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doc

    • 资源ID:3681439       资源大小:109KB        全文页数:3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doc

    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 委托单位:厦门市交通委员会编制单位:集美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2010年11月 目 录 前 言 . 6第一章 “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回顾 . 7一、发展成效 . 7(一)物流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 . 7(二)物流服务通道设施日渐完善 . 7(三)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 . 8(四)物流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 . 9(五)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 10(六)区域物流与对台物流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 10(七)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 11(八)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 11二、存在问题 . 12(一)城市经济规模不够大,服务腹地和市场空间狭小 . 12(二)物流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对社会物流活动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受限13(三)物流设施衔接水平较低,物流通道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 . 13(四)现代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物流服务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 . 14(五)现代物流服务业态创新应用少,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不足 . 14(六)行业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需进一步提升 . 15第二章 “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 16一、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 16(一)国际国2(一)物流行业发展前景 . 18(二)物流业态发展趋势 . 18第三章 “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预测 . 22一、物流业增加值发展规模预测 . 22(一)物流业增加值计算方法 . 22(二)物流业增加值发展规模预测 . 23二、城市配送市场需求预测 . 25(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测 . 25(二)城市配送量预测 . 26第四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 28一、指导思想 . 28二、基本原则 . 28(一)符合城市功能定位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 28(二)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与对台先行先试相结合 . 28(三)坚持政府规划引导与企业市场运作相结合 . 28(四)坚持扩大市场需求与提升供给能力相结合 . 29(五)坚持整合集约和规模高效发展 . 29(六)坚持低碳绿色物流和可持续发展 . 29三、发展目标 . 29四、发展重点 . 30(一)重点发展领域 . 30(二)重点发展区域 . 30第五章 “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主要任务 . 32一、完善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物流运作功能 . 32(一)完善物流通道设施建设,增强多式联运能力 . 32(二)深化物流载体平台建设,提高功能设施利用效率 . 32(三)完善保税物流体系建设,拓展口岸物流服务功能 . 32(四)建设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提高城市配送服务水平 . 33(五)建立应急物流专用体系,提高应急反应和保障能力 . 333二、构筑港口一体化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港口物流业发展 . 34(一)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现代航运集疏运体系 . 34(二)进一步完善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港口物流运作效率 . 34(三)开展海铁联运和“无水港”建设,积极拓展4七、加快服务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物流业发展软实力 . 42(一)继续完善物流相关法规,建立有利于物流业快速发展的政策环境 . 42(二)优化口岸通关环境,提高口岸物流运作效率 . 42(三)优化物流业发展市场环境,增强物流市场主体活力 . 42(四)构建物流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拓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 42(五)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物流企业提供优质专业的配套服务 . 42(六)加强物流业对保障措施 . 55一、加强组织与协调 . 55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 55三、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 56四、加快物流人才培养 . 56五、强化规划组织实施 . 57附图1 厦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空间布局图 . 58附图2 厦门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策划项目空间布局图 . 59附表1 厦门市“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汇总表 . 60附表2 厦门市“十二五”期间现代物流业发展重点策划项目汇总表 . 63 5前 言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方法,整合传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运营的先进组织方式。