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 资源ID:3685474       资源大小:378.50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 (报批稿)深圳市水务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六年七月前 言“十二五”期间,深圳水务建设投入持续加大,水务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为城市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三五”时期,是深圳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关键阶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深圳水务将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和“节水优先、系统治理、空间均衡、两手发力”治水方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坚持建管并重,管理和治理并行,继续补短板、提标准、优服务,为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扎实有力的支撑保障。依据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深圳市水务局于2014年7月开始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规划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机遇,围绕我市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治水提质为抓手,以水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区域协作发展为保障,科学谋划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一体大文章。规划是全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在水务领域的落实和延伸,是“十三五”期间水务建设与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和行动纲领,对于加快建成现代化水务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管理服务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 水务发展目标、策略与总体布局第一节 指导思想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围绕我市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目标,以“深圳质量、深圳标准”为引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体制机制与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治水提质为抓手,以水务基础设施和生态网络建设为重点,以区域协作发展为保障,科学谋划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文章,系统解决水问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深圳的新期待,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坚实的水务支撑。第二节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水务发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务问题作为水务工作的优先领域,加快水务事业共享发展,保障水务建设和改革的成果惠及全体群众,推动水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人水和谐,绿色发展: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加快推进河流湖泊生态修复,科学推动河湖库海水系连通,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促进人水和谐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均衡协调: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不同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统筹当前长远,系统分析解决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供水安全等重大问题,加快完善水务基础设施网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增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均衡发展意识,均衡地上与地下空间布局,优化特区内外资源配置与水务设施布局。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水务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点、线带面,以面带整体,在水务发展不同领域进行示范,并不断延伸拓展,整体提升水务公共管理水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水务发展新格局。坚持国际标准,深谋远划: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结合深圳自身条件,对比国际标准,科学谋划水务发展目标、总体布局,高品位、高标准、全方位系统规划。第三节 发展目标通过五年建设,围绕“红线、绿网、蓝湾”建设,实现水务基础设施从基本保障向国际化、品质化、一体化保障提升,水务管理从粗放式向规范化、精细化、智能化提升。全面建成防汛安全可靠、供水水质优良、河流环境友好、水务管理高效、与国际先进城市相匹配的现代水务综合保障体系,打造全国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构建“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水环境体系:主要河流水质达到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基本达标,其他主要入海河流水质达到地表水类,主要建成区消除黑臭水体,力争消除丧失使用功能的水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5%,城市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8%。