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清平调》三首欣赏课件.ppt
2023/3/14,1,李白清平调三首欣赏兼谈其创作背景,莱芜市第一中学语文组:毕玉俊,2023/3/14,2,创作背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宫中曾经在兴庆池东面的沉香亭畔,栽种了不少名贵的牡丹,到了花开时节,紫红,浅红,全白,各色相间,煞是好看。一日,唐玄宗骑着心爱的照夜白马,杨太真,即杨贵妃则乘了一乘小轿,一同前来赏花,同时带着当时宫中最著名的乐师,即大名鼎鼎的李龟年。李龟年看到皇帝与杨玉环兴趣盎然地在赏花,便令他那班梨园弟子拿出乐器,准备奏乐起舞为皇上与贵妃助兴,唐玄宗却说到:“赏名花,对爱妃,哪能还老听这些陈词旧曲呢?”,2023/3/14,3,话题要求:1、请你以“赏名花,对爱妃”为话题作文。2、不能采用陈词旧曲,突出创新。3、必须合乐,适宜演唱。4、突出人与花的关系。5、节奏鲜明,意境清新,热烈明快。,2023/3/14,4,话题解说,这是一道典型的关系型话题,构思一定从两者间的关系产生的美感角度进行立意,对所要写的特定题材要有着一种非同寻常的准确把握,一是紧紧抓住了唐玄宗当时的特殊的心理,从“赏名花,对爱妃”这一特定的角度切入,二要在立意、谋篇和修辞手法上,做到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运用。当然,在应急的情况下,毫无思想准备,在创作时做到周全完备,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决非一般人所能胜任。写得好,哈哈哈写不好,可就呜呼哀哉,呜呼哀哉,2023/3/14,5,于是急召翰林学士李白进宫,李白进得宫来,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很快下笔如飞,一挥而就,在金花笺上写了三首清平调诗送上,唐玄宗看了十分满意,当即便令梨园弟子奏起丝竹,李龟年展喉而歌,杨贵妃拿着玻璃七宝杯,倒上西凉州进贡的葡萄美酒,边饮酒边赏歌,不觉喜上眉梢,唐玄宗一见愈发兴起,忍不住也亲自吹起玉笛来助兴,每到一首曲终之际,都要延长乐曲,重复演奏,尽兴方止。杨贵妃饮罢美酒,听完妙曲,遂款款下拜,向唐玄宗深表谢意。李白这篇作文不容置疑的是,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著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下面请欣赏满分作文。,2023/3/14,6,清平调词三首 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2023/3/14,7,成功借鉴 这要得益于李白与生俱来的那种“视同俦为草芥,戏万乘若僚友的”气质。清人赵翼说得好:“挥洒万乘之前,无异长安市上醉眠时,此何如气也”。李白本来是带了一腔的抱负奉召来到西京长安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本来以为这次到了首都就可以实现他“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伟大政治理想,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唐玄宗只不过把他当做了太平盛世的一种点缀而已,所以对于这种强加的御用文人的角色,李白的内心感到非常痛苦与失落。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一诗中活灵活现地描绘了李白醉卧长安的放浪生活:“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以他极为特殊的“待召翰林”的身份,再加上他天生的傲骨,所以哪怕是在皇帝与贵妃面前,也从来都是自在从容、不卑不亢的,唯其能够如此,才不会在这种事先毫无准备,突如其来,又只能写好不能写坏的即时创作前忙了手脚,乱了方寸。因为此时皇帝的兴致正高,贵妃娘娘也在一旁翘首等待,换了别人,恐怕也只有写出一般的应景文字而交差而已。所以说从容构思,立意独到,坐等可待,文思敏捷,正是清平调诗最主要的,也是常人望尘莫及的难能可贵之处。,2023/3/14,8,这组诗一共写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为出色,“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又是一开始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构思都是从这一句实际逐渐展开的。