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docx
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浅谈歌曲演唱中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 歌曲的艺术表现与处理,在歌曲演唱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要唱好一首歌必须从歌曲的艺术处理入手。文章将对歌唱中艺术处理与表现的理解作品、声音的艺术处理、节奏速度的处理、情感的处理以及歌唱者自身修养等方面加以论述。 歌曲演唱 艺术处理 艺术表现 Songs of the art processing Song artistic performance and processing, in the song sings is an important link, must therefore sing a song to obtain from the song artistic treatment. The article to will sing to hit the artistic treatment and the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work, the sound artistic treatment, rhythm speed aspects and so on processing, emotion processing as well as chanteur own training elaborates. The song sings artistic treatment artistic expression 歌唱是一种听觉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也就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成声音的过程。一首好的歌曲终归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音符和文字符号,歌唱者必须通过声音对纸面上的曲谱进行准确的“再创造”,把音乐特定的情感和内容以及主题形象表现出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由此可见,我们在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要做好歌曲演唱中的艺术处理,以下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一、全面深入了解作品,对歌曲进行准确定位 了解作品的内涵 拿到一首作品,首先要全面了解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从而使对作品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个性特征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理解歌词内在的含义,掌握歌曲的主题思想。 熟悉乐谱,准确地掌握歌曲的结构 歌曲由旋律所组成,歌曲之所以动人心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高亢低沉、激越委婉的旋律线。歌曲的旋律线一般分为上行、下行、平行三种,有时还互为结合地出现在歌曲中。而节奏是旋律中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的特点并准确地掌握它。调式、调性在表达歌曲的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表现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小调式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也应十分注意。 对歌曲演唱风格的把握 不同的歌曲有不同的风格,就中国歌曲而言,又可分为西北、东北、西南、客家民歌等风格,外国歌曲又可分为意、法、德、俄罗斯等风格。另外,还有咏叹调、浪漫曲、小夜曲等等。 很多学生在歌曲演唱中,不注意分析作品,只注重声音,其歌唱当然也就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作品,才能把歌曲把握得更准确,表达得更完美。 二、歌曲演唱中声音的艺术处理 在歌曲的演唱中,变化声音的艺术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手段。这种变化,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音色、音量以及力度的变化。在演唱是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变化,才能把作品表达得更加完整。 1 音色是歌曲演唱中演唱者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形式 音色是歌曲演唱中演唱者进行艺术处理的重要形式,因此演唱者不能用一种声音状态来演唱多种形式的歌曲,这是不可取的。声乐演唱道路宽,涉及歌曲的体裁广,如果对所有的作品都千篇一律地处理,也就失去了作曲家赋予作品特定的情感以及其原有的风格。因此笔者认为,不同的情绪就应当配不同的音色。4 表现欢乐、庆祝、奔放、狂喜的情绪,一般用明亮、开朗而有弹性的音色。 表现庄严、肃穆的情绪,一般用浑厚、圆润的音色。 表现赞美、从容的情绪,一般使用温暖、优美的音色。 表现愤怒、仇恨的情绪,需要浑厚、有力的音色。 