构建“体系完备、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体系: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内涝防治标准达到2050年一遇,主要防洪(潮)工程达标率提高到90%,防洪(潮)能力达到200年一遇。构建“调配灵活、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应急备用水源满足城市3个月用水需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以上。构建“绿色低碳、高效集约”的节约用水体系: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18.5,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到90。构建“绿色健康、环境友好”的水生态体系:城市水面率达到4.7%以上,建成区20%以上面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水土流失面积小于25平方公里。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指标体系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和单位2015年现状值2020年目标值指标属性水环境治理1城市污水处理率()96.698约束性2污泥无害化处置率()100100预期性3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7085预期性4主要河流水质主要河流中下游水质氨氮、总磷等指标超过地表水类,其它指标达到类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达地表水类,深圳河、茅洲河达地表水类约束性5主要建成区黑臭水体比例()0预期性6建设污水管网(km)4260预期性防洪减灾7整体防洪(潮)能力100年一遇 200年一遇预期性8主要防洪(潮)工程达标率()51.590预期性9内涝防治标准1020年一遇2050年一遇约束性水资源保障10用水总量(亿m3)18.821.13预期性11应急备用水源满足城市45天用水需求满足城市3个月用水需求预期性1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约束性13供水水质综合合格率()99.999.9预期性节约用水14万元GDP水耗累计下降()4318.5约束性15供水管网漏损率()12.910预期性16再生水利用率()6790预期性水生态保护17城市水面率()4.14.7预期性1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预期性19水土流失面积(km2)25.325约束性第四节 发展理念注重质量引领:把质量作为新常态下水务发展第一追求,把提升标准和打造品牌作为水务质量的基础支撑,高标准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水务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市水务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注重创新开放:把创新作为水务发展的不竭动力,通过工程设施建设创新、科技创新、智慧创新,水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增强水务建设与管理的活力和竞争能力。注重协调发展:加大原特区外水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财政扶持力度,加快特区一体化进程。积极开发地下空间,在重点区域新建地下雨洪调蓄设施、泵站、分洪隧洞工程等,进一步拓展城市防洪排涝等水务建设和发展空间。注重海绵城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水务建设和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注重两手发力:进一步扩大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范围,充分发挥市场在水务发展的积极作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积极推进水务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资运营。注重区域协作: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经济圈加快建设契机,加强区域在跨流域调水、跨界河流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洪涝灾害治理、弃土场建设等跨界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合作。第五节 治水策略流域统筹,系统治理: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五位一体”,系统规划治水提质,强化治理的系统性,有效衔接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全面开展治水工作。 统一标准,一体推进:统一原特区内、外的水务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以国际发达城市为标杆,制定一批与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匹配的防洪排涝、水资源和城市供水、水环境治理、水务设施管养等方面的技术标准。雨污分流,正本清源:严格排水许可制度,新建片区、城市更新区严格执行分流制。以立法和创新制度为保障,发动社会力量,启动新一轮排水管网正本清源行动。 分片实施,联网提效:按照“分片建设,建设一片,见效一片”的思路以及“偿还历史欠账与杜绝新增错接乱排同步推进”的要求,盘活存量,建好增量。 集散结合,提标扩容:加大污水直排整治力度,因地制宜建设规模化与分散处理设施。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布局,推进现有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适应性调整污水处理工艺。海绵城市,立体治水: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LID)模式,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量的刚性约束,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缓解城市内涝。 以水定地,控污增容: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约束,保障治污设施、河道整治用地。注重城市开发、产业发展、市政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生态化,提升城市水环境容量。 