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实习感言.docx
湖南卫视实习感言湖南卫视实习感言在卫视新闻中心实习四月有余,浸渍其间,耳濡目染。经历颇多,收获不少。于我做事做人都有积极影响。返校已近一周,常常想写点什么,但每次提笔,却又感觉无从下笔。可能由于在实习中慢慢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让人坐下来揉额搔脑,写出期间具体感受确实为难。好在实习期间,信手涂鸦留有一些“乱”记作为我现在坐靠电脑之前任由思绪天马行空的线索和发端。把头皮都抓的快破的时候,写了点有关实习本身的东西,留给后来实习的学弟学妹。并且希望抛砖引玉,得到前面学长和同学的指正和补充,以备后来的学弟妹参考借鉴,绕过我们曾走的弯路,比我们走的更直更远。如果能够起到预想中的作用,即使一点点,够矣。一问道出来实习已经四个月多了。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自己在心里默默的思索和总结一些从某种意义来说跟外面世界社会第一次完全亲密接触的所得和所失。我是一个集体感归宿感比较强的人,我想可以的话,把我的实习的一些东西,记录下来,留给后面跟我一样将来面对同样问题的学弟学妹。要申明我没有好为人师的癖好,后面文中的“你”是为了表达方便,我觉得更是一席对话,并且,这个“你”就是现在的我。 实习的单位不会给你任何的缓冲时间,越是“牛”的媒体越这样。从你报到的即刻起,人家都会把你当作一个一起工作的社会人了。如果说你还是一个学生的话,那只是你自己一厢情愿的自以为。媒体的这些人会把你当作他的竞争对手或者一个麻烦来看,领导希望你可以马上上手。而其他下面的记者,由于媒体本身的性质使得记者变得繁忙、圆滑、冷淡,你的到来对他来说,没有任何关系,只要你不妨碍他做事情,除非你对他来说有使用价值,比如,听同期,打字。所以,试想一个实习生的到来他的环境,不喊你站,不喊你坐,更别妄想会有个记者主动叫你一起采访,完全根本当你不存在。这种被人忽视的感觉是不好受的,让你自己不断的胡思乱想,怀疑自己到底适合干什么,怀疑这个媒体,怀疑在学校学的,怀疑自己当初的理想,否定自己的选择,否定自己本人.,把你的信心和希望磨得粉碎,导致整个人情绪低落,没有生气。 总之,不论你的能力如何,刚开始的阶段很有可能得到这样的隆重接待。 换个角度看,这也是最锻炼人的时候了,还记得有个老师说过,在这样的环境呆了一段时间,你出去之后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应付了,确实是这样的。 我感觉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定位准确。不要以为自己还是一个学生,不要以为自己是来自湖大天之骄子。不是的,你就是一个来学习的学徒,不能再随时带着学校的书生气,你要像个社会人一样,一样从言谈和举止上来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全新的环境,对领导和记者老师尊敬,尊重。这点在社会上,至少从我看来是很重要的,论资排辈,人家从你对他们的态度就首先判断了你这个人,尤其是这些整天与人打交道阅人无数的人精,你只要谦虚的诚心的跟老师打招呼,即使他不愿理你,但是他至少是看着的。做实习生的,谦虚点架子低点有什么关系呢。二叩门在第一篇中主要是说如何适应新的环境,在这一篇里聊一下如何学习,尽快上手。当你刚到单位的时候,没有人理你,其实这是你最好学习的阶段,你可以坐在电脑前看稿件,了解这个栏目的特点,发稿要求,了解编辑们喜欢什么样类型的稿件,同时你发现了记者的写稿特点,这样你就可以提前选择你要跟的老师,另外,当你作为每天第一个早早来到办公室看稿件的人,无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会看得见的,同时这样也就给人家的留下好的印象。