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X文档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世说新语共12篇.pptx

    • 资源ID:3651247       资源大小:300.17KB        全文页数:121页
    • 资源格式: PPTX        下载积分:16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6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世说新语共12篇.pptx

    (一)魏武游侠,魏武少时,尝与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青庐中人皆出观,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遑迫自掷出,遂以俱免。选自世说新语,魏武帝曹操,曾经,到,都,于是,迷失,惶恐着急,最后,终于,于是,【注释】魏武:魏武帝曹操。遑()迫:惶恐着急。,【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未若柳絮因风起(2)过中不至(3)去后乃至(4)遂成枯落,(趁,乘),(才),(到),(最终),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尝与袁绍好为游侠(2)有偷儿至(3)青庐中人皆出观(4)帝乃抽刃劫新妇(5)与绍还出,失道(6)遂以俱免,(曾经),(都),(到),(于是),(迷失),(最后,终于),3.下列加点的“以”与文中“遂以俱免”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以我酌油知之C.盖以诱敌D.投以骨,B,【解析】“遂以俱免”是“遂以之俱免”的省略,“以”应解释为“凭借”;A.连词,来;B.凭、靠;C.用(来);D.把。,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2)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魏武帝便抽出佩刀劫持了新娘,和袁绍往回走。,(他们)走错了路,跌进了荆棘丛中,袁绍(被困在里面)不能动弹。,5.曹操劫新妇用的是什么计策?你觉得本文中的曹操是机智勇敢还是奸诈狡猾?请说明理由。,调虎离山计。(第二问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译文】魏武帝年少时,曾经和袁绍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看见人家举行婚礼,于是潜入主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新房里的人都出来察看,魏武帝便抽出佩刀劫持了新娘,和袁绍往回走,(他们)走错了路,跌进了荆棘丛中,袁绍(被困在里面)不能动弹。武帝又大叫:“小偷现在在这!”袁绍急忙跑了出来,最后二人都没被抓住。,(一)杨亿巧对,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选自世说新语,和,游戏,恰逢,报告,于是,全,整个,【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年与时驰(2)君与家君期日中(3)未若柳絮因风起(4)一箪食,一瓢饮,(跟,和),(趁、乘),(和),(数词一),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与同事戏作对子(2)与同事戏作对子(3)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4)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5)因请其对(6)一坐称为好对,(和),(恰逢),(游戏),(报告),(于是),(全,整个),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水底日为天上日A.为人谋而不忠乎B.可以为师矣C.尚思为国戍轮台D.一坐称为好对,D,【解析】例句:是;A.替;B.做;C.替;D.是。,4.下列对“会杨大年适来白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适逢杨亿正好来报告事情B.时逢杨亿正好来表白情况C.会见杨亿时正好发生了不好的事D.会见杨亿时正好报告事情,A,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与同事戏作对子。(2)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6.说说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对得工整;通俗形象。,【译文】寇准在中书省。和其他大臣以做对子为游戏,他说:“水底日为天上日(水底的太阳是天上的太阳)。”没有人能对出,恰巧杨亿来报告事情,于是别人请他对对子,杨亿接着刚停的话音说:“眼中人是面前人(眼睛里面的人是面前的人)。”在座所有的人都称赞对得好。,(三)魏武见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曹操,自己觉得自己相貌丑陋,威震,让;叫,这个,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替,握刀,床边。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今天的板凳,古时也称“细作”,指暗探,怎么样,指仪表很美,令人非常敬仰,不同寻常,听说,【注释】魏武:曹操,生前封魏王,死后谥号武,曹丕即位后追尊他为武帝。自以形陋:自己觉得自己相貌丑陋。崔季珪(gu):崔琰,字季珪。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代:代替。捉刀:握刀。床头:床边。床,古代的一种坐具,类似今天的板凳。间谍:古时也称“细作”,指暗探。雅望:指仪表很美,令人非常敬仰。雅,指仪表之美。望,仰望。,【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得一人之使(2)去后乃至(3)有闻而传之者(4)求闻之若此,(劳力),(知道、听说),(才),(这样),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不足雄远国(2)使崔季珪代(3)魏王何如(4)魏王雅望非常(5)魏武闻之(6)追杀此使,(威震),(怎么样),(让;叫),(不同寻常),(听说),(这个),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此乃英雄也A.去后乃至B.屠乃奔倚其下C.乃悟前狼假寐D.胜败乃兵家常事,D,【解析】例句:表判断,是,就是;A.才;B.于是,就;C.才;D.是。,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2)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接见完(匈奴使),(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床边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5.曹操为什么不亲自接见匈奴使者?,因为曹操认为自己相貌丑陋,不足以震慑偏远国家。,6.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一个生性多疑、心胸狭窄,同时又具有远见的人。,【译文】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家。于是命令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床边。接见完(匈奴使),(曹操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答道:“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床边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在途中追杀这个匈奴使者。