引智借力,开放创新:全面开放水务市场,引进国家级科研院所、央企、大企业、上市公司参与水务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 “智慧水务”。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创新投融资方式,探索以PPP模式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清淤治违,畅通河渠:专项治理涉水违法行为,强化水环境管理。严格水土流失监管,实施河道、海湾、水库、管网清淤。 防抢结合,公众参与: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指挥救援机制,加强抢险物资储备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兴起全民治水的新氛围。第六节 总体布局依据全市九大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水务发展现状及先天自然条件,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红色控线、绿色水网、蓝色港湾为建设目标,提出四大片区分类推进策略,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提供高质量的水务支撑和保障。(一)深圳河湾片区(深圳河流域、深圳湾流域世界级滨海湾区)。深圳河湾片区是企业总部、金融、战略新兴产业、高科技研发、文化创意产业密集区域,未来区域发展定位为国际化中心城区。目前,片区内水务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比较健全,但由于经济总量大,人口密集,生产生活废污水排放量大,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十三五”期间该片区重点实施雨污分流和饮用水库入库支流治理,实施深圳河四期、布吉河、小沙河等河道综合整治,以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完善污水配套管网,全面提升水资源和水环境质量,打造高品质湾区水环境。(二)珠江口片区(珠江口水系、茅洲河流域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珠江口片区处于港深穗发展轴线上,是大型交通设施和港口集聚区,未来区域发展定位为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区和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目前,片区内排水设施不健全,内涝多发频发;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水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区域位于境外引水的末端,局部片区供水保障程度较低。“十三五”期间该片区重点完成国家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完善排水管网和排水泵站建设,加强城市内涝整治;推进雨污分流和饮用水源水库入库支流治理,实施污水处理厂新、改、扩建和提标改造,完善污水配套管网,推进茅洲河干支流、西部海堤综合整治,促进河流防洪能力和水环境整体提升;积极配合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开展深圳境内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区域以及全市的供水保障;依托重点片区开发,大力开展大空港片区水系连通工程建设。(三)东江流域片区(龙岗河流域、坪山河流域、观澜河流域跨界河流治理重点区)。我市的龙岗河、坪山河、观澜河均属东江流域,所在片区是深圳重要的工业基地,未来区域发展定位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高端服务和智能制造聚集区。目前,片区内水务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原特区内,雨污分流比例低,水环境治理、特别是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难度大。“十三五”期间该片区重点实施污水系统完善工程,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加快龙岗河、坪山河及观澜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整治,确保跨界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到省政府考核要求。(四)东部海湾片区(大鹏湾水系、大亚湾水系绿色生态保护区)。 东部海湾片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是深圳市目前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生态乐土,未来区域发展定位为现代化国际化滨海港城和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目前,片区内人口密度低,污染程度低,污水管网骨架基本形成,水环境总体较好,但支管网及管网接驳工程不完善,污水收集率偏低,同时需统筹解决生态保护、滨水开放空间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协调发展。“十三五”期间该片区依托区位优势,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加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污水管网,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加强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以低影响开发理念指导区域建设,实施坝光片区水生态保障系统建设。第二章 水务建设与发展重要任务紧紧围绕“四个全面”对全市水务工作的总要求,按照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位一体”的理念,以“治水十策”为指导,以河流治理、污水处理、水源保护、防洪排涝为重点突破,以红色控线、绿色水网、蓝色港湾建设为目标,构建水务发展九大体系,着力提升九项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深圳的期待,保障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建设。第一节 实施治水提质,提升河流环境质量注重提质治水,攻坚截污纳管,构建“水质达标、环境优美”的城市水环境体系按照“削减存量、杜绝增量”的原则,以流域为单元,以河流黑臭水体、重点流域、近岸海域等敏感水域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雨污分流和沿河强化截污并举,水陆统筹、河海兼顾,结合片区排水管网完善、面源污染控制、排污口整治、水质改善新技术应用及严格土地开发建设,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河湖海水系连通,改善河流水生态环境,提升水环境承载力,为城市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水环境保障。