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是厦门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速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面临着国家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增速、厦门经济特区扩大至全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等历史性机遇,是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课题编制组根据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厦门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决策部署的实施意见和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十一五”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情况,以及厦门市对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的新要求,编制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本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对“十一五”期间厦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厦门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环境,明确了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提出了现代物流业重点发展的领域、区域和重点支撑项目,从完善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推进港口物流业发展、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产业优化与升级、加强区域物流合作、加快物流服务环境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厦门市现代物流发展的保障措施。规划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明确了政府在物流产业发展中的责任和任务,是“十二五”期间政府引导和规范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依据。6第一章 “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回顾一、发展成效“十一五”期间,作为祖国大陆东南沿海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重要中心城市,厦门基于“以港立市”战略,利用上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契机,关注和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着力把它培育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物流业在为制造业和商贸流通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成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助推器。(一)物流产业规模和效益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6年至2009年,物流业增加值从95.9亿元增加到124.84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8%左右。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2006年至2009年,货物运输量从4550.0万吨增加到8371.1万吨,年均递增23.3%;港口货物吞吐量从7792.0万吨增加到11096.3万吨,年均递增12.7%,其中集装箱吞吐量从401.3万标准箱增加到468.0万标准箱,年均递增5.7%;航空货邮吞吐量从17.5万吨增加到19.60万吨,年均递增4.0%。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已步入世界港口20强,高崎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也位居我国大陆地区机场第五位。与此同时,全社会物流成本逐年下降。据统计,2009年全市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的比例为 16.5%左右,比2006年下降近1.5个百分点,企业流动资产和商品库存周转速度有所加快,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二)物流服务通道设施日渐完善经过多年的建设,厦门已形成以海、空港为枢纽,铁路、公路、海运和空运相互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综合运输网络的布局和集疏运能力开始产生规模效应,服务对台及辐射周边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通道建设日趋完善。港口运输方面:至2009年底,全港集装箱航线153条,其中远洋航线39条、近洋航线32条、港台航线21条、内支线22条、内贸线39条;月航班816班,通航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个港口,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在厦均设有分支和代理机构;2008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超500万TEU,步入世界港口20强,2009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1亿吨,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首个亿吨大港。7空港运输方面:2009年货邮吞吐量19.60万吨,出入境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均位居我国大陆地区机场第五位,全货机航线数量全国第三,是国内十大繁忙机场和第四大航空口岸。目前在厦门营运的航空公司35家,通航城市86个,其中包括国际及地区21个,累计开通境内外航线170条。厦门空港正日益成为两岸三通事业发展的重要航点。铁路运输方面:2009年铁路完成货物发送总量621.32万吨,已开通包括上海、江西、武汉、乌鲁木齐、西安、郑州等地区的快速直达货运列车。2010年初,福厦铁路正式通车,厦门铁路进入高速时代。随着未来福厦、龙厦、厦深铁路相继建成,将形成通达全国的陆路运输物流网络,直接无缝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公路运输方面:是国家交通部确定了47个主枢纽之一,对外通过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与国道连接,可抵达全国各大中城市,城市配送集疏运体系完善。2009年完成公路货运量5018万吨。对台物流方面:厦门在1997年4月率先开通与台湾高雄港集装箱试点直航,2009年又率先开通到台中“点对点”集装箱定期直达班轮航线和两岸定期空中航班(开创了厦门航点两岸空中直航航班承载货物的先河),构建起两岸最近两个城市之间的海空物流直达通道。同时,厦门基隆、厦门台中海上客滚航线率先实现班轮运输,推动厦台航运模式不断取得新突破。2009年,厦门开通厦台货运航线13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78.39万吨,其中集装吞吐量29.75万标箱。