句中两个“想”字,化实为虚,虚实结合,把唐玄宗此时最为得意的“名花”与“爱妃”非常巧妙地联系起来,天上那多姿的彩云,犹如贵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娇艳无比的牡丹,恰似贵妃的花容月貌,盛开的牡丹和美艳的妃子,正所谓是“国色天香”,就这样被李白轻而易举地用短短的七个字,一行诗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真是遐想联翩,妙不可言。,2023/3/14,9,既然第一句是一笔两到,以花喻人,那么接下来的诗句自然也就笔笔是花,又句句写人了,“春风拂槛露华浓”,可是哪个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风中,亭槛下,那风华正茂、光采照人、洋溢着无穷生命魅力与展示造物绝妙手笔,又使唐玄宗心驰神往的到底是迎风怒放的牡丹?还是仪态万方的美人?抑或是两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一时一处呀。难怪唐玄宗会说“赏名花,对爱妃,哪里还能老听陈词旧曲呢!”而我们也就不难想象,这种含而不露、将花拟人的手法在那种特定的场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了。试想这种诗如果不是像李白这样写,而分别直接描绘牡丹的娇艳和杨玉环的美貌,哪怕再写得长篇累牍,惟妙惟肖,和这首诗比起来恐怕都会落得画蛇添足、吃力不讨好的下场的。,2023/3/14,10,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已是欲罢不能,索性干脆放开笔墨,一气呵成:“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过从眼前实际的景物移开,转换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处,据说山上多产美玉,因以为名;而瑶台,传说在昆仑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宫。若非,会向,均为当时口语,和如今口语中“如果不是”和“应该就在”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说,这样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见到,也只应该在瑶台仙境碰上。言外之意,这种难得的盛事,即“赏名花,对爱妃”所带来的极大的感观享受与心灵美感,岂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象的?这就不仅仅是在赞美杨玉环惊人的美艳了,而且也分明是在说唐玄宗身为大唐一代的太平天子,既然使得眼前这人面与花光浑融一体,让其同蒙恩泽和雨露,而使其焕发出生命的美好与韵味,自然理所当然地应该享有和独占这一切!并且还不露痕迹地表达了自己能够有机会参与这种盛事,在内心由衷地感到荣幸。,2023/3/14,11,所有这一切意思,包括对贵妃美貌的惊叹,对唐玄宗功德的称颂,以及对自己身逢盛事的庆幸,在诗文中绝对没有一个字的正面提及,却无一遗漏地、恰到好处地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只在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中,除了从容镇静,大气包举的天上谪仙,地上诗仙李太白,谁能有这样的本事?谁会有如此的手笔?名花、美眷、贤君、诗仙,这一次兴庆宫中沉香亭畔可真称得上是“天下四绝”,当然当时在场的还有历史上最著名的宫廷音乐家李龟年和他的那班梨园弟子,不过在这四美并集的场合,他们注定只能是扮演陪衬的角色了。第一首诗写得如此得体,圆满,以下的二首就很容易落笔了。,2023/3/14,12,第二首是“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首句不但描绘出牡丹的艳丽色彩,而且用“露凝香”三个字进一步刻划出它的神韵,仔细体会,似乎比上一首的“露华浓”更显得含蓄内在。我们知道,再好的花,也都有一个由含苞到怒放到衰败的过程,而“露凝香”则正是她生命中最灿烂的阶段,所以也就越发叫人疼爱与珍惜。如此花中极品,人中尤物,比起传说中那每每叫人浮想联翩却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云雨”要强过百倍了。,2023/3/14,13,这是用的楚襄王的故事,据宋玉高唐赋所描写,楚襄王与宋玉同游于云梦之台,远望高唐之观,只见上面云气蒸腾,须臾万变。楚襄王就问宋玉,“此何气也。”宋玉答到:“所谓朝云也。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妇人临去时,告辞说,妾在巫山之阳,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楚襄王听了不觉心思神往,但到头来,所谓的巫山云雨,不过毕竟是虚无飘渺、枉断愁肠而已。的确,楚王梦中的神女,哪里及得上唐玄宗眼前的国色天香,看得见摸得着,比比古人,看看眼前,于愿已足,夫复何求!,2023/3/14,14,紧接着,李白又用了一个与巫山云雨同样使人艳羡不已的掌故,汉成帝宫中的赵飞燕,可称得上是绝代佳人了吧,据说她身轻如燕,能够站在由人托着的盘子中跳舞。