(一)攻坚片区雨污分流建设。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盘活存量、建好增量”的原则,以及“分片建设,建设一片,见效一片”的思路,以正本清源为基础、雨污分流为目标,严控管材质量标准,实施管网分期分片区建设,同步推进“用户-支管-干管”建设工作,确保建成一段、收集一片污水,基本建成路径完整、接驳顺畅、运转高效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加快推进重点水源保护区及重点发展区域的污水管网建设,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区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完成人口密集区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排水管线连网成片及人口密集区雨污分流改造。推动旧城中心区的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网与片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从系统上考虑片区上下游排水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开工建设污水管网4260km。原特区内:原特区内污水管网完善工程,长度208km。宝安区:宝安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1474km。龙岗区:龙岗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1062km。光明新区:光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326km。坪山新区:坪山新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308km。龙华新区:龙华新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673km。大鹏新区:大鹏新区污水管网工程,长度209km。(二)实施污水处理集散结合提标扩容。强化源头治理,针对偏远、分散区域和污水漏排突出问题,因地制宜建设一体化模块化污水净化装置、小型地下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等分散处理设施。完善污水系统布局,结合城市更新改造,高标准规划建设环境友好型污水处理厂,完成东冲、洪湖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力推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对照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广东省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目标要求,制定提标改造技术规范,保障污水处理厂出水全部达到一级A及以上,优先改造观澜河、龙岗河、坪山河等跨界河流流域内的污水厂。开展厂网匹配性研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适应性调整污水处理工艺。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污水厂建设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改、扩、续建19座污水处理厂,2020年污水处理总规模683万m3/d以上。规划提标改造19座污水处理厂,涉及规模314万m3/d。新建污水处理厂:洪湖水质净化厂(10万m3/d)、樟坑径污水生态处理工程(1万m3/d)、观澜污水处理厂三期(8万m3/d)、沙湖污水处理厂(4万m3/d)、东冲污水处理厂(0.3万m3/d)、坝光污水处理厂(3万m3/d)。改造污水处理厂:布吉河水质净化厂(现状20万m3/d,改造后5万m3/d,减少15万m3/d)。扩建污水处理厂:南山污水处理厂(24万m3/d)、蛇口污水处理厂(5万m3/d)、固戍污水处理厂(30万m3/d)、福永水质净化厂(12.5万m3/d)、沙井污水处理厂(35万m3/d)、松岗水质净化厂(15万m3/d)、埔地吓污水处理厂(5万m3/d)、坂雪岗污水处理厂(10万m3/d)、沙田污水处理厂(5万m3/d)、光明污水处理厂(10万m3/d)、公明污水处理厂(10万m3/d)。续建污水处理厂:福田污水处理厂(40万m3/d)。提标改造污水处理厂:罗芳污水处理厂(40万m3/d)、蛇口污水处理厂(3万m3/d)、南山污水处理厂(56万m3/d)、盐田污水处理厂(12万m3/d)、沙井污水处理厂一期(15万m3/d)、观澜污水处理厂(6万m3/d)、坂雪岗污水处理厂(4万m3/d)、横岭污水处理厂(20万m3/d)等。(三)综合推进污泥处理处置。开展基于本地处理处置的污泥处置布局规划修编。采用“以厂内深度脱水减量+综合利用为主”技术路线,鼓励具备条件的污水厂自行处理处置本厂污泥,推进上洋污泥焚烧厂和上洋污泥深度脱水厂整合和投产运行。利用深莞惠和河源、汕尾“3+2”区域一体化建设时机,探索与周边城市联合处理处置污泥工作机制,推动共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污泥处理工程: “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污泥处理工程4处,新增规模1425t/d,2020年全市污泥处理工程规模达到3255t/d。新建南山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400t/d)、盐田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100t/d),罗芳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400t/d)、福田污水厂污泥处理工程(525t/d)。(四)加快推进河流综合整治。河流综合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整治河流144条,整治长度552km。深圳河湾流域:实施深圳市布吉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小沙河综合治理工程等10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23km。前海(大铲湾)水系:实施前海湾水动力改善工程、双界河水环境改善工程、前海深港合作区铲湾渠水廊道、前海深港合作区环状水廊道工程等6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30km。茅洲河流域:实施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综合整治工程、排涝河截污工程、新桥河综合整治工程、茅洲河界河段综合整治工程、松岗河综合整治工程、石岩河综合治理等42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170km。