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检疫技术课件.ppt
第四章 动物检疫技术,1,第一节 动物检疫概述,一、动物检疫的概念 为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和流行,保护养殖业发展和人体健康,由法定的机构、法定人员,依照法定的检疫项目、标准和方法,对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查、定性和处理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技术行政措施。,2,二、动物检疫的意义 1、有利于动物防疫监督工作;2、有利于疫病控制;3、有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保护人体的身体健康;4、及时检出和处理不合格动物产品;以保证消费者安全。5、防止国外疫病入境和维护国家贸易信誉。,3,三、动物检疫的对象 指动物检疫中政府规定的动物疫病。全国动物检疫对象的具体病种名录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规定并公布。进境动物检疫对象的名录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4,(一)全国动物检疫对象(境内)共分三类,共157种。其中一类疫病17种,二类动物疫病77种,三类动物疫病63种。1、一类动物疫病(17种)一类动物疫病指对人与动物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等措施的动物疫病。,5,病种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非洲马瘟、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海绵状脑病、痒病、蓝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鲤春病毒血症、白斑综合征。,6,2、二类动物疫病(77种)二类动物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动物疫病。病种包括:多种动物共患病(9种):伪狂犬病、狂犬病、炭疽、魏氏梭菌病、副结核病、布鲁氏菌病、弓形虫病、棘球蚴病、钩端螺旋体病。3、三类动物疫病(63种)三类动物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7,(三)进境动物检疫对象 为防止国外动物疫病的侵入,我国由国务院农业部制定并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1、一类传染病、寄生虫病 口蹄疫、非洲猪瘟、猪水疱病、猪瘟、牛瘟、小反刍兽疫、蓝舌病、痒病、牛海绵状脑病、非洲马瘟、鸡瘟、新城疫、鸭瘟、牛肺疫、牛结节疹(结节性皮肤病)。2、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共82种。,8,9,(四)国际动物检疫对象 国际兽疫局(OIE)委员会修订的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国际动物检疫对象分两类,A类15种。A类:口蹄疫、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病、牛瘟、小反刍兽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结节性疹、裂谷热、蓝舌病、绵羊痘和山羊痘、非洲马瘟、非洲猪瘟、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新城疫。,10,四、动物检疫的分类我国动物检疫分为国内检疫和国境检疫两大类。,11,第二节 进出境动物检疫,一、进境动物检疫(一)进境动物检疫依据 对进境动物将依照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实施条例、进境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规定进行检疫。对进境演艺动物将依照进境演艺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实施检疫。对进境伴侣动物将依照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进行检疫。,12,(二)进境动物检疫程序(1)进境动物检疫许可证的申请 在签订贸易合同前,填写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表,向国家质检总局申办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对同意进境的发给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入境伴侣动物无须办理审批手续。(2)境外产地检疫 国家质检总局将依照我国与输出国签署的输入动物检疫和卫生条件议定书规定,派出官方兽医赴输出国配合输出国官方检疫机构执行检疫任务。