,(四)孔融十岁“认亲”,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大,拜访,已经,我,对自己的谦称,当时,什么,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选自世说新语言语,累世,世世代代,认为惊奇,很,可靠,(cj)局促不安的样子,告诉,【注释】奕世:累世,世世代代。踧踖(cj):局促不安的样子。,【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元方时年七岁(2)日中不至(3)白雪纷纷何所似(4)其人亦舍然大喜,(当时),(什么),(到),(很,非常),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时李元礼有盛名(2)诣门者(3)既通,前坐(4)君与仆有何亲(5)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6)韪大踧踖,(大),(已经),(拜访),(我,对自己的谦称),(认为惊奇),(很,非常),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人以其语语之A.以观沧海B.可以为师矣C.投以骨D.静以修身,C,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2)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近关系。,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5.读了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后生可畏,切不可用年龄大小来评价他人能力。同时也告诫那些自视清高,妄加评议他人者,不要无所顾忌,出言不逊,否则会自找苦吃。,【译文】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拜访的,都是那些才智出众、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入门就坐。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的亲近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非常尴尬。,(五)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选自世说新语,很,十分,拜访,代词,他的,于是,就,介词,给,这,【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目似瞑,意暇甚(2)人不堪其忧(3)为人谋而不忠乎(4)以刀劈狼首,(很),(替),(代词,那,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介词,用),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甚聪惠(2)孔君平诣其父(3)孔君平诣其父(4)乃呼儿出(5)为设果(6)此是君家果,(很,十分),(代词,他的),(拜访),(于是,就),(介词,给),(这),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C例句:此是君家果A.正是江南好风景B.对子骂父,则是无礼C.自以为是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解析】ABD均为表判断,是,与例句同;C.对,正确。,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5.请结合原文内容,谈谈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非常聪明、有礼。可以从他机敏的应答、九岁就能帮父亲招呼客人看出。,6.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小神童”的故事,至少写出两个。,示例:孔融让梨,甘罗十二岁拜相。,【译文】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很聪明。有一次,孔君平来看望他父亲,刚好他父亲不在家,孔坦就把他叫了出来。杨氏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我可没有听说过孔雀是您家的鸟。”,(六)华歆不弃,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还,为什么,丢弃,抛弃,迟疑,犹豫,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怎么,哪里,抛弃他,携带拯救,原来,介词,用,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注释】华歆:字子鱼,汉族。平原高唐(今山东聊城高唐县)人。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疑:迟疑;犹豫。自托:把自己托付给别人。相弃:抛弃他。携拯:携带拯救。,【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2)骨已尽矣(3)非宁静无以致远(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舍弃),(安宁),(已经),(连词,来),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幸尚宽(2)何为不可(3)王欲舍所携人(4)宁可以急相弃邪(5)遂携拯如初(6)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还),(丢弃或抛弃),(为什么),(怎么、哪里),(原来),(介词,用),3.下列选项中与“宁可以急相弃邪”的“相”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眈眈相向B.相委而去C.另眼相看D.生死相依,D,【解析】ABC均为动作偏指一方,置于动词前,起替代宾语的作用,与例句同;D.互相。,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幸尚宽,何为不可?(2)宁可以急相弃邪?,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急而抛弃他呢?,6.结合文本,请你对华歆、王朗分别作出评价。,华歆:重信重义,思虑周全。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言必行,行必果。(文本略)王朗:乐于做好事,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能够与人方便时尽量与人方便;但是到了有风险的时候,他就出尔反尔,这样的人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文本略),【译文】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就感到十分为难(而没立刻答应)。王朗却说:“幸好船还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寇追到,王朗想抛弃刚才搭船的人。华歆说:“原来我之所以犹豫,正是为了这种情况。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安身,怎么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于是像原来一样携带着他继续赶路。世人用这件事来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高下。