观澜河流域:实施坂田河综合整治工程、龙华河综合整治工程、清湖水综合以流域为单元,统筹防洪达标、水污染治理和生态景观三大任务,深入推进茅洲河、坪山河干流及其它未整治支流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做好深莞惠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工作,注重河流与城区的融合。加快前海、大空港、坝光生物谷、深圳湾、茅洲河、坪山河等区域流域水系治理,限期整治沿河排污口,结合片区排水管网建设和面源污染控制,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全面消除河流黑臭水体,修复河道生态。开展全市河道污染底泥清淤的处理处置受纳场所研究,确保环保安全处置河道底泥。整治工程、山厦河综合整治工程等27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114km。龙岗河流域:实施梧桐山河综合整治工程、丁山河综合整治工程、同乐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黄沙河综合治理工程等14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81km。坪山河流域:实施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工程、坪山河干流大工业区裁弯段综合整治工程、碧岭水综合整治工程、赤坳水综合整治工程、三洲田水综合整治工程等15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48km。珠江口水系:实施大空港截流河综合整治工程、铁岗水库排洪河综合整治工程、福永河综合整治工程、沙福河综合整治工程、机场外排渠综合整治工程等16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36km。大鹏湾水系:实施葵涌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南澳河综合整治工程、西边洋河综合整治工程等7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16km。大亚湾水系:实施王母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坝光片区防洪(潮)排涝工程、鹏城河综合整治工程等7条河道治理,治理长度约34km。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实施133条河流(138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深圳河湾流域:实施深圳河、布吉河、新洲河等16条河流(18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茅洲河流域:实施茅洲河、沙井河、排涝河等30条河流(31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观澜河流域:实施君子布河、油松河、坂田河等29条河流(30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龙岗河流域:实施四联河、南约河、大康河等19条河流(19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坪山河流域:实施汤坑水、新和水、赤坳水等8条河流(8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珠江口水系:实施双界河、新圳河、西乡河等27条河流(28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大鹏湾水系:实施三溪河、西边洋河、南澳河等3条河流(3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大亚湾水系:实施正陇水(1段河道)黑臭水体治理。精品河道打造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打造一批精品河道,总长29.1km。实施大空港新城区茅洲河治理工程及片区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流河综合整治工程(8.8km)、坝光片区防洪(潮)排涝工程(12.97km)、前海深港合作区铲湾渠水廊道工程(2.36km)、前海深港合作区双界河水廊道工程(1.69km)、前海深港合作区环状水廊道工程(1.35km)、前海深港合作区桂庙渠水廊道工程(1.93km)建设。(五)实施水系连通与调配。开展水库、河流、湖泊等水系连通工程的研究和建设,科学配置和调度水资源,逐步修复和改善水生态,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施石岩长流陂连通、坪山片区水库群连通、以及大空港、坝光片区水系连通等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开展东部海湾地区雨水调蓄工程研究,保留和扩大景观水面,提高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积极开展宝安中心片区、前海片区和大空港片区补水工程研究,增强湾区内水体交换,提高湾区水循环的速度和强度,改善水质。实施茅洲河支流河口闸堰调度,提高感潮河段现有截污系统的效率。第二节 打造立体防洪,提升综合防御能力注重低影响开发,强化源头管控,构建“体系完备、安全可靠”的城市防洪减灾体系贯彻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量的刚性约束,遵循“源头控制、中途蓄滞、末端排放”的原则,系统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排水系统、城市防洪(潮)排涝三位一体的城市防洪减灾综合体系,全面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充分发挥防洪御潮、景观、休闲等综合功能。(一)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削减雨水峰值流量,降低内涝风险,同时涵养水资源,补充城市地下水,促进水循环,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城市原有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渠等水生态敏感区,留有足够涵养水源、应对较大强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维持城市开发前的自然水文特征。用生态的手段修复和恢复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下,受到破坏的水体和其他自然环境。结合建筑小区、绿地公园、道路、水系等建设项目同步规划和建设“渗、滞、蓄、净、用、排”设施。到2020年,减少降雨带来的面源污染,实现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能将本地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构建起可持续、健康的水生态系统。