不是所有的稿件都是很好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心自省焉。我觉得看某记者的一篇稿件,同时要自己想象采访。换成是你去采访同样的题材,你会如何提问,你会如何组织一篇稿件,你甚至可以自己试着就记者的采回来素材,另外写一篇报道,然后比较一下。在这个过程当中,已经慢慢熟悉这个环境了,基本上知道每个记者的名字了,当然是不可以直呼其名的,有些记者特别在意实习生对他的称呼,我听一个记者说过,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只要你先来,后来的都要叫你老师,即使后来的还比你年龄还长。记得姓名的就叫某某老师,不记得姓名的就叫老师。熟悉老师了,就可以跟老师在他没事的时候聊天了,请教一些问题,不要害怕问题的简单,因为你刚来是可以理解的,何况他也是这么过来的。不过,尽量避免显得幼稚无聊的问题。跟老师聊的好,你觉得给他印象还不错的时候,就可以提出可不可以在他采访的时候出去带上你,如果没有同意也没有关系,因为有时候真的不方便。对于在电视媒体实习,还有一个必要的步骤是学习编辑,技术的东西上手比较快,但是要得心应手的用编辑机编出东西还是需要多锻炼操作的 ,平时多看优秀的电视栏目和电影,学习人家的编辑手法,这样的积累会帮助以后编辑片子,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是一个好新闻。实习的时候很容易走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味的跟老师跑,对老师形成一种依赖,自己扮演的角色仅仅是抗脚架或拿话筒的看客,忽略了记者在采访的时候的提问和老师写稿子的经过,并且整个实习期间都跟着老师跑。一个主任告诉我们,跟一个老师只需要几次就够了,熟悉套路,然后自己写稿子。我觉得跟老师最关键的是学习提问,记者的提问最反映他的水平,这点是最需要学习的,然而又是最难学的,需要自己独立慢慢琢磨体会。三入门已经基本上手了,又跟记者老师出去采访了几次,基本流程已经熟悉之后,自己可以单独尝试做一些日常报道了,比如天气报道和一些简单的社会新闻。作为一个实习生,有的可能开始的时候不太自信,害怕把新闻做砸了、害怕做砸了之后主任会批评等一系列的后果。经过实习几个月的总结,我发现,不害怕你做砸了,害怕的是你不做。即使有可能会做砸,但是刚来时谁不是这样过来的,都是慢慢犯错,慢慢总结,慢慢成长。还有一种尽量少犯错的方法,那就是在学校多实践,把那些可能犯的幼稚的错误留在学校。让自己从进入学校一开始,就为以后出去少犯错,而不断体验不断充实,让自己知识丰富,经验老到,比同台竞争的其他学校的新闻实习生更优秀。在下面列举小问题。这只是一些最基本的问题,注意这些问题,只是使你尽快地进入状态,至于提高,还得靠长期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1 找线索。这几乎是所有新人的第一道难题。自己找的话,途径有网络、报纸、线人、以及平时的积累。如果不能肯定什么样的线索是值得报道的线索,那就看看以前的报道过的内容,你会得到一个大概的整体印象。找到线索后,就要尽快地通过各种手段落实:这些情况是否的确存在?跟你从网上、报纸上看到的,从线人那里了解到的有没有不同?是否有了最新的进展?相关的当事人是谁?相关管理机构是哪个部门?怎么联系?落实后,马上思考,这个线索里,你可以去报道什么,从什么角度报道。然后,把你的线索和大概思路报告采访部主管,征求他的报道意见,获得许可后,你可以准备动手了。 2 按照程序报好车、报好设备。注意,一定要非常清楚你所要去的地方的具体位置,不要让司机兄弟跑冤枉路。另外,很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司机和摄象的兄弟,只要出门,你就要照顾好他们,哪怕他们比你年纪更大。有人叫摄象记者做“师傅”,建议不要使用这种称呼,严格地讲,大家没有地位的高下之分。尽快熟悉每一位司机同事和摄误同事,至少,要尽可能记住他们的名字。