表现悲伤、失望的情绪,需要暗淡的音色。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曲蔓地,在维吾尔族民歌特有的强拍内切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活泼而热情奔放,表现了新疆维吾尔族少数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所以这首歌就应当用明亮开朗而富有弹性的音色。 在歌曲艺术处理中选择和变化演唱的音量也是艺术处理十分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对不同的作品应当选择不同的音量。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只要是情绪高涨迸发,宣泄需要较强的作品,我们就应当选择用较强的音量来演唱。相反,一些比较柔和抒情的歌曲就应当用比较弱的的音量来演唱。7 同一首作品中应注意音量的强弱变化对比。音量应该随歌曲情感变化而变化,一般歌曲的情绪由内到外,声音一般由弱到强,反过来则由强到弱。7 例如父亲这首歌曲,在这一作品中我们要把音量的强弱对比控制得很好,要把声音的爆发力和气息的控制力紧密结合起来。作品A段主要是很内在的赞美自己的父亲高大形象,音量不需要很大,要有一种内在描述的感觉。A段的内在描叙实质上是为B段的爆发做好充分的准备。作品的音量转折点在B段的“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里是全曲的最高潮,应该用到全曲最强的音量。在B段的爆发点高潮推出之后,接下来“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这一句笔者认为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感情转折,一是此处音区较低,感情应该由外转向内,二是为突出下一句“央求你呀,下辈子还我做的父亲”做好再次感情爆发的准备。最后 “央求你呀,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笔者认为应当再次回到较强音量。所以在演唱这首作品是一定要调整好歌唱状态,把感情的由内向外,由外到内,音量由弱到强,由强到弱的各个过程唱好,以表达对父亲诚挚的爱与深深的敬意。 声音力度的强弱对比在歌曲的艺术处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同样不能忽视。不但要强调不同节拍所体现的周期性强的规律,而且还要注意曲谱中出现的临时强弱记号。7例如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中段,是通过对旧社会的痛苦回忆和悲愤的控诉,转而唱出跟着党去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的情景的。情绪由悲愤逐渐转向激昂。因此,在声音力度处理的中应该由中弱(mf)强(f)很强(ff)的递增变化,使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效地表现了歌曲的思想感情。 三、歌曲演唱中节奏速度的艺术处理 节奏是音乐的支柱、乐感的核心 节奏既要求准确、稳定,更需富有律动,充满活力。 有的人歌唱太实在,生怕忽略某个音。他们越是对每一个音符都很强调,越是拍拍都重、音音皆强,越是说明他们没有把握住节奏的规律。实际上,歌唱时只要把节奏中的强拍,歌词中的重点字,突出唱出来就行了。节奏的艺术处理是有它一定的规律性的。 把握好节奏的基本律动。强弱规律:二拍子是;三拍子是:;四拍子则是:。这是乐2 理知识中讲到的基本规律。演唱时强拍唱出来,弱拍带过去,这样才有律动。但是这些基本的律动和规律在现代歌曲的创造的和演唱上却了有新的突破。 例如刘斌作曲并演唱的歌曲当兵的人,这是一首四拍子的进行曲。他在重音处理在第四拍弱音的附点后 16分音符上,如第1、5、9小节;第二处,他变第二拍子的弱音为强音,附点后16分音符重唱,如5、7小节。再一处就是,中心句对位的小节,每拍都重唱。这种强调既能准确的表达词义,又把歌曲重点句深深的印在了听众的脑海里。如歌曲第一句 “咱当兵的人”。这几处的妙用在于,生动地再现了人民军队正在行进中的飒爽英姿和矫健的步伐,律动感极强。 把握好弱拍的起音。节奏不仅要注意强弱拍的规律,更要注意弱拍起音的唱法。许多歌曲中有的乐句常从弱拍起音,甚至从弱拍的后半拍起音,这些弱拍起音都不好掌握。有的人将弱拍起音的时值唱得如同正拍强拍,以为准确唱出来就对了。其实唱好弱拍最主要的还不是在于时值上的准确性,而是掌握律动上的分寸感。 一般说,从正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用在叙述、肯定的情绪。而从弱拍起音的乐句,通常是表现感怀、赞叹和询问、思考的境界。因此,这个作为乐句起音的弱拍音,应起得非常轻柔,富有流动感,呈不稳定性。唱这样的句子,应有请进来或流出去的感觉。当这个起音很轻柔地流向正拍时再把声音放出,在正拍上形成相对的稳定感。细心比较,差别明显,用心唱好效果迥然。 游击队歌就是一首弱拍起音的歌曲,而且还是将弱拍的八分音符拆分成两个十六分音符起音。表现出一种对游击队员的赞美和感叹。起音时应当轻轻的流动着唱,一直唱到正拍“没有吃没穿”再把声音放出来。这首歌曲的风格并不难掌握,但是前面的弱拍起音却比较难以把握。我们不能唱得太软,否则就不能把游击队员的阳刚之气唱出来,更不能让人感到游击队的灵活多变。要唱得流动,轻巧而富有弹性和力度,这样才能让人从每字每句中感受到游击队的特点。 把握好休止符的处理。俗话说“沉默是金”。 休止符是音符中的一种,只不过它不是用歌声而是用心声去唱。这也正是休止符神奇的表现,这个看似什么都没有的音符,却恰恰是什么都包含。如果是休止符在乐句与乐句衔接处,那么我们肯定不能认为是让歌者休息,而是在为前面的乐句向后面乐句作情绪的转换、发展而安排必要的时间,给歌唱者酝酿感情准备时间。