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化战争.docx
现代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 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 2、信息战是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在保护己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同时,对敌方的信息和信息系统实施打击的一种作战样式。 3、信息数字化一般程序都要经过抽样、量化和编码三个步骤。 4、战场环境,是指敌对双方作战活动的空间及其周围对作战活动有影响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统称。 5、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杀伤破坏机制以及作战效能等方面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新型特种武器。 6、计算机网络攻击是指利用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缺陷,窃取、修改、伪造或破坏信息,以及降低、破坏网络使用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 7、电子战,是指利用电磁能和定向能以控制电磁频谱,为削弱和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同时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8、军队信息化建设 应注重军事战略信息化、作战理论信息化和武器装备信息化。 9、电子防御通常由雷达、无线电通信等专业部队、分队和使用各种电子设备的 部队、分队按统一计划分别组织实施。 10、黑客战是指以组建黑客部队,对敌实施网上攻击或窃取敌网上信 息。 二、选择题 1、信息作战是一种作战。 A、行动 B样式 C、形态 2、信息化战争是以为力量的战争 A、信息和技术 B、信息和知识 C、技术和知识 3、信息化战场的高度一体化,是指通过纵向,横向技术一体化,实现战场上作战力量和的一体化。 A、作战军兵种 B、指挥 C、作战空间 4、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建立全战场范围的自动化补给系统提供了前提。 A、保障 B、条件 C、因素 5、在信息化战争中,情报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 A、力量 B、保证 C、依据 6、信息化战争争夺的核心是权; A、指挥 B、制信息 C、控制 7、信息化战争中,军事行动自由取决于权的规律; A、指挥 B、制信息 C、控制 8、信息化战争的结局必将取决于整体能量释放的规律。 A、军队 B、武装力量 C、全民 9、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把握战争发展趋势的。 A、前提、 B、保证 C、保障 10、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是战争发展的客观。 A、需要 B、要求 C、条件 三、简答题 1、信息化战争的内涵是什么?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别是建立一个确保包括军队成员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使用的、极大容量的信息网络,通过对军事信息的收集与积累、军事信息的处理与流通、军事信息的控制与利用,使部队的建设、训练和作战方式都发生根本的变化,极大地全面提高部队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 2、信息化战争是全方位一体化战争,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信息化战争战场空间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军事力量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作战指挥一体化; 、信息化战争必须坚持对敌实施一体化打击。 3、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 作战力量小型化、合成化;作战力量呈现出高科技型特征;数字化部队成为军队战斗力新的增长点;作战平台无人化;武器装备隐形化、智能化。 4、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需要做好哪三个方面的基础建设? 首先,要建立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的作战指挥体制。 其次,要建立横宽纵短的作战指挥体制。 最后,建立横向一体化的指挥关系。 5、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 、数字化军队的出现 、天军的出现 、信息化战场的出现 、新的作战理论的出现 、新的智能兵器的出现 6、计算机病毒战的含义? 病毒战,是把具有大规模破坏作用的计算机病毒,利用一定的传播途径,传人敌方雷达、导弹、卫星和自动化指挥控制中心的计算机信息情报搜集系统中,在关键时刻使病毒发作,并不断地传播、感染、扩散,以侵害敌系统软件,使其整个系统瘫痪。 7、发展信息武器的主要种类? 一是精确制导武器硬杀伤型信息武器;二是信息化作战平台; 三是信息探测系统;四是C4I系统;五是软杀伤型的信息武器。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信息化战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经济、技术、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在战争领域的客观反映。 