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劳动定额定员基础理论.doc

    • 资源ID:3680961       资源大小:2.01M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劳动定额定员基础理论.doc

    劳动定额定员基础理论劳动定额学 研究劳动过程中的作业方法与工时消耗的应用科学。劳动定额学包括的主要内容为:(1)提出科学划分和测定劳动时间的原则和方法,研究增加有效劳动时间,减少或消除无效劳动时间和损失时间的途径和措施,以提高工时利用和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2)提出适用于改进各种工作流程和作业方法的分析研究技术,不断改进现有工作方法,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效率;(3)研究劳动时间消耗的合理构成;(4)研究科学制定和应用管理劳动定额的方法。 迄今为止,无论是劳动科学还是管理科学,劳动时间仍然是测定和计量劳动时耗的最为简便和通用的尺度。在相同作业条件下,劳动时间的长短代表了人体劳动消耗的支出的多少,同时通过对完成单位产品或完成一定作业量劳动时间的科学规定,也反映了对劳动强度的要求。因而,劳动定额最为普遍的形式是工时定额和产量定额。除此之外,还有适用某些劳动作业的看管定额和服务定额等形式。由于劳动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最为通用的尺度,劳动定额的制定不仅适用于体力劳动作业,同时也适用于服务劳动,以及带有执行性和重复性较大的管理劳动和科技劳动等方面。 任何社会生产劳动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自然属性表现为人对自然的作用,社会属性表现为劳动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两重性质在劳动定额制定和管理中同样体现得十分深刻。劳动定额是和一定的生产力,即和企业的生产技术紧密联系的。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就会有什么样的工时消耗,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劳动定额。同时,劳动定额又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性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劳动定额管理,意味着对职工劳动消耗量的统计和监督。因而,从本质上看,劳动定额又体现了劳动者个人和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当它作为分配尺度时,它又体现一定的分配关系。由于劳动定额的上述性质,作为劳动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劳动定额学具有介于技术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之间边缘学科的性质。 劳动定额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一套特有的研究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直接观察测定法。这是劳动定额学中最早出现的方法。劳动定额学出现以前劳动定额的制定主要采取经验估计方法。依靠这种方法制定出来的劳动定额,往往和实际情况出入很大。本世纪初西方企业管理鼻祖泰罗首先采用秒表测定,直接观察和记录作出现场操作情况和工时消耗,作为改进操作方法和制定劳动定额的依据。经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实践,直接观察测定仍然是研究和制定劳动定额的主要方法,只是在观察和纪录的工具和手段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提高。二是实验方法。这是许多技术学科采取的研究方法,它是在设定的条件下通过反复试验,取得数据,从而引出一般性的规律。实验方法主要用于取得工艺参数和设备的工作用量。对于经常出现和重复性大的辅助操作,也可采用实验方法取得数据,并形成标准。三是统计方法。在工时测定和定额制定中经常采用。例如将统计抽样法运用于工时调查中形成的工时抽样方法,统计相关分析运用于定额标准资料整理分析中形成单变量和多变量、直线和曲线的回归方程,以及应用统计方法直接制定劳动定额等。总之,统计方法是工时测定和劳动定额制定的主要方法。 劳动定额的理论研究起源于美国。本世纪初美国工程师泰罗首先提出“以科学的法则代替经验的法则”,他于1911年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作业方法原理、时间研究原理、按件计酬原理、计划和作业分离等科学管理原理。泰罗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也是时间测定和操作研究的创始人,他在时间研究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与泰罗同一时代的工程师吉尔布雷斯夫妇,进一步把操作研究发展成为动作研究。他在动作研究方面的成果,1912年发表于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他提出把人的动作划分为17个基本“动素”,这些至今仍是西方国家进行动作划分和动作分析的基础。另外,他在动作研究方面首先采用“动作轨迹摄影”技术,至今还为西方国家广泛采用。