有一句形容休止符的名言,赞它是“无声的交响乐”,无声可以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想象给人以完美。如果是在表示伤心的情感时出现休止符,那么,这个休止符将是表达伤心的程度,不可言喻;如果,是在表示爱情的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那它将是比唱出来的每一句爱情的词语更能表达爱意。 根据旋律特点,使用节奏“游移”的方法。根据一首歌曲旋律的特点,用节奏“游移”的方法,能使歌曲更生动、活泼。那么,何为节奏“游移”呢?节奏“游移”是歌曲的一种特殊处理方法,节奏“游移”就是在某个段落把握好总体节拍、节奏的基础上,改变原有的重音、节奏等,根据自己的处理来演唱,造成一种有序中的自由,这就是节奏“游移”。节奏“游移”的方法主要还是要根据歌唱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加以合适的处理。“游移”的方法大多用在流行歌曲和通俗歌曲中,但随着音乐的发展,节奏“游移”的方法用在美声民族歌曲的演唱中也不少见。 歌曲的演唱速度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情感表达非常重要 速度的处理主要还是通过“快”与“慢”表现出来的。当然,速度的对比是辩证的,“快”与“慢”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快”就体现不出“慢”,没有“慢”也体现不出“快”。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有一个速度上的基本要求,但是根据作品本身的需要和旋律流动性,歌曲的速度是变化多样的。我们不应该把它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之内,有时为了强调歌曲的特殊艺术效果,演唱时可把某一乐段,乐句之间的速度处理得稍快或稍慢、渐快或渐慢、宊快或突慢以及回到原速等等。 3 如教我如何不想他中的“微风吹动了我头发”,为了唱出动感,我们可以把前六个字速度加快,唱的紧迫一点,最后“头发”两个字再适度放慢拉宽,这样唱出了动感也唱出了被风吹动的头发的形象。 速度的处理不仅仅是用在艺术歌曲中,同样也可以用在儿童歌曲中。如儿童歌曲娃哈哈,这是一首愉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共有两段歌词,速度不宜太快。但是在情绪上为了唱出一个活泼、俏皮的形象,在演唱第二乐段时可把前四小节的速度放慢一倍,从第五小节开始逐渐回到原速,根据需要还可以把速度越长越快。这样通过乐句之间速度对比也就能把活泼调皮的形象给刻画出来了。 四、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艺术处理 歌曲的演唱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情感。歌唱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来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感情的共鸣。因此,准确地把握好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艺术处理,是歌曲演唱的重中之重。 创设情景,想象意境,再现感情处理 创设情景,想象意境,就是要尽量去启发音乐的想象力,演唱者应根据歌曲的内容和音乐形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反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演唱者进入角色一样去身临其境。如果能把一首歌曲的情绪掌握好,情景意境想象得很具体,那么在表达时就会很真实和生动。特别是在唱歌剧的时候,创设情景和想象意境就能很快帮助演唱者确立起正确的音乐形象或者说是歌曲的主人公的形象,歌曲的主人公形象完整、统一了,歌曲的主题思想也就明确了,这样表达就会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3当然创设情景,想象意境并不是不是一日之功,它是一种生活的积累,记忆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因此这也就要求演唱者应随时用眼睛和耳朵去搜集和倾听各种生活的画面和声音,去体验生活。 例如斗牛士之歌,这首歌曲出自歌剧卡门的第三幕,是斗牛士卢卡斯为感谢欢迎和崇拜他的民众而唱的一首歌曲。它节奏有力、声音雄壮,宛如一首凯旋的进行曲。歌唱者在唱这首歌时,就应该把自己当成英勇成功的斗牛士,创设民众为自己感到欢迎和崇拜,自己为感谢大家而自豪地歌唱。演唱者如果有了这样的意境想象,这位百战百胜的勇敢斗牛士的高大形象就能塑造得更加真实生动。 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创造歌唱艺术的美 在歌曲演唱中,运用美的声音去塑造完美的艺术形象,创造歌唱的艺术美,是歌唱的首要任务。通过优美的声音,表达丰富的情感。而“声”是歌唱的基础,“情”则是建立在“声”的基础之上的。优美的声音不仅仅是靠歌唱技巧表现出来的,它还包括音乐的内容和情感。只有把这些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产生美的声音,创造出美的效果。1 美的声音是相对的,歌唱中美的声音具有两重意义:一是个性美;一是效果美。个性美是指在没有内容和情感要求下的音色美,单纯地用演唱技巧就能表现出来的美。效果美则是指内容、情感和技巧相结合,创造出来的声音美。2 例如歌曲松花江上,用暗淡、深沉的音色表现的是一种凄惨、悲愤的情绪。