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班的数学教育课件.ppt
,一、学前班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内容的比对,学前班(上学期)一年级(上学期)(苏教版)(人教版)1、按群测数 1、数一数2、认识序数 2、比一比3、认识单数、双数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学习倒顺数 4、认识物体和图形5、学习2-9的相邻数 5、分类6、学习2-6的组成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7、学写数字1-6 7、11-20各数的认识 8、分析图形特征、分类 8、认识钟表 9、学习解答口报加法应用题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看图学习2-6的加减法11、长短、宽窄、厚薄排序12、自然测量13、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学前班(下学期)一年级(下学期)1、比高矮 1、位置2、学习7(8,9,10)的组成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学习7(8,9,10)加减 3、图形的拼组4、认识圆柱体和球体 4、100以内数的认识5、学习二等分 5、认识人民币6、学习看图列算式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7、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7、认识时间8、认识时钟 8、找规律9、认识人民币 9、统计10、学习以客体为中心分左右,相同处:集合概念、10以内初步数概念、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等;,不同处:部分内容不同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进位加法 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内容深浅度不同 学前班:10以内的加减;时钟的整点半点 一年级:100以内的加减;整点、半点、分钟学习方法不同 学前班:动作(形象直观的操作法)+表象 一年级:形象直观+表象+抽象概念学习,二、学前班数学教育目标,1、学习10以内序数,单数、双数,相邻数等知识,学 习顺着数和倒着数。2、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 分数之 间的包含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 互换关系。3、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帮助幼儿 理解加法、减法的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加减 运算的计算技能,体验加减互 逆关系。4、能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思,学习用符 号表示 两个集合的数量关系,以及用符号表 示10以内数量 变化关系。,二、学前班数学教育目标,5、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征进行分类;学习按 两个特征在表格中摆放图形;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 形的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6、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正、逆排 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及可逆性关 系。7、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图形 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8、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学习自然测量。9、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会向左、向右方向运动。,二、学前班数学教育目标,10、能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半点,学习看日 历,知道一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11、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 名称,知道它们的值是不相同的。12、能听清楚若干操作活动的规则,能按规则进 行活动,并能按规则检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13、能清楚地讲述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二、学前班数学教育目标,14、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的数学经 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与思考 问题;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 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15、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问题的讨论,学习有 条理地摆放、整理活动材料。16、能与同伴友好地进行数学游戏,能采取轮流、适当等待、协商等方法协调与同伴的关系。,三、学前班幼儿学习数学的方法,操作法:是指让幼儿动手摆弄、操作数学材料,反复进行探索、获得数学经验的一种学习方法。讲解演示法:为让幼儿明确操作的要求和进行操作活动的方法;为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比较解决问题的种种策略;为直接教给幼儿有些数学知识、技能,需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讲解、演示,让幼儿了解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游戏法:为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复习、巩固已有的知识、技能时,采用游戏形式进行学习的方法。,(一)10以内数的认识,1、继续引导幼儿学习群数。2、学习10以内序数,理解自然数的次序意义,懂 得自然数可以用来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例如 第一、第二等。3、学习10以内的单数、双数,会区分10以内的单 双数,知道10以内有几个单双数及它们的排列 顺序。