由于泰罗、吉尔布雷斯和其他一些专家学者的努力,形成了由“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两部分组成的工作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1930年,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业二程师莫金逊和另一名工程师梅那特对传统的工作研究的对象和应用范围予以扩大,不再局限于工场生产性作业,而将它扩大至管理事务、商业管理、医院管理和政府管理等各个领域。他们强调研究工作效率不能只注意工人四肢及身体活动、工作负荷、时间浪费等因家,而应该用系统的观点加以考察和改进,因而提出了“方法工程”的概念。本世纪30年代以后,统计学得到广泛应用。统计抽样方法应用到工时测定中形成“工时抽样”方法。其意义可以和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相提并论。1940年以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工业工程师魁克等人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工作因素系统”(简称wF法)和“方法时间衡量”(简称M。TM)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总称为预定动作时间标准(简写为P,T,s),其作用是工时测定可以用这些时间标准数据来代替,其精确度不亚于现场秒表测定。这样,经过四五十年的研究和发展,西方国家有关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理论、方法已趋成熟。 苏联十月革命后,列宁十分重视学习资本主义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提出“应该在我国研究和传授泰罗制,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且使它适应下来。”因此;苏联的劳动定额的制定和管理,一开始是从学习和引进“泰罗制”做起的。当然,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定额管理,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定额管理,有着不同的目的和作用。 我国劳动定额工作,是伴随近代工业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解放前我国工业十分落后。解放以后在50年代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许多工业企业在学习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建立劳动定额管理。整个50年代基本上是照搬苏联的制度和方法。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我国又经历了十多年的动乱,劳动定额工作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企业整顿,劳动定额工作得到恢复和加强。8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企业进入了全面改革的新阶段。为了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劳动定额工作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过搏采众长,融合提炼,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定额学必将成熟和完善。 劳动定额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生产某种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的人力消耗所规定的限额。它有时间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等多种形式。 劳动定额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它是企业编制生产、财务、劳动计划,实现经济核算,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高劳动生产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依据。它有以下特点:(1)法定性。劳动定额具有劳动法律的效力和约束力,它是衡量劳动者生产、工作成果的标准和行为规范。(2)技术性。劳动定额总是同企业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和生产工艺过程相联系,这就使它具有很强的技术性。(3)群众性。劳动定额从制定、贯彻执行,到统计分析、修订,都离不开广大工人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它有很强的群众性。(4)统一性。劳动定额做为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和依据必须是统一的。即不论劳动的形式、种类和内容如何干差万别。但定额规定的单位时间内活劳动量支出应大致相同。(5)先进合理性。上述特点要求劳动定额既不脱离企业现实的生产技术水平,又能使职工在正常条件下,经过努力大多数人能够达到或者超额完成,即保持一定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劳动定额分类 按不同标志对劳动定额所做的科学区分。 (1)按劳动定额的表现形式分类有:时间定额,亦称工时定额;产量定额;看管定额;服务定额;其他形式的劳动定额。