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深圳物流发展规划.doc

    • 资源ID:3685480       资源大小:7.58MB        全文页数:16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深圳物流发展规划.doc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8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北京市 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11号国宏大厦B-1611E-mail:dongw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 录第一章 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11.1 经济区划11.1.1 地理,位置11.1.2 行政区划11.1.3 口岸21.2 社会、人文31.2.1 移民文化31.2.2 人口构成31.3 区域经济总量41.4 产业结构及城市经济特色51.4.1 产业结构51.4.2 产业配套61.4.3 城市经济特色61.5 社会公众及生活8第二章 深圳市的现代物流业92.1 发展环境92.2 物流总量102.2.1 总量描述102.2.2 物流规模112.3 两大平台: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132.3.1 深圳的整体交通132.3.2 物流园区172.3.3 信息平台192.4 物流企业202.5 深圳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202.6 深圳物流的SWOT分析21第三章 2010年深圳的社会经济243.1未来5-10年深圳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243.2未来5-10年深圳经济增长的潜力分析253.3 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263.4 物流业相关规划293.4.1 2030城市发展策略293.4.2 整体交通规划34第四章 2010年深圳的现代物流业374.1 经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影响374.2 国外现代物流业发展新趋势394.3 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414.4 现代物流业需求总量分析434.4.1 需求及趋势分析434.4.1.1 综合交通需求分析434.4.1.2 现代物流现状及特点分析454.4.2 未来需求总量分析与预测494.4.1.1 需求总量预测494.4.1.2 物流业运行指标分析预测51第五章 经济社会发展对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的影响535.1 深圳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535.1.1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位535.1.2产业结构、布局与组织规划545.2 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565.2.1 物流体系的整合和协调发展565.2.2 国际、国内物流组织与服务系统的建设575.2.3 区域物流企业系统的建设585.2.4 物流业发展环境的营造和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595.3 现代物流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605.3.1 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605.3.2 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605.3.3 提升城市相关产业综合竞争力615.3.4 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开拓两个市场615.3.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25.4 对现代物流战略定位的影响625.4.1 对城市物流地位的定位影响625.4.2对物流服务体系功能的定位影响635.4.3 对物流效率与效益的定位影响63第六章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愿景及战略目标646.1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愿景及战略目标646.1.1 发展愿景646.1.2 发展愿景的内涵646.1.3 总体发展目标656.1.4 发展目标相关指标666.2 深圳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战略666.2.1 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666.2.2 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途径676.2.3 “十一五”现代物流发展战略696.2.3.1 城市物流发展地位战略696.2.3.2 物流体系建设战略696.2.3.3 产业发展战略706.2.3.4 物流业协调发展战略716.3 深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思路和技术路线726.3.1 战略思路726.3.1.1 总体战略思路726.3.1.2 战略实施思路726.3.2 技术路线74第七章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方针757.1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757.2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767.3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方针787.3.1 物流基础设施系统规划建设指导方针797.3.1.1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797.3.1.2 专业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807.3.2 物流服务市场培育与建设817.3.3 