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琵琶行的两只名曲.docx

    • 资源ID:3655329       资源大小:38.99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6.99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99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琵琶行的两只名曲.docx

    琵琶行的两只名曲琵琶行的两只名曲 琵琶行中为了表现商妇弹奏琵琶不同凡响,特写了她弹奏当时的两支名曲“霓裳”与“六幺”。 “霓裳”指“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所作。关于此曲的来历,说法颇为玄妙。有说:“叶法善尝游于游于月宫,因聆其天乐,上自晓音律,默记此曲而归传之,遂为霓裳羽衣曲。”有说:“帝与术士罗公远游月宫,见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裳羽衣舞,问其曲,曰霓裳羽衣,帝默记其音而还,故作是曲。”有说:“帝月宫闻乐,但记其半,于笛中写之,会西凉进婆罗门曲,与其声调相符,遂以月中所闻为散序,用敬述所进曲作为腔,名霓裳羽衣曲。”这三种说法是属无稽,看来还是唐书所载,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献霓裳羽衣曲十二遍为可靠。 “霓裳羽衣曲”本名婆罗门,源出于印度。开元中始传于中国,经西凉节度使杨敬述的改造而献于玄宗,玄宗又进行改造,加了散序。所以,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的诗中说:“杨氏创声君造谱”。这是一支很长的曲子,有十二遍,即十二段主体段落。什么叫“遍”?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中国以一章为一解。王僧虔云:古曰章,今曰解-而章解之解,别称叠、称遍,不复更称解矣。”据此,“遍”即“章”,即“解”,即“叠”,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乐曲的主体段落。“霓裳羽衣曲”是一支有十二个主体乐段的长曲子。这个曲子的特点是前头六个段落为没有拍节的散序,散序就是散板。作为舞曲的时候,散序是由器乐独奏、合奏或轮奏。散序大概是非常动听的,白居易诗“曲爱霓裳未拍时”,“未拍时”即散序。 散序奏完便进入中散序,“中序”为慢板,以声乐为主。所谓“中序”,按沈括梦溪笔谈的解释是:“中序即第七叠也。”到了第七个乐段,才有拍节,这时舞蹈者才开始按拍节舞蹈。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中这样描写道:“散序六奏未动衣-中序擘蠖初入拍”。“未动衣”是说舞者还未开始舞蹈,白居易自己注释说:“散序六遍无拍,故不舞也。”白居易的诗和注解,清楚的说明了散序和中散的衔接关系和特点。 唐书乐志有段话也能说明这个曲子的另一个特点:“曲凡十二遍,他曲终必遽,惟此曲将毕,引声益缓。”这就是说曲子的尾声是悠扬婉转的。白居易很形象描写了此曲的尾声:“唳鹤曲中引声长”,说他像鹤唳般的悠长。 根据唐音癸签对唐代曲子的分类,“霓裳羽衣曲”被列入舞曲一类,是一个独舞曲。根据韵语阳秋载:舞用女人一人。伴舞的人据说要三十人,至于伴奏的乐器,白居易在霓裳羽衣歌里写得较为详细,謦、箫、筝、笛都有,惟独没有提到琵琶。白居易为何又要写琵琶女弹奏此曲呢?大约此曲也适宜琵琶独奏吧。 如果说“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典雅富丽的大曲,那么“六幺”则是当时通俗的流行曲子。还有白居易柳枝词诗为证:“六幺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可见“六幺”是时人最为熟悉的曲子了。“六幺”不仅家家能唱,而且琵琶师们也争弹此曲。这里还有个有趣的故事:贞元中,琵琶名手康昆仑与人比弹奏琵琶,他便弹了“六幺”这个曲子。他弹完了,以为无人能比。一个女郎抱着琵琶说,我也弹奏此曲,这女郎竟弹得“绝妙入神”使得康昆仑也非常惊愕,马上拜女郎为师。等到女郎换了衣服出来,原来是个和尚,就是当时名震一时的段善本和尚。后来康昆仑终于把他的技艺学到手。由此可见“六幺”这曲子在当时的分量了。 “六幺”其实是“录要”。唐音癸签载:“贞元中,乐工进曲,德宗命录出要者,故 名录要。后又误传为绿腰,六幺”。 这段记载不但告诉我们“六幺”名称的误传,同时也告诉我们,“六幺”这个乐曲的产生。看来是乐工进了若干曲子,德宗命令人截取这些曲子中精彩的部分,经过加工杂糅成“六幺”这支曲子。唐书所谓“录要杂曲是也”,也说明这个曲子的性质。既是杂曲,自然是博采众曲,谱制而成。 这支曲子的特点,未见有详细的记载。不过,从一些一鳞半爪的记载和零星的诗句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唐音癸签:“言六幺者,谓之转关,取其声词闲婉。”这话告诉我们两个问题,一是“六幺”的演奏特点“转关”;一是“六幺”这个曲调的特点婉转。 所谓“转关”,据胡震亨的推测,就是“拢然”。“拢然”是演奏琵琶的一种指法,其演奏上的特点,大约是很轻很慢的,正如白居易所说的“轻拢慢捻”“声调闲婉”的“六幺”就适用这种手法演奏,因此,元微之琵琶歌才有“凉州大遍最豪嘈,六幺散序多笼捻”的诗句,“多拢捻”就是多用“拢捻”的演奏指法。诗还告诉我们,“六幺”还有“散序”,散序旋转自由,悠扬婉转,与胡震亨推测的“声词闲婉”是吻合的。白居易说“六幺婉转曲终头”,也是这个意思。 总之,“霓裳羽衣曲”与“六幺”是唐代两个不同类型的名曲,演奏技巧大约要求很高。白居易为了突出商妇弹奏琵琶的精湛技艺,特写了她弹这两支不同凡响的曲子,而且她弹的那样精妙入微。她既有如此高超的技艺,却偏又沦落天涯,这不正是白居易的自我感慨吗?他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发出“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咏叹。 语文教学通讯2007.6

    注意事项

    本文(琵琶行的两只名曲.docx)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