,(七)顾荣施炙,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选自世说新语,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经,传送烤肉,于是,通“掇”,停止,通“座”,座位,嘲笑,哪里,端,拿,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注释】顾荣: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丞相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行炙:传送烤内。辍:通“掇”,停止。坐:通“座”,座位。遭乱渡江:指晋朝被侵,社会动乱,大批人渡过长江南下。,【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七十而从心所欲(2)未若柳絮因风起(3)因往晓之,(想),(于是,就),(趁、乘),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尝应人请(2)因辍己施焉(3)同坐嗤之(4)岂有终日执之(5)岂有终日执之(6)后遭乱渡江,(曾经),(嘲笑),(于是),(哪里),(端,拿),(遇到),3.下列选项中与“欲炙之色”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终日执之B.同坐嗤之C.下车引之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解析】ABC均为代词;D.结构助词,与例句同。,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2)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顾荣)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仆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6.对于顾荣和受炙人,你更欣赏谁?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评价。,更欣赏顾荣:心思细腻,善于观察,平等待人,不因对方是仆人而轻视他,顾荣更能为别人着想,施肉给端烤肉的仆人,是一个善良的人。更欣赏受炙人:知恩图报,在顾荣危急之时相助保护,他真正做到了“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的行为让人称颂。(必须答出人物的品质),【译文】顾荣在洛阳的时候,曾经应人邀请赴宴,发现端送烤肉的仆人显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于是就停下吃肉,把自己那一份给了他。同座的人都讥笑顾荣有失身份,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肉味这种道理呢?”后来遇上战乱过江避难,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接受烤肉的仆人。,(八)庾公留马,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选自世说新语,庾亮,荆州刺史,额上有白斑点的马,有人,告诉,说,从前,仿效,学习,通达,【注释】庾公:庾亮,荆州刺史。的卢:额上有白斑点的马。按迷信说法这是凶马,它的主人会得祸。,【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于我如浮云(2)即公大兄无奕女(3)乡书何处达,(云彩),(到),(是,就是),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或语令卖去(2)或语令卖去(3)庾云(4)昔孙叔敖杀两头蛇(5)古之美谈,效之(6)不亦达乎,(有人),(说),(告诉),(从前),(仿效、学习),(通达),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语令卖去(让)B.宁可不安己(宁可)C.古之美谈(美好)D.必有买者(一定),B,【解析】B.宁:难道。,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移于他人 于我如浮云B.古之美谈 学而时习之C.不亦达乎 尊君在不D.必有买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解析】A.给/对,对于;B.的/代词,指老师讲的知识;C.表否定/同“否”;D.的人。,D,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卖之必有买者/即当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2)效之,不亦达乎?,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让他把这匹马卖出去。,我效仿他,不也是通达事理吗?,7.庾亮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的分析评价。,庾亮具有不迷信、不害人、通达事理的高尚品德。(结合内容分析略),【译文】庾亮所乘的马中有一匹的卢马,有人告诉他让他把这匹马卖出去。庾亮说:“卖它,必定有买它的人,那就又会伤害到它的主人了,难道能够把危害自己安全的东西转嫁给别人吗?从前孙叔敖杀死两头蛇,是为了不让后面走来的人看见,这在古时候被传为美谈,我效仿他,不也是通达事理吗?”,(九)陈遗至孝,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十分,非常,喜欢,(chng)平底浅锅,担任,做,经常,常常,总是,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兵败被迫跳海而死,指在吴郡作乱,即袁山松,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来不及,交战,古水名,单独,独自,【注释】铛(chng):平底浅锅。孙恩:东晋末,孙恩聚众数万,兵败被迫跳海而死。贼出吴郡:指在吴郡作乱。袁府君:即袁山松。未展:来不及。沪渎:古水名。,【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去后乃至(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3)一屠晚归,(到),(回家),(喜爱,爱好),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家至孝(2)母好食铛底焦饭(3)遗作郡主簿(4)恒装一囊(5)辄贮收焦饭(6)战于沪渎,(十分,非常),(担任,做),(喜欢),(经常,常常),(总是),(交战),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母好食(吃)B.每煮食(饭)C.遗作郡主簿(指陈遗)D.归以遗母(遗留),D,【解析】D.遗:赠送。,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战于沪渎 闻之于宋君B.归以遗母 以刀劈狼首C.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 待君久不至,已去D.遂带以从军 遂成枯落,C,【解析】A.在/表被动,被;B.把/用;C.已经;D.于是,就/最终。,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2)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陈遗)就(把它)送给母亲。,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袋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7.你从陈遗的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敬老人。(围绕孝道谈,言之成理即可),【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担任主簿的时候,经常带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回家后,(陈遗)就(把它)带给母亲。