如果把它用于表现热情、明朗的情绪,它就不美了,因为它脱离了内容和情绪的要求。所以,美的声音不是绝对的,声音只有通过歌曲内容和情感紧密地结合才能体现出美。 把握好歌曲的语气 歌曲演唱是音乐和文学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语言的生动性在其中占有一定的份量。朗诵者的语气对文学作品情感的表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演唱者的语气处理在歌曲演唱中也十分重要。5 例如再见了,大别山最后一句“我要把你铭记在心头”的“把”字。笔者认为,这个“把”字就应当加以渐弱的语气处理。这样就能更内在地把老将军对战斗过的有着血肉般联系的老区人民的深厚情谊所表达出来,这个“把”字也就4 有了千钧的力量。 换气是歌曲演唱情感处理的需要 人在不同的情绪下,讲话时的气息状态不同,换气也就不同。激动时,气息很有弹力,换气急促、强烈;忧伤时,气息平缓,换气就深沉、缓慢。因此,歌唱时要带着歌曲的感情来换气,使换气与表达歌曲的内容融为一体,不可因换气割断了歌曲的连贯与完整。9 选择恰当的换气点。恰当的换气点是依据节奏、旋律、句法来确定的。一般是一个乐句结束,换一次气。遇到大的乐句,以每一小乐句结束时换气。如果因乐句太长,可在乐句当中缓一下气。 缓气也应选择在词组与词组之间,绝不能将词组隔开,否则意思不清,更无从表达感情。 例如父亲这首歌曲中“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和第二段“凝望你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原唱将这两句的换气点放在了“我”字之后,使用了乐句的结束换气的方法。但是笔者认为,这两句应当把换起点放在“我”字之前,采用歌词意思换气的方法,这样歌曲的意思表达就显得更加完整,也比前者合理。 取消不必要的换气。许多演唱者常常出现换气多、乱换气的现象。歌唱时应尽量减少换气,能一大乐句换一次的就不要每一小乐句换一次,并尽可能不要中间偷气。这样乐句就连贯完整,感情表达也充分。许多演唱者有一种通病应特别引起注意,他们为了显示自己声音的高亢、辉煌,显示自己气息的“充沛”,不顾词意的完整性,总是在曲子最后一个字之前换一下气,这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克服。 处理好作品中的“三个点” 想要唱好一首歌,高潮是全曲最重要的部分。高潮点是全曲中词意和音乐张力最大的地方。但是要唱好高潮点,必须要先找到高潮点、转折点和低点。低点是全曲最内在的、最含蓄、最内心化,又最富于想象的地方。低点一定要放低,这样才能突出高潮点。但是在从低点到高潮点一定要有一个铺垫的过程,这就是转折点。转折点是两种情绪间起转折作用的音、乐句或气口。如果没有转折点的铺垫,一个劲的强或一个劲的弱是达不到艺术效果的。4 也就是说,确定了静点,可以把静点处理得细腻、深入、内在;确立了转折点,就可以使两种情绪之间的转折过渡合理;而确定了高潮点,既可在高潮点之前准备好情绪的发展,可以在高潮点处把所有的情感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 例如歌曲又唱浏阳河,将开头得到“千家万户都唱过”作为全曲的静点,在静点的演唱中要以平静、细腻、内在的描述为主,音量也不需要太大;从“它染绿过湘江水”至“歌声飞遍全中国”,将作为全曲的转折点,音乐的流动性加大,情感上也比低点更进了一步。在转折点的演唱中,我们要为高潮点的出现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铺垫,音量应渐渐地加大,气息的流动性也应该渐渐地加强,这样有利于高潮点的表达。从“浏阳河”到最后,则作为全曲的高潮点,这既是全曲情感最浓的环节,也是最能体现音乐张力的部分。在高潮的演唱中,歌唱者应把所有的情感发挥出来,使之与低点形成强烈对比。声音的音量也应该完全放出来,气息的流动性也应该更强。 五、歌唱技术是歌唱艺术处理的“硬件” 要谈艺术处理,首先谈到的就是技术。技术是歌曲演唱艺术处理的“硬件”,只有对专业技能有效地掌握了,才能谈艺术处理。就如有一部好的作品,也有了好的设想,但是专业技术达不到要求,连完成作品的能力都没有,又何谈艺术处理呢?所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术根本无法谈艺术处理。相反,如果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和高超的技术,那么留给艺术处理的空间就会相当的大,对歌唱者来说,演唱也就会轻松自如。8 例如我们很熟悉的歌曲青藏高原,它对演员的技术要求就相当高,音域横跨两个八度以上,最高音达到HIC。李娜在演唱这首歌时那独具匠心的处理,仿佛把我们带到了5 辽阔的雪域高原,使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藏族那粗犷豪放的性格,纯净的心灵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给听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李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高超的技巧支持,当然就无法谈及艺术处理,也就更不可能把作品表现得如此的淋漓尽致。 六、技术与艺术相结合 技术与艺术,也就是声音与情感,二者一向都是歌唱中血肉相连的两个部分。发声、咬字吐字和情感的表达构成歌唱的整体,二者不可分割。3歌唱的发声是以人的整个身体作为乐器发出来的声音,它除了嗓子还必须加上气息打开腔体共鸣而得到的,这也就是发声的技术。歌唱是一种全身心参与的表演艺术,不仅仅是通过整个身体来发声,而且必须加以一定的肢体语言和自己的灵魂。也就是说,歌唱是诸多因素融汇于一个整体中的完美艺术,只有技艺结合,才能使歌唱达到感人的境界,产生沁人肺腑的艺术成果。 