(二)推进雨水管网达标改造。新建、改造现有雨水管渠,提高城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与覆盖密度,提高城市雨水管网达标率,打造完善的分流制雨水管渠系统,提升城市排水能力。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标准,对于新建管渠,采用暴雨重现期不低于3年一遇标准设计雨水管道,对于不满足设计标准的现状管渠,结合地区改建、涝区治理、道路建设等工程进行逐步改造。雨水管网完善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雨水管渠314.5km,改扩建雨水管渠144.5km。深圳河流域:新建雨水管渠55.9km,改扩建雨水管渠43.4km。深圳湾流域:新建雨水管渠17.9km,改扩建雨水管渠52.6km。珠江口水系:新建雨水管渠64km,改扩建雨水管渠20.5km。茅洲河流域:新建雨水管渠72.5km,改扩建雨水管渠4.6km。观澜河流域:新建雨水管渠29.2km,改扩建雨水管渠8.9km。龙岗河流域:新建雨水管渠21.4km,改扩建雨水管渠6.9km。坪山河流域:新建雨水管渠24km,改扩建雨水管渠0.4km。大鹏湾水系:新建雨水管渠25km,改扩建雨水管渠5.9km。大亚湾水系:新建雨水管渠4.6km,改扩建雨水管渠1.3km。(三)构建综合立体排水体系。按照洪涝分治,细化排水分区思路,采用上截、中蓄,下排策略,合理利用地下空间,优化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流域上游利用山洪截流分洪、环库连通截流初雨;中游利用雨洪调蓄、暴雨管理滞蓄洪水;下游利用泵站、隧洞等统筹涝污排海减量,形成科学稳定的综合立体防洪排涝体系。综合立体防洪排涝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分洪通道13.1km,排涝泵站783.4m3/s。重点河道防洪工程:深圳河四期工程、茅洲河界河段治理工程等。重点排涝工程:宝安中心区排涝工程(10km、150m3/s)、李松蓢泵站工程(15m3/s)、宝安区塘下涌片区排涝工程(37.8m3/s)、宝安区沙埔北片区排涝工程(37.43m3/s)、沙井街道桥头片区排涝工程(94.05m3/s)、前海外围片区内涝整治工程(91m3/s)、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工程(4.1km)等。重点分洪工程:布吉河分洪工程(8km)、金湖水库分洪工程(1.7km)、五指耙水库分洪工程(0.8km)、沙头角片区分洪工程(2.6km)。(四)达标新建加固沿海堤防。统筹建设城市防潮体系,西部结合前海与大空港的开发建设,东部结合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开发建设,新建、加固海堤,完成部分薄弱地段海堤达标改造。防潮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市规划新建及加固海堤69.3km。珠江口水系:西部海堤新建及加固工程(40km)。大亚湾水系: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17.05km)、坝光片区海堤工程(12.25km)。(五)加强三防监测与管控。加强水文、积涝自动化监测和分析系统建设,建立三防指挥中心和三防险情灾情速报平台,及时、准确、全面掌握三防信息,加强预案管理、专业队伍建设、物资装备保障,重点提高城区暴雨积水警示和快速处置能力。加强极端灾害性天气应对策略研究,开展洪涝和台风灾害风险分析,编制全市洪涝灾害风险图和重点流域防洪调度方案。根据预案组织指挥调度、抢险救灾演练,提高极端天气条件下的防灾减灾指挥决策水平和抢险救灾能力。加大公益宣传,提升市民洪涝灾害的防范意识。第三节 优化水源配置,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注重网络完善,聚焦水源保护,构建“调配灵活、安全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体系完善“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原水供应体系,加大供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提高城市发展基础支撑与保障能力。(一)构建双水源双安全供水网络。统筹西江和东江双水源,“立足东江、着眼西江”,积极配合省政府推进“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推进公明-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深圳境内配套工程建设,通过水权交易等多种措施,进一步争取省政府提高我市用水量指标和境外引水规模,保障“十三五”期末23亿立方米和长远发展用水需求。积极开展境外优质水源前期研究,提高全市供水水质。研究制订水源工程配置和建设地方标准,推动老旧系统升级改造,使水源工程满足城市化发展的要求。加快输配水支线新扩建,积极推进公明、清林径等储备水源建设,提高我市备用水源保障水平;加快完善水厂双水源保障工程,逐步实现区域内双水源、双安全保障,完善城市多水源供水系统和联合调度机制,增强城市供水保障能力和应急能力。原水保障工程:水库续建工程:继续推进公明供水调蓄工程、清林径引水调蓄工程、铜锣径水库扩建工程、鹅颈水库扩容工程、松子坑(二期)扩建工程、东涌水库工程建设。供水网络完善工程:实施铁岗·长流陂支线供水工程(75万m3/d)、平湖支线工程 (30万m3/d)、石松支线(五指耙水厂松岗水厂段)原水管工程(13万m3/d)、西丽水库至南山水厂原水管工程(90万m3/d)、茜坑水库至茜坑龙华观澜水厂输水管改造工程(100万m3/d))、清林径水库至猫仔岭水厂原水管工程(20万m3/d)、坝光水厂原水管工程(8万m3/d),推动北线引水工程、石松支线工程改造。应急备用工程:实施朱坳水厂、新安水厂、坑梓水厂等单一水源水厂双水源完善工程。(二)加强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护。开展以水库为单位的流域综合治理,在全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内形成雨污分流系统,落实相应管理机制,恢复入库河流自然生态,消除饮用水源水库的污染隐患。加大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隔离封闭管理设施建设,开展饮用水源地水生态修复,防止上游活动对水质造成影响。进一步加强对二级和准水源保护区的管理,做好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清拆、垃圾回收处理、道路路面等面源污染管理工作。开展重要饮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工作,采用先进技术,抑制水库内藻类的生长,改善水库水质,降低自来水厂的水处理风险,保障供水水质。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实施深圳、西丽、铁岗、石岩、甘坑、苗坑、赤坳、雁田等水库水源地内雨污分流系统建设。