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多元化评价.docx
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多元化评价浅谈小学课外阅读的多元化评价 内容摘要: 课外阅读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而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必须要有良好的评价机制。所以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多元化评价,通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激励多元化的训练,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质量。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 多元评价 方式多样 探索研究 正 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学生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获得知识、认识社会的基本途径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而课外阅读作为学生课内阅读的补充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更是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 当我静下心来反思我校的课外阅读时,发现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可效果不明显。我校地处农村,开始以为是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到位,通过调查,我校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虽然较多,但实效性不明显。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很好的评价机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课外阅读成效性不高主要问题是不少教师课外阅读评价单调乏味、浮泛空洞,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有创意阅读的意识自然激发不起来。 2. 从课外阅读评价的对象来看,我们农村的孩子大部分阅读面过窄,比较喜欢漫画和脑筋急转弯之类的消闲书籍,对于文学类、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兴趣不高。同时也有很多学生并没有固定的阅读时间。 3. 从课外阅读评价的内容来看,不够具体。平时教师在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内容和数量不够明确,没有一个评价标准,也没有及时反馈,所以课外阅读效果不是很有成效。 4. 从课外阅读评价的方法来看,教师评价的方法比较单一,也比较陈旧。好些教师只是鼓励学生去读,读好读坏一个样。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兴趣、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形成了阅读个性差异。如果按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既扼杀了个性,也降低了课外阅读的成效。 5. 从课外阅读评价的参与人员来看,依旧以教师为主,没有让学生及有关的其他人员参与评价,有些家长不支持,认为看课外书是没有什么效果;还有部分家长甚至反对。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积极有效的评价,课外阅读的实效性较差。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实施有效的课外阅读多元化评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意志,又能帮助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了解学生的阅读取向,更有利于抓好课外阅读质量。因此,我们进行提高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多元评价的探索及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我的阅读我作主”评价内容多元化,提高学生的自评能力 为了让课外阅读的效果明显,有许多老师从图书室借来图书,人手一本,规定学生每天看多少,然后亲自过问、亲自评阅。这种带着强制性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学生增加课外阅读量,可也使学生没有了自己的空间,在磨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评阅时间,造成高耗低效的现象。于是我在“评价内容”上动脑筋,把评价定位为:多给建议,教会学生自己评阅。让每个学生自豪地拥有“我的阅读我作主”的权利。 首先列好学生课外书的阅读书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去借阅。然后我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阅完。为了让课外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反馈,要求学生在阅读完后进行自评。在学生自评过程中做到评价内容多样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评内容表达。 让学生明白看完书后至少知道在讲什么。我一般会在午间抽个时间,让学生自己评评阅后感,在学生自评时,我常引导学生:这本课外书主要讲了什么?里面的内容有没有意思?从里面能学到什么?有没有被感动? 2. 评主要印象点。 课外阅读在学生自评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况且学生也不太可能比较全面地对一本课外书提出评价意见,所以就让学生谈一谈看完后印象最深的一处或两处,就是让学生抓住“印象点”进行评价,然后教师加以表扬。这种评价方式学生既容易做到,也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 评阅读情感。 主要学生评价在阅读后是否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快乐;是否乐意阅读;有否将自己的阅读的作品与他人分享感受,交流评析。 4. 评迁移运用。 大部分学生对课外阅读文章时学过的语言材料,掌握程度基本停滞在“理解”这一学习水平上,很难自动上升为“运用”这一学习水平。“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积累再丰富,如不能灵活运用,也不能转化为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我鼓励在学生学习课文或者读完一篇文章后适当做一些迁移性练习,把课外知识引用到课内,让学生自己对运用课外知识的能力作一评价。例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课之前,让学生去了解课文背景,其中有好多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了少年版的三国演义,了解了相关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特点。在课堂教学时,学生们能说出诸葛亮和周瑜的一些故事,我针对这些能自动进行学以致用的做法表示赞赏。这课学完后,我又进行了一个“品三国故事会”,让学生来讲讲三国里面其他人物的故事。这样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的深化,从而能强化阅读的效果。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评价标准多元化,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如果课外阅读评价,总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强调学生阅读的共性发展,无异会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看书就会应付了事,浏览就算。古希腊的一们哲学家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我们应淡化统一目标,加强个性化评价,尽量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 1. 层次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对阅读能力欠强的学生,评价尺度要略松一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等级评分标准。可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层次,根据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阶段性评价。课外阅读的评价目标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卡罗纳这篇文章时,因这篇文章选自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我要求全班学生课外去阅读这本小说。