(2)按劳动定额实施的范围分类有三种。统一定额,某一部门、地区或行业对所属企业的主要作业或产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的定额。其实施范围是本部门、地区或本行业,代表了一定时期内同行业先进的定额水平;企业定额,根据企业自己的具体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参照统一劳动定额,由企业组织制定的劳动定额。其实施范围仅限于本企业;临时性定额,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如设计、工艺、材料材质和规格等临时变更),由定额人员会同生产技术主管部门有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的定额。它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和条件下实行,超过限定条件即中止。(3)按劳动定额的用途分类有:现行定额6计划定额;设计定额;固定定额,亦称不变定额。(4)按劳动定额的制定方法分类有:经验估工定额;统计分桥定额;类推比较定额。技术定额。(5)按产品生产时限分类有:新产品试制定额,老产品定额;一次性产品定额。(6)按其他标志分类,如按劳动定额的综合程度、按劳动定额水平的高低、按劳动定额反映的工艺特点分类,等等。不同类型的定额,具有不同适用范围和特征,在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各个工作环节中应严格加以区分。 计划定额 企业在计划期内预计要实行的劳动定额。它规定了计划期内单位产品劳动定额应达到的水平。 计划定额是在现行定额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计划期内生产技术组织措施实现的可能性,先进操作方法和经验推广,劳动定额水平提高的程度等因素,以车间为单位按产品分工种编制。计划定额是企业在计划内组织工人完成劳动定额的奋斗目标,也是企业编制生产、劳动人事、成本计划以及核算产品价格的依据。制定计划定额一般是由企业主管部门提前一个季度预先提出计划草案,经过企业基层单位几上几下反复讨论最后核定,并经厂长批准后,以指标形式正式下达到车间。制定计划定额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分别采用经验估工、统计分析、类推比较、技术查定等方法。 设计定额 设计或计划部门为满足新厂设计或老厂扩建改造的需要而制定的定额。 设计定额是根据产品的生产技术文件资料,初步设计的年产量,参照定额标准,或通过与同类型产品的现行定额的对比分析,按产品分工种编制。设计定额主要用于设计工厂的规模,组织专业化协作,核算各种设备、生产用地面积和劳动力的需要量。同时,也可作为新产品投产后企业逐步降低工时消耗的目标。设计定额要以工时定额的形式反映设计的最大可能年产量。 台时定额 规定机器设备完成单位产品加工的时间消耗量标准。其计量单位台时是指一台设备加工工件1个小时。 台时定额与工时定额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以“机”,后者以“人”为对象规定标准时间消耗量。产品台时定额与工时定额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主要取决于该设备操作的定员人数。其计算公式是: 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台时定额×设备定员人数 当设备定员人数为1时,工时定额与台时定额相等;当设备定员数大于1时,工时定额按倍数增长,如一台由5名工人操纵的锻锤,某件毛坯需在设备上加工2分钟,则台时定额为2分钟,而工时定额为2×510分钟。当一人多机目p由一人同时看管多台设备的情况下,各台设备台时定额为各零件在其上单件加工的工时,而单件工序时间定额按下式计算: 单件工序时间定额单件加工时间(诸设备中加工时间最长的)/同时看管的设备数目 例如。某工人看管四台设备分别加工四种零件,各种零件设备台时定额为8、10、11、 12。则单件工序工时定额为1243(工时)。计算或规定设备台时定额的目的是:有效地监控设备运行,以充分发挥设备生产能力;为平衡人力物力,制定单件工序时间定额,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看管定额 对劳动者同时看管机台或岗位的数量所规定的限额。当劳动定额不能用工时或产品产量表现时而采用的一种特殊形式。 看管定额具体表现形式是:(1)规定一名(或一组)工人在同一时间内所应看管机器设备的台数,其计量单位是:台人或人台。如一织布工同时看管织布机台数;一名机床工同时看管自动机床的台数;两名工人同时看管一台火柴装盒机,等等。它主要适用于自动化程度高或机动时间特别长的设备群。(2)为生产线或联动机规定的工人配备数和每一工人的操作岗位数。如食品工业的饮料生产线;电子行业电器生产装配线;造纸机生产线、玻璃制品生产线等,它适用于实行连续性生产或按节拍组织生产的单位和机组。看管定额的适用范围较广,它是企业安排生产任务核算成本,调配和使用劳动力,组织工资和奖励,确定定员,编制计划的基本依据。 工作定额 采用多种指标和方法,计量考核各类劳动者在一定时问空间范围内劳动消耗量的标准。 工作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形式。采用的工作计量考核指标主要有:时间量(完成某项工作的定额时间)、工作量(单位时间内限定完成的任务量)、管理幅度(负责管理的范围或对象数)、百分率(在一定时间内某一指标最高或最低限额),等等。如描图员描绘一张图纸的时间;打字员每小时打印字(张)数;汽车司机单位时间应完成吨公里;教师应完成的教学分(课时)等。工作定额将定额管理由生产工人推广到其他领域及各类劳动者。