物流业技术进步827.3.4 珠江三角洲物流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合作83第八章 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848.1 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848.1.1 物流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含义848.1.2 深圳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的指导思想858.1.3 深圳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原则858.1.4 深圳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原则868.2 现代物流业基础设施需求趋势分析878.2.1 物流设施需求特点与变化趋势分析878.2.2 物流设施需求构成与方式898.3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规划918.3.1 物流设施实际操作量预测分析918.3.2 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基本结构928.3.3 物流基础设施规模与布局规划958.3.3.1 专门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958.3.3.2 专业化物流基础设施布局规划1048.4 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108第九章 现代物流业信息平台发展规划1119.1 物流信息系统的战略定位1119.1.1 物流信息系统是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子系统1129.1.2 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应体现国家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意图1129.2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理念1139.2.1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含义1139.2.2 构建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应体现的发展理念1139.3 深圳市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划分及定位1159.3.1 合理划分功能层次的重要性1159.3.2 物流信息系统的功能层次划分1169.3.3 深圳市物流信息系统各层次网络的功能定位1189.4 对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再认识1209.5深圳市物流信息平台发展战略目标1219.5.1 战略目标1219.5.2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开发重点1229.5.3 与“十五”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发展规划的对接1249.5.4 深港合作中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的作用1279.6 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方案1289.6.1 专门化物流信息平台规划1299.6.2 社会物流共享信息平台规划1319.6.3 企业专业物流信息系统规划1329.6.4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34第十章 现代物流业人才及教育发展规划13510.1 深圳市现代物流人才需求总量、结构分析13510.2 深圳市现代物流人才及教育的发展战略定位及目标13610.2.1现代物流人才概念与层次界定13610.2.2发展战略目标13710.2.3人才引进战略13710.2.4人才教育战略13810.3 物流人才及教育规划方案13910.3.1人才教育规划13910.3.2人才教育规划实施保障措施140第十一章 现代物流业产业发展政策规划14311.1 物流业鼓励发展政策14311.1.1 现代物流业鼓励发展政策14311.1.2 现代物流业控制发展政策14511.2 供应链转型发展政策14611.2.1宏观产业集群布局的供应链转型发展政策14611.2.2微观实践转型的供应链转型发展政策14711.3 物流业整合发展政策14911.4 物流业配套发展政策15011.4.1关于物流项目建设用地政策15111.4.2关于财政支持资金使用政策15111.4.3关于物流业的税收政策15211.4.4关于物流体制和流通经营管理方式改革政策15311.4.5关于物流业统计政策153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建议15412.1 扶持物流产业主体发展15412.2 完善物流产业服务功能15512.3 培植物流产业运作载体15912.4 完善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政策体系161第一章 深圳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深圳是我国大陆经济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深圳初步形成了高科技城市的特色深圳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金融中心深圳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窗口深圳拥有相对完备的城市功能上述状况决定了深圳成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1.1 经济区划1.1.1 地理,位置深圳是中国南部海滨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13°46至114°37,北纬22°27至22°52。地处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边深圳河与香港相联,市区距香港港岛仅45分钟车程;北部与东莞、惠州两城市接壤。辽阔海域连接南海及太平洋,多处可建深水港,水产资源丰富。1.1.2 行政区划深圳下辖6个行政区:罗湖区、福田区、南山区、盐田区位于经济特区内,宝安区、龙岗区地处经济特区外。有51个街道办事处、612个社区居委会。