(三)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海沧物流园区包括海沧保税港区和保税港区外非保物流园区,其中海沧保税港区由海沧港区、出口加工区和物流园区三大功能区域组成,总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一期封关面积约4.65平方公里;保税港区外非保物流园区,包括拆拼箱中心、石材交易中心、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危化品物流中心、商务中心等项目,规划面积约为5.52“十一五”期间,厦门市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杏林物流园区和火炬翔安保税物流中心四大物流产业集群区。其中,现代物流园区占地面积约9平方公里,包括象屿保税区(一期、二期)、保税物流园区、航空港物流园区和东渡港作业区四大功能区,是厦门本岛唯一综合性物流园区;海沧物流园区规划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包括海沧保税港区和保税港区外非保物流园区,主要发展国际集装箱物流、再生资源、能源化工和石材物流等业务,其中,海沧保税港区(一期)正式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成为海西经济区首个封关运作的保税港区;杏林物流园区规划面积约7.2平 8方公里,该园区将以前场铁路特大型货场(项目规划总用地5811亩,总投资额约70亿元,未来将是厦门市乃至闽西南直达大陆中西部地区海铁联运和对台贸易出海通道的主要节点)为核心,建设厦门唯一陆路综合物流园区。火炬翔安(B型)保税物流中心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以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城市物流为主,为先进制造业提供集疏运服务以及为对台贸易服务,该中心2009年9月6日正式封关运行,火炬(翔安)产业区内的400多家企业就近就可享受出口及时退税、进口料件保税的优惠政策。此外,根据厦门的产业经济结构特点和服务周边地区的物流业务需求,还分别建设了机电产品、建材家居、石材加工及进出口、再生资源、医药品、农副产品和汽车及配件等一批专业化的物流中心,其中绝大部分已建成投产运营,在实施项目带动辐射促进物流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物流市场需求空间不断扩大厦门立足闽西南地区、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力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和拓展物流服务腹地,物流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五年来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5以上的增长,2009年全球78个国家/地区来厦投资,财富500强有48家在厦投资项目为86个,其中第三产业的合同利用外资比例为57%。厦门的火炬翔安高科技产业区、同安工业集中区、集美机械工业集中区和轻工食品工业园区等园区的产业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全市有各类专业市场46个,交易额上亿元的15个,年销售额上5亿元的商品批发企业21家,2009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8.92亿元,物流服务被广泛采用;随着新型商业业态建设的推进和新型商业经营模式的导入,厦门已逐步成为闽西南地区商业中心和旅游购物中心,城市、城际配送市场已初具规模。厦门已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53.89亿美元,其中对台进出口贸易额达38.31亿美元,台湾已经成为厦门第五大贸易伙伴。目前两岸形势发生积极的变化,海峡论坛在厦门成功召开,厦门率先实现至台湾海上客货滚装直航,闽台中心渔港农产品交易中心落成暨台轮停泊点启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扩建工程建成投入使用等,都表明了对台物流正迅猛发展,并将成为厦门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新亮点。厦门是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协作中心城市,传统上,对福建省尤其是闽西南和浙赣粤部分地区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近年来,厦门通过区域经济协作机制,与其他十二市共同签署了闽粤赣十三市物流合作协议,透过协作联盟的机制,周边地区工业和商贸业的 9迅速发展,给厦门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需求。(五)市场主体多样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以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厦门物流业已经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马士基、达飞、联邦快递、DHL、TNT、全球物流、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我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中铁物流、招商局物流等中央企业也都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我市物流市场的竞争和发展。与此同时,象屿集团、港务发展、建发物流等我市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依托原有的经营与资源优势,积极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功能,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厦门现计有物流经营企业近2600家,目前已有27家企业获评国家A级物流企业,其中最高等级5A级(年营收超15亿元的企业)有3家,分别是象屿集团、厦门港务发展、建发物流集团(福建省仅4家,厦门占3家),4A级(年营收超过2亿的企业)有11家;先后有9家企业入选“中国物流百强企业”。2010年上半年,厦门市重点跟踪服务的50家物流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六)区域物流与对台物流合作取得初步成效“十一五”期间,伴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厦门作为闽西南五市和闽粤赣十三市区域合作核心城市,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推动区域物流合作,发展海铁等多式联运和区域口岸合作,建设“无水港”,打造共同出海物流通道切入点。厦门市政府多次组团赴厦门周边及中西部地区进行海铁联运推介工作,积极推进落实已在江西(南昌、赣州、吉安、鹰潭)、湖南(长沙、浏阳)及省内(三明、龙岩)已有意向的8个“无水港”项目的建设。龙岩“无水港”项目已取得实质性进展。2010年7月,潘世建副市长带队专程前往龙岩,同龙岩有关方面就无水港建设的相关事宜进行磋商,签署了厦门龙岩无水港项目框架性合作协议(草案)。2009年两条国际集装箱海铁联运专列(厦门至江西南昌、赣州)完成集装箱量20566标箱,同比增长95.5%;其它海铁联运散货线路完成701.62万吨,同比增长38.4%。此外,“十一五”期间,厦门市积极推动对台物流发展,深化行业交流合作。