这样扩大了定额实行面和定量考核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率,增强职工内部团结,巩固生产一线定额工人队伍,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落实岗位责任制和经济责任制。 经验定额 亦称经验估工定额。根据过去生产实践经验,参考有关技术资料、文件或实物而确定的定额,即采用经验估工法制定的定额。 由于制订该种定额时较多依赖于定额人员的主观判断,其精确程度和可靠性较差,常因人而异。但它具有简单易行、工作量小等特点,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类型的企业。 生产定额 根据生产设备、装置的容积容量、运转速度、质量检验标准和技术要求等数据,采用一定的方法,为大、中型连续生产设备、装置制定的日产(或班产)实物量标准。 生产定额与劳动定额的区别是:前者以设备为对象,后者以人为对象。生产定额的高低虽然也受到生产组织、劳动组织、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它主要取决于设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效率。在某些行业中,有时将劳动定额称为生产定额,两者混同使用。 临时定额 亦称一次性定额。为适应某些临时性生产任务而制定的定额。 由于该定额一般属于一次性使用,精确度要求不高,制定定额时,可采用经验估工、类推比较等方法便可达到“快”和“全”的要求。不变定额 亦称固定定额。将某一时期现行定额固定下来在若干年内保持不变,作为衡量对比分析基础的定额。不变定额通常是以企业的最终产品为单位,按产品分部件、零件或工种汇总而成。一 般用于对比分析劳动定额管理的状况和历史演变的过程,衡量定额水平或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程度,也可做为编制工业产品不变价格的依据。不变定额由劳动定额管理部门确定,要求具有完整性和可比性。 统计定额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制定的劳动定额。 制订统计定额,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要有较长时期的历史统计资料,并经过认真的加工整理汇总、分袄。由于它有一定统计学理论基础和较全面的统计数据,比经验估工定额,在科学性、准确性、实用性等方面都更有所增强,故在大量大批、成批生产的企业中占有一定比重。统计定额的主要缺陷是:(1)受到统计资料真实性、系统性的限制;(2)与技术分析结合的难度较大,从而使劳动定额水平受到影响,不能完全达到“快、准、全”的要求。 试行定额 试用期内实行的定额。 通常是在试制新产品、试行新工艺或操作方法、试用新机器设备时而实行的定额。试行定额的执行期取决于具体工作内容的要求,一般在新产品试制完成,新工艺、新方法和新设备试用结束后,即应中止。经过修改后变为正式定额。 服务定额 劳动者提供某种服务的项目、数量和质量标准。例如规定一名客房服务员每天负责打扫客房的间数,一名餐厅服务员每天负责接待几张餐桌的顾客,一名食堂工作人员为之服务的就餐人数,一名幼教人员负责看护儿童的人数,等等。 现行定额 根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生产技术组织条件制定,在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正在执行的定额。 按定额时间的构成,分产品,按零部件,以工序为单位制定。现行定额通常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水平。随着生产的发展、工艺技术改进,以及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对现行定额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修订。现行定额主要用于衡量工人的生产成绩,核定和平衡企业的生产能力,安排生产作业计划,计算计件工资和奖金,以及产品成本等。它是企业计划定额、不变定额的基础,只有搞好现行定额,才能发挥劳动定额的各种作用。现行定额由企业劳动定额的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和管理,对其制定修改、贯彻执行、统计分析都有严格的质量要求,工作量和难度较大。台份定额 为单台产品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台份定额包括:(1)单台份工时定额,亦即整机工时定额。它是以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基础,按构成整台产品各种零件及配套件数汇总而成。(2)零件台份定额,它是以单件工时定额为基础,按一台产品所需要的规格相同的某种零件数量汇总而成。如甲种零件每台需要10件,其单件工时定额为2,则零件台份定额为20(2×10)工时。(3)工种台份定额。以单件工序工时定额为基础,按构成一台产品所需要的在某一工序上完成加工的零件数目而汇总出来的工时定额。(4)车间(工段、生产组)台份定额,按单台产品所需要的、由某一生产单位(车间、工段或生产组)负责加工的零件数汇总的工时定额。单台份定额,可由零件台份定额汇总,也可按工种台份定额或车间台份定额汇总而成。 台份定额是企业编制计划,调整生产和劳动组织,平衡生产能力,进行全面经济核算的基本依据,也是企业劳动定额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必备的文件资料。 时间定额 亦称工时定额,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对劳动者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劳动时间消耗量所规定的限额。