福田区:位处经济特区中心地带,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市行政、文化、信息、金融、会展和商务中心。东起红岭路与罗湖区毗邻;西至华侨城与南山区接壤;北靠笔架山、莲花山与宝安区相连;南濒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元朗隔水相望。面积78. 8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85个社区居委会。罗湖区:位处经济特区中部,市金融、商贸、信息中心。东起莲塘,西至红岭路,与福田区接壤;南临罗湖桥与香港毗邻;北到特区管理线公路,与龙岗区布吉镇、沙湾村相连。面积78.89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115个社区居委会。南山区:位处经济特区西部,市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旅游基地,西部物流中心,重要港口所在地。东临深圳湾,与福田区接壤;西濒珠江口,与宝安区毗连;北靠羊台山,与宝安区石岩镇相邻;南至蛇口湾、大小铲岛和伶仃洋,与香港元朗隔海相望。面积182平方公里,辖8个街道办事处,80个社区居委会。盐田区:位处经济特区东部,经济特区管理线以南,西傍梧桐山,东临大鹏湾。市海滨旅游胜地和重要港口所在地。盐田港在其辖区内。面积72.36平方公里,辖4个街道办事处,17个社区居委会。宝安区:位处市区西部,经济特区管理线以北。市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工业、加工贸易、农业和生态旅游基地。北至罗田水库;西至东宝河与东莞市交界;东至南头经济特区检查站;西南临珠江口及交椅湾养蚝保护区。深圳机场在其辖区内。区政府驻新安镇(原宝安县城)。全区总面积712.92平方公里。面积733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154个社区居委会。龙岗区:位处市区东部,经济特区管理线以北。市先进工业、加工贸易、农业、物流配送基地和海滨度假旅游胜地。东至大亚湾;南临大鹏湾;西与宝安区相邻;北与东莞、惠州市交界。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在其辖区内。面积844.07平方公里。辖11个街道办事处,123个社区居委会。 1.1.3 口岸深圳是中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出入境人员最多、车流量最大的口岸城市。也是中国唯一的海陆空口岸俱全的城市。已建成通往境外各类口岸17个,经国务院批准的一类口岸12个。其中包括我国最大的陆路客运口岸罗湖口岸,我国最大的陆路货运口岸皇岗口岸,我国第二大集装箱海港盐田港,我国第四大空港宝安国际机场空运口岸。另有文锦渡、沙头角等4个陆路口岸;蛇口、妈湾、赤湾、东角头、梅沙、大亚湾核电站专用码头等7个海港口岸。1.2 社会、人文1.2.1 移民文化作为改革开放窗口和新兴移民城市,深圳具有与中国其他城市传统文化显然不同的人文特点,既有对各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嫁接与创新,也有对香港异质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独特的地缘、人缘环境,造就了深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是最适宜海内外英才干事创业的活力之都。1.2.2 人口构成深圳自南宋末年陆续有移民落脚,建市后人口高速增长。“新移民”来自全国各地,是广东省唯一以普通话为主流地方语言的城市。1979年3月,总人口只有31.41万人;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35.19万人,大部分是客家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166.74万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登记人口700.88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77.0万人,占总人口比例82.1%。2004年末常住人口597.55万人。人口结构呈现两级化趋势:一边是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技术型人才的密集,另一边则是低学历、低素质的劳务型的打工者密集。暂住人口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分别为1.6%、53.5%、27.2%。1.3 区域经济总量深圳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前沿,是连接香港和中国内的纽带和桥梁,是华南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经过25年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罕见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速度。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市依靠对外开放的先机和国家的特区政策以及毗邻港澳的经济、区位优势,大胆改革、积极创新,经济实力以年均高于30%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全市GDP达到了4927亿元,生产总值连续跨越1000亿元、2000亿元和3000亿元,并逼近4000亿元。2005年,深圳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比2004年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438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2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6%。外贸出口总量超千亿美元,去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828.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2%。其中出口总额达到1015.02亿美元,增长30.4%,连续十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榜首。去年深圳港货物吞吐量持续稳步增长。全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继续稳居全球四大集装箱港行列。深圳市历年主要经济指标如表1-1所示。