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生物 必修二 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 资源ID:3657635       资源大小:48.06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生物 必修二 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

    生物 必修二 会考知识点总结生物必修2 复习提纲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Ø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Ø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F1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 D 表示。 Ø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纯种亲本杂交 F1 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 F1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 表示矮茎。 Ø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 DD×dd 杂交实验中,杂合F1 代自交后形成的 F2 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 DD 或 dd、YYrr等。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 Dd、YYRr等。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符号:×。如:DD×dd等 ×,也可写成: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符号:测交:F1 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1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即 Dd×Dd:1dd 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 1dd 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 DD×DD 或 DD×Dd 或 DD×dd 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在减I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二、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F1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F2 中有 16 种组合方式,9 种基因型,4 种表现型,比例 9:3:3:1。 2.常见组合问题 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x2x2=8 种 2 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3 种基因型; Bb×BB 后代 2 种基因型; Cc×Cc 后代 3 种基因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3x2x3=18 种类型。 表现类型问题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 后代 2 种表现型; Bb×bb 后代 2 种表现型; Cc×Cc 后代 2 种表现型。 所以其杂交后代有 2x2x2=8 种表现型。 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即在减I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Ø 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 Ø 分析方法科学; Ø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Ø 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 1、指导杂交育种: 例: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T控制的,如果亲代的基因型是TT×tt,则: 子一代的基因型是_ _,表现型是_ _。 子二代的表现型有_,这种现象称为_。 F2代中抗锈病的小麦的基因型是_。其中基因型为_的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该个体性状能否稳定遗传? 。 答案:Tt 抗锈病抗锈病和不抗锈病 性状分离TT或Tt Tt 不能 3 2、指导医学实践: 例1:人类的一种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如果一个患者的双亲表现型都正常,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_,他们再生小孩发病的概率是_。 答案:Aa、Aa 1/4 例2:人类的多指是由显性基因D控制的一种畸形。如果双亲的一方是多指,其基因型可能为_,这对夫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 答案:DD或Dd 100%或1/2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l 首先要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 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 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 条染色体=4 条染色单体=4 个 DNA 分子。 例题:写出下列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DNA的数目。 答案:染色体 8、 染色单体 0、 同源染色体 4、 四分体 0、 DNA 8; 染色体 4、 染色单体 8、 同源染色体 2、 四分体 2、 DNA 8; 染色体 4、 染色单体 8、 同源染色体 2、 四分体 0、 DNA 8; 染色体4、 染色单体 0、 同源染色体0、 四分体 0、 DNA 4;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4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 l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l 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 染色体不再复制。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比较 项目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着丝点 不分裂 分裂 染色体 2n n,减半 n 2n n,不减半 DNA 4n 2n,减半 2n n,减半 染色行为 染色体联会,分离 染色单体分开 5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 不形成部位 同过 程 点 子细胞数 相同点 精子的形成 睾丸 有变形期 一个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子 卵细胞的形成 卵巢 无变形期 一个卵原细胞形成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四、注意: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6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五、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只有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 一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 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图像辨析步骤: 一看染色体数目:奇数为减;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没有为减; 三看同源染色体行为:确定有丝或减 7 注意:若细胞质为不均等分裂,则为卵原细胞的减或减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减后期。 例:判断下列细胞正在进行什么分裂,处在什么时期? 答案:1、减前期;2、减前期;3、减前期;4、减末期;5、有丝后期; 6、减后期;7、减后期;8、减后期 答案:9、有丝前期 10、减中期 11、减后期 12、减中期 13、减前期 14、减后期期 16、有丝中期 七、 伴性遗传 l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1、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减中8 152、红绿色盲的基因型 正常:XBXB XBY 携带者:XBXb 患病: XbXb XbY 3、常见遗传病分类及判断方法: 首先确定显隐性 无中生有隐性 有中生无显性 再确定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上。 出现上图,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出现上图,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若无上图,则需要结合各遗传病的特点,根据具体题目来判断。 PS:伴X隐遗传病的特点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往往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孙;女性患病,则她的父亲和儿子必定患该病。 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有:女病男病;代代相传;男性患病,则他的母亲和女儿必定患该病。 常见遗传病类型: 伴X隐:红绿色盲、血友病 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隐: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常显:多(并)指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XX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9 具体实验过程请阅读课本P43。 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有“转化因子”,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二、XX年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 具体实验过程请阅读课本P44。 实验结论: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三、XX年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具体实验过程请阅读课本P45。 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四、XX年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在只有RNA的病毒中,RNA是遗传物质。 五、小结: 核酸 遗传物质 细胞生物 DNA和RNA DNA 非细胞生物 DNA DNA RNA RNA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S:遗传物质为RNA的生物有:烟草花叶病毒;艾滋病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 第二节 DNA的结构和DNA的复制: 一、DNA的结构 1、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 含氮碱基有: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鸟嘌呤。 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10 外侧: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由氢键相连的碱基对组成。 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 A T;G C。 P51的练习背下来。其中拓展题,可以得出三个结论:在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数=嘧啶数;(3)不互补的碱基之和为碱基总数的50% 3、DNA 分子的三个特性:稳定性,是指 DNA 分子双螺旋空间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多样性,构成 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 4 种,配对方式仅 2 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 DNA 分子的多样性;特异性,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 DNA 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 DNA 分子的特异性。 二、DNA的复制 l 概念:以亲代 DNA 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 的过程 l 复制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l 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l 复制条件 模板:亲代 DNA 分子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原料:4 种游离脱氧核苷酸;能量:ATP;解旋酶、 DNA 聚合酶等 l 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 l 复制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l 复制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从而确保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l DNA能精确复制的原因: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l 与 DNA 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n1.