4、学习10以内的顺着数和倒着数。感知顺着数 时,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前 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多1。,【内容与要求】,(一)10以内数的认识,5、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知道10以内的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与其前后两数的关系是比前面的数 大 1比后面的数小1;感知10以内数与数之间的等差 关系。6、学习10 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知道除1外,任何一个 数都可以分成两个较小的数,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 是原来的数;知道一个数和它分出的两个较小的数之 间的关系;这个数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小数,每个较小 的数都小于这个数。,【内容与要求】,【教法分析】,1、按群测数活动。所谓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某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数群(物体群)为单位如两个两个地数,一五一十地数。这表明数对幼儿来讲已经具有更加抽象的性质。建议:1.教师可以借助手势(把手捏起),启发幼儿说出“合起来”是几;2.提供的教具图片,要注意每张图上动物的排列,可以是左右组合、上下组合,还可以左右、上下组合都有,以便于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数群。,数一数,按群测数(数一数有几张笑脸),按群测数,【教法分析】,2、认识序数活动。学习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例如,从左到右数、从右到左数、从上到下数或是从下到上数第一分别在哪?,建议:1、学习时,教师必须确定从哪儿开始,朝哪个方向,谁是第一,才能有统一的位置关系;2、明确每个数字都有两层含义,一是基数,表示物体的数量有几个,二是确定位置关系的序数,表示是第几。,认识序数,1 2 3 4 5 6 7 8 9,认识序数,第4,认识序数,第5,认识序数,【教法分析】,3、认识单数、双数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能区分10以内的单数、双数,知道10以内有几个单数和双数。,建议:1、采用演示法明确告诉幼儿两两排队后还剩下一个单个的数,叫单数,没有剩下的叫双数。2、必须用与数字卡等量的实物让幼儿操作,通过两两排队分清单数、双数。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述。,认识单数、双数,4、学习倒顺数活动。通过数数知道顺着数是按顺序从小到大数,倒着数是从大到小数,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建议:演示或孩子操作时使用数卡和图片卡,引导幼儿竖摆时从上往下数为顺着数,横摆时从左至右数为顺着数。,【教法分析】,学习倒顺数活动,【教法分析】,5、认识相邻数活动。主要是让幼儿感知和体验一个数与其前后两数的数差关系,知道在自然数列中,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比其前面的一个数大1,比后面的一个数小1。建议:1、认识相邻数的活动应分两次进行,“学习25的相邻 数”和“学习69的相邻数”。前者为重点,是基础。2、教具的使用最好采用长条点卡,可以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比较出三个数间的数量关系(多1,少1),很好地理解数与数之间数差关系以及一个数在系列中所表现出的双重性。3、在学习6-9的相邻数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分析、类推。,学习相邻数活动,5,学习相邻数活动,5,7,9,【教法分析】,6、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活动。所谓数的组成,又称数的分合,是指一个数(总数)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数,几个部分数又可以合成一个数(总数)。对幼儿来讲,数的组成只是指一个数和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分合关系。数的组成在数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反映了数的实质性关系。,通过数的组成与分解幼儿必须掌握的知识点:等量关系:总数可以分成相等或不相等的两个部分数,但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就等于总数,这是总数和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用公式A=B+B表示。互补关系: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一个部分数逐一减少,另一个部分数就逐一增加,这是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用公式A=(B-n)+(B+n)表示。互换关系:两个部分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这是两个部分数的互换关系。用公式A=B+B=B+B表示。,【教法分析】,建议1:关于数的组成的活动安排要分段进行,可以分散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有关概念。例如:(1)学习2的组成,认识分合号;(2)学习3的组成;(3)学写数字1、2、3;(4)学习4的组成,复习3、4 的组成;(5)学习5的组成;(6)学习解答口报加法应用题;(7)看图学习2、3的加法、减法;(8)看图学习4的加法、减法;,【教法分析】,建议2:幼儿所使用的操作材料应有实物、图片、数字卡。在操作实物的基础上,逐步能利用形象的图片进行数的分合,并用数字卡来表示。,学习3的组成,1,2,2,1,认读分合式,4,1 32 23 1,【教法分析】,建议3:教师应采用夸张的动作和手势帮助幼儿感受“分完了”、“合起来“,充分理解分合的含义。可以借用句式:”老师有几个什么?分给谁几个?分给谁几个?”正确借用分合号()来认读各个数的分合式。,【教法分析】,建议4:在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中,引导孩子通过同类实物的颜色、大小、形状特征,进行数的分合,并统计其数量。注意:表达实物总量时不要混淆与子类的关系例如:苹果红苹果、大苹果 猫小猫、黑猫 兔子小白兔、灰兔,【教法分析】,建议5:在摆放数的分合式时,应逐步启发幼儿按序分合,左边的数由小到大,右边的数从大到小。