以工序为单位制定,以单件工时定额的形式出现。 产品的零件定额工时、部件定额工时、整机(台份)定额工时,都是以工序单件工时定额为基础逐级汇总而成。在企业中通常采用工时定额,并把它做为劳动定额管理的基础。这是因为:(1)在生产过程中,产品品种多,工艺加工复杂,工人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许多不同的工序加工。采用工时定额,不但可以统一评定工人的生产成果,还可以核定劳动效率,控制和平衡劳动定额水平,发现定额管理存在的问题。(2)便于统一核算,平衡企业生产能力,编制下达和检查生产、财务、劳动计划,组织工资奖励。工时定额(T)与产量定额(Q)互为倒数关系,即T1Q。它是计算产量定额的基础。 产量定额 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所规定的限额。是劳动定额的基本表现形式。 产量定额(Q)与工时定额(T)之间互成倒数关系,即:Q1T。如某工件的工时定额为05工时件,则产量定额为2件工时。生产单位产品的定额时间越少,则单位时间内的定额产量就越大,反之亦然。在生产量大的企业中,由于每个工作班内产品产量大,单件工序加工时间短,直接采用产量定额,具有简单易行、形象具体等优点。按其计量单位的不同,可区分为:工时(或工分)产量定额、班(工日)产定额。班产定额是指一个工作班内生产合格产品(或完成一项任务)的数量标准,按其考核的范围,又可分为:个人班产定额和工组班产定额。个人班产定额,规定一名工人在一个工作班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标准。其计算公式是: 个人班产定额制度工作日长度/单件工时定额 工组班产定额,对一个工组的工人在一个工作轮班内生产合格产品所规定的限额。在某些企业中,产品的加工是由一组工人通过共同劳动完成的,劳动总成果无法分割,个人的成果无法表示,故多采用工组班产定额。产量定额一般采用统计分析、技术测定等方法,先求出单件工序工时定额,然后再按上述公式换算。 劳动定额管理职能 通过劳动定额的制订、修订和贯彻的管理活动,使其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出一定的功能。 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坚持按事先规定的法定定额进行劳动,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它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体现了一定生产关系的要求。这两方面的要求,正是劳动定额管理的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的具体体现。 劳动定额管理具有一般职能。劳动定额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协作劳动引起的一般性质,或者说一般职能。这种职能是社会化大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马克思在分析工场手工业特点时指出:“在一定劳动时间内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成了生产过程本身的技术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83页)现代化机器大工业同工场手工业生产相比,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内部劳动分工与协作更加精细,要求严格保持生产过程的比例性和连续性。不事先规定劳动定额,科学的劳动分工与协作将失去基础,生产过程很难协调和顺利地进行。 劳动定额管理具有特殊职能。劳动定额既然是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因此,任何企业都需要。但是,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定额管理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和职能。马克思指出:“一旦从属资本的劳动成为协作劳动,这种管理、监督和调节的职能就成为资本的职能。这种管理的职能作为资本的特殊职能取得了特殊的性质。”(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3页)。这种资本的特殊职能就是剥削剩余价值的职能。这种职能在劳动定额管理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公有。由于劳动的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引起了劳动定额性质的根本变化。实行先进合理的劳动定额是和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完全一致的,由于社会主义现阶段生产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上存在三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社会产品只能采取“按劳分配”原则。为此,对劳动者的劳动量和劳动报酬,还必须实行严格的统计与监督。规定和实施劳动定额是实行这种统计和监督的形式。社会主义劳动定额从本质上体现了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这一点,也正体现了社会主义劳动定额的特殊职能。 工作研究 方法研究和时间研究的总称。它是采用科学的方法,以人、原材料、机器设备构成的作业系统为研究对象,从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分析研究改进工作设计的一系列活动。 