3 出发之前,清点好磁带和电池,磁带是否已经倒到位,估算好本次采访所需要的磁带和电池数量,确认磁带和电池是否带够。你离台后才发现忘记带磁带的时候,或者采访没有结束而突然发现电池或者磁带用完了的时候,你会恨不得掐死自己!4 外出采访的时候,请注意穿着,尽可能整洁一点,尽可能职业化一点,至少不要太随意或者太另类,太学生气,至少你要象个稳重的成人。你可以不在乎你的穿着,但别人会在乎。5 和被采访单位、被采访对象接触的时候,请注意不要有这样的一些小动作:紧张兮兮地在别人面前走来走去,不肯坐下来或者站稳脚跟;和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睛不能很好地注视对方,游移不定;老是低头看自己的笔记本;老是不自觉地摸后脑勺或者挠头;采访的时候,手不停地抖话筒,让对方感觉你在威胁他:“你不跟我好好说话,我就拿话筒敲你的脑袋”,或者以为你要在他面前表演话筒杂耍,因为他发现你的一只脚也在不自觉地抖动;还有,建议你不要为了讨被采访对象高兴,在采访的时候不断地或者夸张地点头。关键的地方有些点头表示就可以了。6 请注意你的采访时间:也许在你和被采访对象正交谈得如痴如醉的时候,背后的摄象兄弟已经扛得苦不堪言。不妨稍微停下来,歇会再继续。不过,一般情况下,如果只是做一两条简单的消息,采访一个人的时间大概不会超过10分钟。如果大大超时了,很可能是你的采访提的问题设计得不够好。还有,当你对一个人的采访时间很长的时候,你到后期编辑的时候会发现,你要找到某一句话简直太费劲了。甚至因为采访对象当时说的话太多,你可能都记不清他到底说了些什么。 对于设计采访问题,建议可以这样尝试: 问题不要太笼统、太宽泛,否则,善谈的人会不着边际,一顿海侃;问题也不要设计得太具体、太绝对,因为你了解到情况往往和实际很难绝对一致,过于细节的问题可能让对方觉得有必要首先澄清你的误解,然后再肯入正题,这样一来一去,又要谋杀掉你很多磁带。至于宽泛和具体,是个度的把握问题。你应该给对方一定的说话空间,但不要太大。当你发现他的谈话有你感兴趣的细节或者具体问题时,迅速抓住追问就是了,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在你的这种追问中暴露出来了。 不要把问题设计得太多。你可以自己先模仿被采访对象回答这些问题,你可以发现有哪些问题可能是重复的;其次,如果对方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就可以打发掉你苦心经营的问题,那你的设计就得更改,你要让对方有话说,可以适当地发挥。 适当设计一两个能充分调动对方情绪的问题,带着激动、忧伤、愤怒或者得意的情绪的一句话,有时候比滔滔不绝长篇大论要耐看得多。当然,如果你的问题一开始就引起对方恶感,并由此拒绝和你谈话,那就太糟糕了。你不妨把这样的问题放到最后。至于开始的时候,不妨糊弄对方一个他愿意吹嘘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可以暗示摄象的兄弟,机器都不要打开。 对于采访,建议注意这些小地方: 千万记住,不要跟被采访对象争论什么,尤其是不要争论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假如你想跟他比试谁更有学问,或者谁更有辩才,我建议采访完了闲聊的时候再来开战,一般来说,一条不长的消息恐怕容不下你和对方的精彩辩论。例外情况是,你要引诱对方说一句你非常需要的话,或者你发现对方在关键问题上恶意欺骗而你正要做批评报道的时候,你可以适当和他简短一争,刺激对方一下。一般来说,即使你发现对方明显在藐视你的智商的时候,你也不要轻易发难。 不要害怕打断对方的谈话,当他离题的时候。打断的方式尽量不要让对方难堪。 大多数情况下,你不会做反面报道,所以最好抱着请教的姿态去采访。不要趾高气扬。当然你得尽可能熟悉你要采访的对象相关知识和背景,你不能太外行。尤其不要搞错了被对方视为常识的东西。总之,与其不懂装懂,不如虚心朋教。不要怕说“我不知道”。 