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诗二首(一)课件-语文版.ppt
,外国诗二首(一),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在1773年写了一部戏剧铁手骑士葛兹封伯里欣根,1774年发表了少年维特之烦恼。1775到1794年这段时间,他先后完成了戏剧哀格蒙特托夸多塔索,并着手写第一部浮士德。歌德先后创作了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叙事诗赫尔曼与窦绿苔,小说亲和力,诗集西东合集威廉麦斯特的漫游年代,自传性著作诗与真意大利游记以及浮士德第二部等。,桂冠诗人华兹华斯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与柯尔律治、骚塞同被称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的诗以描写自然风光、田园景色、乡民村姑、少男少女闻名于世。文笔朴素清新,自然流畅,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1798年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共同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宣告了浪漫主义新诗的诞生。华兹华斯在1800年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中详细阐述了浪漫主义新诗的理论,主张以平民的语言抒写平民的事物、思想与感情,被誉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宣言。,迷娘曲是歌德的自传性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一首诗歌。威廉麦斯特出生富商家庭,禀性善良、正直,自幼便怀有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愿望。他首先投身于戏剧艺术,参与筹建了一个流浪戏班,创作剧本,亲自登台演出,乃至成为剧团导演。在此过程中,他亲历了事业与感情的种种坎坷与挫折。离开舞台后,他结识了一批怀着济世救人、改良社会之理想的年轻贵族,并在与他们的交往中逐渐认识了生活意义的所在,走上了积极有为的正路。,迷娘是马戏团里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迷娘可以说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但是却有着谜一般的性格魅力。她从来不向人谈论自己的身世和多灾多难的遭遇,对于许多人来说,她简直就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直到小说的最后,读者才知道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从此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而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竖琴卖艺为生。这位弹竖琴的老人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直到遇见麦斯特,才过上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不幸又一次向她袭来,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诗,它以最委婉优美的形式,表达了历经坎坷的迷娘执著、深挚、哀婉而美好的心声。,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写于诗人华兹华斯从法国回来不久。诗人带着对自由的向往去了法国,并参加了一些革命活动。但法国革命没有带来预期的结果,随之而来的是混乱。诗人的失望和所受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在他的朋友和妹妹的帮助下,情绪才得以艰难地恢复。这首诗就写于诗人的心情平静之后不久,追述的是两年前途经乌尔华特湖畔时所见的景色。,1“桃金娘”“月桂”象征什么?_,【答案】“桃金娘”是爱神维纳斯的神树,象征爱情;“月桂”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树,象征光明和生命。,2.迷娘曲这首诗里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人?_,【答案】这首诗是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的,倾诉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则分别是“亲爱的人”“我的保护人”“父亲”。,事实上这三个被倾诉者是一个人,即麦斯特。迷娘在内心里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转而称呼他为“我的保护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即说明了迷娘和麦斯特的三种关系,而且通过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麦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种炽烈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结合在一起,让两种情感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审美特点。,3请简要解析诗歌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的题目“我独自漫游”一句中诗人用“独自”修饰“漫游”的深意。_,【答案】“漫游”就是离开家园,去没有目的的地方,随机四处寻找理想中的事物。漫游的人通常是一个,没有稳定感,风餐露宿,相对于呆在家中的人来说,是一种非常辛苦、孤独的。而且,漫游的人没有目标,只有连自己也不清楚的理想,必然会经历很多的磨难,并且也不知道这些磨难能不能把他带到理想的地方去。,漫游的人四处流浪,期待着心中的理想之地会突然出现。而孤独和寂寞,则是漫游者最难忍受的事情。此时,出现在漫游诗人面前的千朵万朵水仙就具有了非常美好的意义和价值,让诗人感到欣慰,同时暂时忘掉漫游过程中的痛苦与孤独。“独自”修饰“漫游”,十分恰切地表现了孤独的诗人追求理想的过程的艰辛和喜悦。,4诗歌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_,【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执著地追求理想世界的探索者的诗人形象。诗人一开始是以一个孤独的漫游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而寂寞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当他遇到如满天繁星般闪烁、沿着湖湾向远方伸展的大片水仙时,诗人不禁沉浸在这美妙的景象中,苦闷的心情仿佛得到安慰。他开始陷入沉思,灵魂在自然之美中获得了寄托。每当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曾温暖他心灵的水仙,也会马上变得欢愉起来。,复沓诗歌迷娘曲使用了复沓的表现手法。比如每节中都用“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于被问的景象的执著思念,用“走呵!走呵!”不断重复,强调了要回到故乡的那种心情的急迫和强烈。,定义:复沓,又称复叠,是为提高语言表现力而有意反复运用同一语言成分的修辞方式。依据复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叠字、叠词、叠句和叠章;依据复沓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连续复沓和间隔复沓。方法:1词语的复沓。在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中反复使用某些词语达到强调的作用。,2语句的复沓。用相同(相似)的语句反复使用以便达到强调的作用。3段落的复沓。为强调某个事件、表达某种情感,反复使用大致的段落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用复沓的形式写一段话来表现父母对孩子的爱。老人有两个孩子,但两个孩子日子都过得很苦,两个老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南方小城,靠捡垃圾度日。好在两个老人的身体都很结实,很快的,他们的日子过得滋润起来,还有了余钱。,有一天,大儿子从几百里外赶过来看望两位老人了。老人很高兴,特意买了酒菜款待,问家里的情况。儿子听了不做声,老人知道儿子肚里有事。女人说,有什么话就讲,别闷在肚子里,憋坏了人。果然儿子就说家里盖房子缺钱,他说他是不指望两个老人的,可媳妇儿硬要他来看看,他就来了。女人的脸色很温和,对儿子说,缺多少钱,你讲。儿子原本想讲五千的,出口变成了三千。女人拿了五千给他,说,回家给你爹争口气,把日子过好起来。儿子拿着钱走了,两位老人用眼睛将他送出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了,还向儿子远去的方向望着。,【参考示例】又一天,老二从几百里外赶过来看望两位老人。老人很高兴,也去买来酒菜款待,也问家里的情况。老二听了也不做声,半晌才说,要不是家里穷,真不忍心让两位老人到外面来受苦。老人问,娃读书可好?儿子说,正是为了娃读书的事媳妇儿才让他来的。女人说,缺钱?儿子将头埋进裤裆里说,嗯。声音细得像蚊子。女人说,多少?,儿子原本想讲五千的,张嘴成了三千。老人拿了五千给他,说娃读书的事重要,耽误不得。女人说,叫娃好好读书,替咱家争口气。二儿子拿着五千块钱走了。两位老人用眼睛将他送出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了,还向儿子远去的方向望着。,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