或者相反的形式,逐步引导幼儿体验其中的等量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从而对数的组成、分解的规律有一个概括和清楚的认识,可以迁移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推8、9、10的组成与分解,摆脱物体特征的干扰,并为学习数的加减运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法分析】,81 72 63 54 45 36 27 1,(二)10以内的加减运算活动,【内容与要求】1、引导幼儿学习看三幅图讲述应用题,理解应用题的题 意,逐步了解应用题的结构。2、认识加号、减号、等号,引导幼儿学习用数字和加减 符号列出算式,表达三幅图的内容,学习讲述算式的 含义。3、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观察、分解画面,学习用特征标 记、数字和加减符号列出相应的加减算式。,【教法分析】,幼儿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动作水平的加减 表象水平的加减 概念水平的加减,【教法分析】,看三幅图讲述应用题 应用题都包括了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内容,反映生产或生活的实际事实,具有情节性;二是条件,已知数量及它与未知数量的相互关系;三是问题,要求解答的未知数量。三幅图的结构第1幅图 表示事物原有的数量;第2幅图 表示该事物数量的变化过程(增加或减少);第3幅图 表现的是该事物变化后的数量,直接回答了提 出的问题,求出了未知数量。,【教法分析】,建议1:教师应引导幼儿观察,指出三幅图讲的是一件 事,三幅图之间是有联系的。,【教法分析】,建议2: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应用题。通过讲述可以帮助幼儿理解图意,理解应用题中表达的数量关系。例如:第1幅 什么地方有几个什么?草地上有2只鸡第2幅 又跑来了几只鸡?又跑来了1只鸡第3幅 现在草地上一共有几只鸡?现在一共有3只鸡,【教法分析】,建议3:引导幼儿用数字、符号列出数字试题,表达三幅图中的数量关系,在幼儿列出算式后,还需幼儿说说这道算式表达的含义。,【教法分析】,建议4:为突破幼儿学习10以内加减运算的难点,教学安排通常采用这样的步骤:例如:(1)学习2、3的加法;先理解加法概念。(2)学习2、3的减法;再理解减法概念。(3)学习4的加法;(4)学习4的减法;(5)学习5的加减。自此开始,510的加减都独自成单元,,(三)学写数字【内容与要求】1、认识田字格,引导幼儿在田字格一半的日字格中 书写数字,要求幼儿掌握书写顺序,每个字要写 满上下两格,但不能出格。2、要求幼儿写字时注意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端正。【教法分析】1、示范讲解书写动作明确书写格式带幼儿 书空练习日字格上练习。2、练习册上每个数字应有几个范字,让幼儿先描写 再独立地练习。,(四)分类、图形认识【内容与要求】1、学习抽象、概括一组图形的共同特征,并制作相应 的标记表示(概括两个特征).2、学习二次分类,体验类的包含关系。3、认识并能区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形与体的不同。【教法分析】1、图形的特征主要是颜色、形状、大小,按这些特征 对图形进行二次分类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提供相 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反复按要求分类摆放,并用准确 的语言进行描述。2、提供几何形体模具或实物,让幼儿看、摸。教师需 用准确、科学的语言去命名,引导、概括各自的特征 就可以了。,(五)自然测量【内容与要求】1、引导幼儿学习自然测量,初步掌握正确的测 量方法。2、通过测量,使幼儿感知与体验到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量具越长,测 得的次数越少,量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多。,(六)认识时间【内容与要求】1、认识时钟,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2、学习记录时间,巩固对时钟的认识,感知时 钟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教法分析】1、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引导幼儿认识钟面的主要结 构。2、通过讲解演示,引导幼儿正确辨认整点、半点,了 解分针与时针的运算关系。并让幼儿利用纸做的钟 表模型进行练习。,(七)学习二等分【内容与要求】学习将物体或图形分成相等的两份,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法分析】1、明确等分的概念:将物体分成相等的两份才是等分。2、引导幼儿比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个的比分出 去的部分大。3、引导幼儿学习等分的方法。4、启发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将一个图形或物体等分成两 份。,五、学前班的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特点(一)数学教育内容组织安排的特点 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包括多个方面,但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这些内容往往是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例如:数和形结合、分类和计数结合、几何图形认识和分类结合、图形认识和排序结合,(二)数学教育活动的组织集体活动:教师指导下,全班幼儿共同进行的学习活动。小组活动:幼儿实际操作数学材料、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这种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设计、安排小组活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小组活动的内容应多样化,帮助幼儿获得多种数学感性经验,激发学习兴趣;2、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具有层次性,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学习需要;3、一项活动内容应安排多次练习,达到逐步掌握;4、同一知识内容,可以通过多种知觉形式来表现,可以选择多样的材料组织活动,从而使幼儿对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能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精品课件!,精品课件!,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