要求丙组同学能顺利看完书,了解其中100个小故事,至少能完整复述2个小故事,就可获优;乙组同学不仅要看完书,还要完整复述5个小故事才能得优;而甲组同学要获优,除达到以上目标外,还要求他们写写阅后感,有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评价,使学生都明白了自己的阅读目标,切实可行。 2. 定级性评价。 阅读贵在精不在于多,与其让学生囫囵吞枣地匆匆阅读多本书,不如切切实实地啃几本。要求学生阅读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阅读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因此应该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定级性评价。我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让学生阅读了一本课外书以后,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并且记录下自己的感想。根据学生上交的反馈表的质量和数量进行评分定级,按“优秀、良好、合格、加油”分为四个等级,并将学生分数等级表在班级墙报中公布,以此激发学生提高阅读的质量。 3. 个性化评价。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富有个性、构思新颖、视觉独特,具有创新思维的阅读经历和阅读方法,必须打破陈旧传统的阅读评价方法,要多加以指导、矫正,多方激励,发展个性化评价。如在六年级一名学生在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一书,她有一个与人不一样的经历,就是从一年级开始,每年看一次安徒生童话,当初是家里没书,后来是每次看她都有不同的感受,她还把每次感受写下来,一直到写到六年级。我对这位学生给予充分肯定,并提醒她继续看下去,一年看一次,把感受也继续写下去。还有一位学生在看书时,总不是从头看起,他总是东翻一下,西翻一下,碰到选集性的文章有选择地看,我觉得也有特色,也当场予以肯定。 4. 进步性评价。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要重视帮助和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评价的同时,更多的是欣赏,让教师满意的眼神和真诚的赞赏去鼓励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可提供一些学生喜爱阅读的书籍;精神奖励如颁发“读书能手”、“书博士”、“小小藏书家”之类的奖状。形式多样的评先评优,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机会获得成功,越是阅读基础不好的学生,对他的进步越要表扬。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5. 总结性评价。 学生毕竟还是个孩子,让他们坚持课外阅读,自觉阅读确实不是容易的事。为此我们印制“阅读反馈卡”,让学生到图书室借阅一本书时,就发一张“阅读反馈卡”,要求学生读完后必须填写好反馈卡,才能再借一本书。反馈卡上要学生填写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一句话想法、百科小知识等,这就督促学生借了书就得认真看,不要借书时兴致勃勃,借完后就不闻不问。每半月查阅一次读书笔记、读书卡,组内互相评价给出等级。教师不定期抽查,并写出评语。每月填写评价表,期末依据平时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评价方式多元化,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要改变以往“学生读,老师评”的单向交流,让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主体,使学生有自由表达的机会,在讨论中和互评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教师要以“合作者”、“参与者”自居,不能把个人意志凌驾于学生之上,做到师生、生生互议互评,充分刺激学生的参与欲,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 1. 激活思维,师生共评。 师生共看同本课外书,然后在语文课或午间不定期抽一点时间,先让学生讲述阅后感,再让同样看过这本书的学生全班学生听完老师或学生朗读后再进行评议,写出评语。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远离战争、珍爱和平”为主题的课文时,我让学生去借阅有关二战及抗战的课外书,看完后师生互评。每当这时,课堂气氛总是异常活跃。老师、学生在真诚、平等的氛围中共同参与,效果不错。这种师生共评的评价方法,不再是老师唱独角戏,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来自学生个体智慧的碰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的培养。 2. 各抒己见,学生互评。 我在班上有阅读课代表,然后再分成阅读小组,小组长负责自己的组员,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活动,大伙儿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等,变单纯的评价为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 3. 课外延伸,家长补评。 通过家长在家的补评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真实、有效的落实。让家长参与进来,一起评价,让家长对孩子的进步有所了解,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外,也促进了家长与孩子共同进步。这其中当然也可以包括亲戚,朋友等都可以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发表看法,提出建议,给予鼓励!既让家长通过阅读与孩子进行了沟通、交流,同时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评价激励多元化,让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功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别人认同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更是这样。我们应该多表扬学生,良言一句三冬暖,相信在我们的鼓励和表扬下,学生能更好享受成功的滋味。同时也应根据学生这一心理,想方设法提供相互交流与自我展示、多方激励、体验成功的各种途径。 1. 画画激励。 即用简笔画代替眉批。阅读完后,教师在阅读反馈卡或学生自己的课外书中画些“红五星”、“小红旗”、“OK手势”、“大拇指”、“笑脸”等等。用简笔画代替眉批,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兴趣。 2. 口头激励。 时常对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促进师生情感。在当场评点时,应当众肯定,尤其是阅读水平差的学生,哪怕是能看一篇文章,读一段文字,就应给予肯定。教师的鼓励,使学生身心愉悦,使学生乐写作文。 3. 批语激励。 好话多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可取之处,给予充分鼓励。表达出赞美和期望,最好还能来点幽默。坏话好说,用旁敲侧击法婉转地指出阅读需要注意的地方。要评文、也要评人,去除评语的公式化,提倡人性化,倾注真挚的情感,表达真诚的关怀。 4. 活动激励。 把讲台当舞台,每节语文课前给学生2-3分钟,让1个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如讲故事、朗读、背诵等。还可以在班级的学习园地中,开辟一个“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的读书感悟展示栏。通过他用来展示学生的一些作品,如读书笔记、读后感、优秀习作、优秀周记等。定期的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议,评出好的挂在“阅后感屋”内。这个评议可以是小组评议、班级评议,也可以是教师评议。小学生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会不甘示弱,从而使得“阅后感屋”的内容不断更新。这间“屋”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读书的兴趣。还可以举行讲故事比赛、成长记录袋、组建文学社、编印优秀期刊等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提供学生展示机会,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喝彩与掌声,体验成功的滋味。 在小学课外阅读中,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能让学生主动参与,让评价伴随着学生阅读成长,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掘,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地发展,增强信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