战争工具决定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这是战争历史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信息时代战争工具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综合化,信息武器装备体系的形成,必然导致信息化战争的出现。 信息化战争首选的并直接打击的目标是信息获取、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系统及其基础设施,剥夺敌方信息控制权、使用权和对己方信息系统的威胁,同时建立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实现己方意志。 信息化战争的核心资源是信息和知识。因此,信息化战争是以信息和知识为力量的战争。在信息化战争中,掌握信息和知识的高素质的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我们想要面对未来战争就必须要了解未来,想要赢得未来就必须要把握未来,如果说过去的战争是体能和机械能对抗的话,那么未来战争则是信息和人才的较量,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C4ISR,只有掌握了C4ISR我们才能在未来战争中赢得绝大部分的胜利,还有信息化装备无论是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在这些战争中,只有拥有信息化武器装备是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战争以什么形态出现,我军人装结合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才是战争的决定因素.信息化战争并不是刻板的唯信息化论,信息化战争的形态虽然和以往的传统的战争形态有很大不同,但是他的本质和规律没有变,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信息化武器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作战使用,促使编制体制和作战形态的变化,最终促进军事理论和战略形态的创新与发展.这些发展与变化并不是信息化*所特有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战争形态都会有他规律性的军事变革,所不同的是信息*的变革节奏会更快效能会更高,想要打赢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揭示信息化战争基本规律和特征就必须要拥有足够的信息化战争的信息,信息化战争的知识和智慧,这就是我们要面对未来战争所要做的准备. 信息化战争是战争的手段而不是战争的目的.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明了烽火台,我们所想的是我们今天如何面对未来战争,我们今天所做的应该是如何打赢未来战争和遏制战争,因为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都是赢得和平保卫国家安全的手段,军人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勇于牺牲、不仅仅是勇于抛头颅撒热血,更应该是打赢战争制止战争消灭战争不再有第二个利普,军人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信息更具杀伤力,不是为了卫星上天家园变焦土,我们士兵的每一次的训练军队的每一次的演习是为了打胜仗,遏制战争比赢得战争更艰难也更复杂,因为他需要更大的智慧更灵活的头脑更缜密的安排,不战而屈人之兵,古已有之,这是基于和平基于人类的占领,军人的存在就是为了有一天让孩子们的字典里没有战争二字,电脑不再具备攻击性,卫星不再是阻断人们沟通的障碍,和平才是是军人至高的追求. 未来战争形态将会出现以下特征: 其一,战争所追求的目的,更加靠近国家战略要求,强调意志征服,除了表现政治固有的“权力”特征之外,还表现出政治深层的经济属性。 其二,战争的规模和强度受到控制,呈现“有限”和“局部”特征,低强度战争以至非战争形态的军事行动更加受到战略家的重视。 其三,战争力量直接碰撞的“实战行动”不能排除,但是,战争力量潜在性和间接性运用的“威慑行动”将会大量发生。 其四,在战争受到政治强力制约的同时,战略力量的发展也将为这种制约提供可能,“战略作战”概念将会频繁出现,战役和战斗将具有更多的战略色彩。战略与战役、战斗更加靠近,衔接得更为紧密。 战争形态将具有明显的“信息化”特征 信息以及其他新的技术成分,使原有武器装备的战斗力组合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武器的杀伤性能上,除了机械、化学性杀伤之外,还出现了电子杀伤。随着一些“新概念武器”出现,现代武器的杀伤性能将向着更加广阔的领域拓展。 信息将成为未来战争的重要资源。信息的获取与反获取、控制和反控制、利用与反利用将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内容。“制电磁权”这一新的概念,将会同“ 制空权”、“制海权”一样,在军事术语中经常出现。争夺信息优势和信息资源,将是未来战场角逐的主要目标,是获得战场主动权的必要条件。 现代信息技术增强了战场控制能力和武器杀伤的精确性,能够将包括战略范围在内的作战力量迅速准确地集中于战场的某一“点”上。在这种情况下,远程精确火力打击的作用突出,战争具有“非接触”特征。火力机动对兵力机动的依赖性减少,出现“火力单元”等新的作战编程,出现“杀手”与“猎手”等新的火力与兵力组合形式。 战争“信息化”核心体现在未来作战的“非线式”上 未来战争的“信息化”将体现在未来作战的“非线式”上。在这种作战中,军队将由诸多小型的、高度合成的作战群体构成,并由先进的指挥控制网络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敌实施全纵深同时打击。在作战行动流动性增大的未来战场上,攻防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机动与打击衔接紧密;特种作战的比重增加,在一些特定情况下,特种作战部队将扮演重要的战略角色。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战场的各种战争力量构成一个紧密的作战体系。战争双方的对抗,是一种体系与体系的对抗。未来作战的成败,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作战体系的完整性。 