表1-1 深圳市历年主要经济指标年份人口(万人)GDP(亿元)比上年增长(%)第一产业(亿元)第二产业(亿元)第三产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2000432.941665.4714.217.34874.01774.12538.172001468.761954.6513.218.111055.68880.87609.262002504.252256.8215.4619.061234.691003.08689.5920035572895.4119.218.161685.371156.98801.77200410713422.8017.314.182108.141300.48915.4520053906151437.67注:表中绝对值为当年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表中部分数据来源于2004年深圳市统计年鉴和深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十五”以来,深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使深圳经济总量不断攀上新的台阶,总体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提升。同时,工业生产、港口运输、基建投资快速增长,市场消费、外贸出口实现了新突破。平稳、突破、快速,成为了近年深圳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现在深圳为中国内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是经济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地均产值、人均收入水平和外贸出口总额稳居中国内地大中城市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居大中城市第四位;财政收入居大中城市第三位;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七分之一,连续12年居大中城市第一。1.4 产业结构及城市经济特色1.4.1 产业结构目前,深圳深圳基本建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适应现代化中心城市功能”的新型产业体系。在区域结构上,深圳业已形成的“南软北硬”、“南高北重”、“东西两翼旅游港口”的产业分工布局和特色。南面特区内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集中发展金融、物流、高新技术研发、软件、商贸等“软产业”,规划建设新型的都市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体现出高新技术、高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三高”特点。北面宝安、龙岗两区以“硬产业”为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引进关乎全市经济发展前途的大项目、基础工业项目。东西两翼利用山海等资源优势集中发展港口经济和旅游经济。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第一经济增长点。产业结构调整进展明显,以汽车、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为突破口的工业结构适度重型化战略全面启动,先进制造业中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增加值增长30%以上,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奠定基础。1.4.2 产业配套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是深圳努力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经济增长由二、三产业共同推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工业发挥了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在平板显示、存储技术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高端领域初步形成发展优势。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产业五年中产值翻了两番多。物流、金融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商贸、旅游、会展等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深圳是计算机及零部件、通讯器材、影视听产品、光机电产品、通讯器材、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基地、研发基地、产品交易基地。计算机企业约3000家,生产除芯片外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零组件,年配套能力3000多万套。彩电、计算机产量全国第一,程控交换机产量占全国8成,硬盘磁头产量全国第三,软件出口连续五年创下全国第一,国产品牌手机产量占全国近三成。机械产业是深圳第二大产业,2004年产值过千亿,复印机产量占全国43,登机桥、数码彩色复印机分别占国内市场60和80,注塑机产量亚洲第一,集装箱、数字多用表产量全球第一。1.4.3 城市经济特色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25年的持续发展使深圳成为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与内地其它城市相比,深圳城市经济具有鲜明的特点。(1)深圳是我国大陆经济活力最强、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从1980年至2004年,深圳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8%左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外贸出口额年均增长约40%。深圳GDP总量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五位,人均GDP超过6900美元,居全国第一位,出口额也居第一位。