一是加强对台专业物流基地建设,完善厦门大嶝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翔安火炬保税物流中心(B型)、港务对台中医药中转基地、闽台水产水果物流配送中心、闽台中草药联络 10处、台湾关贸网与福建电子口岸对接的信息平台、厦门海峡航运服务中心、航空港物流园区海空联运基地、对台邮包转运中心等对台物流服务功能设施;二是加强对台物流合作通道建设,在2009年又开通台中“点对点”集装箱定期直达班轮航线及两岸定期空中航班,构建起两岸最近两个城市之间的海空物流直达通道,2009年,厦门开通厦台货运航线13条,全年完成货物吞吐量978.3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9.75万标箱;三是充分发挥两岸物流协会作用,促进两岸物流业交流与合作, 2010年1月13日,由厦门市物流协会和台湾物流协会共同成立的“海峡物流合作发展中心”在五缘湾挂牌成立,“海峡物流合作发展中心”将积极帮助两地企业实现合作需求,推进政府部门营造更优化的合作环境,为落实及开拓两岸物流业项目合作和产业对接提供服务。(七)物流信息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十一五期间”,厦门市加快电子口岸平台建设步伐,完成了物流数据申报系统、通关数据查询系统、海关电子关锁系统、进口货物检验检疫电子闸口系统、“提前报关、卡口分离、实货验放”系统、海沧保税港区信息平台等系统和平台的建设。目前已经上线运行的口岸信息化项目达31项,在建项目达15项,业务涵盖海运、空运、物流园区、信息增值服务等多个领域,兼具申报、监督、查询、物流服务等功能,并不断扩大平台覆盖范围。厦门现已初步建成覆盖厦门市物流园区的宽带网络和运输作业数据交换联动系统、通关数据支持系统、物流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基本实现了与海关、国检和大部分物流企业等单位信息系统的一点接入,还能与中国电子口岸、国检总局等国家级垂直管理系统成功对接,基本形成了一个高效、便捷、畅通的一体化信息网络。同时,不断推广重点信息平台项目在各口岸的应用,业务辐射已逐渐延伸至福州、泉州、漳州、三明和龙岩等地区。(八)物流配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厦门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年来不断加强物流业相关的服务软环境建设,做大物流产业,特别是通过物流政策和环境不断优化,加快推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逐步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迅速转变。厦门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厦门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关于支持发展厦门市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通过用地保障、财税扶持、融资支持、便利通行、口岸通 11关等政策扶持,为物流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物流行业协会积极发挥着中介作用,并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估、招商推介等工作;建设了一批物流业相关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了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厦门在国家物流产业发展格局中肩负重要的责任,占有着突出的地位。2009年3月,在国家颁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厦门被列为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之一东南沿海物流发展区域的中心城市,是全国性21个一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2009年5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确立厦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物流业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中心城市;2010年3月厦门成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二、存在问题“十一五”期间,厦门现代物流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面临着一些发展瓶颈和现实问题,与国内发达地区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经济规模不够大,服务腹地和市场空间狭小厦门现有的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与其应起的龙头作用还有相当的差距,经济总量太小,其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19个副省级城市中居于末位,只相当于广州的1/5,还不到深圳的1/3,在全国GDP前100位的城市排名中,仅在第53位,在省内排名也在福州、泉州之后。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经济区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受所处东南沿海区域及背靠的腹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影响,由于经济总量较小、区域经济协作融合水平较低、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厦门市进一步做大物流业规模客观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另外,厦门市物流社会化程度低,物流市场尚需进一步培育。目前,厦门市相当多的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大多数工商企业自营物流,采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比例较低,同发达国家70%企业依托利用第三方物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因此影响物流需求市场的扩大。12(二)物流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对社会物流活动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受限经过“十一五”的规划与建设,厦门市的物流网络布局层次渐成体系,但由于物流行业跨度较大,各区和相关部门积极性较高,物流服务设施网络在不同程度上仍然存在着部门和区域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造成物流存量资源较多而分散,缺乏有效的整合和配置(如海沧保税港区、象屿保税物流园区和翔安保税物流中心(B型),服务保税国际物流、对台物流的功能协作分工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物流园区、物流中心、货运站场等物流网络节点存在着功能重叠,使其对社会物流活动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受限。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工业和商贸物流需求的增加,对城市/城际配送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厦门近几年开始兴建了一些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但整体的城市/城际配送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技术水平比较低,物流运作成本较高。