七、提高歌唱者的自身修养 有不少歌唱者,虽然具有较为纯熟的演唱技巧,但由于他们的阅历浅,知识面窄,对歌曲所产生的历史背景,所体现的风土人情不能准确的把握,甚至对于歌词的内涵都不能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因而也就不可能表现出歌曲的深刻含义和意境。所以,歌唱除了要有娴熟的技巧,还必须提高歌唱者的自身修养。 提高自身的音乐基础修养 这是歌唱者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时不可缺少的素质。要想处理好一首声乐作品,首先要在识谱、音准、节奏、调式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去学唱曲谱,弄清乐句、乐段和各乐段之间的速度、力度变化以及全曲的高潮安排。同时也要注意音乐的风格,这样作品的基本要求方能达到。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好音乐专业的各门课程外,还必须培养和提高我们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想象和记忆的能力。平日积累的感受越多,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也就越强,越准确,声音也就会越感人。 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声乐并不是一门简单的学科,而是一门集生理学,声学,解剖学,生物学,力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因此,我们除了具备音乐基础修养和学好发声技巧外,还须在文学,历史学以及其他多门学科下功夫,从中吸取营养,才能是歌唱的水平得以真正的提高。 深入体验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家的创作都是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摄取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反过来又从不同的角度去反映生活和表现生活。作为美的使者,歌唱者应深入到生活中去,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因为只有生活,才是艺术的唯一源泉。我们应牢记这一准则,用歌声反映时代的特色和风貌。 总结 综所上述,当我们拿到一首歌,首先就应该对歌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总体的设想,这里面包括整个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音量等等问题。当然这些设想不是盲目的或是随心所欲的,这些设想都是要通过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调式调性,乐段乐句的起伏发展以及节奏的特点才能得出来的。只有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才能得出歌曲内在情感的基本走向,找到全曲的“三个点”,把握好“三个点”的艺术对比性,才能把作品完整的表现出来,给听众美的享受,使之得到共鸣。除此之外,歌唱者还应当注重体验生活,提高自身的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提高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也就能使自己的歌声能富于生命力和艺术色彩从而变得更加美妙。 6 1 李凌 歌唱艺术漫谈上海文艺出版社,XX年版,第188页 2 程宁敏 声以情发,情以声传 中国音乐XX年第一期,第66页 3 赵梅伯 歌唱的艺术 上海音乐出版社,XX年版 4 石惟正 声乐学基础 人民音乐出版社 5 余笃刚 声乐艺术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6 邹长海 声乐艺术心理学 人民音乐出版,XX年8月 7 周新华 声乐基础教程 湖南文艺出版,XX年8月 8 艺术广角 XX年增刊第87页 谈歌曲的二度创作和艺术处理 9 吴天球 让你的歌声更美妙 人民音乐出版社,XX年出版,第144页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班主任、论文指导老师黄宪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四年的生活相处不久,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用。 感谢广西民族大学所有领导,是你们让我感受到了大学学习的快乐气氛和学校的魅力。 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广西民族大学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感谢与我一起走过4年大学时光的同班同学们,感谢你们的悉心照顾与宽容,感谢我们一起经历的点点滴滴。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将会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为了梦想,我们永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梦想的天堂再次相遇。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