,13,(3)报检 输入种畜禽,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在动物入境前30天到隔离场所在地的检验检疫机关报检;输入其他动物,应在动物入境前15天报检。对旅客携带伴侣动物,每人只限1只,报检时必须提供输出国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和狂犬病免疫证书。,14,(4)进境现场检疫 在输入动物、动物产品抵达入境口岸时,检疫人员须登机(登轮、登车)进行现场检疫。现场检疫的主要工作是查证验物,对运输工具和动物污染的场地进行防疫消毒处理。对现场检疫合格的,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出具调离通知单,将进境动物、动物产品调离到口岸动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进行隔离检疫。,15,(5)隔离检疫 应严格按照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和进出境动物临时隔离检疫场管理办法实施检疫和管理。(6)实验室检验 检出阳性结果或发现重要疫情应及时上报上级检验检疫机关,并通知隔离场采取进一步隔离措施。,16,(7)检疫结果的判定和出证 对检疫结果判定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并参考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根据检疫结果出具相应的动物检疫证书。(8)检疫处理根据 根据现场检疫、隔离检疫和实验室检验的结果,对符合规定的动物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准予入境。检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一类疫病的阳性同群动物或动物产品禁止入境,作退回或销毁处理。,17,检出二类疫病的阳性动物禁止入境,作退回或销毁处理,同群的其他动物放行;阳性的动物遗传物质禁止入境,作退回或销毁处理。检疫中发现有检疫名录以外的动物疫病,但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按规定作退回或销毁处理。,18,(9)资料的收集与保存 对检验检疫中的临床记录、原始实验记录、文字记载和声像资料要及时归档。实验材料、血清、病理材料、分离到的菌株、毒株要妥善保存至少半年。,19,二、出境动物检疫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动物根据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检验检疫。出境检验检疫的程序包括:注册登记、检疫监督管理、受理报检、隔离检疫和抽样检验、运输监管、离境检疫和签发证单等方面。,20,(一)注册登记 对出口动物的饲养场、养殖场等出口企业实施卫生注册登记备案制度。(二)检疫监督管理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动物的饲养过程实施检疫监督管理。(三)报检 输出动物的货主或其代理人应在动物出境前向启运地检验检疫机构预报检,提交输入国法定和贸易合同规定的动物检验检疫要求以及与所输出动物有关的资料。,21,(四)隔离检疫和抽样检验 出口动物实施启运地隔离检疫和抽样检验、离境口岸作临床检查和必要复检的制度。(五)运输监管 检验检疫机构对检验检疫合格的出境动物可以实行监装制度。出口大、中动物,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派出经检验检疫机构培训、考核合格的押运员负责国内运输过程的押运。(六)离境口岸检验检疫 由离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临床检查或者复检。,22,三、过境检疫 境外动物在事先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允许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运往第三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检验检疫机构对过境动物依法实施检验检疫和全程监督管理。过境动物必须是经输出国(地区)检验检疫合格的,并有输出国(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动物检疫证书。,23,第三节 国内动物检疫,一、动物产地检疫(一)意义 动物产地检疫指对离开饲养地之前的动物所进行的检疫,一般由乡(镇)畜牧兽医站具体负责。1、能够及时发现病源,并及时采取控制和扑灭措施,防止病源传播。2、克服流通领域里要求短时间作出确定检疫的困难,减轻运输检疫的压力。3、促进基层免疫工作,实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24,(二)产地检疫的程序与内容 1、疫情调查:了解当地疫情,确定动物是否来自疫区。2、检验免疫证明:检查国家规定的强制接种项目,动物必须处在免疫有效期内。3、临床健康:检查主要采用群体检查(静态、动态、饮食状态等)和个体检查(视、触、听诊 和测体温等)对动物进行检查。4、实验室检查:按规定的实验室检验项目进行检验。