采访完了不要忘记提醒摄象的兄弟拍几个反打镜头或者交流镜头。最好当场在磁带盒上记下你采访的大概内容,在笔记本上记下对方的谈话要点以及你需要编辑进去的几句话。 建议不要刻意、过分讨好被采访对象和被采访单位,尤其不要表现出对人家异常崇拜的姿态,除非对方的确是个非常了不起的大专家、大学问家。表现出你的谦逊、礼貌、友善、理解就够了。当然,尽可能和对方尤其是被采访单位的新闻主管熟络起来,他们将是可靠的新闻线索来源。至少,记下他们的联系电话,确保以后你可以随时联系到他们。 谈话采访结束后,建议赶快思考确定:这个报道大概内容、形态会是什么样子?你还需要哪些镜头来表现?确定好后,马上拍。一条内容平乏的报道可以因为精彩的镜头而大大增色。不要回到台里后才想起来镜头不够,那时侯要回头再来拍就够你头大的了。假如你被责问:“为什么镜头这么少这么糟糕?”,假如你回答:“摄象没有拍。”这是最糟糕的回答。你不如干脆承认是自己的疏忽或者过失。 一定要和摄象的兄弟沟通好,及时告诉他你要做的报道内容是什么,你需要哪些镜头,假如能得到他的建议,那就再好不过了。 还有,不要忘了,一定要拍下你采访过的单位的招牌、外景,记下被采访对象的确切姓名、完整职务。除非你觉得不应该暴露他们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我实习的时候许多老师跟我讲过,要跟摄像兄弟沟通,拍回足够长的画面这是第一,第二就是画面一定要符合要求,大景,特写,空镜头,反打镜头。我曾经经受过回来编片子的时候镜头不够,或者是想要一个特写,结果把素材带翻来覆去看了遍还是没有,这时候最能体会世上没有后悔药的痛苦。解决的途径就是跟摄像提前多沟通,提出自己的要求。牢记: “即使镜头不够,也由记者负责,因为出去采访的时候记者就是现场的负责人”。7 采访完了,可以回台了。除非你特别困,否则不要在回台的路上浪费时间去打瞌睡或者兴致勃勃地扯淡,利用好这段时间,赶快琢磨你的稿子怎么写。只要利用好这个时间,一般来说,回到办公室,马上就可以动笔了。感觉有时候,在车上打腹稿的效率比在办公室都要更高一些。8 动笔之前,若有时间,和采访部或者编辑部的主管交流一下采访的内容和你的写稿计划,参考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当然,你可以大胆地提出你的思路。9 如果时间来得及,建议在动笔前先去看看你的磁带上拍了一些什么东西。这样可以使你的文字配音和画面表达配合得更紧密,更精彩。你也可以看清楚你将要用到稿件里面的“同期声”到底是怎么说的,也还可以发现哪些“实况”可以用到稿件里面去,甚至可以确定哪段文字配音可以适当使用哪些画面的背景声。当然,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是,看完带子后,你会发现,实际拍到的画面内容往往和你想象的内容有些出入,更好、或者更差。最糟糕的是,你可能发现,你想好了要用到稿件里面去的一段“同期采访”没有录到,或者那一段磁迹不稳,质量太差,没法用,那么,赶快修正你的稿件构思。10 文稿通过后,该配音了。就算不要你自己动手,也最好呆在配音间,及时告诉播音员一些生僻字怎么念,一些特别的地方应该怎么断句。你不要责怪播音员的偶尔错误,假如你不去做具体报道,你也可能念不准。11 配完音,马上动手编辑吧。 在给文字配音编辑画面的时候,尽可能把一些背景声编进去,这样,你的电视新闻会显得活泼一些,生动一些,巧妙地运用声音,可以使你的报道大为增色。注意,除了纯粹的实况和同期声以外,背景声的音量不要高过配音。12 一定要记住播出时间和合成编辑的时间,当你拖拉太久的时候,没有谁会等你。所以,哪怕你的画面编辑得不够完美,你也要完整地编完。否则,赶不上合成、播出,你所有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记住时间,从你离台去采访开始,就要记住时间。四回望能够顺利的做一些日常报道之后,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一个符合标准的“准”电视新闻工作者了。