工作研究的步骤是:首先进行方法研究,通过程序分析、作业分析和动作研究,从对象的总体过程出发,深入研究到劳动者的每一个细小的操作动作,探寻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的最佳程序和方法;其次是进行时间研究,它是在改进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实现工作标准化的基础上,运用工作衡量的各项专门技术(如实地观察直接测时、工作抽样、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等),对各项标准化工作进行时间测定,最后制定出工作的时间定额标准。工作研究要求开展时间研究,必须先进行方法研究,才能制定工作的时间标准。方法研究是时间研究的前提,而时间研究又是衡量、评价方法研究成果是否经济合理的依据,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工作研究的主要作用是:(1)不需增加人员、设备和其他投资,即可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收益;(2)能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标准和劳动定额标准,为企业生产、财务、劳动、计划等项管理提供依据;(3)有利于减少事故,安全生产,克服生产薄弱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工作研究的主要内容如图11所示: 方法研究 对现有工作程序和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记录、分析,运用特定的手段和技术,为寻求经济合理的最佳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科学活动。 方法研究的目标是要实现劳动者、劳动工具、工作地与劳动对象最佳的结合,以较少人力、物力消耗,获取较多较好经济效果。方法研究的范围不局限于工矿企业,凡是有人参与活动的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如农业、商业、金融业、文教卫生科研、行政部门等都能广泛采用。 方法研究是从全局入手,由大到小逐步深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折,具体分为三个层次。(1)程序分析。它是从整个产品制作过程出发,通过现场考察,根据需要绘制不同的工作程序图,运用删除、合并、重排、简化等技巧,寻求最短加工路线、最佳的工艺加工程序,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使其合理化。主要采用的程序固有:流程程序图、流线图、工序程序图等。(2)作业分析。程序分析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工种(工序)加工、检验、运输、储存等事项的分析研究,是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而作业分析是采用人机程序图、操作人程序图(双手操作程序图),以一个工作地、一台或多台设备、一名或若干名生产工人为对象,研究某一工序作业中手工操作、机手并动操作程序,通过对比分析,力求找出节省人力节约工时消耗,充分利用设备的最佳作业程序,不断促进作业合理化、科学化。(3)动作研究。它是以劳动者作业操作中的各种动作为对象,通过目视或影片录象等记录方法,以及动作分析图表,研究如何消除不必要的动作,力求设计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由于动作研究的对象是操作的基本单元动作,因此它属于方法研究中的“微观”分析。 方法研究步骤通常有6个环节。(1)选择。发掘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主要的研究对象。(2)记录。运用有关图表记录现行程序方法的全部事实。(3)分析。采用5WIH法(即Why、Where、When、Who、what和How)依次提问,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方案。(4)发展。对新方案进行再评价,经过删除、合并、简化、重排后,发展为新的最佳程序方法。(5)实施。根据新方法建立工作标准,组织人员贯彻执行。(6)保持。在贯彻新标准中经常检查分析不断进行改造,保持新方法的有效性。经过一定时期后,根据新情况,再转向另一个方法研究的循环。 方法研究项目通常包括:(1)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2)占用人力、物力多、成本比重高的工作;(3)工作路线长、运输次数多、等待时间长的工作,(4)长期轮番进行的工作;(5)质量不稳定、低劣的工作;(6)体力消耗大、精神高度紧张的工作;(7)设备、动力、材料、人力浪费大的工作;(8)易于出现事故、危害性大的工作;(9)新产品、新投入的工作;(10)其他特殊要求的工作。 工序程序图 亦称作业程序图。显示产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各个工序(包括检验工序)流程的图表。工序程序图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表头。工序程序图的表头主要注明产品名称、图纸号码、工程编码、原材料、半成品的规格尺寸、所属的单位、绘表人、绘制时间等项目。(2)主框架图。采用水平线和垂线将工序作业、检验的符号连接起来。显示出产品制作的全过程。工序采用圆圈表示,检验采用正方形框表示。图中水平线代表物料流动,垂线代表各工序之间的关系,上道工序完成,本道工序开始。(3)汇总表。