,25,(三)产地检疫处理 动物经产地检疫后,对检疫合格的出证放行;对检疫不合格的贯彻以预防为主和就地处理的原则,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1、产地检疫的出证条件(1)被检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2)动物免疫接种在有效期内,猪、牛、羊必须具备规定的免疫标志;(3)动物临床健康检查合格;(4)经过实验室检验合格。,26,2、产地检疫不合格动物、动物产品的处理(1)补免:补免疫接种并佩带规定的免疫标志。(2)隔离:经检疫一时难以判定结果的可疑动物,可采取隔离观察的措施。(3)治疗:对于可治疗的一般性动物疫病,具有治疗价值的,进行隔离治疗。(4)封锁:发现动物或动物产品染有一类疫病或当地新发现的疫病时,依法对疫源地采取封锁措施。(5)扑杀:对染有严重危害动物生产和人类健康的检疫对象的动物及其同群动物,采取扑杀处理措施。(6)无害化处理:包括高温处理、化制和销毁等。(7)消毒:凡是有可能与病畜禽接触过的场所、圈舍、用具及有关物品都要进行消毒。,27,无害化处理:是指用化学、物理及其他方法消除染疫动物、动物产品病害因子的强制措施。,28,二、运输检疫(一)运输检疫的意义 防止疫病远距离传播,促进产地检疫工作。(二)运输检疫的方法和要求 1、方法 运输检疫的主要任务是监督检查,即验证,查物。监督检查货主是否持有检疫证明或有关证件,证物是否相符,证件是否符合规定等。,29,2、要求(1)运输动物、动物产品要有检疫证明;(2)承运人要凭证明承运;(3)受运输途中的监督检查;(4)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要求:(5)到达目的地时的检疫:卸车前,先查验有关证明,核对证明所列全部项目无误后,方可卸车;对运输工具进行扫除、清洗和消毒。清除的污物和洗刷的污水,应进行无害化处理。,30,(4)运输途中的兽医卫生要求 在运输途中,不准宰杀、出售病死畜禽。不准沿途抛弃病死畜禽及其腐败变质产品、粪便、垫草和污物。途中病死畜及其粪便、垫草、污物必须在指定站或到达站卸下,并在当地动物检疫人员监督下,由畜(货)主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准在疫区装添草料、饮水和有关物资。,31,三、动物宰前检疫(一)动物的宰前管理 1、宰前休息管理意义(1)降低肉品的带菌率(2)增加肉品中肌糖原的含量(3)排出机体内过多的代谢产物 2、宰前停饲管理的意义(1)可以节约大量饲料(2)有利于充分放血(3)有利于提高肉的质量(4)有利于屠宰加工的操作,32,(二)动物的宰前检疫 宰前检疫是对待宰动物活体进行的临诊检疫。1、动物宰前检疫的意义(1)及时发现病畜,实行病健隔离、病健分宰,防止肉品污染和疫病扩散。(2)及时发现在宰后难以检出的疫病。(3)及时发现疫情,并为疫病防制积累资料。可见,加强宰前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一定意义上看,它比宰后检验更为重要。,33,2、动物宰前检疫的程序(1)入场检疫 验收证件,了解疫情;视检、分群;个别诊断,按章处理;(2)待宰检疫(3)送宰检疫 3、动物宰前检疫的方法 一般采用群体检查和个体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群体检查:动、静、食态的观察三大环节,个体检查:看、听、摸、检四大要领。,34,4、动物宰前检疫后的处理(1)准宰:检疫合格的屠宰动物;(2)禁宰:GBl65482006规定的适用对象;(3)急宰:GBl65482006规定的适用对象;(4)缓宰:需要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或有规定需延迟宰杀的动物(如注射或饲喂药品后在休药期内),或确认为一般传染病或普通病,且有治愈希望者,应予缓宰。(5)死畜尸:在运输途中或宰前饲养管理期间自行死亡或死因不明者,一律销毁处理。5、检疫结果的登记,35,急宰:是指屠宰动物宰前检疫确认为患无碍肉食卫生的一般性疾病或某些传染病并有死亡危险时,进行的紧急屠宰。冷宰:畜禽因各种原因死后所实行的屠宰叫冷宰。冷宰肉具有死畜肉的特征。横死:牲畜因意外的原因导致死亡时,叫横死。,36,37,四、动物宰后检验 宰后检验指动物被屠宰后,对其胴体及各部位组织和器官,依照规程及有关规定所进行的疫病检验。(一)宰后检验的目的与意义 1、是宰前检疫的继续和补充。2、保证肉品卫生质量及消灭动物疫病,防止传播等。,38,(二)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 以剖检方式进行感观检查是宰后检验的基本方法。必要时可辅以实验室检验。1、视检:直接观察胴体皮肤、肌肉、脂肪及各种脏器的色泽、形态、大小等是否正常。2、剖检:观察肉尸、内脏的深处和隐蔽部分的组织变化,同时要检查淋巴结、肌肉、脂肪和脏器等。3、触检:判定器官、组织的弹性和软硬度。4、嗅检:,39,(三)宰后检验的要求 1、遵循一定程序和顺序;2、剖检只能在规定的部位顺肌纤维切开,切口深浅要适度;3、应采取措施防止病料的污染;4、检验人员在工作期间,每人应备两套检验刀、钩和一根磨刀棒,以便在工具被病料污染时,及时更换。,40,(四)动物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1、宰后检验淋巴结的重要意义 淋巴结是机体外周免疫器官和防御机构,机体某器官或局部组织受病原微生物侵害时,很快被局部淋巴结阻截,并发生相应的各种反应,呈现不同的淋巴结病理变化,所以,检验淋巴结可以较准确、迅速地反映屠体的病理状况,在宰后检验中具有重要意义。