一个 DNA 连续复制 n 次后,DNA 分子总数为:2 n2.第 n 代的 DNA 分子中,含原 DNA 母链的有 2 个,占 1/(2 -1) 3.若某 DNA 分子中含碱基 T 为 a, n(1)则连续复制 n 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 -1) n-1l (2)第 n 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 第三节 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1 染色体、DNA、基因、 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一、基因和DNA的关系: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二、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 1、RNA 的类型: 信使 RNA; 转运 RNA; 核糖体 RNA 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转录和翻译 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复制 转录 翻译 场所 细胞核 细胞核 核糖体 模板 DNA两条链 DNA一条链 mRNA 12 原料 产物 4种脱氧核苷酸 2个DNA 4种核糖核苷酸 mRNA 20种氨基酸 多肽或蛋白质 意义 传递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表达遗传信息 注意,翻译的过程是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 2、遗传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关系 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称做一个密码子。 反密码子:t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称为反密码子。 Ø 翻译过程中,mRNA 中每 3 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数目是 mRNA 中碱基数目的 1/3,是双链 DNA 碱基数目的 1/6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 2、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四、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计划:完成人体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以及X、Y染色体)上的全部基因的遗传作图、物理作图、和全部碱基的序列测定。 意义:可以清楚的认识人类基因的组成、结构、功能极其相互关系,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一、生物变异的类型 13 l 不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突变 l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二、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 Ø 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Ø 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诱发突变: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自然突变 2、基因突变的特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基因重组 (P83) 1、概念: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2、基因重组的类型: 减后期,同源染色分离,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4、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有重要的意义。5、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概念: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 DNA 重组技术。所谓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的工具:剪刀限制酶;针线DNA连接酶;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 基本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基因工程的应用:作物育种,如培育抗虫基因作物;药物研制,如高效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环境保护,如能吃垃圾的超级细菌。等等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用其利,避其害。我国规定对于转基因产品必须标明。 染色体变异 14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实例:猫叫综合征 类型:缺失、增加、移接、位置颠倒 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也可引起变异。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P86)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实例:21三体综合征;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 例1: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答案:3 2 5 1 4 Ø 染色体组数= 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个数 例2:以下基因型,所代表的生物染色体组数分别是多少? Aa _ AaBb _ AAa _ AaaBbb _ AAAaBBbb _ ABCD _ 答案:2 2 3 3 4 1 Ø 判断: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三、育种方法小结 15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方 用射线、激光、杂交 用秋水仙素处花药(粉)离体培法 化学药品等处理生理萌发的种子或幼养 物 苗 原理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优 加速育种进方法简便,器官较大,营后代都是纯合缺 程,大幅度地改良但要较长年限选养物质含量高,但子,明显缩短育种年点 某些性状,但有利择才可获得纯合结实率低,成熟迟。 限,但技术较复杂。 变异个体少。 子。 例 太空椒 单倍体育种 三倍体无子西矮杆抗病水稻的培子 瓜的培育 育 第五节 关注人类遗传病染色体 一、人类遗传病类型 单基因遗传病的分类? 显性遗传病 伴显:抗维生素佝偻病 常显: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 伴隐:色盲、血友病 常隐:先天性聋哑、白化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苯丙酮尿症 多基因遗传病 常见类型:腭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型糖尿病等。 16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 结构异常:猫叫综合征 数目异常:21三体综合征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 二、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羊水检查、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2、遗传咨询: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有效的预防遗传病的产生和发展 ; 3、适龄生育; 4、避免近亲结婚。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 1、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繁衍来的。这对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神创造成一定冲击,因此具有进步意义。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拉马克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3、对于生物进化的原因,他认为:一是“用进废退”的法则;二是“获得性遗传”的法则。但这些法则缺乏事实依据,大多来自于主观推测。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2.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大量个体死亡,只有少数的个体生存下来。生存斗争包括三方面: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3.遗传变异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17 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个体就容易被淘汰。 4.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Ø 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人们破除迷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对人类正确认识自身在自然界的地位有重要意义。XX年,严复把达尔文学说引入我国。当时正值西方列强欺压甚至要瓜分中国,有识之士将“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观点当成唤起国人“自强保种”的警钟,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积极影响。曾有人将达尔文的观点不恰当地引入社会学领域,出现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为社会中尔虞我诈、侵略战争等丑恶现象寻找借口。 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 种群特点: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的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2、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3、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及其相关计算 18 两者联系: 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 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 1。 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1/2 杂合子的频率。 例题: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有l8个,基因型为Aa的有78个,基因型为aa有4个,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18、82 B.36、64 C.57、 43 D.92、8 答案:基因A的频率为:18%+1/2*78%=57%。选C。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突变有害或有利不是绝对的,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物种的概念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2、隔离: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Ø 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Ø 地理隔离阻断基因交流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差异加大生殖隔离19 新物种形成 共同进化 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2、含义: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多样化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进化历程 关键点:真核生物出现后有性生殖方式的出现,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寒武纪大爆发:形成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影响;原始两栖类的出现:生物登陆改变着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进化顺序: 简单复杂水生陆生; 低等高等; 厌氧需氧; 无性有性; 单细胞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 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 20

    注意事项

    本文(生物 必修二 会考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