战争虽多表现为“局部”性,但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争,是表现在更高层次上的国家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即“扩大了的战争” 所谓“扩大”,是指战争涉及的范围拓展了,手段增多了,相关的因素繁杂了,并且军事力量对抗正在由“现实”向“潜在”延伸。这使得原有战争的“边界”趋于模糊。这迫使人们需要从军事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更为广泛的联系中,重新廓清原有战争概念。但是,这种“扩大了的战争”,并没有改变传统战争的基本特性,它仍然是解决政治问题的终极手段,它仍然以“流血” 或以“流血”相威胁征服对方的意志。这种威胁,是一种“关乎生命”的极限性的威胁,必然与武力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扩大了的战争”无论怎样扩大,都不能离开其军事基点,它的手段无论怎样增多,都必然要以军事手段为轴心进行组合。 信息化战争就其大概学术上比较一致的意见具有如下6个特征: 1.作战力量数字化集成化,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知识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我们经常听到有什么数字化炮兵之类的名词.什么是数字化部队?就是作战单元(武器平台),装备系统,单兵装备和指挥系统高度网络整合的部队.但这还不是信息化部队.其中还有一个知识化.就是作战和保障人员具有新的科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各种信息装备和系统. 这样一支知识化人员武装起来的数字化部队就是初步的信息化部队,呵呵.很拗口. 2.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这是一个整体概念.其中包括硬杀伤,软杀伤和新概念武器三方面: I.硬杀伤-直接杀伤,破坏直至确保摧毁的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精确制导武器与遥感武器(不是传统武器).代表武器:激光等精确制导炸弹(JDAM),军用无人机,新一带巡航导弹. II.软杀伤-对敌方信息化系统渗透,干扰,压制的手段.旨在破坏敌方的信源.信宿.信道.间隔敌方的通讯和指挥系统.对对方的精确制导武器致盲.代表武器:黑客武器和计算机病毒. III.新概念武器-以新的毁伤机理为目的以高新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为依托设计的不同于传统武器的全新作战单元.代表武器:定向高能粒子武器.动能电磁武器微机电纳米武器和机器人. 3.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附存在. 4.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鉴于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手段是非线形混沌而模糊的.我不是专业人员,一时也弄不明白.希望林火心和我性本浪等同志看到后帮我补充,呵呵. 5.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6.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 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 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 注; C4ISR是综合战场指挥系统的别称. C4就是指-指挥.战场控制.战场情报与远程预警,通讯. I就是计算机和网络的简称. S是监视,R是侦察.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军事领域的巨大变革,必须紧密结合世界军事发展和我军建设实践,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下功夫抓好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仗怎么打、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军怎么治等问题的研究。注重理论的超前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认真研究世界军事发展趋势,探索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立足我军现有装备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和作战方法;研究我军建设和改革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寻求解决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的思路、办法,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科学。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二次世界大战,光是摧毁德国的轴承厂和飞机制造厂,就出动了上万个飞行架次,炸了7个月。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 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发现即被摧毁”。 趋向之三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和太空化的方向发展。 趋向之四:军队结构向规模轻便化、多能一体化和指挥扁平化的方向发展。规模轻便化,是为了增强部队的战略投送能力和机动作战能力,“改师为旅”就是其中的典型表现。指挥扁平化,就是把以往层级多、纵深长的指挥系统,改造成适合信息快速流通的扁平式“网”状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