(2)深圳初步形成了高科技城市的特色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2004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了386亿美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约50%,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且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也是最高的。深圳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产值约占我国大陆的15%左右。(3)深圳是我国大陆重要的金融中心背景资料:深圳在全国的综合实力综合增长率综合生产率综合就业机会综合市场占有率综合人均收入综合竞争力排名上海0.41011.180.2711330.921北京0.40740.460.630.390.76323.312深圳0.44731.660.160.430.83217.653广州0.37540.890.150.360.91174.034苏州0.49730.700.140.150.62147.875深圳金融业发展迅速,银行、证券、保险业的机构密度、外资金融机构数量以及从业人员比例都在中国大陆处于前列,金融业服务水平、赢利水平和先进技术的应用均处于领先地位。深圳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活跃,保险业持续稳健增长,创业投资资本总额约占全国的40%,基金管理公司数量和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超过全国的50%。(4)深圳是我国大陆对外开放的桥梁和窗口作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深圳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出口贸易额约占我国的七分之一。到2004年底,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近400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有99家到深圳投资,9家在深圳设立地区总部,30家设立采购中心,26家设立研发中心。(5)深圳拥有相对完备的城市功能深圳城市基础设施相对健全,交通运输网络较为发达,公路、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深圳海港是华南地区连接设计市场的枢纽港,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600多万TEU,在全球集装箱枢纽港中居第四位。深圳机场也是我国的第四大繁忙机场,2004年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1424万人。同时,深圳也是我国唯一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已建成通往境外的一线口岸17个,口岸管理逐步向国际惯例靠拢。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沿海开放地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因此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及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在这种格局的演变中,中心城市扮演了增长级的作用。就珠江三角洲而言,鉴于深圳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深圳无疑是重要的经济增长级。1.5 社会发展及特征深圳长年阳光充足,气候宜人,生态环境良好。作为一个新兴城市,深圳城市规划、建设的起点、标准较高,是一个非常适合人居的城市,公众生活质量排名全国前列。深圳居民平均年龄仅30岁,作为年轻的移民城市,良好的发展机遇和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量优秀人才,也为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了其特有的移民文化特色,公众思想活跃,心态开放,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能力较强。第二章 深圳市的现代物流业 “十五”期间,深圳根据经济发展需求和所承担的区域经济角色的需要,积极推进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并适时从深圳的产业地位出发,为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与质量,正在积蓄向满足供应链一体化发展需要的更高级物流形式转型的能量2.1 发展环境现代物流业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深圳市经济发展三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了促进和提升深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实现“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目标,2002年6月,深圳市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快深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圳将努力建成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配送三大物流系统。在政策和营商环境的层面上,深圳市政府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构筑了一个相对宽松和有利于其发展的内外环境。从事现代物流业的企业可以在土地、用电、项目审批、贴息贷款、物流业专项产业基金、电子技术应用、引进人才等多方面享受政府的优惠。同时,一大批物流企业得到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市场推展支持(如授予重点物流企业或重点物流项目),政府组建的专业机构(如现代物流业领导小组及其下设办公室)具体服务于物流业发展的政务性事务,使深圳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置身于良好的政策软环境之中。深圳也具有良好的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硬环境”和发展条件。目前,深圳已基本建成了运转协调的物流业基础设施,海港、空港、公路、铁路初成网络并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物流业发展赖以需要的仓储设施、包装搬运设施、货物加工处理设施等,建成多年的保税区,和正在不断建设之中的物流园区,以及电子口岸系统、EDI信息技术等,为现代物流业的持续膨胀奠定了基础。