后来恰逢孙恩在吴郡作乱,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袋锅巴,来不及送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结果(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逃到山林沼泽中,(没有粮食吃)大多数人都饿死了,只有陈遗因为带有锅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认为这是对他纯厚孝心的报答。,(十)钟会妙答,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选自世说新语,美好,听说,告诉,对说,让,又,再,为什么,【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闻之于宋君(2)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3)于我如浮云(4)将复何及,(使知道),(像),(派),(又),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2)魏文帝闻之(3)语其父繇曰(4)可令二子来(5)复问会(6)卿何以不汗,(美好),(告诉,对说),(听说),(让),(又,再),(为什么),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复问会(责问)B.卿何以不汗(汗水)C.汗不敢出(汗水)D.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很少),C,【解析】A.问:询问;B.汗:动词,出汗;D.少:少年时。,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语其父繇曰A.其一犬坐于前B.回也不改其乐C.乐亦在其中矣D.其人曰,B,【解析】A.其中;B.代词,他的,与例句同;C.代词,这;D.代词,那。,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2)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6.对于钟毓和钟会,您更欣赏哪一个?,更欣赏钟毓:诚实的人。更欣赏钟会:机智、胆大的人。(言之成理即可),【译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十一)不忠不孝,陈仲弓为太丘长,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令吏杀焉。主簿请付狱,考众奸,仲弓曰:“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考求众奸,岂复过哉?”选自世说新语,本名陈寔,字仲弓,担任,做,假装,收押,逮捕,交给,狱吏,审查,查究,指诸多犯法的事,难道,【注释】陈仲弓:本名陈寔,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人。狱:狱吏。众奸:指诸多犯法的事。,【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可以为师矣(2)元方时年七岁(3)禽兽之变诈几何哉(4)为人谋而不忠乎,(做,成为),(诡诈),(当时),(竭尽自己的心力),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陈仲弓为太丘长(2)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3)事觉收之(4)主簿请付狱(5)考众奸(6)岂复过哉,(担任,做),(收押,逮捕),(假装),(交给),(审察,查究),(难道),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事觉收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B.令吏杀焉 必有我师焉C.时吏有诈称母病 学而时习之D.岂复过哉 闻道龙标过五溪,A,【解析】A.时:当时;C.过:超过;D.令:命令。,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借)B.事觉收之(被发觉)C.考求众奸(奸诈)D.令吏杀焉(美好),B,【解析】A.请假;C.奸:罪状;D.令:命令。,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欺君不忠/病母不孝/不忠不孝/其罪莫大,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时吏有诈称母病求假,事觉收之。(2)主簿请付狱,考众奸。,当时官吏中有个假装称母亲有病请假的人,事情被发觉后陈仲弓就逮捕了他。,主簿请求交给狱吏,审察他众多的犯罪事实。,7.你如何评价陈仲弓的行为?,赞成:因为犯人是不忠不孝之徒,既欺骗君主,又咒骂母亲。不赞成:虽然此人撒谎请假,但是应该给他解释的机会,有可能他撒谎是另有隐情。,【译文】陈仲弓担任太丘长,当时官吏中有个假装称母亲有病请假的人。事情被发觉后,陈仲弓就逮捕了他,并命令小吏杀了他。主簿请求交给狱吏,审察他众多的犯罪事实,陈仲弓说:“欺骗君主就是不忠,诅咒母亲生病就是不孝;不忠不孝,没有比这个罪状更大的了。审察他众多的罪状,难道还有能超过这事的吗?”,(十二)不师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拜访,问候,一说为袁绍,不详确指何人,用称人父,多单用称自己父亲,称颂,称赞,做了什么,(su)安抚,(z)放纵;听任,我,做,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选自世说新语,效法,效仿,泛指所作所为,效法,【注释】袁公:一说为袁绍,不详确指何人。家君:用称人父,多单用称自己父亲。何所履行:做了什么。绥(su):安抚。恣(z):放纵;听任。周旋动静:泛指所作所为。,【词语溯源,回归教材】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白雪纷纷何所似(2)仁在其中矣(3)日月之行(4)陈太丘与友期行(5)必有我师焉,(什么),(运行),(仁德),(同行),(老师),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候袁公(2)远近称之(3)孤往者尝为邺令(4)正行此事(5)不知卿家君法孤(6)周公不师孔子,(拜访,问候),(我),(称颂,称赞),(做),(效法,效仿),(效法),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远近称之 日月之行B.孤往者尝为邺令 为人谋而不忠乎C.陈元方年十一时 年与时驰D.不知卿家君法孤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解析】A.代词,指陈元方父亲/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担任,做/替;C.时候/时光;D.知道。,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2)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5.请你说说陈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借周公和孔子没有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亲并不存在谁效法谁的问题,既尊重了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译文】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你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更加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仿孔子,孔子也不效仿周公。”,

    注意事项

    本文(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世说新语共12篇.pptx)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