入库支流治理工程:实施沙湾河、白芒河、大磡河、石岩河、木古河等34条入库河流整治工程。一级水源保护区隔离封闭管理:对鹅颈、三洲田、长流陂、甘坑、枫木浪等35座供水水库实施隔离封闭管理,新建隔离封闭管理设施(含哨所)154.3km。饮用水源地水源涵养林建设:开展深圳、西丽、雁田、长岭皮、清林径等18座供水水库水源涵养林建设,涵养林面积约13.7km2。饮用水源水库富营养化治理:开展西丽、石岩、茜坑等水库藻类控制试点工作,以及西丽水库底泥清理试点示范工作。(三)推进小型水库的功能优化。根据全市水资源配置系统的完善以及水厂优化整合情况,分阶段对小型供水水库功能进行优化,提高境外水及大中型水库的供水覆盖范围,逐步将部分小水库退出供水功能。对退出供水功能的小水库,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及生态景观、河道补水等需求重新定位功能。(四)加强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按进度对全市地下水监测站井实施日常监测和管理,掌握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等基础资料,为后续规范性的长期监测工作打下基础。选定地下水丰富的区域建设地下水利用示范工程,逐步完善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在已经开展地下水监测项目基础上,积极探索地下水资源在突发水危机时作为城市应急水源的研究。在自来水管网覆盖区域严禁开采地下水,严厉打击私采地下水行为,合理保护地下水资源。积极开展全市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划定工作,查清全市地下水超采现状,尽快核定和公布禁采与限采范围,严格制定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制度,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提供决策依据。第四节 优化水厂布局,提升城市供水品质注重优化整合,提升供水品质,构建“布局合理、水质优良”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贯彻落实“供给侧改革”部署,以“满足需求、提高水质”为主线,提质增量,实施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一)优化供水水厂布局。优化水厂布局,按照分片集中、规模经营的原则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供水水厂,整合关闭村级水厂及部分效率低的小水厂,逐步实现全市水厂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能力。水厂优化整合工程: “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建1座水厂,扩建7座水厂,新增规模100万t/d;规划关停14座村级水厂,7座市政小水厂,相应规模27.4万t/d。规划新建坝光水厂(4万t/d), 扩建南山水厂(20万t/d)、红木山水厂(15万t/d)、龙华茜坑水厂(17万t/d)、长流陂水厂(15万t/d)、五指耙水厂(14万t/d)、石岩湖水厂(5万t/d)、大工业区水厂(10万t/d)。(二)推进水厂工艺升级改造。以提高城市供水水质为核心,开展水厂工艺升级改造,集中推进原特区内所有水厂和原特区外部分水厂深度处理工艺建设,提高应对水源水质季节性变化水质突变能力。水厂升级改造:“十三五”期间,规划推动9座水厂深度处理,总规模219万t/d;推动18座水厂工艺升级改造,总规模468万t/d。深度处理水厂:东湖水厂(40万t/d)、南山水厂(40万t/d)、盐田港水厂(7万t/d)、上坪水厂(1万t/d)、红木山水厂(15万t/d)、中心城水厂(26万t/d)、朱坳水厂(50万t/d)、甲子塘水厂(20万t/d)、大工业区水厂(20万t/d)。工艺升级改造水厂:笔架山水厂(52万t/d)、梅林水厂(60万t/d)、观澜茜坑水厂(30万t/d)、南坑水厂(15万t/d)、甲子塘水厂(20万t/d)等。(三)加快供水管网改造。落实国家生活饮用水全面达标要求,在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居民小区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原特区外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第一阶段工作,争取启动第二阶段工作,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城市供水品质需求。供水管网改造: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改造:完成200km老旧市政供水管网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完成25万户住宅供水管网改造。社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改造400余个社区,涉及用水人口400多万人。(四)推行供水企业技术创新。围绕水厂自用水、单位制水药耗、配水电耗,大力推进供水行业技术创新,厉行节能降耗,提升供水企业运营效率。节能降耗建设:水厂自用水:通过建设生产废水回收系统等,实现水厂自用水率3%。单位制水药耗:通过生产过程控制,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单位制水药耗不宜超过5mg/L。配水电耗:通过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规模10万t/d以上的水厂配水电耗应360kw.h/km3.MPa。第五节 促进绿色发展,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注重绿色发展,实现节水增效,构建“绿色低碳、高效集约”的城市节约用水体系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核心,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加大非常规水资源综合利用,加强全过程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资源循环利用促进资源节约。(一)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充分利用河道、沟渠、湿地、洼地、小山塘、水库等蓄水功能,完善雨水收集、调蓄、利用设施,推进雨洪资源化。利用深圳降雨特点,以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为主要目的,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鼓励公园、大屋顶工业厂房、小区或商业区等建设项目结合自身特点,经过经济分析比较论证后,适度建设雨水收集回用设施,用作小区景观循环用水和绿地浇灌水等。(二)扩大城市再生水利用。优化城市供水系统和供水管网,建设城市再

    注意事项

    本文(深圳市水务发展十三五规划.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