深圳背靠港澳,连接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市场及经济资源的禀赋条件较为优越。港澳的信息和市场,内地的腹地资源,以及珠三角庞大的制造业基地,使深圳作为物流节点的优势地位得以持续保持。同时,深圳本地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业和金融业,不仅使深圳的物流业具有高附加值的发展空间,也为物流业在更广阔的区域发展提供资本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性的采购集团目前纷纷进驻深圳,也在无形中提升了深圳物流产业发展的预期空间。多产业、甚至是复合产业群在深圳的聚集,这更为深圳整合供应链、实现供应链一体化的高端经济模式提供了可能。2.2 物流总量2.2.1 总量描述现代物流业相对比较发达,是我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之一,且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际物流为重点、区域物流为基础”的现代物流产业特点。2005年,深圳以海港和空港为龙头的现代物流业蓬勃发展。全年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15351.36万吨,比2004年增长13.4%。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19.68万标箱,增长18.6%。机场货邮吞吐量达44万多吨,比2004年增长约8.8%。同年,深圳完成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218.88亿元,占GDP的7.65%,成为支柱性产业。以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和以邮电通讯及网络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共同构成深圳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运行平台。而以高速公路为骨干,以海港、空港、铁路、公路场站及陆路口岸为节点,将珠江三角洲、东西部港区、机场及市内交通连为一体,探索海铁联运,为扩展深圳物流产业服务腹地开辟了新的途径和空间。深圳物流量规模大,物流服务的方式也较多样化。现代物流业所定义的各相关环节在深圳均有各自独立的规模总量和发展水平,有的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庞大的产业。运输业(包含发达的海运、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仓储业、货品分销等是深圳物流业发展的规模主体。2.2.2 物流规模(1)总量规模及通道物流量2004年,深圳共完成全社会货运量7168万吨,货物周转量283亿吨公里。2000年以来,货运量以每年递增12%以上的速度增长。其中,民航每年货运量的增长速度达到22%以上,位于四种运输方式之首;公路、铁路、水运的货运量增长率分别达到19.62%、12.41%和3.99%。港口发展迅速,近五年来吞吐量增加了约2倍,年均增长以上25%,2004年达到了13537万吨;2005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1600万TEU,增长了2倍多,年均增长38%以上,已经跃升为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表2-1 2004年深圳及周边主要中心城市的货物运输情况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货运量(万吨)716825982.124230占全省的比例(%)4.8118.503.01货运周转量(亿吨公里)2832428.6022.15占全省的比例(%)11.2173.540.67港口货物吞吐量(万吨)1353719123.232470占全省的比例(%)25.1642.885.54集装箱吞吐量(万TEU)1366250.441.1万吨机场货邮行吞吐量(万吨)5054.41.0729显然,深圳市与广州市占据了广东省绝大部分的货运市场份额,特别是在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方面,广州和深圳更是平分秋色,因而,二者在华南地区货物运输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从货物进出口方面分析,目前,深圳及珠三角地区的进出口货物,主要通过深圳市东部(盐田港)、西部(蛇口港等)和中部(皇岗口岸)三条“通道”进出口。经香港进出口的货物,主要是通过深圳陆路口岸到香港完成。例如,目前每天通过深圳皇岗口岸的过境货车就达2.96万辆次,高峰日通过车辆超过3.2万辆次。深圳海关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4年7月份,深圳口岸单月进出口货物总值达154.1亿美元,劲增23.9%。其中,进口货物总值达73.5亿美元,劲增27.4%;出口货物总值达80.6亿美元,劲增20.9%,双双创出新高。今年头7个月,深圳口岸累计进出口货物总值达953.5亿美元,劲增26.1%,累计实现贸易顺差44亿美元。深圳市在货物进出口方面如此快速的增长是与香港的合作分不开的。深圳与各主要目的地城市的物流量(测算值)如图2-1所示。深圳广州福州长沙成都南宁海口昆明贵阳南昌1262万吨1143万吨2875万吨986万吨1563万吨290万吨260万吨250万吨1275万吨图2-1深圳与主要目的地城市货物交流量。(2)深港过境客货流量深圳香港货流量3945万吨客流量10331万人图2-2深港客货交流量深港之间现有一线口岸12个,其中陆路口岸4个,航空口岸1个,水运口岸7个。根据历年统计资料,大部分客货运输量都是通过陆路口岸过境。在四个陆路口岸中,三个为公路口岸,即皇岗口岸、文锦渡口岸和沙头角口岸。一个为铁路口岸,即罗湖口岸。目前深港旅客更多从罗湖口岸(铁路)过境,货运则以三个公路口岸为主,其中皇岗口岸承担的运输量最大。 公路口岸过境运输量。根据香港统计资料,2003年公路口岸过境货运总量为3945.2万吨,出入境客流量为10331.12万人次。 公路口岸过境交通量。根据香港统计资料,2003年公路口岸年平均日过境车辆为35783辆(绝对值)/日,其中货车为26792辆/日,客车为8991辆/日。深港之间人流频繁,物流庞大,不仅深圳本地与香港之间有着密切的交通合作关系,而且在深圳市的连接下,内地各省、市与香港间的经贸交流也有了十分便利的交通条件。深圳与香港间物流总量如图2-2所示。2.3 两大平台: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2.3.1 深圳的整体交通(1)深圳的公路交通深圳拥有建设良好的公路交通网络,包括高素质的城市道路、城间公路和高速公路。