在绘制出主框图的基础上,对作业、检验事项进行汇总,标明发生的总次数、总时间,以便评价和对比。工序程序图的主要作用是:(1)可反映总的制作过程以及各个工序之间的联系,找出最关键的加工路线,为删除、合并、简化、重排工序流程提供依据;(2)由于图表上注明了各个阶段上的加工时间,故可用于核算半成品、在制品的单位成本。(3)它可表明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进入各工序加工的时间、地点,为其购进、供应、保管提供依据。(4)它记录了工艺加工的确切情况,可做为制定劳动定额的基本依据。但因工序程序图只反映了产品制作过程中工序上各项作业和检验两项程序,要充分显示产品详细加工过程,进行程序分析,还需借助流线图、流程程序图等图表。流线图 采用平面图或立体图显示产品加工制作全过程的程序图。 流线图是按比例将工厂、车间、工作地以及机器设备、工位器具的布置情况,如实地反映出来。然后用线条和符号(与流程程序因采用符号相同)说明物料在加工制造过程中的整个流程。由于该图能清晰显示出物料流动的轨迹。因而成为程序分析的基本工具之一,特别是与流程程序图结合在一起使用,效果更显著。例如对某机械厂A件标准件从到货到入库上架的整个流程进行分析,以寻求最佳方案。具体步骤是:(1)先到现场进行调查,绘制出流线图、流程程序图;(2)对现行工作流程做出具体评价;(3)经过对比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方法并加以验证;(4)在反复修改和调整的基础上提出最后方案。 流程程序图 显示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作业(操作)、检验、运输、延迟、储存等全部程序的图表。 由于它比程序图更具体详细,常被用于分析研究某种产品、某一零部件或一项工作任务的加工制作过程。绘制流程程序图,可以揭示整个工作流程中实际情况,为改善工作程序,减少各事项发生次数,消除不必要的人力耗费和工时损失,缩短运输的距离和时间提供依据。流程程序图的符号与名称如图12。 流程程序图按照表示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栏型和多栏型两种。前者用于分析单一物料的流程,后者用于分析零部件的装配或者多种物料的流程。使用流程程序图时。应注意对各个事项逐一进行分析。具体包括:(1)作业操作分析。作业操作涉及的范围广、影响因素多,它与工艺设计有关,设计上的局部或总体改变往往会导致若干作业、检验、运输的节省。(2)运输分析。对运输事项的分析,主要应考虑三个因素:物料重量、运送距离和时间。分析时,应结合厂区、工作地布置、机器设备排列方式、运输吊运工具、方法等措施。全面加以考虑。(3)检验分析。应着重考虑本项检验是否必要?精度降低是否影响产品性能和质量?是否采用更简便、更精确、更省时省力的检测工具?等等。(4)延迟分析。出现延迟是不必要的损失,应减少列最低限度。分析时要找出主要原因,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5)储存分析。物料储存通常是为了防止原材料、备品配件短缺,或因设备加工能力不平衡而造成。进行分析时,应把重点放在仓库存货量、购进量以及生产计划和调度管理上,尽量减少储存次数和时间。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比较研究,可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并组织试行,在实践中使其不断改进和完善。 人机程序图 亦称联合程序图。显示工人在操纵设备过程中各种操作和设备运行情况的图表。 人机程序图是作业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绘制该图的目的在于改善人机系统,减少工人不必要的空闲时间,提高设备的利用程序,使作业合理化、高效率化。该程序图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是先绘制出专用图表,然后在现场实地观测,将各个操作和设备的实况记录在图表上,经过对照比较后,最后设计出新的人机程序图。例如,在立式铣床上精加工一零件端面。经观察绘制出人机程序图,结果发现工人空闲时间占40,设备利用率。为40,通过反复比较研究后提出新的改进方案。如采用新方法,可使工人的工时利用程度和设备的利用程度分别提高23和19。操作人程序图 亦称左右手操作程序、双手操作程序图。按工人操作时的连续动作及先后顺序绘制的程序图。这种图主要用于研究手工操作的作业,特别适用于工作地固定、操作重复性强、加工批量大的作业分析。与其他各类程序图比较,该图有以下特点:(1)不受工人工作地点变更的影响,随时都可以采用,简便可靠;(2)能促进手工操作合理化,提高双手配合程度,保证质量,增加产出;(3)可用于测时写实,为制定时1司定额提供依据;(4)以科学合理的操作为基础形成的操作人程序图,可作为操作标准说明书。该图表由表头、左右手操作图和统计汇总表三部分构成。 操作方法合理化 为设计出合理的操作程序和方法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实现操作合理化,可以保证工作质量,减少体力消耗。提高工效,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劳动成果。操作合理化简便易行,用于改进生产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来说,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手动操作、机手并动操作中,经常出现生产任务拖欠的工种、工序或岗位;(2)人力消耗大,工时长、成本过高的工作;(3)产品质量不稳定或质量差的工作;(4)易于使工人产生疲劳、厌烦的工作;(5)经常出现意外或人身事故的岗位。改进操作方法的重点应放在工人的操作活动上,如操作技巧、程序、方法,工作的计划性及工作时间的支配等方面。