不过,她的美貌还得依靠浓妆淡抹,方敢面君,哪里比得了杨玉环不施粉黛,便花容月貌的“天生丽质”呢!这第二首诗着重从传说与历史两方面,抑古尊今,令人信服地说明杨玉环真乃是天下绝色,而唐玄宗当然也就是天下最有福的天子喽。,2023/3/14,15,第三首诗是这组诗的最后一首,自然要下一番布局安排乃至点题的功夫,于是从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在这里不再借用比喻、传说、神话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笔直书,牡丹乃国色天香花,玉环是倾城倾国貌,诗歌直到这里才下笔点题,引出杨玉环,但仍用“两相欢”将其与盛开的牡丹相提并论,因为没有牡丹的盛开,也就没有今日的欢聚。而“带笑看”三字又将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与君王三者合一,浑然无间,缺一不可。谁都明白,如果没有君王的关爱与恩泽,花草也罢,花容也罢,哪来如此的风光和体面?“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春风一词历来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词,所以这里又是一个双关语。沉香亭在兴庆宫的龙池东面。这一句是说君王哪怕心中再有多大的烦恼,只要和贵妃一起来到这沉香亭畔的牡丹园中,也会被化解得无影无踪了。人倚阑干,花在阑外,春风拂来,丝竹入耳,何其风流蕴藉,令人艳羡呀。,2023/3/14,16,古人对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好评如潮,称其为“语语浓艳,字字葩流”(周唐诗选脉会通),清人沈德潜也说:(清平调)“三章合花与人言之,风流旖旎,绝世丰神。”(唐诗别裁)都不是溢美之词,三首诗,时而写花,时而写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语似浅而寓意深,无怪乎深受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喜爱。,2023/3/14,17,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2023/3/14,18,咱来说说杨玉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是诗仙李白奉旨为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调中的名句,从这一句诗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这位美到可以“羞花”的美女的倾城倾国之美。杨玉环的美确实达到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境界,她的美让曾经的一代名君玄宗皇帝李隆基为之倾倒,并不惜把作为儿媳的杨玉环经过各种手段得到手,以致于后来有人说杨玉环是引起安禄山起兵叛乱的原因,还是一派“美人祸水”之说。但是不管怎么样,杨玉环与玄宗皇帝的“恋情”却也轰动一时,虽然以悲剧收场,却让善感的文人抓住了灵感,随便翻一下古人的作品,关于他们故事的诗歌、传奇和戏剧真的很多,如:杜甫的丽人行、陈鸿的长恨歌传、白居易的长恨歌、元稹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其中犹以白乐天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更为脍炙人口,成了爱情的千古绝唱。,2023/3/14,19,令玄宗皇帝感到自己无法离开这个天生丽质、体态丰满的女人的,是在杨贵妃两次忤旨之后:“开元五载七月,妃予以妒悍忤旨。乘单车,令高力士送还杨锬宅。及亭午,上思之不食,举动发怒。及晓,玄宗见之内殿,大悦自兹恩遇日深,后宫无得进幸矣。”天宝九载二月,玉环因窃宁王紫玉笛又一次遭遣,“妃即出,上怃然”。及待贵妃回宫“自后益嬖焉”。大腹便便的安禄山同样真切地感受到眼前的这位大唐天子对坐在身边的高贵女人的宠爱非同一般。营州杂胡安禄山决心抓住这个契机,开始自己的权利之旅。“上爱幸安禄山,呼之为儿,常于便殿与杨贵妃同乐之。禄山每就坐,不拜上而拜贵妃。上顾而问之:不拜我而拜妃子,何也?禄山奏云:外国人不知有父,只知有母。上笑而赦之。”,2023/3/14,20,这是唐语林里的故事。后来的安禄山确实一步步受宠,并且进而被封为东平郡王,将军被封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第二年又兼任河东节度使,安禄山的胃口越来越大,奇怪的是玄宗竟一味迁就,天宝十三年,禄山兼任闲厩、陇西群牧等使,兼知总监事。