深圳的道路网络主要由高速公路、干线、支线和市政道路组成。 东西向快速路走廊:深圳特区内主要有两条东西向快速路走廊:一是北向走廊,包括北环路、布心路和泥岗路;一是南向走廊,包括沿河路、滨河路和滨海大道。这些快速路由多条大通过能力的城市道路连接,东部可经梧桐山隧道(或附近不收费的露天公路)达盐田区各主要片区,西部可达南山区。 深南轴心:深南大道作为城市干线道路,在交通道路上起重要的功能,是深圳市主要公交车通道。按道路的通过能力和表现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南山到华富路西,经过福田新城市中心,此段深南大道是宽阔的,双向八车道,而且很少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二是到华富路东,经过上步和罗湖中心,此段深南路的特点是有多处横切点。 特区外道路广深高速:广深高速收费公路提供了由深圳到东莞和广州的快捷的长途干线。而平行的免收费的广深公路107国道也是一条西北向的高运量的线路,由宝安连接到机场、松岗或西北部其他地方。机荷高速:到特区内北部的机荷高速是连接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和龙岗的公路,几条主要的南北向辐射式路线横切东西向的机荷高速。深惠与深汕公路:机荷高速在经过龙岗镇东南部一段距离后分成深惠与深汕公路,连接深圳的北部和东部。梅观高速:梅观高速提供了北向道路,连接龙华与观澜,同时在笔架山公园北边连接特区内的北环大道。(2)深圳的铁路交通深圳有三条干线铁路,包括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平盐铁路。三条铁路各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广深铁路:广深铁路是中国最现代化的铁路,也是中国唯一一条部分私有的主干线。它连接广州和深圳,全线长147公里,在深圳市内该线路长24公里。但与众不同的是,它主要是作为客运铁路。 平南铁路:平南铁路连接平湖和南山,终点站分别是凯丰码头和蛇口码头。这条线路于1994年开通,由50.2公里长的单轨线线路组成,属于三级铁路,线路为非电气化,所有的列车都是DF4柴油机车。 平盐铁路:平盐铁路于1996年开放,连接平湖与盐田。按照线路结构它属于二级工业铁路,共22.7公里长。这条线路的主要作用是为盐田集装箱港服务,在盐田港西北的杨港路旁设有货运站。广深铁路与九广铁路(为香港服务)在罗湖接轨,与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在平湖南与广深铁路交汇。与东部其他省区相比较,珠江三角地区的铁路网络较为稀少。珠江口的东面只有一条线路通过深圳连接广州和香港。深圳市内有两条支线(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深圳北部在常平有与广深铁路交叉的深汕线和京九线。(3)深圳的港口深圳的海港港口主要有盐田、蛇口、赤湾、妈湾四个港区。此外还有一些专业港口,包括福永机场港口、下洞、沙渔涌、大铲岛、东角头、内河等。到2004年底,深圳港拥有泊位141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3个。据是交通局统计,盐田国际、蛇口、赤湾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占全港81%,继续成为深圳港主力。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分别为: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626万标准箱,增长19%;蛇口集装箱码头213.4万标准箱,增长39%;赤湾集装箱码头267.5万标准箱,增长63.6%。三大专业集装箱码头为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我国内地港口第二位、世界港口第四位作出了积极贡献。盐田港区位于深圳市东部,东起正角咀,西至九径口,岸线长6公里,地处大鹏湾内西北部,是我国四大深水良港之一,15万吨级船舶可自由进出港,是规划中的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其发展目标是形成以国际集装箱和大宗散货为主的现代化、多功能的综合型国际中转和地区性枢纽港。蛇口港区目前拥有泊位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17个,码头岸线总长5985.1米,最大水深是15.1米,港口机械近500台。港口辖地面积75万平方米,保税仓面积6万多平方米,货物堆场面积46万平方米,是深圳及周边地区重要的建材、粮食集散地。表2-2 2004年港区货运及集装箱吞吐量港口货运量(万吨)国际集装箱吞吐量(万TEU)蛇口3536328赤湾3525343妈湾192134盐田3519648福永22611沙渔涌4-东角头2561内河187-下洞363-总量135371366赤湾港区位于深圳经济特区南头半岛,三面环山,有内伶仃岛作天然屏障,回淤轻微,海面风浪较少,泊岸条件好。目前已建设成为一个万吨级以上泊位10个、码头岸线总长3710.4米、货物堆场及仓储面积24万多平方米的综合性多功能深水港。妈湾港区以散货与杂货为主,拥有泊位13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个,码头岸线总长3218米。(4)深圳的航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位于珠江口的东岸,占地面积10.8平方公里,距离深圳市中心区32公里。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于1991年10月正式通航,现有A、B两座候机楼,跑道(3400m45m)、滑行道各1条,客、货机坪总面积53万平方米,机位53个(其中近机位24个),此外还拥有年处理能力20万吨的现代化货站、千吨级货物泊位以及广东省出入境旅客最多的客运码头。截至2004年,深圳机场共计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09条,其中国内航线95条,国际航线14条,此外,澳门客运直升机航线1条。2004年,深圳机场客、货运量大增,每天起降飞机380多架次,高峰时460多架次,平均每2分钟起降一架。2004年,深圳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424.45万人次,较2003年增长31.45,在全国143个民航机场中排名第四;货邮年吞吐量49.54万吨,在全国同样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5

    注意事项

    本文(深圳物流发展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