此外,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运作水平不高,覆盖面还不够广泛,资源整合的效果还不够充分,无法达到信息的高度共享,物流信息平台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物流服务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致使所建立的公共信息平台使用效率不高。(三)物流设施衔接水平较低,物流通道建设亟待进一步完善“十一五”期间,厦门海陆空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联接、多式联运集疏体系构建、沟通“西进东出”物流通道的时效和成本无法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海空港发展航运中转尚无大的成效。近几年来厦门在推动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物流通道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一直存在与其他城市的竞争激烈、总体运价优势不明显、铁路基础设施及管理体制造成国际集装箱五定班列一直未能开通及厦门口岸转关手续仍较繁琐等问题,海铁联运规模效应没有大的突破(2009年全年仅20566TEU,不足全港吞吐量的0.5%)。在开发“无水港”项目工作中,尽管政府、企业及口岸等有关职能部门已做出很大的努力,但至今在内陆地区还没有具体项目建成投产运营,已落后于天津、大连、宁波等沿海主要港口城市;在公路运输通道方面,因省内通行成本较高难以吸引外省货物选择厦门港集散,与浙江省和山东省举全省之力支持宁波港和青岛港吸引外省货源减免省 13内公路通行费的做法相比,厦门缺乏省里有力支持。近几年,对台物流通道建设因应两岸关系的新变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四)现代物流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物流服务企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对全面物流有切实需求的企业主要集中在外资企业、新兴的高技术企业、连锁经营企业,由于我市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有限,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仍然保留自己提供物流服务的习惯,而忽视或不愿采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受传统的管理体制和制度环境的影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广泛存在,这部分企业难以果断地改革自己的物流部门,将企业的所有物流业务外包,这是由于改革原有的物流部门会牵涉到多方的利益;此外,受商业机密泄露的担忧,供需两者之间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即使企业将运输、仓储业务进行外包,也只是限于企业间简单的业务活动,远未达到供应链管理层次的合作,造成第三方物流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厦门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以及其他增值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求。这是由于我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规模较小,只能提供简单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装卸上,企业的收益绝大部分来自基础性服务,例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收益只占很小的比例;另外,我市的大部分物流公司现代物流技术水平低,无法应用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为企业提供整体的物流解决方案,无法形成整个大环境下的物流供应链;再者,厦门市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有效服务网络有限。一般而言,物资生产从原材料到终端销售,期间的物流服务环节往往要跨省市、跨区域建立物流节点服务网络来进行,而我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除少数外,规模普遍偏小,仅能提供简单的仓储与装卸服务功能,尚没有出现实力雄厚、规模和市场份额都占据显著优势的领先者能在全国范围内整合、调配资源为客户提供有效物流服务,缺乏向全球范围提供综合化物流服务的企业。(五)现代物流服务业态创新应用少,港口物流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不足总体上看,厦门现有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资产总额不足100万元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物流服务上大多数物流企业集中在公路、水路运输及配套仓 14储、批发餐饮等劳动密集型传统行业。绝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固守传统经营模式,缺乏创新动力,科技含量与专业化程度较低,对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金融、第四方物流等新兴业态模式投入不足,体现为营利能力差,市场竞争力低。企业极易受市场变化的冲击,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迫切需要物流服务业态创新。鉴于厦门市的土地资源相对缺乏,又具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位置,依托于厦门市便捷的海、空港枢纽以及陆路交通网络的辐射带动能力,厦门市具备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及商贸物流的诸多优势,有条件建设成为海西经济区物流分拨中心和商贸集散中心。但由于厦门市港口物流与周边腹地的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不足,致使“前方建港、后方建产业基地(包括工厂、园区、商圈)、中间建市场”的模式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应用,效果还不明显。(六)行业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软环境需进一步提升 厦门市虽然在国内较早成立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协调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但由于为非常设机构,无行政编制,力量单薄,而物流业作为跨行业、跨部门管理的一种新兴行业,工作任务繁杂,仅靠这种管理体制难以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物流行业统计工作尚未启动,物流业统计体系尚未建立和纳入法定统计范畴;物流标准化工作还没有完全开展起来,行业运行缺乏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对厦门市重点物流项目和重点物流企业财政贴息规模与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偏小,对重点物流企业税收返还扶持力度不大;厦门市虽已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厦门现代物流业的意见、关于支持发展厦门市现代物流业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些政策法规,但各部门具体的贯彻意见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尚需完善,中高端物流专业人才仍显不足。 