除了皇帝,所有的朝臣们都坚信一个拥有如此强大兵权的人决不甘心只做一个供人玩乐的小丑,大襁褓里的大婴儿是大唐最可怕的敌人。也许杨贵妃也觉察到了点什么,但她不愿多想,她只想保住自己以及杨家目前的地位,让梦永远做下去。只是后来发生的一切却让她的梦彻底破灭。马嵬坡,一个充满了伤感的名字。“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这是对皇权的一次莫大的讽刺,一个平常的男人尚且可以豁出性命拯救自己心爱的女人,九五之尊的天子却无力拯救一个心爱妃子的性命。玄宗无力的辩解并不能压制众人心头的愤怒。杨玉环是个坚强的女人,她明白自己必须去死。人们只以一个姓氏作为自己最好的借口来发泄对君王的不满。,2023/3/14,21,“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杜甫丽人行)。歌舞升平的岁月里,女人只是为尊者身边的装饰物,国不将国的危难时刻,人们仿佛才猛然意识到帝王身边的女人有多么狰狞。此时的杨玉环变做了盛放玄宗全部过错的垃圾筒。狼狈逃窜的军队似乎只有从一个女人鲜血中才能找到溃败存在的真正理由。玄宗沉默了,他的身份不允许他正视自己犯下的罪恶。玄宗完全明白在要求处死杨贵妃的呼声中包含的真正内涵。他也必须杀死视为“至宝”的爱妃,因为这是洗清罪名的唯一办法!日后的岁月里,孤寂将充斥玄宗干枯的心灵。在他浑浊的泪水之中有多少是对逝者的思念,又有多少是对过去的忏悔。,2023/3/14,22,杨太真外传中有这么一段:“至德中,复幸华清宫。从官嫔御,多非旧人。上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霖铃曲。曲半,上四顾凄凉,不觉流涕。左右亦为感伤。”传说词牌名雨霖铃便是这样来的,接下来宋代的大词人柳三变在他的雨霖铃(寒蝉凄切)里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知道是不是能作为这个故事的一个注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马克思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雨果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如果我阅读得和别人一样多,我就知道得和别人一样少。-霍伯斯英国作家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克尼雅日宁俄国剧作家诗人要学会读书,必须首先读的非常慢,直到最后值得你精读的一本书,还是应该很慢地读。-法奇(法国科学家)了解一页书,胜于匆促地阅读一卷书。-麦考利英国作家读书而不回想,犹如食物而不消化。-伯克美国想思家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书等于废纸。-华盛顿(美国政治家)书籍使一些人博学多识,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疯疯颠颠。-彼特拉克意大利诗人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尔基读书越多,越感到腹中空虚。-雪莱(英国诗人)读书是我唯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而我对于事业的勤劳,仍是按照必要,不倦不厌。-富兰克林书读的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但当你读书而思考越多的时候,你就会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很少。-伏尔泰(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顾炎武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朱熹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鲁迅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煮读书务在循序渐进;一书已熟,方读一书,勿得卤莽躐等,虽多无益。-胡居仁明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吴晗看书不能信仰而无思考,要大胆地提出问题,勤于摘录资料,分析资料,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是做学问的一种方法。-顾颉刚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郑板桥知古不知今,谓之落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王充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