,41,2、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原则为:收集淋巴液范围广泛,具有一定区域的代表性、位置浅表、易于查找和剖检的淋巴结。家禽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善,没有可供检验的较大淋巴结,所以禽的宰后检验不剖检淋巴结。,42,43,(1)猪宰后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猪头部必检淋巴结为下颌淋巴结。在放血后,入池前先剖检颌下淋巴结。宰后检验猪胴体时,最具有剖检意义的淋巴结有:颈浅背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内淋巴结。宰后检验猪的内脏时,主要检验支气管淋巴结(肺淋巴结)、肝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44,45,(2)牛、羊被检淋巴结的选择 牛、羊头部主要选择咽后外侧淋巴结进行检验,必要时剖检下颌淋巴结。牛、羊胴体主要选择颈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其他淋巴结。牛、羊内脏淋巴结常检的有纵隔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肺淋巴结)、肝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46,47,(五)宰后检验程序和要点 1、家畜的宰后检验程序和要点 检验程序包括:头部检验、内脏检验、胴体检验、复验、盖章与出证。(1)头部检验 视检:眼睑、鼻镜(盘)、唇、齿龈、口腔、咽喉粘膜和扁桃体;剖检:两侧内外咬肌、两侧颌下淋巴结。,48,49,50,(2)内脏检验 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剖检肠系膜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胃肠粘膜。脾脏检验:视检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肝脏检验:视检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检肝淋巴结,必要时剖检实质和胆囊。肺脏检验:视检色泽、大小,触检实质,剖检肺淋巴结和纵膈后淋巴结(牛、羊),必要时剖检肺实质,并摘除甲状腺。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剖开心室视检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肾脏检验:剥离肾包膜,视检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纵向剖检肾实质。并摘除肾上腺。必要时,剖检子宫、膀胱。,51,(3)胴体检验 首先判定放血程度。视检:皮肤、脂肪、肌肉、胸腔、腹腔、关节等。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骼内淋巴结,髂下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寄生虫检验:囊尾蚴的检验部位为咬肌、两侧腰肌和膈肌,其他可检部位是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旋毛虫的实验室检验。,52,2、家禽宰后检验程序和要点 不净膛:重点检查头部和体表;半净膛:还要检查肠管;全净膛:检查除肺、肾以外的其他脏器。宰后检验过程中淘汰下来的家禽,应抽样进行细致的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53,(六)摘除有害腺体 摘除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淋巴结在动物检疫中习惯称为摘除“三腺”。(七)宰后检验后处理 1、适于食用:品质良好。2、有条件食用:患有一般传染病、轻症寄生虫病,经高温处理后,食用后对人畜无害者,可供食用。3、不可食用:凡患重大疫病和中毒病或有害化学物质残留的胴体和内脏,按GB16548-2006的规定化制、销毁。(八)盖验讫印章和出具检疫证明(九)宰后检验记录,54,五、病死畜禽肉的卫生检验(一)感官检查和剖检 病、死畜禽肉的鉴别主要着眼于放血程度、宰杀刀口、血管残血及血液坠积情况和畜禽的病理变化等方面的检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三)快速理化检验(实验)(四)病、死畜禽肉的处理,55,56,57,(四)病、死畜禽肉的处理 1、凡是检出病、死畜禽肉,不论是何原因,一律不准上市销售。若检出烈性传染病时,就近销毁,对污染的场地、车辆等进行消毒,并上报疫情。2、对一般疫病急宰后的畜禽肉,可高温处理后利用。3、对销售病、死畜禽肉者,除按规定处理肉类外,还应处以罚款;若因此引起食源性感染或食物中毒的,还应追究法律责任。,58,病死畜禽肉为什么不能吃?,59,思考题:简述动物宰前检疫与宰后检验的程序和基本方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