定和运动量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方法。【评价要点】对科学锻炼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自我测定心率,并说出心率与运动强度和密度的关系。(2)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如根据体育学习或锻炼要求以及实际情况设置个人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策略等。【评价要点】发现和解决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有关问题的能力。【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找出自制的锻炼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出修改。,举例:二、运动技能,52,举例:二、运动技能,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学习目标:基本掌握并运用运动技术。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1)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远、跳高、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2)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毽球、珍珠球和三门球等球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简单战术。【评价要点】在比赛中运用所学技战术的熟练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篮球教学比赛中运球、传球、投篮技术的运用情况,以及对传切配合等战术的熟练程度。(3)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体操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器械体操、技巧、健美操、街舞、啦啦操、校园集体舞等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与组合动作。【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身体姿态、节奏感、协调性、柔韧性、力量和表现力。【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健美操、以单腿摆越成骑撑和后摆转体90下为主的单杠组合动作、以分腿骑坐和支撑后摆挺身下为主的双杠组合动作等的质量。,53,举例:二、运动技能,(4)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游泳或冰雪类运动项目的技术。如在基本掌握并运用蛙泳或滑冰、滑雪基本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其他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等。【评价要点】对于所学不同泳姿或有一定难度的滑冰、滑雪技术的掌握程度。【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完成所学自由泳或者滑冰技术动作的质量。(5)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武术类运动项目的12组技术动作组合。如基本掌握并运用910个动作组成的武术套路等。【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武术套路的连贯性、力量及其运用能力。【评价方法举例】由教师或者体育骨干作为进攻方,观察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防身术的情况。(6)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其他较复杂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技术。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竹竿舞、花样跳绳、抖空竹、踢花毽等项目的基本技术。【评价要点】完成所学动作的正确性、协调性、数量及运用情况。【评价方法举例】学生相互评价运用踢花毽技术进行课外锻炼的情况。,54,举例:二、运动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学习目标1:提高安全运动的能力。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具有较强的安全运动能力。如比较全面地掌握安全运动、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常见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方法;基本掌握溺水的应急处理方法等。【评价要点】在体育活动和比赛中注意安全以及帮助他人安全运动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相保护或帮助他人处理运动损伤的表现。学习目标2:将安全运动的意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安全行动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日常生活中走路、骑车以及特殊天气(如下雨、下雪、大雾等)条件下注意安全,懂得自然灾害(如地震等)或突发事件(如火灾等)发生时主动规避危险的知识和方法等。【评价要点】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的行为表现。【评价方法举例】让学生说出在横穿交通拥挤的街道等情况下的安全注意事项。,55,11课程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1、教学建议方面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修订稿将“教学建议”部分关于地方和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挪至附录部分,同时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旨在强化地方和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建设的责任和权利。为了提高教学建议对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修订稿主要从设置学习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考虑到标准是国家性文件,而不是教学法书籍或标准解读,因此,对上述三方面的内容阐述尽量做到明确和简洁。,56,修订稿在保留实验稿主要思想和内容的基础上,强调要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方法也要有助于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方面的整体发展。修订稿无论在标准层面,还是在水平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层面,都非常强调“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内容和方法促进目标达成”的思想。修订稿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除了进行体育文化知识方面的教学以外,每学年还要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57,(一)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1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目标应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思想,强调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目标的有机整合,充分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和价值。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在体现学习目标多元特征的同时,还应注意有所侧重。2细化本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教师应结合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有计划、有步骤地促进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目标是由水平目标、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组成的完整体系。教师应根据本标准的总要求制订各层次的具体学习目标。具体学习目标一般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为了更好地表示目标的层次性,在制订学习目标时应使用能够体现不同层次意义的行为动词。3目标难度适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58,(二)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1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教师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认真分析教材,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学生健康维护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2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不同学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基础、身体特征、体能发展敏感期和心理发展特点等,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3充分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与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为重点,并与学生已有的体育经验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激发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适合教学实际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设施条件、季节、气候和安全等具体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5重视健康教育。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的上课时间,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59,(三)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要根据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选择与合理运用。1.应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2应针对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不同内容的教学规律与要求,进行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法与学法创新,调动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积极性。3应创设民主、和谐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情境,有效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与传授式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通过体验、思考、探索、交流等方式获得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应对问题、自我锻炼、交往合作等能力,开展富有个性的学习,不断丰富体育活动经验,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4.应在运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简便有效的练习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5应高度重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做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特别要关注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尊和自信,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发展。,60,(2)评价建议方面,考虑到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故在评价建议部分去掉了实验稿中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对课程建设的评价,以突出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阐述。修订稿在评价思想和理念不变的基础上,主要从明确体育学习评价目标、合理选择体育学习评价内容、采用多样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发挥多方面评价主体的作用、合理运用体育学习的评价结果等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提高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和指导性。,61,明确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目标1了解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为制订下一步教学计划做好准备。2判断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以便改进教学。3发现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和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4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62,合理选择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内容1体能。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定体能测试的指标,评价学生的体

    注意事项

    本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课件.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