15第二章 “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宏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社会环境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积极谋划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发展,新的发展趋势已初现端倪。一是全球经济发展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低碳经济和新能源等新兴战略产业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全球竞争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美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地位有所削弱,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异军突起,全球将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竞争时代。三是全球制度规则将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力量调整,国际金融、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等规则将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形势看,中国处于和平时期,国内政治环境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台海局势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政府机构对经济领域的管理体制都在向利于实体经济推动的方向发展。应该说,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将由“出口导向+投资驱动”转向依靠“消费+出口+投资”协调拉动,立足扩大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需求将成为根本取向,并将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完善民生保障,拉动服务性消费。同时,国家宏观政策将更加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新兴产业、节能环保和低碳经济发展。(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首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面提速。中央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省委的重要部署,为厦门市国有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动力。海西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将进一步发挥厦门的前沿平台、先行先试和龙头示范作用,从而为厦门市国有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对台合作、加快自身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其次,城乡一体化和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全面推进。“十二五”期间,厦门将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作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大举措,在提升岛内的同时,整体建设重点向岛外广大农村地区转移。岛外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加快新城区规划建设,打造一流的岛外新城区,构筑“市区繁荣、郊区强盛、社区温馨”的城市区域功能新格局。16从国内外宏观经济社会环境看,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要求建立良好的物流服务系统。二、物流业发展政策支持环境(一)国家物流业政策环境中国的现代物流业经过近20年的准备与起步,从“九五”开始,特别是进入“十五”以后,有了较快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逐渐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过去几年相关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2006年3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成为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里程碑。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物流行业成为政府2009年列入调整振兴的十大产业中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国物流业从此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公布后,涉及的33个政府部门及协会紧锣密鼓进行相关政策的调整。预计各项专项规划和政策将于2010年下半年陆续出台。(二)福建省物流业政策环境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物流业,近几年来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福建省“十一五” 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规划和福建省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在政策资金扶持现代物流业上,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关于印发<福建省省级工商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闽财企200712号),福建省从2007年起对现代物流业发展有专项资金。同时,福建省物流法规体系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目前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福建省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条例,并将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对物流业发展进行立法。(三)厦门市物流业政策环境厦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明确将现代物流业列为现代服务业的三大支柱行业之一;厦门

    注意事项

    本文(厦门市现代物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doc)为本站会员(仙人指路1688)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