不过,可能这时候你也发现停止在每天做日常报道会让人变得乏味,至少在心里可能有尝试别的更深东西的想法。在我实习四个多月即将返校的时候,跟栏目几位老记者请教,他们提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结合我自己的一些观察和体验,总结如下:多看书,主要是文学和经济方面的。当然与每个人的兴趣和志愿有关,可能有的人希望成为时政、军事、体育方面的记者,各有侧重;多看文学和其他类的书,可能短时间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足以冶情、长才。具备相关领域的丰富知识是一个做深度报道记者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知识才可能对题材捏拿到位,驾驭话题,辣手才能写的出文章。记者一辈子就是慢慢被掏空,然后又不断补充新信息、新知识、新观点,这也是做记者的乐趣吧。多看新闻作品。有人说新闻是一门发展迅速,更新迅速的学科,总结和概括总是落后业务一个节拍。正是因为如此,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除了多看以前的新闻获奖作品外,还应该保持关注同步最新的新闻动态,除了了解信息,更重要的是对国内外新闻体裁和形式把握和学习。尤其是电视新闻记者,在电视竞争激烈的今天,保持观看优秀电视节目,学习和借鉴最新的电视画面和声音的编辑手法,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以前中央电视台午间国际新闻一般都是所有留在最后面,而现在新闻频道一个时段的新闻一般都是整个新闻分为块,国际新闻分别穿插在每段国内新闻的后面,这种编辑思维的转换传递了许多信息,值得体味。另外,建议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多操作一下院里花血本买回来的摄像和编辑设备,练练手。将从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的漂亮镜头,自己运用过来剪接,形成自己的剪辑特点和风格。电视新闻也是一门动手的艺术,好的新闻通过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声画并茂,视觉听觉都得到享受,这是所有电视工作者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许多电视魔鬼通宵鏖战,反复琢磨反复剪接的动力。多锻炼,怎么说这点呢,这点是最不好表达的。作为记者,从事的一项每时每刻跟人打交道工作,每天上班之前你都不知道你要采访的是什么,面对的采访对象是谁,会发生什么。每个记者都应该成为一个娴熟的外交家,能够跟各种人打交道,说服各种人愿意接受采访,从他们口中获取需要的信息。这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完善自己的性格,锻炼自己的能力。既要能够采访一个口若悬河的表演家,也要能够采访一个一言不发的少年犯。能够融入到你的每一个采访中去,带着工作热情和人本关怀,用你的人格魅力感动采访对象,获得他们的信任,离他们最近,站在他们的角度来看某个事件。要做到这点是最难的。后记:第三节入门有引用新闻中心吴涛老师给我们实习生的建议,感谢湖南卫视给我此次实习机会。绝知此事须躬行。写了些不成熟的只言片语,每次静下来看以前写的东西,都不免发现以前的幼稚,幼稚略显可爱。实习四个月,对于一个真正记者生涯来说时间太短,也就意味着在这四个月的实习发言权其实是微不足道,一直都相信行动最能说明问题,实践出真理。言多必失,总结心得到此打住。如果说这将是一个记者的生涯,那么也才刚刚开始。我看见自己才刚刚踏进这扇神秘的大门,好奇张望。而前方的路,漫长,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