同时,还涉及到操作中使用的工具、设备、作业对象、工作地布置、劳动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实行操作合理化的步骤是:(1)正确选择研究对象。(2)直接在现场进行观测,详细记录并分解作业的全部过程。对重复性的作业操作,应细分到基本动作或动素。(3)分析研究现行的操作方法,对作业本身提出各种问题,可归纳为5w1H,即做什么(what)?为什么要这样做(why)?在何处做(Where)?在何时做(When)?由谁来做(Who)?以及如何去做(How)?(4)运用动作经济原则,删去不必要、多余的动作,合并重复的部分,经过重新组合、简化,拟定出省时省力效率更高的新方法。(5)评价新的操作方法,通过新旧操作方法的对比,说明新方法的经济效果。(6)贯彻和实施新的操作方法。在推广新操作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解决新出现的问题。50年代初,苏联工业工程师郭瓦廖夫总结出一套实现操作合理化的方法。我国工业企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推广应用了郭瓦廖夫工作法,并结合各行业的具体条件相特点,推出了许多新的操作方法和经验如五一织布法、郝建秀工作法等。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吸收了国外的一系列新方法,利用摄影、录象等电化手段,深入开展操作方法研究,并取得一系列新的成果。郭瓦廖夫工作法 苏联的郭瓦廖夫工程师于1950年提出的先进织布操作方法。 郭氏通过对先进工作者的生产操作方法和工作经验的对比分析,经过反复研究,去弊存利,取长补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织布工作法。郭法的具体工作步骤是:(1)制定计划,明确改进各种操作方法的先后顺序,一般先从关键和主要的工序入手。(2)从工人中选定35名优秀工人做为分析研究对象,分别在现场进行测定,记录其操作程序和方法,以及作业延续时间,注意他们的特点。(3)召开由技术人员、定额人员、工人参加的三结合分析评价会议。从节约时间、安全生产、减少消耗、保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等几方面进行评比,初步拟定出新的操作方法。(4)经过验证、试行,加以改进完善,并编制操作技术说明书,图文并用,以利于工人掌握。(5)组织宣传、培训、推广。 50年代,我国曾推广应用过郭法,特别是在推动纺织企业操作方法合理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博戈莫洛夫操作法 苏联列宁格勒印刷机制造厂铣工博戈莫洛夫在50年代创造的工作方法。 博氏操作法的主要内容是:(1)一切活动都要注意节约时间,树立节约时间的观念。例如他在机床显眼的地方挂着一个时钟,以树立培养时间观念,有助于加快工作速度。(2)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消除疲劳。如博戈莫洛夫在做重复性容易分散注意力的工作时,每工作一段时间就休息二、三分钟,以调节精神消除疲劳。(3)合理布置工作地,尽量创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博戈莫洛夫把机床、工具、货架调整到适合于人体活动、方便操作、随手可得的位置上。(4)反复研讨作业各项操作、动作,不断寻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例如在操纵进刀盘时。经常需要回头看刻度,于是他在机床上放置一面镜子,工人通过镜子直接能看到刻度,这样每一工作班铣工可减少2000多次回头动作。博戈莫洛夫认为,先进的操作方法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总是可以探寻到的。该操作法对于改进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动作研究 亦称动作分析。为劳动者在生产操作中双手及身体其他部分动作运用的合理性而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活动。 动作研究是通过对作业时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分析,寻求最经济的操作方法,排除多余和重复的无效动作,建立起能减轻疲劳的动作程序或组合,以达到省时、省力、安全可靠、简便有效。动作研究是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20世纪初美国人吉尔布雷思夫妇首创的。 动作研究的一般步骤是:(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对象,了解工作地布置情况,准备好测定分析时需要的各种器具,预先绘制观测登记表格、卡片,计算全部研究费用,进行经济方面的核算。(2)选择动作分析方法。如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和叮s分析等。(3)观察记录阶段。将人体动作分解为若干个动索记录在动作分析图表中,必要时需测定记入每一动素的时间消耗量。(4)分析观测的资料。根据动作经济原则进行评价,决定取舍。(5)确定最有效的动作标准,编制工作指导书,以便推广。动作研究主要适用于工作重复性强,速度快,周期短及比较复杂的手工作业,如装配、拆卸、包装等。按动作经济原则消除操作中动作细微处的浪费,可节省人力和时间,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注意事项

    本文(劳动定额定员基础理论.doc)为本站会员(laozhun)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